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學

鎖定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學》是201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崔樂泉。
中文名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學
作    者
崔樂泉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8年11月01日
ISBN
9787030596949 [2]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學內容簡介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學》以科學的、實事求是的精神,通過對民族傳統體育學科理論體系的分析,在對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做出整體分類和發展歷程進行梳理的同時,將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基礎、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以及民族傳統體育的未來,置於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廣闊背景中進行分析,從學科體系角度對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做出了全面研究。《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學》架構完整,內容新穎,主要內容包括導論、民族傳統體育的分類與內容、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歷程、民族傳統體育與社會、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基礎、民族傳統體育的繼承與發展以及民族傳統體育的未來七大部分。在大量歷史文獻資料、考古學資料和民族學資料基礎上,對上述內容進行了全面分析,注重突出歷史性、科學性、客觀性和創新性。《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學》配有150餘幅珍貴圖片,書末附有參考文獻。 [1]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學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民族和民族傳統體育 (1)
一、民族 (1)
二、體育 (4)
三、民族體育 (13)
四、民族傳統體育 (15)
五、民間體育與民俗體育 (27)
第二節 民族傳統體育的基本特徵 (34)
一、民族性 (34)
二、獨特性 (36)
三、象徵性 (37)
四、活態性 (39)
五、流變性 (39)
六、傳承性 (40)
七、地域性 (41)
八、綜合性 (42)
第三節 民族傳統體育的功能與價值 (43)
一、民族傳統體育的功能 (43)
二、民族傳統體育的價值系統 (48)
第四節 民族傳統體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53)
一、民族傳統體育學的提出及其學科構建 (53)
二、民族傳統體育學的研究對象和領域 (58)
三、民族傳統體育學的任務與民族傳統體育研究的意義 (60)
第五節 民族傳統體育學的方法論 (64)
一、民族傳統體育學的方法論原則 (64)
二、民族傳統體育學的具體研究方法 (67)
第六節 民族傳統體育學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71)
一、與人類學的關係 (71)
二、與民俗學的關係 (72)
三、與社會學的關係 (73)
四、與歷史學的關係 (75)
五、與考古學的關係 (76)
六、與語言學的關係 (77)
七、與宗教學的關係 (78)
八、與地理學的關係 (79)
九、與旅遊學的關係 (80)
一○、與經濟學的關係 (81)
第七節 民族傳統體育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82)
一、近代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 (82)
二、當代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與現狀 (85)
第二章 民族傳統體育的分類與內容 (92)
第一節 民族傳統體育的分佈 (92)
一、我國民族的識別與民族聚居特點 (92)
二、民族傳統體育的分佈特點 (96)
第二節 民族傳統體育的分類及其內容 (123)
一、民族傳統體育分類的原則 (124)
二、民族傳統體育的分類方法及其分類 (125)
第三節 民族傳統體育的主要內容 (127)
一、漢民族傳統體育的主要內容 (127)
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主要內容 (129)
第三章 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歷程 (136)
第一節 民族傳統體育的發生 (136)
一、原始形態的體育 (136)
二、夏商西周時期的傳統體育 (140)
三、春秋戰國時期的傳統體育 (146)
第二節 古代民族傳統體育的形成與演進 (156)
一、秦漢三國時期的民族傳統體育 (156)
二、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傳統體育 (171)
第三節 古代民族傳統體育的繁榮與完善 (184)
一、隋唐五代時期的民族傳統體育 (184)
二、宋遼金元時期的民族傳統體育 (201)
三、明清時期的民族傳統體育 (224)
第四節 近代民族傳統體育的繼承與發展 (250)
一、民族傳統體育的繼承 (250)
二、傳統與現代碰撞中的民族傳統體育 (256)
第五節 當代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 (262)
一、民族傳統體育的挖掘與整理 (262)
二、民族傳統體育的曲折發展 (265)
三、民族傳統體育的普及與提高 (269)
第四章 民族傳統體育與社會 (272)
第一節 生態環境與民族傳統體育 (272)
一、我國民族地區的生態環境 (272)
二、生態環境特點和民族傳統體育的關係 (275)
第二節 民族文化與民族傳統體育 (295)
一、文化與民族文化 (295)
二、民族傳統體育是民族文化的表現形式 (298)
三、民族文化藝術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影響 (301)
第三節 宗教與民族傳統體育 (309)
一、原始宗教與民族傳統體育 (309)
二、道教與民族傳統體育 (312)
三、佛教與民族傳統體育 (314)
四、伊斯蘭教與民族傳統體育 (317)
第四節 民族民俗與民族傳統體育 (319)
一、民族民俗的傳承與民族傳統體育 (319)
二、體育民俗和民族傳統體育 (321)
第五節 民族心理與民族傳統體育 (323)
一、民族自尊與民族傳統體育 (323)
二、民族交往與民族傳統體育 (326)
三、民族情感與民族傳統體育 (329)
四、民族性格與民族傳統體育 (332)
第五章 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基礎 (335)
第一節 民族政策與民族傳統體育 (335)
一、民族問題和民族政策 (335)
二、民族政策是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保障 (337)
三、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的政策與措施 (339)
第二節 民族經濟與民族傳統體育 (341)
一、各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 (341)
二、經濟是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基礎 (343)
三、民族傳統體育可以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 (345)
第三節 民族教育與民族傳統體育 (349)
一、民族教育的現狀及發展 (349)
二、民族傳統體育與民族教育密不可分 (351)
三、民族地區體育師資的培養與途徑 (353)
第四節 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與民族傳統體育 (356)
一、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356)
二、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推動了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 (365)
第五節 全民健身運動與民族傳統體育 (367)
一、民族傳統體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368)
二、民族傳統體育在全民健身中的普及與推廣 (369)
三、在全民健身活動中推進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 (373)
第六章 民族傳統體育的繼承與發展 (375)
第一節 創新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方式 (375)
一、當代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 (375)
二、建立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市場經濟機制 (383)
三、促進民族傳統體育的交流與傳播 (387)
第二節 民族傳統體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394)
一、民族傳統體育資源的界定及其類型 (395)
二、民族傳統體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社會條件 (400)
三、民族傳統體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原則 (402)
四、民族傳統體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對策 (404)
第七章 民族傳統體育的未來 (408)
第一節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戰略目標 (408)
一、用現代科學理念對民族傳統體育進行適宜的改造 (408)
二、推進民族傳統體育,走融入現代市場體系之路 (409)
三、重構民族傳統體育科學理論技術體系 (410)
四、走民族傳統體育可持續發展之路 (410)
五、打造中國特色休閒體育的民族基礎 (410)
六、熔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411)
七、打造維護我國民族文化生態的典範 (411)
八、增加民族凝聚力,為促進各民族團結奠定基礎 (412)
第二節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的生存空間 (412)
一、全球化語境下民族傳統體育的尷尬境遇 (413)
二、全球化視角下民族傳統體育生存力的選擇 (415)
第三節 民族傳統體育未來發展的意義 (417)
一、民族傳統體育在保護與傳承基礎上的轉型 (418)
二、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趨勢及其意義 (419)
參考書目 (423)
後記 (436)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