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海洋大學期刊社

鎖定
中國海洋大學期刊社是中國海洋大學直屬業務單位,主要負責編輯、出版、管理《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英文版)》、《海洋生命科學與技術(英文)》。現有工作人員18人,其中社長1人, 副社長1人(兼),辦公室行政人員2人,專職編輯人員15人。 [1] 
學校最早的學術期刊《山東海洋學院學報》1959年創刊。作為新中國第一本以海洋科學為特色的高校學報,伴隨着學校的發展而發展,伴隨着我國海洋科技的進步而進步。五十多年辛勤耕耘,學報從最初的一個版(自然科學版)發展到現在的四個版(自然科學版、社會科學版、自然科學英文版、海洋生命科學與技術)。其中社會科學版於1988年5月誕生,當時為適應校內文科院系的逐步發展而創辦。英文版於2002年4月誕生,為適應學校國際學術交流的需要而創辦。海洋生命科學與技術2019年11月創刊,目標定位於創辦海洋生命領域國際一流期刊。 [1] 
中文名
中國海洋大學期刊社
外文名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Journal House
創立時間
1959年

中國海洋大學期刊社發展歷史

1959年 9月 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批准,創辦《山東海洋學院學報》,主編為赫崇本。
1962年11月 學校成立學報編輯部委員會(11人)。主任委員: 許亮;副主任委員: 薛廷耀;主編: 赫崇本,編委會委員:文聖常等9人。
1978年 6月 《山東海洋學院學報》復刊。組成新一屆編輯委員會。編委會主任: 赫崇本;編委會副主任: 方宗熙、文聖常;編委會委員:王彬華等10人
1979年 5月 經國家科委批准,《山東海洋學院學報》對國內外發行。
1981年 3月 山東海洋學院學報編委會調整。主任委員:赫崇本;副主任委員:方崇煕、文聖常、薛廷耀;編委會委員:馮士筰等23人。
1986年 6月 《山東海洋學院學報》編輯室改為編輯部,劉安國任編輯部主任。
1988年 5月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首期出版,學報社科版為人文社會科學綜合性季刊,黨委書記冉祥熙任主編,鄒積貴、鄭可圃任副主編,編委成員16人。
1988年 9月 因山東海洋學院改名為青島海洋大學。《山東海洋學院學報》更名為《青島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組成自然科學版編輯委員會(第四屆)。編委會主任:文聖常;編委會副主任:李德尚、張正斌;主編:文聖常;副主編:劉安國;編委會委員:馮士筰等23人。
1992年12月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評為國家教委直屬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1994年 9月 袁宗久任《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主任、主編,曲金良、王安民任副主編,編委成員15人。
1996年 4月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四屆編輯委員會成立。編委會主任:文聖常;編委會副主任:管華詩、秦啓仁、李德尚、張正斌、劉安國。主編:文聖常;副主編:劉安國;編委會委員:王寧35人等。
1997年 1月 嚴國光任《青島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主任,增補為常務副主編,第四屆編委會副主任。
1998年 8月 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從1999年第一期起對國內外公開發行。
2000年 1月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委會改選,袁宗久任主編,鞠德峯、曲金良任副主編,編委會成員18人。
2001年 2月 李鳳岐任學報編輯部主任(兼)。
2001年 4月《青島海洋大學學報(英文版)》編輯部成立,隸屬學報編輯部。
2001年10月 於衞任學報編輯部副主任(負責自然科學版)。
2002年 4月 《Journalof Ocean University ofQingdao》創刊。第一屆編委會成立。主編:文聖常;副主編:管華詩、馮士筰、翟世奎、李鳳岐、嚴國光;國際編委:谷口旭(日本)等五國10名專家;國內編委:董雙林等30人。
2002年 8月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被全國高等學校為文科學報研究會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
2003年 6月 黨委副書記李耀臻任《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主編,曲金良、鞠德峯任副主編,編委成員18人。
2004年 1月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ournalof Ocean University of Qingdao》更名為《Journal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04年 3月 彭垣任學校學報編輯部副主任(負責英文版工作)。
2005年 4月 學報自然科學版成立第五屆編委會.編委會主任:管華詩;編委會副主任:馮士筰、李慶忠、吳德星、麥康森;主編:管華詩;常務副主編:於衞。
學報英文版第二屆編委會成立。主編:文聖常;副主編:李華軍、劉秦玉、宋微波、王琳、 彭垣(常務)。編委:AkiraTaniguchi等31人。
2005年 5月 鮑洪彤任學報編輯部主任。
2005年 8月 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獲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高校科技期刊先進集體”稱號。
2006年 5月 學報英文版與德國Springer公司簽署協議,國際發行由該公司代理,從2007年正式實施。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被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評為“全國高校百強社科學報”;“海洋·社會·未來”特色欄目被評為“全國高校社科學報優秀欄目”。
2006年10月 學報自然科學版榮獲教育部科技司“首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此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在接下來的五屆中,學報自然科學版蟬聯。
2007年 4月 學報編輯部搬遷至八關山(原測試中心樓),嶗山校區行遠樓二樓設立值班室。
2007年 6月 《Journal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被遴選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即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2008年 6月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被中國學術期刊評價委員會遴選為“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2009年10月 董雙林、鮑洪彤、彭垣、楊官品等在上海與SCI期刊發展部副總裁JamesTesta會面,標誌着《Journal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2009年10月 25日自然版學報創刊50週年慶典大會在魚山校區舉行。校黨委書記於志剛、校長吳德星、
學報主編管華詩、文聖常院士、中國高校學報研究會理事長顏帥等出席。
2009年11月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被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南京大學)遴選為CSSCI(擴展版)源刊。
2010年 1月 學報編輯部更名為期刊社,鮑洪彤任期刊社社長。
2010年12月 期刊社由八關山(原測試中心樓)搬遷至嶗山校區圖書館副樓。
2011年 1月 鄭香梅任期刊社(行政)秘書。
2011年 8月 學報自然版第六屆編委會成立,主編:馮士筰;常務副主編:劉秦玉;副主編:董雙林、李華軍、趙美訓;編委會委員:包振民等56人。
學報英文版第三屆編委會成立,主編:文聖常;副主編:董雙林、李華軍、劉秦玉、麥康森、吳立新、趙美訓、鄭全安等。編委:BarbaraRasco等88人。
學報社科版第四屆編委會成立,權錫鑑任學報社科版主編,朱自強任副主編,編委成員22人。
2011年 9月 鞠德峯任期刊社副社長兼學報社科版編輯部主任;龐旻任學報自然版編輯部主任;季德春任學報英文版編輯部副主任,主持工作。
2012年 《Journal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被SCI收錄。
2012年 1月《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入選“CSSCI核心期刊目錄”(2012-2013)。
2013年 5月《期刊社規章制度彙編》首次編印成冊。
2014年 4月 趙廣濤任期刊社社長。
2014年 6月 JCR發佈《Journal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首個影響因子為0.381。
2015年 3月《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中國科教評價網、中國科學評價中心(武漢大學)評為“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2016年10月 學報自然科學版榮獲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2016年度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獎”。
2017年 5月《Journal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被收錄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
2017年6月英文新刊《MarineLife Science & Technology》申辦獲“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D類項目資助”。
2017年 8月 期刊社由嶗山校區圖書館副樓搬遷到嶗山校區行遠樓4樓。
2018年6月 英文新刊《MarineLife Science & Technology》獲批CN:37-1519/Q,ISSN:2096-6490。
2018年9月 楊立敏任期刊社社長。
2018年10月《MarineLife Science & Technology》編輯部成立,陳呈超任編輯部主任。
2019年3月校長辦公會同意期刊社提出的一攬子改革方案,學校於5月印發《中國海洋大學學術期刊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中國海洋大學學術期刊改革發展五年規劃與十年願景(2019—2028)》、《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編輯委員會章程》。
2019年5月學報自然版第七屆編委會成立。主編:李華軍;常務副主編:陳顯堯,艾慶輝;編委會委員共計53人。
學報英文版第四屆編委會成立。名譽主編:文聖常;主編:吳立新;常務副主編:李三忠,楊官品;編委會委員共計96人。
學報社科版第五屆編委會成立。主編:金永明;副主編:王竹泉、桑本謙、韓立民;編委會委員共計33人。
《MarineLife Science & Technology》第一屆編委會成立。主編:宋微波;常務副主編:張曉華;編委會委員共計85人。
2019年5月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19年(首屆)學術年會召開。
2019年6月季德春任學報英文版編輯部主任;王明舜任學報社科版編輯部主任。 [1] 
2020年9月29日,全國高校海洋類學術期刊聯盟秘書處設在中國海洋大學期刊社。 [2] 

