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

鎖定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China Association for Disaster Prevention,CADP)成立於1987年,是全國性綜合社會團體,業務指導單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黨建領導機關為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是由全國從事災害預防、救助、管理、宣傳、教育等單位、團體及科學技術和災害管理人員自願組成的社會團體,依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登記註冊。 [1] 
據2023年8月協會官網數據,中國災害防禦協會下設10個辦事機構、22個分支機構。 [8-9] 
中文名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
外文名
China Association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簡    稱
CADP
主管單位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
登記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屬    性
全國性綜合社會團體
社團地址
北京市東城區白橋大街22號北京工商聯大廈主樓2層
成立時間
1987年
現任領導
會長:鄭國光
秘書長:唐豹
社會信用代碼
51100000500018354B
法定代表人
唐豹
性    質
社會團體 [17]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發展歷史

1985年,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關於成立全國性組織的若干規定》文件要求,成立中國災害防禦協會。
1986年,發起成立中國災害防禦協會,上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
198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批准成立中國災害防禦協會。
1989年,根據工作需要,中國災害防禦協會辦事機構遷至北京,設在國家地震局。 [2] 
1999年11月12日,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第二屆代表大會閉幕。 [3] 
2014年4月8日,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常務理事會在中國地震局召開。 [4] 
2018年6月13日,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第四屆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四屆第四次理事會議在北京召開。 [5] 
2023年6月7日,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第四屆常務理事會第十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6] 
2023年9月7日,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智慧消防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朝陽館)順利召開。 [18] 
2023年12月12日,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文化遺產專業委員會成立。 [19]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組織體系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機構設置

  • 最高權力機構
協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決定終止事宜;
(五)決定其它重大事宜。
會員代表大會須有2/3以上的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半數以上代表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會員代表大會每屆任期5年,每5年召開一次。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理事會表決通過,報中國地震局、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審查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同意。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1年。 [7] 
  • 執行機構
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閉會期間領導協會的日常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
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產生和罷免會長、副會長、秘書長;
(三)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情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或除名;
(六)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派出機構;
(七)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領導協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完成有關部門交辦的任務;
(十一)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理事會須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2/3以上通過方能生效。
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取通訊形式召開。
協會設立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經理事會選舉產生,一般由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及其他重要理事組成。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第十八條第一、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款的職權,對理事會負責。
常務理事會須有2/3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理事2/3以上通過方能生效。
常務理事會至少半年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取通訊形式召開。
協會聘請名譽會長、顧問若干人。 [7] 
  • 組織機構
據2023年8月協會官網數據,中國災害防禦協會下設10個辦事機構、22個分支機構。 [8-9] 
辦事機構
綜合部
會員部
合作發展部
科技標準部
科普培訓部
財務基金部
應急產業發展中心
消防科技發展中心
航天與應急協同創新中心
航空應急救援發展中心
――
―― [8] 
分支機構
應急文化分會
風險大數據專業委員會
應急急救工作委員會
災害史專業委員會
鐵道專業委員會
規劃與標準專業委員會
城鄉韌性與防災減災專業委員會
油氣儲運自然災害防治專業委員會
地震安全性評價專業委員會
城鎮基礎設施防災減災工程專業委員會
風險分析專業委員會
災害科普專業委員會
社會心理服務專業委員會
減隔震專業委員會
天空地多元信息與綜合減災技術專業委員會
地震應急救援專業委員會
火山專業委員會
應急科技裝備專業委員會
災害風險保障分會
滑坡泥石流專業委員會
減災產業融合專業委員會
救援醫學專業委員會
――
―― [9]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組織會員

  • 會員分類
凡承認該協會章程並符合條件者,均可申請入會,該協會會員分為團體會員、個人會員。
(一)團體會員:與災害科學和減災工作有關的部門、科研單位、高等和中專院校、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能積極支持和參加該協會工作的均可書面申請入會。經協會理事會批准,可成為團體會員。
(二)個人會員:從事減災工作,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科技人員、積極支持協會工作的各級管理人員、企事業家及長期從事減災工作,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員均可申請入會。
凡要求入會者,須提出書面申請,經理事會批准,可成為會員。 [7] 
  • 入會條件
申請加入該協會的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該協會的章程;
(二)有加入該協會的意願;
(三)在該協會的業務領域內具有一定的影響。 [7] 
  • 入會程序
會員加入該協會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會申請書;
(二)經理事會討論通過;
(三)由協會秘書處發給會員證。 [7] 
  • 會員的權利
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團體會員
1、積極支持和參加協會有關活動;
2、優先取得協會的有關資料,優先在協會主辦的報刊上發表論文和有關文章;
3、可要求協會優先給予技術諮詢及舉辦新技術推廣交流、科技培訓、安全鑑定和其他服務工作;
4、對該團體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5、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二)個人會員
1、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2、對協會工作有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3、參加協會有關的或受協會委派參加有關的學術活動、會議、考察和調研活動等。優先取得協會有關資料、書報刊物;
4、獲得協會服務的優先權;
5、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7] 
  • 會員的義務
會員(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1、遵守協會章程,執行協會決議;
2、維護協會合法權益;
3、完成協會交辦的工作;
4、積極支持和參與該單位及社會的防、抗、救災工作;
5、按規定交納會費;
6、向協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信息。 [7] 
  • 退會説明
會員退會應事先向協會遞交書面聲明,並交回會員證。會員如果一年不交納會費或無故不參加該協會活動的,視為自動退會。
會員如有嚴重違反協會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7]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業務資產

