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林學會

鎖定
中國林學會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由林業科技工作者及相關單位自願組成的依法登記成立的學術性、科普性、公益性法人社會團體 [41]  。1917年2月12日在上海惠中西飯店成立了中華森林會,1928年更名為中華林學會,1951年重建為中國林學會。 [1] 
中國林學會主要開展學術交流、出版林業科技書刊與刊物、普及林業科學知識、民間國際學術交流、在職林業科技人員的繼續教育、開展科技表彰獎勵、開展林業科技諮詢服務等工作。 [2] 
據2017年11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秘書處下設7個部門,另設有42個分支機構、31個省級學會、9個工作委員會。截至2017年4月,學會擁有個人會員9萬餘名、團體會員近200家。 [1]  [3-5] 
2019年11月19日,中國林學會學術部獲第四屆“中國林業產業突出貢獻獎”。 [6] 
中文名
中國林學會
外文名
Chinese Society of Forestry
簡    稱
CSF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成立時間
1917年2月12日
社會信用代碼
51100000500005772G
所屬地區
中國北京市海淀區
現任理事長
趙樹叢
屬    性
全國性、學術性法人社會團體
學會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東小府2號

中國林學會發展歷史

中國林學會中華森林會

凌道揚 凌道揚
洋務運動以後,中國開始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林業界派出了很多專學林學的留學生。他們學成回國後,傳播西方林業知識、辦林業學校、創建林業專業、建立實驗林場。
1917年1月6日,在上海外灘惠中西飯店召開中華森林會第一次籌備會。會址設在南京大倉園5號。
1921年,成立金陵大學林學會作為中華森林會的支部之一;在日本北海道帝國大學林科攻讀的中國留學生成立了中華森林會的另一支部:清明社。同年,會所從南京移至上海北京路4號。3月,《森林》雜誌問世。 [7] 

中國林學會中華林學會

1927年4月,國民政府成立後,成立了第四中山大學(後改名國立中山大學),並於農學院中設置森林組(後相繼改為森林科、森林系)。
1928年5月,姚傳法等數十人在南京集會,成立林學會籌備委員,並於6-7月先後召開了3次籌備會。8月4日,在金陵大學農林科舉行中華林學會成立大會,會所設在南京保泰街12號。
1929年10月底,《林學》創刊出版。
姚傳法 姚傳法
1930年4月,首次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活動。 [7] 
1931年10月以後,4年未再出刊,中華林學會也陷入困境。
九一八事變後學會會務停頓數年,1935年9月,由凌道揚牽頭在南京業餘體育協會召集會務復興討論會。
1936年2月,召開第四屆第一次理事會,會址設在南京漢中路143號中央模範林區管理局,恢復出版《林學》。11月,四川林學會在成都舉行了成立大會。
1941年,會址設於東川北碚檀香山橋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內。
1943年,中華林學會增加獎學金保管委員會。
1944年,中華林學會增加茶葉、油桐、藥材、水土保持4個研究委員會。
1945年,抗戰結束,中華林學會遷回南京,會址設在大光路34號。
1948年4月,在台北市台灣省林業試驗所禮堂舉行中華林學會台灣分會成立大會。 [7] 

