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濕地博物館

鎖定
中國濕地博物館,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東南部,是由原國家林業局批建的以濕地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 [1] 
博物館建築由磯崎新設計,建築面積20200平方米,高30米,展示面積7800平方米,劃分為地下一層、地面三層共八大區域四個主題展廳:序廳、濕地與人類廳、中國濕地廳、西溪濕地廳及專題展廳。 [1] 
博物館通過典型濕地的場景復原、多媒體互動和圖文展示等方式展現濕地之美,普及濕地知識,從而增強觀眾的濕地保護意識。
中文名
中國濕地博物館
地理位置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天目山路402號 [2] 
佔地面積
建築面積20200平方米,布展面積7800平方米
類    別
其他行業國有博物館
投用時間
2009年11月2日 [8] 
開放時間
每週一閉館 [2]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浙江省杭州市
建議遊玩時間
1-2小時
官方電話
0571-88872933 [3] 
藏品總數
23451件(套)
展廳面積
7800㎡ [8] 
法人登記機關
杭州市西湖區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
法定代表人
趙民 [8] 

中國濕地博物館建築佈局

標誌 標誌
這座投資3億元的博物館以物館採用動植物標本與景觀、互動技術、特效、影院和實驗、演示裝置等多元化手段進行展示。館內538平方米的科普中心以及4D影院,光電聲像技術手段的運用,讓濕地與人類的主題變得生動而有童趣。
博物館分設序廳、濕地與人類廳、中國廳、西溪廳4個主題展廳。
中國廳的設計尤為值得一提——以“浸入式”的場景體驗為特色,通過開放式展廳及160度環幕影院等多媒體技術,介紹了中國濕地資源狀況、特徵及濕地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參觀者可以沿着廣西山口紅樹林、上海崇明東灘、江西鄱陽湖、東北三江平原濕地、新疆巴音布魯克及塔里木河胡楊林、青海三江源、雲南哈尼梯田7類中國濕地的復原場景,進行濕地的生態之旅。通過逼真的復原,紅樹林濕地特有的泌鹽和植物胎生現象、三江平原從“北大荒”變身“北大倉”的歷史,以及候鳥遷徙的習性、人工濕地與自然濕地間的不同風景等,都可以得到形象認知。
中國濕地博物館展廳圖冊
館內展示主要分四部分,分別為序廳,濕地與人類廳,中國廳和西溪廳。此外,還設有科普中心户外空間、遊客大廳、中庭及專題展廳。其中,濕地與人類廳和科普中心位於博物館負一層;户外空間、序廳、遊客大廳、中庭及中國廳位於博物館一層;西溪廳位於博物館二層;專題展廳位於博物館三層。
中國濕地博物館展示內容主要由序廳、濕地與人類廳,中國濕地廳和西溪濕地廳四個主題展廳組成,其中,序廳介紹濕地基本知識和世界經典濕地;濕地與人類廳主要介紹人類與濕地的關係;中國濕地廳是濕地博物館的最主要也最有特色的部分,主要介紹中國濕地的類型、特點、國內重要濕地及我國開展濕地保護工作的成果等;西溪濕地館重在突出西溪濕地的個性—城市濕地、次生濕地、人工濕地和人文濕地,主要闡述西溪濕地的歷史變遷及其文化,西溪濕地資源狀況等。
中國濕地博物館的受眾主要是普通市民和廣大遊客,在內容的選擇和解讀、展覽的形式表現上,追求的是通俗易懂和輕鬆愉快。形式表現主要達到:強化故事性和情節性、理性材料與感性手段有機結合、創造臨場逼真的體驗、強化觀眾的參與性和互動性,並利用高科技手段增強展覽的表現力度。

中國濕地博物館參觀信息

中國濕地博物館門票

免費

中國濕地博物館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9:00-16:30;週一全天閉館(節假日除外)。

