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核試驗

鎖定
中國核試驗,中國為研製、改進核武器及研究核爆炸效應而進行的核爆炸試驗。 [1] 
中文名
中國核試驗
首次發生時間
1964年10月16日

目錄

中國核試驗簡史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新疆羅布泊核試驗場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原子彈試驗。試驗在鐵塔上進行,塔高102米,原子彈爆炸威力為2.2萬噸TNT當量。
1966年10月27日,為了鑑定研製的核戰鬥部在實際飛行環境下的工作狀態,綜合檢驗核導彈性能,中國進行了一次導彈核武器試驗。導彈從甘肅酒泉西北導彈試驗基地發射,核彈頭在新疆羅布泊核試驗場南部彈着區上空爆炸。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着中國核導彈已具備了實戰能力。
1966年12月28日,中國進行了氫彈原理試驗,爆炸威力為12.2萬噸TNT當量。這次核試驗,驗證了利用核裂變“初級”引爆“次級”的氫彈原理。
1967年6月17日,中國進行了第一次氫彈空中爆炸試驗。氫彈由轟–6飛機投放,在距地面2 960米的高度上爆炸,爆炸威力達到330萬噸TNT當量。這標誌着中國核武器技術又有了一個飛躍。
此後,在1969年9月23日和1978年10月14日,中國又分別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平洞方式地下核試驗和第一次豎井方式地下核試驗。另外,中國還曾成功地進行了助爆型原子彈試驗和中子彈試驗。到1998年為止,世界有核國家總共進行了2 000多次核試驗,其中,美國進行了1 032次。中國只進行了45次核試驗,包括23次大氣層核試驗和22次地下核試驗。
1986年中國政府宣佈不再進行大氣層核試驗,1996年7月30日宣佈暫停核試驗。
中國在核試驗中高度重視提高試驗的可靠性和效益,核試驗的成功率和效益都較高。通過次數很少的核試驗取得較多的數據,使核武器研製技術水平有了較快提高。在核試驗中,中國始終將試驗安全置於首位,採取了多種措施保證核試驗場區內外的安全。每次核試驗都優選恰當的氣象條件,儘量減少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物質沉降造成的沾染。

中國核試驗核試驗

為了確保核試驗順利進行,中國開發了多項核試驗專用工程技術。在大氣層核試驗中,研製構建了核爆鐵塔以及測試和效應試驗用的各種工事等。在地下核試驗中,研製了開鑿豎井用的大口徑硬巖鑽機、安放測試設備的專用鋼架等。為保證地下核試驗安全,建立岩石坑道及真空管道自封的計算方法和實施工藝,建立坑道、豎井井筒的安全回填堵塞工藝等。在豎井地下核試驗中,開發了深度達千米的硬巖鑽井技術、核裝置和測試設備容器的水密封技術、分節焊接建設鋼套管幹井技術、密封容器的安全吊裝技術和獲取放射性樣品的定向鑽探技術等。核試驗場 中國核試驗場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羅布泊地區。核試驗場東部為大氣層核試驗場,是一片浩瀚戈壁,其下風方向幾百千米以內沒有居民點。在這裏曾進行過空投空中核爆炸試驗、塔上核爆炸試驗和地面核爆炸試驗。核試驗場的西部是地下核試驗場地。平洞地下核試驗在北山花崗岩介質中進行。
在平洞地下核試驗中安排了大量核裝置性能參數的測量項目,取得了豐富的數據。羅布泊西北部辛格爾地區為豎井地下核試驗場。場區岩石介質為花崗岩和砂岩,屬於硅酸鹽,能滿足放射化學分析的需要。中國曾在這裏進行過多次不同深度的豎井地下核試驗,取得了大量核裝置性能數據,為改進核武器作出了貢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