中國林學會中國林學會

1951年,中華林學會重建為中國林學會。
1955年,《林業科學》創刊,次年改為中國林學會主辦。
1957年,中國林學會組織了統一林業名詞小組。
1959年3月,中國林學會與原全國科普協會林學組在北京召開會議,對兩個組織成員進行了合併與調整。
梁希 梁希
1960年2月,在全國林業科學技術會議期間,召開了有各省級林學會負責任參加的會議,組成了中國林學會第二屆理事會,下設行政組、學術組,行政組分為秘書組和國際聯絡組;學術組分為造林組、保護組和副特產組、森林工業組、林業機械組。 [7] 
1963年初,設林業、森工、普及、《林業科學》編委會4個委員會。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後11年,學會被迫停止一切活動。
1977年,學會秘書處掛靠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與院辦合署辦公。
1978年,設立森林土壤專業委員會、森林經理分會。
1979年,森林病理分會、林木遺傳育種分會、森林工程分會、林產化學化工分會、森林生態分會、楊樹專業委員會、樹木引種馴化專業委員會相繼成立。
1980年,學會設立了木材工業分會。
1981年8月,學會設辦公室、學術活動部、科學普及部、國際聯絡部、《林業科學》編輯部、《森林與人類》編輯部。
1982年,學會設立了林業機械分會。 [7] 
1983年,學會掛靠單位變更為林業部;成立林業區劃分會、樹木生理生化專業委員會。
1984年,學會成立了造林分會、林業情報專業委員會。
1985年2月,經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批准,成立諮詢服務部。同年,成立了森林昆蟲分會、樹木學分會、森林氣象專業委員會。
1986年,成立了經濟林分會、林業計算機應用分會。
1987年,成立了水土保持專業委員會、林業史分會。 [7] 
1988年,林業部撤銷中國林學會分黨組;學會成立了森林水文及流域治理分會、林業科技管理專業委員會。
1989年,學會設立森林防火專業委員會、木材科學分會。
1990年,設立了桉樹專業委員會。
1992年,設立了竹子分會。
紀念林 紀念林
1993年,設立了城市森林分會。
1996年,《森林與人類》由中國林學會與《中國林業報社》合辦,期刊編輯部遷入《中國林業報社》。
1997年,經批准成立黨總支。 [7] 
2005年,設立了森林公園分會、灌木分會、銀杏分會、林業科技期刊分會。
2006年,設立了生物質材料科學分會。
2011年,設立了森林食品科學技術專業委員會、竹藤資源利用分會。
2014年6月,成立組織聯絡部。同年,設立林下經濟分會、古樹名木分會、杉木專業委員會。
2015年,設立了珍貴樹種分會。11月,由中國林學會、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林業大學等單位共同參與建設中國林業智庫。 [8] 
2016年,設立松樹分會、鹽鹼地分會;造林分會更名為森林培育分會。 [7] 
2021年3月20日,發起成立科創中國·鄉村振興聯體。 [34] 
2022年6月26日,森林生態價值實現與綠色發展高層論壇在湖南長沙召開。會上,中國林學會發布了“十三五”期間林草科技十大進展。 [37] 
2022年11月25 -26日,2022年梁希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暨首屆梁希大講堂在浙江省湖州市舉行。會上,湖州市政府向中國林學會捐贈梁希科技教育基金300萬元,用於支持林業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 [38] 

中國林學會組織體系

中國林學會機構設置

據2017年11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設有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理事會秘書處下設辦公室、學術部、諮詢部、科普部、國際部、組聯部、編輯部等部門,設有42個分支機構、31個省級學會、9個工作委員會。
分支機構
森林公園分會
生物質材料科學分會
竹子分會
森林病理分會
樹木生理生化專業委員會
桉樹專業委員會
林業機械分會
楊樹專業委員會
林業科技管理專業委員會
林業情報專業委員會
樹木學分會
森林水文及流域治理分會
森林經理分會
竹藤資源利用分會
水土保持專業委員會
森林昆蟲分會
松樹分會
林業計算機應用分會
森林土壤專業委員會
鹽鹼地分會
經濟林分會
灌木分會
杉木專業委員會
林業史分會
林產化學化工分會
珍貴樹種分會
林業區劃分會
林木遺傳育種分會
古樹名木分會
森林工程分會
木材工業分會
森林食品科學技術專業委員會
林下經濟分會
木材科學分會
森林培育分會
林業氣象專業委員會
森林防火專業委員會
銀杏分會
樹木引種馴化專業委員會
森林生態分會
城市森林分會
林業科技期刊分會 [5] 
省級學會<br>
上海市林學會
湖北省林學會
雲南省林學會
天津市林學會
江蘇省林學會
湖南省林學會
西藏自治區林學會
山西省林學會
浙江省林學會
陝西省林學會
河北省林學會
安徽省林學會
海南省林學會
內蒙古自治區林學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學會
青海省林學會
江西省林學會
寧夏回族自治區林學會
吉林省林學會
山東林學會
重慶市林學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學會
黑龍江省林學會
河南省林學會
貴州省林學會
-------- [4] 
工作委員會
學術工作委員會
諮詢工作委員會
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委員會
獎勵工作委員會
科普工作委員會
宣傳與聯絡工作委員會
組織工作委員會
繼續教育工作委員會
青年工作委員會 [3] 

中國林學會人員編制

截至2016年底,中國林學會普通會員90643人,高級會員總數為857名。 [7] 
截至2017年4月,中國林學會從初創期的50名會員發展為擁有個人會員9萬餘名、團體會員近200家的社會團體。 [1] 
據2017年11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擁有理事171名。 [9] 
2013年中國林學會於啓動了林業科學傳播團隊創建工作,首批組建了中國林學會森林科學傳播專家團和生態學傳播專家團隊。 [10] 