中國濕地博物館發展歷史

中國濕地博物館 中國濕地博物館
中國濕地博物館是國家林業局批覆同意建設的中國的一座國家級的濕地博物館,館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與紫金港路交叉口的西溪天堂綜合旅遊集散中心中,建築面積20200平方米,計劃投資3億元人民幣,已經於2009年11月2日正式對外開放。
中國濕地博物館 中國濕地博物館
中國濕地博物館不但是國家林業局對外宣傳交往的一個重要窗口,更是展示中國濕地保護成果、普及濕地科普知識的重要場所,也是進入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導覽和序廳。她的出現,不但與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組成室內與室外、實景與虛景、歷史與現代相結合的濕地生態科普科研基地,也能起到更加深入地探索濕地與人類的關係、詮釋濕地的多元價值等多方面的作用。
中國濕地博物館的建設目標定位為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第一標誌性建築,併力爭成為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國家級科普性濕地專業博物館,成為中國開放性濕地研究中心和以濕地為主題的科普教育中心。其主要功能定位為:宣傳、引導、培養和增強人們“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增強受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向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普及和傳播濕地科學知識,增強人們對濕地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引導人們自覺地去愛惜和維護濕地資源;促進中國濕地生態文化建設,進一步推動中國濕地保護事業的發展。
中國濕地博物館展廳圖冊

中國濕地博物館榮譽

2022年4月,入選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公佈的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名單。 [5] 

中國濕地博物館交通信息

公交
乘公交J13、381路、91路、70路等,至汽車西站(中國濕地博物館)下車。

中國濕地博物館專家意見

2007年5月8日,國家林業局主持召開專家論證會,對在杭州建設中國濕地博物館事宜進行了研討。論證會由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馬廣仁主持,杭州市林業水利局副局長陳勤娟進行中國濕地博物館項目情況彙報。專家意見全文如下:
“2007年5月8日,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組織召開了中國濕地博物館專家論證會。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中國林科院等單位7位專家(名單附後)組成論證組。與會專家聽取了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中國濕地博物館項目情況的彙報,進行了認真討論,形成如下意見:
1、為實施《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和履行《濕地公約》,建設一箇中國濕地博物館是非常必要的。
2、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是國家林業局批准建設的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為我國濕地保護與管理起到了引領和示範作用。擬建博物館位於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內,交通便捷,並與西溪濕地形成室內與室外相結合的完整的濕地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體系,是建設中國濕地博物館的理想場所。
3、杭州市區位優勢明顯、社會經濟發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濕地保護工作,具備了建設中國濕地博物館的條件。
4、建議擬建的中國濕地博物館的展示內容,應以中國濕地為主,兼顧地方特色。不僅在場館的建設方面,而且在展示內容、展示方式以及服務質量方面都應達到國內領先,世界一等的水平。
鑑於上述,專家一致認為,在杭州西溪建設中國濕地博物館條件具備,建議國家林業局儘快批覆。”
參加本次論證會的專家有,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名譽院長教授、人與生物圈中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生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農業環境保護學會副理事長李文華,上海復旦大學博物館系主任、教授陸建松,北京大學城市環境學院教授吳必虎,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陸健健,中國林科院濕地中心教授、濕地公約科技委員崔麗娟,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張正旺,濕地國際—中國項目辦公室主任陳克林。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嚴承高、鮑達明、王隆富、肖紅、鄧侃,浙江省林業廳趙嶽平、俞肖劍,杭州市林水局陳勤娟,西溪濕地辦梁進、劉想參加了本次論證會。

