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

鎖定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為國家社會公益類非營利性科研機構,經國家科技部批准組建國家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水利所與國家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一體化運作。
水利所致力於農業節水與農村供水領域工程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以及國家和行業發展戰略研究、規劃與標準編制、技術培訓推廣,保障各項研發任務及工程化與推廣應用任務的順利實施。主要研究方向和內容為:農田節水灌溉,包括噴微灌等先進高效灌溉技術,大型和輕小型噴灌機與微灌設備;精細地面灌溉技術與設備;國家節水灌溉發展戰略及技術與產品需求預測;灌區高效用水,包括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技術及評價指標體系;灌溉用水管理技術與產品;灌區輸配水系統調控技術與產品;農村飲水安全,包括農村飲用水淨化消毒技術及設備;農村飲水安全自動監控技術與信息化管理系統;水土資源與環境,包括農田水肥鹽調控與管理;農田澇漬鹼鹽防控;節水控排減污理論與技術。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有職工60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研究員)23人,高級工程師22人,中級職稱12人,技師1人;下設7個研究室及2個試驗試驗機構。 [1] 
中文名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
外文名
Department of Irrigation and Frainage,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簡    稱
中國水科院水利所·DIF
創辦時間
1956年
學校類別
國家社會公益類非營利性科研機構
主管部門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現任領導
李益農(所長
黨委書記)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8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8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2個
地    址
北京海淀區車公莊西路20號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歷史沿革

國家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外景 國家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外景
1956年,水利科學研究院水利土壤改良研究所成立,人員來自水利部灌溉總局、留學回國人員和應屆大、中專畢業生,編制近90人。設有鹽鹼地改良研究組、灌溉研究組、水文地質隊、 土壤隊和化驗室,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灌區土壤和水文地質調查、鹽鹼地排水和種稻改良、農作物灌溉制度試驗、地面灌溉技術試驗、渠系水利用係數測定等方面。
1959年,由於水利部與電力部合併,水利部灌溉總局劃歸農業部,全所科研骨幹力量一分為二:一半人員歸屬到中國農業科學院,成立了農田灌溉研究所,另一半留下,水利土壤改良研究所改名為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灌溉研究所。研究工作主要結合羣眾性水利建設項目開展。
1961年,灌溉研究所更名為水利研究所,設有5個研究組和一個水工試驗廳。研究工作集中在灌區鹽鹼地排水改良、土壤次生鹽鹼化防治技術、土壤改良區劃、渠道防滲和渠系建築物工程技術(包括室內外模型試驗)、北方地區開發利用地下水及井灌技術、 南方地區鼠道排水試驗、室內排水模型試驗和滲流理論計算等方面。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研究工作停頓,1969年水利研究所被解散,科研人員下放到各省、區和水利水電建設工地。
1978年,水利研究所在北京恢復。
水利研究所--微生物實驗室 水利研究所--微生物實驗室
1980年,中國國家灌排委員會成立,該委員會秘書處設在水利研究所。
1984年,水利電力部成立水質研究中心,掛靠在水利研究所。
1988年,水質研究中心獨立運行;依託水利研究所自1975年以來開展的滴灌技術研究成果成立了北京燕山滴灌技術開發研究所。
1991年,經水利部科技司批准,在北京大興建立農業節水灌排試驗基地,佔地250畝。
1993年6月,水利部批准成立“水利部灌排設備檢測中心”,該中心掛靠在水利研究所。
1999年,國家科技部批准以水利研究所為依託組建國家節水灌溉北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心於2002年通過科技部驗收。之後水利研究所與國家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並行運作。
2005年8月,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在“水利部灌排設備檢測中心”的基礎上組建“國家農業灌排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該中心掛靠在水利研究所。
2006年9月,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授權“國家農業灌排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開展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業務。
2011年2月,科學技術部掛牌成立中美節水灌溉聯合研究中心,依託單位為國家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科研條件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人員編制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有職工60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研究員)23人,高級工程師22人,中級職稱12人,技師1人;博士38人,碩士17人;同時聘用流動人員65人,固定人員和流動人員總數125人。 [1]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運城引黃灌溉試驗研究基地正式啓用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運城引黃灌溉試驗研究基地正式啓用
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吳文勇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吳文勇
中國水科院“五型人才計劃”人才:韓松俊、於穎多、張寶忠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科技英才:白美健
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趙翠
北京市科技新星:吳文勇 [2]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科研部門

“一帶一路”灌溉排水發展與科技創新論壇 “一帶一路”灌溉排水發展與科技創新論壇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下設7個研究室及2個試驗試驗機構,掛靠機構有中國國家灌排委員會秘書處、中美節水灌溉聯合研究中心、國家農業灌排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水利部灌排設備檢測中心。
所屬科研部門: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室、作物高效用水研究室、灌溉技術研究室、灌溉水管理研究室、水土資源與環境研究室、農村供水與排水研究室、水利信息化技術研究室
所屬試驗試驗機構:大興節水灌溉試驗站、飲水安全實驗室、運城引黃灌溉試驗站 [3]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科研成就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科研成果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在“十二五”期間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863計劃、水利部行業公益專項等重大課題中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有98項成果通過鑑定或驗收,撰寫各類科研報告144篇;主編、參編各類標準15項;獲得專利48件,其中發明專利25件;獲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3件;出版專著14部,在中國國內外主要學術期刊、會議上公開發表論文344篇,其中SCI收錄74篇,El收錄88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8項、二等獎5項和三等獎3項。 [1] 
水利所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清單
項目名稱
項目類別
考慮冠層多維結構的作物羣體水碳通量多時空耦合格局定量表徵
面上項目
考慮乾旱、温度脅迫和作物產量的灌區精量灌溉決策方法與模型
面上項目
基於冠層温度和土壤水分虧缺時空變異的噴灌變量灌溉水分管理方法
面上項目
覆蓋滴灌農田水熱碳協同調控機制與集成模擬
面上項目
地下滴灌開溝播種技術參數對土壤水熱運移和玉米出苗的影響及調控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改進暗管排水下土壤氮磷排放機制與工程調控模式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參考資料來源 [4]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榮譽表彰

2020年3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獲評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19年度優秀黨支部。 [5] 
2021年4月,水利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農村供水室被授予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榮譽稱號。 [11]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人才培養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學科建設

根據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20年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顯示,研究院設置2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以及8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和8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岩土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水工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水環境學、水信息學、水災害與水安全 [6]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岩土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水工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水環境學、水信息學、水災害與水安全 [7]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8]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教學建設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有博士生導師9名、碩士生導師16名。 [9]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資質證書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國家農業灌排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擁有國家計量認證(CMA)、審查認可(CAL)和實驗室認可(CNAS、ILAC-MRA)資質授權。 [10]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文化傳統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形象標識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統一使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形象標識。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精神文化

運行機制:開放、協作、流動、競爭 [1]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機構領導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所長、黨委書記
李益農
副所長
龔時宏、胡孟、張寶忠、吳文勇
總工
丁崑崙
副總工
李久生、王少麗、劉羣昌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歷任領導

屆次
任期
姓名
第一任
1956-1957
張子林
第二任
1958-1965
邸殿標
第三任
1982-1983
楊振懷
第四任
1983-1988
瞿興業
第五任
1988-1994
包水林
第六任
1994-1996
錢藴璧
第七任
1997-2009
高佔義
第八任
2009-2017
許迪
參考資料來源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