中國林學會國際交流

據2017年11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和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俄羅斯、瑞典、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及越南等十幾個林業發達國家的林學會及林業相關組織、機構建立了聯繫和國際交流與合作。 [11] 
2010年,中國林學會正式成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團體會員。 [12] 

中國林學會學術成就

中國林學會林業智庫

中國林業智庫由中國林學會作為發起人和依託單位,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林業大學、國家林業科學數據中心、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北京中廣羣星至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作為共同發起和核心支持單位,共同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林業智庫,構建決策諮詢理論政策研究平台、技術服務創新驅動平台、科技評價公共服務平台、信息數據集成共享平台、生態文化傳播教育平台等五個工作平台。首批專家團隊由林業、農業、環境、水利、生態的14位院士和50多名知名、資深專家組成。 [8]  [13] 

中國林學會學術交流

  • 中國林業學術大會
截至2017年5月,中國林業學術大會共舉辦5屆。第五屆中國林業學術大會共設29個分會場,彙集2600餘名林業科技專家學者,收到論文1390多篇、交流報告590餘篇。 [14] 
  • 中國林業青年學術年會
截至2016年10月,中國林業青年學術年會共舉辦了12屆。 [15]  在第十一屆中國林業青年學術年年會上共設8個專題分會場,分別圍繞美麗中國與森林培育、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林木遺傳育種、野生動植物與濕地景觀設計、智慧林業與森林經營管理、林業生物質高效綜合利用、森林災害的發生規律與治理新技術、和諧林業發展、竹子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等內容組織學術報告。來自科研、教學、管理和生產單位的600多名林業青年科技工作者參加了年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300多名學生也參加聽會。 [16] 
  • 現代林業發展高層論壇
2015年在北京舉行的現代林業發展高層論壇,圍繞中國綠色發展與“十三五”規劃、對外開放與林業全球化、生態系統服務與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林業税費改革、生態文明理論與實踐、轉型中的林業發展、生態保護背景下林下經濟發展等議題開展了特邀報告和專題報告。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廳(局)、林學會、分會(專業委員會)、國家林業局各有關司局及直屬單位,林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領導和專家,企業代表,梁希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共計250多人蔘加了論壇。 [17] 
2011年在北京舉行的現代林業發展高層論壇,圍繞森林質量與森林可持續經營、中國綠色發展理論與實踐、非木質林產品研究和利用、城市森林質量與人居環境、森林經營與綠色增長、中國木材安全等議題做了特邀報告和專題報告。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廳(局)、林學會,國家林業局各直屬單位,林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領導和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和第四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共260餘人參加了論壇。 [18] 

中國林學會學術期刊

  • 《林業科學》
林業科學 林業科學
林業科學》是中國林學會主辦的林業基礎性和高科技學術期刊,創刊於1955年。主要刊登森林培育、森林生態、林木遺傳育種、森林保護、森林經理、森林與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經濟林、水土保持與荒漠化治理、林業可持續發展、森林工程、木材科學與技術、林產化學加工工程、林業經濟及林業宏觀決策研究等方面的文章,設有學術問題討論、研究簡報、科技動態、新書評介等欄目。 [19] 
林業科學》被中國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科技期刊題目數據庫、中國科技文獻(萬方)庫、中國科技文獻(維普)庫、中國生物學文獻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科技引文數據庫、中國林業科技文獻庫、美國《工程索引》(Ei)、荷蘭《文摘與引文數據庫》(Scopus)、俄羅斯《文摘雜誌》(AJ)、美國《化學文摘:光盤版》(C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CSA)、英國《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英國《動物學記錄》(ZR)、聯合國糧農組織文庫、(AGRIS),以及波蘭《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學技術社數據庫》(JST)、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IPD)等檢索機構收錄。 [20] 
  • 《森林與環境學報》
森林與環境學報》創刊時間為1960年,主辦單位是福建農林大學、中國林學會。被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首批入編期刊、萬方數據(China info)科技期刊羣列入來源期刊;並被中文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生物學文獻數據庫、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科技情報系統數據庫(AGRIS)、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中心數據庫(CABI)、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萬方數字化期刊羣(全文收錄)、《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林業文摘》、《竹類文摘》等收錄。 [21] 
  • 《林產化學與工業》
林產化學與工業》是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和中國林學會林產化學化工分會共同主辦的學術類期刊。被美國《工程索引》(EI)、美國《化學文摘》(CA)核心期刊、荷蘭《文摘與引文數據庫》(Scopus)、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英國《英聯邦農業和生物科學文摘》(CABAbstracts)、英國《林產品文摘》(FPA)、英國《全球健康》、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系列文摘》(RSC)、俄羅斯《文摘雜誌》(PЖ)、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來源期刊、《中國農業核心期刊概覽2010》等收錄。 [22] 
  • 《森林與人類》
《森林與人類》是中國綠色時報社、中國林學會、中國綠化基金會主辦的國家級期刊,獲2002年被中宣部、科技部和中國科協聯合命名為全國科普先進集體,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
  • 《竹子學報》
《竹子學報》是由國家林業局竹子研究開發中心、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是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 [23] 

