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

鎖定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是在一個極其艱難的發展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它毗鄰鴉片戰爭的烽火與甲午戰爭的硝煙,在中華民族中興辦起民族產業,雖然由於經濟的短缺問題與社會大的背景與形式問題的多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但仍然對中國近代化企業的發展積累了經驗,這一創舉在中國是史無前例的。另外,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還為中國的近代化進程鋪設着道路。
中文名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
外文名
Chinese National Capitalism
先天不足
資金準備不足
原    因
洋務運動的誘導
出現時間
清中後期
發展時間
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線索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走過了一條艱難曲折的發展道路:產生於兩次鴉片戰爭後的19世紀六七十年代;初步發展於中日甲午戰爭後;進一步發展於20世紀初;短暫繁榮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強無暇東顧的間隙;日益萎縮於國民政府統治時期;新中國成立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近代經濟結構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資本主義經濟代表着中國經濟近代化的進步方向,但由於封建小農經濟、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和官僚資本主義經濟的壓迫和排擠,它始終沒有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的主導形式。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興衰背景

鴉片戰爭前,中國已產生資本主義萌芽,戰後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洋務運動的刺激,19世紀六七十年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開始產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放鬆了對華經濟侵略,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一度迅速發展。20世紀三四十年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陷入困境。新中國成立後通過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成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一部分。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深遠影響

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其產生和發展有利於社會進步。政治上,它導致民族資產階級產生,為維新變法運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會基礎,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準備了階級條件。思想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不斷地衝擊和動搖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影響因素

(1)先天不足:資金準備不足,缺乏原始積累;技術和人才準備不足,從手工勞動直接進入機器大生產,存在技術和人才上的空白;思想準備不足,中國傳統的重農輕商、重義輕利等觀念的消極影響。
(2)後天畸形:面臨四大障礙──外國資本主義的破壞,封建主義的阻礙,自然經濟的阻礙、官僚資本主義的壓榨;區域發展不平衡,東部沿海開放程度高,發展較快,中西部廣大地區發展落後;產業結構以輕工業為主,重工業發展不足
(3)缺乏正確的道路,安定的環境。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過程

產生階段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原因

(條件)
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曲線圖 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曲線圖
①鴉片戰爭前,中國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鴉片戰爭後,外國的工業品開始傾銷到中國市場,中國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
② 外商企業的刺激。外商在華投資建廠和洋務派興辦近代工業,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資近代工業,
③ 洋務運動的誘導。洋務派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和民用工業企業,促進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
這樣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了。隨着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也誕生了。
資本主義萌芽
①出現時間:明中後期。地點:江南一些地區。
②背景:在農業、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商品經濟發展前提下。
③出現標誌:手工工場的出現。以絲織業為例,“機户”開設“機房”,僱用“機工”勞動,機户就是早期資本家,就是早期的僱傭工人,“機户出資,機工出力 ”就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係。資本主義僱傭關係的產生標誌着資本主義萌芽
④在清代發展的表現:規模擴大了;分工細密了;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的部門和地區增多了。
⑤緩慢發展的原因:農民受剝削重,極端貧困,無購買力;地主和商人賺錢買房置地,影響擴大再生產;封建國家重農抑商;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在此,一方面點明,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是在封建社會內部產生了新的進步成分,體現了歷史發展的要求和前進的方向,它們是封建制度的異己成分,它們的成長在削弱和瓦解着封建制度,是封建制度衰落的表現。另一方面將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與西方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相比較,得出不同點。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概況

① 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
② 創辦者:A、一些官僚、商人、中小地主、買辦、華僑;B、原來的部分手工工場開始採用機器生產,轉變為近代工礦企業;C、一些洋務派的官辦企業也可歸於此屬。
③ 早期企業: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南海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張裕葡萄酒公司(煙台)
④ 主要特點:民族工業受外資和本國封建勢力壓迫,產生於民族半獨立狀態之下——民族資產階級有反抗、革命性;民族工業對它們有依賴,產生於舊經濟形態的母體中——民族資產階級有軟弱、妥協性。
⑤主要地區:沿海地區(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條件

① 甲午中日戰爭後,由於帝國主義競相對華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
②同時,清政府為了擴大税源也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③在嚴重的民族危機刺激下,許多人紛紛呼籲“設廠自救”,“實業救國”。
中國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
④掀起收回利權運動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概況

① 時間: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甲午戰爭後——民國成立前)
②著名企業:張謇——大生紗廠(江蘇南通);榮宗敬榮德生——保興麪粉廠(江蘇無錫);周學熙——啓新洋灰公司(河北唐山);劉懋賞馮濟川——保晉礦務公司(山西)
③ 影響:民族資產階級隊伍壯大,開始登上歷史舞台。重大政治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春天