中國海洋大學期刊社社會影響

五十多年來,學報緊緊依託學校海洋學科羣,水產和生命學科羣的優勢和科技實力,始終堅持“學術立刊、專家辦刊、特色強刊、服務興刊”的辦刊理念,以“服務學科建設、服務科學研究、服務人才培養、服務海洋智庫建設”為宗旨,以“出精品,創品牌,辦一流學報”為目標,突出海洋和水產辦刊特色,以優質的辦刊質量不斷推動學術理論創新。作為對外學術交流的重要窗口,學報不僅在推動學校國內外學術交流、提升學校的學術品牌和學術影響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作為科學研究成果的資源寶庫,學報也詳盡記載了五十多年來我校幾代科技工作者為推動我國海洋事業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描繪了一批學者成長進步的歷史軌跡,是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園地,彰顯了其在推動學校學科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服務國家海洋事業發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十多年風雨歷程,五十多年春華秋實。學報自然科學版始終被國內主要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多次榮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獎、中國期刊協會頒發的“期刊數字影響力100強”、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頒發的“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獎;學報英文版2012年被SCIE收錄,現已被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ASFA,OA,BS,ESPM,WRA,WGA)、俄羅斯《文摘雜誌》(AJ)、英國《動物學記錄》(ZR)、美國《生物學文摘預評》(BA)、美國《數學評論》(MR)和《數學文摘》(ZM)等10多家檢索機構收錄,近年來影響因子不斷提升,2016年英文版學報影響因子達0.601;學報社科版通過開闢特色欄目,不斷強化選題策劃和組稿,突出辦刊特色,學術質量和知名度逐步提高,連續被中國學術期刊評價委員會評定為“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