中國林學會人才培養

中國林學會科技獎勵

據2017年11月學會官網顯示,中國林學會設有梁希科學技術獎,和國家林業局人事司聯合舉辦中國林業青年科技獎的評選,另外中國林學會進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的推薦評選、青年人才舉薦工程、兩院院士推薦等。 [24] 
  • 中國林業青年科技獎
中國林業青年科技獎是1995年由原林業部在“中國林學會青年科技獎”的基礎上設立的,由國家林業局人事司和中國林學會聯合主辦。截至2012年1月,共評選過十一屆,共有161名林業青年科技工作者獲得表彰和獎勵,其中有20名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25] 
  • 梁希科學技術獎
中國林學會於2003年12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立了“梁希科技教育基金”,設立了梁希科學技術獎,包括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梁希青年論文獎、梁希優秀學子獎和梁希科普獎4個獎項。梁希科普獎主要獎勵在林業科普創作、科普活動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或個人。截至2015年6月,梁希科普獎已開展了4次評選表彰工作,表彰項目132項。 [26] 

中國林學會科普教育

  • 科普活動
中國林學會每年都舉辦各種形式的植樹節科普宣傳活動、科技周林業科普活動、科普日林業科普活動。
林學夏令營活動創始於1983年,是中國林學會面向青少年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平台。截至第30屆林學夏令營活動,直接受益青少年逾4萬人次,活動範圍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 [27] 
  • 科普圖書編撰
中國林學會組織編撰了《緬懷梁希先生》紀念文集,《圖話森林》、《中國名樹名花名鳥》科普圖書,《防沙治沙實用技術》、《大熊貓及其棲息地保護科普知識》、《保護生態環境倡導綠色行動》、《森林防火知識》、《提高林農科學素質》、《森林作用與環境保護》等科普知識掛圖,以及《西部退耕還林實用技術》、《基層林業話生態》、《公眾生態文明行為手冊》等科普讀物。 [28] 

中國林學會文化傳統

中國林學會形象標識

標識 標識
中國林學會標識外框是四個弧形組成的菱形,猶如四片樹葉。中間是三棵樹,下面是學會名稱及英文簡稱“CSF”。 [2] 

中國林學會精神文化

學會宗旨:建設林業、服務祖國 [29] 
學會風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
科學精神:獻身、創新、求實、協作 [2] 