“短暫的春天”
民國初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歷了“短暫的春天”,這是中國社會發展和國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辛亥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制度上的束縛和障礙。革命提高了資產階級的社會地位,激發了他們投資近代企業的熱情。
②法令法規的保護。南京臨時政府獎勵發展工商實業的方針政策,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袁世凱竊取政權以後,為了籠絡資產階級,也吸收了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周學熙張謇等擔任工商總長、財政總長的職務,資產階級通過手中掌握的權力,制訂出若干有利於振興實業的政策法令,一定程度上為發展民族資本主義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護。
③社會輿論的認同和感召。辛亥革命前後,羣眾性的反帝愛國鬥爭有力地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大力提倡“實業救國”,大大刺激了國人投資近代企業的熱情。當時,“抵制洋貨”、“發展實業”和“實業救國”,不僅是民族資產階級的要求,也成為中國各階層人民愛國的共同口號。“實業救國”和民主共和成為當時並存的兩大思潮。
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從外部為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時機。首先,外國商品輸入量下降,從而改善了中國民族工業品的國內市場環境。其次,由於戰爭,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部分商品的需求增加,為中國貨物出口提供了有利條件。再次,出口增加和國內市場需要,刺激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尤其是紡織業和麪粉業的發展。
⑤ 時間:“一戰”期間(或1912——1919年左右)
⑥表現:1912—1919年的8年間,新建廠礦企業470多家,新增資本多達13000萬元,速度和規模都是空前的,超過過去半個世紀的成就。1912年到1919年,紡織業和麪粉業發展最快,火柴、榨油、造紙、化工等輕工業發展迅速。
⑦影響:促使資產階級的壯大。促使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以後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化,為中共的誕生,提供了階級基礎。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特點

①一戰期間,處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夾縫中的中國民族工商業出現短暫的春天。
②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受着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帶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徵,表現在:
A、民族工業的發展主要是在輕工業方面,重工業基礎極為薄弱,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發展偏於東南沿海,佈局不合理;
B、民族資本與外國資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一些主要工業部門,外國資本仍超過本國資本;在帝國主義的控制下,民族工業不可能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C、民族資本與封建經濟相比,封建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佔絕對優勢,這使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極大的束縛。一些資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業投資的同時,並不放棄土地或其他封建剝削。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抗戰前夕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利因素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採取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以穩定財政、增加收入和鞏固統治。1935年以後,就工業各行業而言,普遍出現了較好的發展局面。
①為了防止白銀外流,國民政府於1935年實行“幣制改革”。法幣政策的實施,對防止白銀外流,穩定金融市場,促進物價回升,刺激生產復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②國民政府為鞏固統治,提出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鼓勵發展工商業、農業和交通運輸業。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蓬勃發展,廣大羣眾抵制洋貨、提倡國貨的行動也為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機遇。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不利因素

幣制改革官僚資本加強了對民族工業的控制,憑藉國家政權巧取豪奪,迅速聚斂起鉅額財富,四大銀行(中國銀行、中央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成為官僚資本聚斂鉅額財富的重要工具。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面臨萎縮

① 抗戰時期民族工業遭到沉重打擊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民族工業遭到沉重打擊。抗戰爆發後,不少民族資本家出於愛國熱情和使企業免遭日本的掠奪,歷盡艱險遷往內地,並儘快恢復生產,對大後方經濟發展,對支持抗戰,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淪陷區,來不及內遷的廠礦,或被日本滅毀,或被日軍以“委託經營”、“軍管理”、“租賃”等形式吞併。在國統區,國民政府出於抗戰的需要,實施戰時體制,強化經濟的全面統制,加強工業壟斷和商業專賣,造成官僚資本的膨脹和民族資本的萎縮,到1941年,官僚資本已佔全國資本總額的一半。
② 抗戰勝利後民族工業凋謝萎縮
A.民族工業的萎縮原因
美國的經濟掠奪。美國與國民政府簽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攫取了大量在華政治、經濟等特權。之後,美國大量對華進行商品輸出,排擠了國貨。有人稱這一條約為“新二十一條”。官僚資本進行經濟壟斷,殘酷擠壓民族工業。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税不斷增加,通貨膨脹,原料昂貴而產品滯銷。
B.民族工業的萎縮狀況
民族工業陷入絕境,紛紛倒閉。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轉變性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並制定了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造同時並舉的指導方針。在農業合作化高潮的推動下,資本主義工商業掀起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到1956年底,中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較短的時間裏,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從而實現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深刻變革。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上建立起來。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總體特徵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艱難成長起來的,飽受外國資本的壓迫,買辦資本官僚資本的排擠,封建生產關係的束縛及軍閥官僚的壓榨,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很小,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導形式。1936年,資本主義現代工業產值只佔工農業總產值的10.8%,1949年佔工農業產值的17%。──其力量之弱可見一斑。
2、在民族工業中,工業資本所佔的比重小,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所佔比重大。抗日戰爭前,民族資本中80%是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與工業資本的比例極不相稱。──民族資本沒有自己獨立的生產基礎。
3、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主要是以紡織、食品工業為主的輕工業,缺乏重工業的基礎,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技術、設備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賴外國壟斷資本和本國官僚資本。──中國民族資本缺乏獨立性。
4、民族資本所經營的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技術設備落後,勞動生產率低。這種情況,使得民族工業的產品成本高,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它發展的辦法就是加大對工人的剝削,力求獲得最大的剩餘價值。──他們害怕工人的覺醒和革命的發動。
5、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和封建勢力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相當一部分民族資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他們的資本是地租轉化而來的,一些民族資本家還用經營工商業所得的利潤,到農村去購買土地,兼有資本家和地主的兩重身份。──他們不敢提出徹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