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流民史

(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圖書)

鎖定
《中國流民史》是1996年7月1日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文柱。
中文名
中國流民史
作    者
曹文柱
ISBN
9787218021713
頁    數
138
定    價
8
出版社
廣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6-7-1
裝    幀
平裝

中國流民史內容簡介

《中國流民史》"流民與移民的含義並不一致,本書嘗試把對於流民史的研究從移民史的研究中分離出來,進行單獨的分析、論述。時代起於先秦,訖於民國,對於解放之後發生的流民潮資料適當選錄引用。努力完整展現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流民現象,揭示其特點及其他的方方面面,使讀者從中增加對於中國流民史的整體瞭解,同時也給有關研究者提供較為豐富、全面的資料,促進中國流民史課題的研究。" [1] 

中國流民史圖書目錄

書本目錄
引言
第一章 潮起潮落:古代流民潮回眸
第一節 先秦時期的流民
一、夏代的流民
二、商代“眾”的逃亡
三、西周時期下層民眾的逃亡
四、春秋戰國時期的流民
第二節 秦漢時期的流民
一、秦朝的流民
二、西漢時期的流民潮
三、東漢時期的流民潮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流民
一、三國時期流民潮的短期回落
二、西晉時期的流民運動
三、東晉、十六國時期的流民潮
四、南北朝時期的流民運動
第四節 隋唐五代時期的流民
一、隋朝與唐朝前期的流民
二、唐後期流民問題的日趨嚴重
三、五代十國時期的流民
第五節 宋元時期的流民
一、北宋的流民
二、南宋的流民
三、元朝的流民
第六節 明清時期的流民
一、明朝前期的流民
二、明朝中後期的流民
三、清朝前期的流民
第二章 生存與期望:古代流民的發生機制
第一節 流民生成之“原”
一、古代政治家的認識
二、流民生成之“原”——土地兼併
第二節 自然生存環境的惡化
一、自然災害——天災篇
二、自然災害——人為篇
第三節 社會環境的惡化
一、兵災、匪禍
二、“苛政猛於虎”
三、吏治腐敗
第四節 多子未必多福:人口壓力
一、超載的土地
二、人為因素造成的“超載”
第三章 路在何方:古代流民的流向
第一節 流向豐稔、穩定地區
一、流向豐稔地區
二、流向穩定地區
三、三次大規模南遷浪潮
第二節 流向統治力量薄弱地區
一、避重就輕
二、進深山
三、赴邊陲
四、入蠻夷
第三節 流向地廣人稀地區
一、狹鄉流向寬鄉
二、明代流民聚集荊襄
三、湖廣填四川
四、“闖關東”
第四節 流向城鎮
一、流遷者的類型
二、流遷規模
第五節 跨出國門
一、向海外流移的源與頭
二、規模與分佈
第四章 困境與抉擇:古代流民的生活方式和歸宿
第一節 乞討與流浪
一、乞討生活
二、流落遷徙途中
第二節 打家劫舍
一、落草為寇
二、建立武裝組織
第三節 未離黃土地的生存之道
一、重新成為編户齊民
二、淪為豪門大户的私屬
三、當僱農、成“浮户”
第四節 棄農趨末
一、在城鎮從事工商業
二、從事礦產開採
三、農村的職業轉移
第五節 僧道及其他
一、遁入空門
二、淪為奴婢及其他
第五章 無序與整合:古代流民的影響
第一節 生產力佈局的調整及其代價
一、人口地理分佈的改變
二、土地的開墾與耕地面積的擴大
三、經濟中心的南移
四、山區和邊疆的開發
第二節 城市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的興衰
一、城市的發展
二、城市社會問題的出現
三、農村經濟的變革
第三節 民族的融合與文化的整合
一、民族的融合與統一民族國家的發展
二、“客家人”的形成
三、文化的碰撞與整合.
第四節 治安惡化與社會危機
一、土客間的衝突
二、治安的惡化
三、衝擊政權體制
第五節 政府的財源、兵源萎縮
一、國家户籍管理失控
二、流民與財源的萎縮
三、兵源的枯萎
第六章 治標與治本:政府的對策
第一節 均田限田、整頓吏治——治本對策之一
一、抑制兼併
二、興修水利、獎勵農耕
三、輕徭薄賦
四、整頓吏治
第二節 整頓版籍、強化户籍管理——治本對策之二
一、户籍登記
二、什伍編制
第三節 備荒救荒——撫之於未流之先
一、備荒
二、救荒
三、濟荒、農貸
第四節 救助與控制——輯之於既流之中
一、對流民的賑濟與留養
二、以工代賑
三、控制與鎮壓
第五節 流民的還籍政策——善後舉措
一、吸引還籍
二、強制還籍
第六節 招撫政策——控制流民的影響
一、附籍安置與招募入伍
二、組織遷移與招徠
結語:反思與啓示
附錄: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