中國林學會學會領導

中國林學會現任領導

第十二屆理事會 [39] 
理事長:趙樹叢
副理事長:曹福亮,蔣劍春,馬廣仁,宋權禮,郝育軍,劉世榮,安黎哲,李斌,王浩,陳幸良,費本華
秘書長:陳幸良
副秘書長:劉合勝,沈瑾蘭
常務理事:趙樹叢,曹福亮,蔣劍春,馬廣仁,宋權禮,郝育軍,劉世榮,安黎哲,李斌,王浩,陳幸良,費本華,劉樹人,李擁軍,龔玉梅,嚴 劍,張忠田,王邱文,張建國,江澤平,劉德晶,王彪,趙忠,吳義強,杜官本,朱春全, 董貴信,李冬生,劉合勝,呼羣,楊傳平,張恆芳,吳鴻,陳則生,魏運華,駱建國,葉建仁,肖文發,駱有慶,孟平, 譚曉風,李堅,劉守新,張金池,周國模,蘭思仁,丁貴傑,代力民,閆宏光,沈瑾蘭,孫建博
理事:趙樹叢,曹福亮,蔣劍春,馬廣仁,宋權禮,郝育軍,劉世榮,安黎哲,李斌,王浩,陳幸良,費本華,劉樹人,李擁軍,龔玉梅,嚴劍,張忠田,王邱文,張建國,江澤平,劉德晶,王彪,趙忠,杜官本,朱春全,董貴信,李冬生,劉合勝,王金增,王芝學,李盼威,黃選瑞,王忠貴,郜慧萍,呼羣,郭中,張文軍,範俊崗,周志權,王志新,張建秋,孟慶繁,楊傳平,李鳳日,張恆芳,鄭懷玉,王焱,葛明宏,吳小巧,吳 鴻,徐翠霞,唐麗影,劉力,陳則生,陳孝醜,魏運華,郭正福,徐金光,曹幫華,尚忠海,姚方,姜必祥,史玉虎,吳劍波,姜芸,李小川,張心結,黃國寧,莫一平,馬錦林,陳文軍,駱建國,王莉,耿養會,陳波濤,周遠,馬建忠,索朗旺堆,原雙進,趙國平,劉世增,臧 傑,秦中和,王振錫,焦如珍,張會儒,豐慶榮,葉建仁,蘇曉華,董喜斌,周永紅,肖文發,史作民,盧孟柱,康向陽,鄭勇奇,梅長彤,梁善慶,李文彬,陳龍清,馬履一,劉勇,劉某承,駱有慶,方炎明,孟平,譚曉風,陳永富,嚴耕,餘新曉,汪陽東,舒立福,王高潮,李堅,吳義強,謝耀堅,謝錦忠,王成,陳曉陽,汪貴斌,伍謙,呂建雄,江波,徐大平,馬祥慶,王浩傑,陳其兵,劉立軍,趙秀海,陸志敏,鄭曦,賈黎明,劉守新,張金池,閆文德,朱儁琳,周國模,黃堅欽,吳家勝,蘭思仁,鄭鬱善,丁貴傑,代力民,李會平,時君友,彭昌操,閆宏光,王晉彪,李建志,郭麗萍,曾祥謂,張鋭,郭建斌,官秀玲,秦向華,張君穎,方勇,姚飛,沈瑾蘭,孫建博,閆萌,倪宏偉
中國林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

職務
理事長
趙樹叢 [30] 
副理事長
張建龍、陳章良、譚光明、張守攻、吳斌
楊傳平、曹福亮、陳幸良、費本華 [31] 
秘書長
陳幸良
副秘書長
李冬生、劉合勝 [32] 

中國林學會歷任領導

職務
姓名
任期
中華林學會第一屆理事長
姚傳法
1928年8月—1929年12月
中華林學會第二屆理事長
凌道揚
1929年12月—1931年1月
中華林學會第三屆理事長
凌道揚
1931年1月—1936年2月
中華林學會第四屆理事長
凌道揚
1936年2月—1941年
中華林學會第五屆理事長
姚傳法
1941年—
中國林學會第一屆理事長
梁希
1951年2月—1960年2月
中國林學會第二屆理事長
張克俠
1960年2月—1962年12月
中國林學會第三屆理事長
李相符
1962年12月—1963年
中國林學會第三屆代理理事長
陳嶸
1963年—1978年12月
中國林學會第四屆名譽理事長
張克俠、沈鵬飛
1978年12月—1982年12月
中國林學會第四屆理事長
鄭萬鈞
1978年12月—1982年12月
中國林學會第五屆理事長
吳中倫
1982年12月—1985年12月
中國林學會第六屆理事長
吳中倫
1985年12月
中國林學會第七屆理事長
董智勇
---------
中國林學會第八屆名譽理事長
吳中倫
---------
中國林學會第八屆理事長
沈國舫
---------
中國林學會第九屆名譽理事長
高德佔
1997年10月
中國林學會第九屆理事長
劉於鶴
1997年10月
中國林學會第十屆名譽理事長
曲格平、高德佔
2002年8月
中國林學會第十屆理事長
江澤慧
2002年8月 [33] 
中國林學會第十一屆名譽理事長
江澤慧 [40] 
---------
中國林學會第十一屆理事長
趙樹叢
---------

中國林學會入選名單

2021年12月3日,中國林學會入選中國科協發佈的中國特色一流學會擬支持學會名單,擬支持金額為95萬元。 [35] 

中國林學會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中國林學會科普部被中國科協授予“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3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