  • 業務範圍
該協會以多種災害為對象,側重對重大災害的成因、預測、預防、響應、恢復、災後發展,以及災害影響及其相關性進行綜合研究,提高中國國家及地方防災減災能力和全社會的減災意識。通過多學科、跨行業、各地區的交流和協作,探索減災的防禦措施和綜合對策,為國家、地方提供防災、減災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科學依據和諮詢服務。
協會的主要任務是:
(一)發揮全國性綜合減災社團的優勢,密切與中央及地方減災部門、團體和學者的聯繫,配合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及減災的要求,積極開展各種減災活動,組織減災綜合研究,開展學術活動,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減災技術和災害管理經驗。組織協調多學科、多部門的災害調查、考察、研究和對策研討。
(二)接受有關主管部門的授權,進行減災項目論證,技術成果鑑定,災害評估,相關技術職稱評定,防災科技文獻和標準評審,組織防、抗、救災對策、災後恢復和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方案論證,積極組織開發、轉讓有效的減災科學技術成果,開展有關減災戰略、政策的科學諮詢。
(三)大力開展減災宣傳、教育、培訓工作,普及減災知識,提高全民減災意識。
(四)積極參與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活動,開展國際減災交流與合作。
(五)廣泛籌集減災研究和活動經費,支持重要的減災研究項目和有意義的減災活動。
(六)積極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會員對減災工作的建議、意見和要求,維護會員權益,熱心為會員服務,為社會服務。 [7] 
  • 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捐贈;
(三)有關部門資助;
(四)在核準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它合法收入。 [7]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建設成就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會議交流

2022年12月8日,由北京減災協會主辦,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北京氣象學會、《城市與減災》雜誌社協辦的2022首都圈巨災應對高峯論壇在線上舉行。此次論壇圍繞“新形勢下城市防災減災策略研討”主題,論壇吸引包括北京防災減災研究單位、部分高校及各地科技工作者在線觀看,110餘人次全程參會。 [12] 
2023年2月13日,由中國災害防禦協會主辦的2023博鰲防災減災大會在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該次大會主題為“推動防災減災科技創新,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旨在推動防災減災科技創新,切實保障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 [11] 
2023年6月16至18日,由江蘇省地震局、中國災害防禦協會、中國地震學會基礎設施防震減災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北京工業大學承辦的第六屆全國防災減災工程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該次會議以“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構築生命安全防線”為主題,歐進萍等5位院士及12位專家應邀做特邀報告,同時設置了145個分會場報告。 [10]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學術期刊

自然災害學報》創刊於1992年,是由中國地震局主管、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和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共同主辦的災害科學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載以下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災害的危險性評估、災害的預測、災害的風險評估、災害防禦、農業減災、氣象減災、自然災害應急響應與公共安全、防災減災系統工程、多災害耦合及災害鏈、自然災害的社會因素、智能防災與智慧減災等方面的科研成果。 [13] 
《自然災害學報》 《自然災害學報》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人才培養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培訓工作

2020年11月9至13日,由中國災害防禦協會主辦、北京國培創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年防災減災業務能力提升培訓班(第三期)在海口舉辦。來自四川省、江蘇省、內蒙古自治區、安徽省等地的28名學員參加了該期培訓。 [14]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科普活動

2020年11月9日,“2020防災減災千場科普講座”暨全國消防宣傳月宣傳活動在北京市東城區崇文門外街道服務中心舉辦。該次活動由中國災害防禦協會主辦,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04所承辦,防災科技學院、北京市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北京匡正應急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社區發展協會社區幫扶工作委員會、北京市東城區崇文門外街道辦事處等單位協辦。 [15]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文化傳統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形象標識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的會徽由一大一小兩個同心圓組成,內圈為颱風,表示着自然災害,外圈上、下部分分別為協會的中、英文名稱。 [1] 
協會會徽 協會會徽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協會宗旨

廣泛團結全中國從事災害預測、預防、救助、重建等工作的管理幹部、科技人員及支持減災事業的各界人士,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堅持“經濟建設與減災一起抓”的指導思想和“以預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方針,綜合研究減輕各類重大災害,提高全社會的減災意識和防抗救災能力,維護生存發展條件,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為中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7]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會長
鄭國光
副會長
嶽清瑞、陳小軍、唐豹、楊思全、許傳德、解三明、許樹強、汪明、丁留謙、張學權、張道明、趙有明、周平、尚紅林
秘書長
唐豹 [16]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