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員會

鎖定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有的民主黨派之一。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
1952年10月,民盟湖南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長沙舉行,選舉產生了民盟湖南省第一屆支部委員會。1956年改稱為民盟湖南省委員會。
中文名
中國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員會
成立時間
1952年10月
盟員人數
10110人(截至2015年底)
主任委員
楊維剛

中國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員會發展歷史

湖南民盟省級組織於1949年1月在長沙成立,最初稱民盟湖南省支部籌委會,2月改為民盟湖南省支部執委會,1950年2月改為民盟湖南省支部臨時工作委員會。1952年10月,民盟湖南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長沙舉行,選舉產生了民盟湖南省第一屆支部委員會。1956年改稱為民盟湖南省委員會。至 今已經歷十三屆委員會。歷任主委(代主委)是蕭敏頌魏猛克周世釗盧惠霖陳新民、王振華、謝佑卿楊維剛。現任主委為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湖南省地質院院長何寄華。 [3] 
湖南民盟自成立起,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風雨同舟。解放前夕,湖南民盟在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員會領導下,積極投入地下鬥爭。盟員(也是中共地下黨員)餘志宏、塗西疇分別任統戰工作小組(策反小組)正副組長,成功促成程潛、陳明仁和平起義,為湖南和平解放作出了較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湖南民盟積極參加人民政權的建設和國家事務的管理。第一、二、三任主委蕭敏頌、魏猛克(代主委)、周世釗分別出任湖南省教育廳廳長、湖南省文化局局長、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等要職,帶領全省盟員,熱情百倍地參加和支持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運動以及國民經濟恢復和社會主義改造工作。十年動亂期間,湖南民盟各級組織停止活動,同全國、全省人民一道經受考驗。1977年11月,民盟湖南省委臨時領導小組成立,湖南民盟各級組織逐步恢復活動,從此步入參政履職的康莊大道。
改革開放以來,湖南民盟秉持“關注民生、奔走國是”傳統,積極履行參政黨職能,服務湖南經濟社會發展。1987年11月,湖南民盟聯合湖北民盟召開了“長江荊江段和洞庭湖地區綜合治理學術研討會”,史稱“兩湖會議”,盟中央費孝通主席出席,大大推動了兩省大江大湖治理的深入合作,影響深遠。改革開放中期,湖南民盟就湖南糧食安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以縣擴容促進湖南城市化發展、湖南捲煙戰略發展、農村流通市場秩序、“3+5”城市羣建設、油茶產業發展、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設、生態補償機制等重點課題開展專題調研,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一批調研成果獲得省委統戰部、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參政議政調研成果獎,一批提案獲評省政協優秀集體提案、一批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國政協、新華社內刊和民盟中央內部信息刊物所採用。
2007年以來,湖南民盟在楊維剛主委的帶領下,深度參與湖南“四化兩型”建設,努力參大政、獻大智。2008到2013年,湖南民盟的省政協大會集體提案連續五年成為省政協一號提案或省政協主席唯一督辦提案。2011年提出的“數字湖南”的建議,被省委、省政府採納,並被確定為湖南四張“兩型名片”(又稱“四個湖南”,即綠色湖南、創新型湖南、數字湖南和法治湖南)之一。2013年提出的《關於保護與建設洞庭湖水生態文明的建議》,被作為民盟中央建議信,受到李克強總理重視並親筆批示。2014年,又有3條社情民意信息和建議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張高麗、劉延東和馬凱的批示。2014年9月,成功承辦了第二屆民盟教育論壇,來自全國30個省市區的100多位領導、專家、學者出席,收到論文150篇,共商我國職教改革與發展大計,得到盟中央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社會服務上,從早期開展講學辦學、支邊扶貧、科技諮詢等為“四化”服務活動,到近年來致力於社區共建、燭光行動、明眸工程,不斷創新方式、擴大領域、增強實效。十年磨一劍,舉全省民盟之力幫扶瀏陽市石江村,使一個省級貧困村上演了現實版的“山鄉鉅變”,被盟中央譽為“新農村建設”的“湖南模式”。“中華慈善人物”、盟員孟繁英創辦了“孟媽媽青少年保護家園”,幾年來幫扶特殊羣體青少年近2000名,幫助失足少年220名。“孟媽媽”成為遠近聞名的一個愛的符號。2014年5月,在婁底成功承辦了民盟中央“愛心温州、善行天下、明眸工程”暨國家醫學教育基地項目眼科內鏡微創手術培訓班活動。兩年來,“明眸工程”在湖南已先後免費為4000多名貧困患者實施角膜移植和白內障手術,使他們重見光明。
在思想建設中,湖南民盟突出挖掘盟史資源,以民盟傳統育人,以民盟精神鑄魂,努力打造一支與黨同心,高素質、有作為、敢擔當的參政黨地方組織。近年來,堅持每年都開展一項思想建設主題活動。先後開展了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同心同行”主題教育活動、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活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實踐活動,激發了盟員的政治熱情,堅定了盟員的理想信念。組織編寫包括《湖南民盟史》、《湖南民盟人物》、《湖南民盟重要文獻》三卷《盟史叢書》,近100萬字。創造性地提出建立“湖南民盟標誌性系統”,徵集創作了“音樂性標誌”《湖南民盟之歌》,徵集形成了“湖南民盟精神”表述語——“心憂天下,立盟興湘”。
截至2015年底,湖南全省現有盟員10110人,其中在職成員74%,大學以上文化程度82%,高級職稱34.53%,高教界26%,平均年齡52.8歲,全國人大代表2人,全國政協委員2人,省人大代表11人,省政協委員51人。2015年新發展盟員515人,其中正處實職2人、副處實職4人(副縣長3人);副高以上職稱35人;博士14人,碩士48人。湖南民盟首次躋身盟員超過萬人的民盟大省行列。在全省13個市(州)建立了民盟地方組織,其中市(州)委員會13個、縣(市)委員會4個。
湖南民盟人才輩出。著名盟員(含湖南籍盟員)有哲學家金嶽霖,中科院院士曾昭掄、魏曦、魏榮爵、田奇攜、陳新民、譚蔚泓,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宏灝,醫學家盧惠霖、陳祜鑫、潘世宬,古典文學專家譚丕謨、蕭艾,歷史學家翦伯贊、楊榮國、何光嶽,毛澤東詩友周世釗、李淑一,名記者嚴怪愚、康德,書畫家楊應修、李立;作家、詩人魏猛克、張揚、彭燕郊,表演藝術家李谷一、大兵以及中國青年黨、中國民主同盟創始人左舜生等。 [1] 

中國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員會現任領導

主任委員:何寄華
副主任委員:胡穎趙為濟曾祥君向華劉導波雷珺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