中國濕地博物館作用意義

隨着人類對濕地生態、社會、經濟功能價值認識的不斷深化,濕地科普知識的宣傳教育功能日益得到全世界的重視,在杭州建設中國濕地博物館,具有重要意義。
對公眾認識濕地、普及濕地知識具有重要意義
在全國上下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人與自然和諧漸成潮流的大背景下,濕地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濕地保護已成為生態建設的重要議題。通過中國濕地博物館建設,可以使更多的公眾更好地瞭解濕地、走進濕地、認識濕地,從而普及濕地知識,激發公眾愛護濕地、保護濕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展示中國濕地資源和保護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濕地資源面廣、量大、類型多,總面積約3848萬公頃,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孕育着2200多種野生植物和1770多種野生動物。近年來,中國在濕地保護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也必須看到,我國濕地保護僅僅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大力推進全國的濕地保護任重而道遠。作為中國濕地保護的窗口,中國濕地博物館的建設,能更好地向世人展示中國濕地資源狀況,以及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濕地保護所開展的行動和取得的成就,進一步推動中國濕地保護工作的開展。
對宣傳濕地生態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濕地生態文化是濕地生態保護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國家林業局賈治邦局長指出,濕地保護是一項社會性、公益性很強的事業,要把宣傳教育作為濕地保護的一項根本性措施,常抓不懈。中國濕地博物館,是展示濕地生態文化的重要場所,是濕地生態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建設中國濕地博物館,有利於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不斷提高全民濕地保護意識和濕地生態文化道德素質,更好地促進中國濕地保護工作的健康發展。
對開展濕地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幽雅、文化積澱深厚,是一個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於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在杭州建設中國濕地博物館,能夠與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組成室內與室外、實景與虛景、歷史與現代的濕地生態科普科研基地,為全國乃至全球搭建濕地生態研究的平台,同時集聚科研人才,進一步提高濕地保護和管理水平,進一步促進濕地生態的修復和保護工作。

中國濕地博物館條件和優勢

杭州是國際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風光秀美、經濟發達、社會文明,自古被譽為“人間天堂”,在杭州建設中國濕地博物館,我們認為有以下條件和優勢:
良好的區位優勢
杭州地處東南沿海,是長三角的重要中心城市,距上海僅160公里,區位優勢明顯。作為中國東南部的重要交通樞紐,杭州交通便捷順暢,已開通前往國內國際重要城市的多條航班,11條高速公路、四通八達的鐵路和錢塘江、大運河“黃金水道”將杭州與全國各地緊密相連。規劃中的中國濕地博物館位於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主入口,交通便利、位置優越。
較強的經濟優勢
杭州是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的城市之一,2006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441億元,財政總收入624億元,經濟總量居全國省會城市第2位。連續兩年被世界銀行組織評為“中國城市總體投資環境最佳城市”第一名,連續兩年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名。因此,杭州具備較強的經濟實力建設中國濕地博物館。
深厚的人文優勢
杭州有8000年文明史、2227年建城史,是國家首批命名的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早在800年前的北宋時期,杭州就有了“人間天堂”的美譽,馬可·波羅把杭州譽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作為次生濕地、農耕濕地、人文濕地,在西溪建設中國濕地博物館,既能體現濕地農耕文化,延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脈,又能體現中國濕地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藴,並使社會大眾在休閒娛樂中增長濕地科普知識,從而更加全面地瞭解濕地、保護濕地。
豐富的建館經驗
近年來,杭州先後建成了西湖博物館、南宋官窯博物館西湖博覽會博物館、中國江南水鄉博物館、中國水利博物館、中國財政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中國茶葉博物館、中國良渚文化博物館等各類博物館,所有這些,都為杭州建設中國濕地博物館積累了豐富的建館經驗,提供了人才與技術支撐。
廣泛的受眾羣體
杭州市委市政府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和城市環境建設,積極實施西湖綜合保護、西溪濕地綜合保護、背街小巷改善等大工程大項目,並免費開放環西湖旅遊景點,使杭州生態環境和旅遊環境不斷得以優化,先後獲得了“國際花園城市”、聯合國“最佳人居獎”、“中國園林城市”、“全國衞生城市”、“全國環保模範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最佳旅遊城市”等榮譽稱號。國內外來杭參觀考察遊覽的遊客逐年增多,據統計,2006年,到杭州旅遊觀光的國外遊客有180萬人次、國內遊客3680萬人次,因此,在杭州建設中國濕地博物館,有着廣泛的受眾羣體。

中國濕地博物館所獲榮譽

2022年3月,入選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4]  [6] 

中國濕地博物館現任領導

館長:章丹紅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