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

鎖定
2009年5月6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方案》提出深圳加快建設國際化城市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
中文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
區位優勢
現代國際化城市
前景展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
批准時間
2009年5月6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背景介紹

深圳,為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28年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在這裏邁出了重要的步伐。
黨中央、國務院對深圳寄予厚望。中央領導同志對深圳特區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高度關注,多年來作出了許多重要指示,為深圳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指明瞭方向。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中央的關心支持、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歷屆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開拓進取、奮發有為,使深圳引領了全國改革開放的潮流,創造了許許多多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創新的奇蹟。
深圳的輝煌成就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完全正確的,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歷史的巨輪滾滾向前。在中國改革開放走進第30個年頭的時候,南粵大地再次響起了繼續解放思想的春雷。共識在凝聚——通過開展解放思想學習討論,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推動廣東新一輪大發展;特區在行動——深圳幹部羣眾以昂揚進取的精神面貌奮勇爭先,再次扛起改革開放和解放思想的大旗。
深圳要拿出“特”的意識、“特”的思考和“特”的措施,率先探索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模式,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充分展示特區的嶄新風采、中國的美好未來,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影響力、吸引力和競爭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區位優勢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歷經30年深圳從一個南疆邊陲小鎮發展成為現代國際化城市,創造了世界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奇蹟。深圳是中國口岸最多和唯一擁有海陸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主要門户之一,中國最大的對外貿易基地,外貿出口連續13年居全國第一,有着強勁的經濟支撐與現代化的城市基礎設施。深圳的城市綜合競爭力位列內地城市前列。至今。深圳已經建設成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重要基地、華南商貿中心、運輸中心及旅遊勝地。
2010年深圳市地方生產總值總量位居中國第四(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根據深圳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2010年深圳城區城市人口1035萬人(不包括各區農村人口,也不包括下轄縣人口)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居中國第四,2010年深圳建成區面積(城區面積)813平方公里,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居中國第四。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以來,引領了全國改革開放的潮流,創造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奇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名片”和“形象”。近年來,深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深圳的輝煌成就,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完全正確的,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前景展望

深圳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包括經濟、社會、政治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在內的發展過程。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僅要富裕,還要民主、文明、和諧。解決“富起來”的問題僅僅是現代化的第一步,只有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社會發展、政治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才能全面推進和實現現代化。黨的十七大明確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
深圳經濟特區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作為全國的一面旗幟,不僅要在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方面走在全省全國的前列,而且要在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方面走在前列。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增強特區發展新動力、增創特區發展新優勢的必然要求。在深圳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不是要搞什麼“政治特區”,而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在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具體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上率先探索,取得突破,積累經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國務院批覆選摘

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提出,下一步深圳市的改革將在六個方面實現重點突破:
一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完善大部門管理體制,推進城市行政區劃及管理體制改革,繼續實施公務員分類管理和聘用制改革,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嚴格依法行政,率先建成公共服務型政府。
二是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要素配置的市場機制和財税、金融、土地、投融資等制度,繼續推進企業改革,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率先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三是積極推進社會領域改革,不斷深化教育、醫療衞生、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住房、文化制度改革,創新社會管理體制,培育發展社會組織,積極推進依法治市,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四是完善自主創新體制機制,構建開放型創新體系,促進國家與地方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完善創新服務體制和人才管理體制,深化知識產權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
五是以深港緊密合作為重點,全面創新對外開放和區域合作的體制機制,創新外經貿發展方式,主動應對開放風險,率先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格局。
六是建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體制機制,探索建立環境資源的綜合管理機制、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激勵約束機制和適應經濟增長的生態發展模式,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