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

(1994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是1994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宗力。
中文名
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
別    名
Zhongguo Lidai Guan Zhi Da Cidian
作    者
呂宗力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4年01月
頁    數
950 頁
定    價
115.00
開    本
787×1092mm
裝    幀
精裝
ISBN
9787200016352 /7200016357

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內容簡介

職官制度(即國家機構及其官員的設置、 職掌、 品秩、 沿革等), 是人類步入文明社會的必然產物, 是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服務於一定的政治和社會, 給政治和社會予巨大影響。 其設置廢罷本身, 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相應的政治狀況。 社會政治、 經濟、 文化的漲落興衰, 有時和職官制度也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在歷史上曾經起過一定作用的政治家、 軍事家、 思想家、 史學家、 文學家、藝術家、 科學家及其交遊, 大多數人的生活經歷與職官制度都有過關聯。 一些歷史事件的發生和發展, 離開了職官制度也難以理解。 歷史學者把職官制度與目錄、 年曆、 地理諸學並列, 視為打開歷史之門的鑰匙, 是十分恰當的。

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作者簡介

呂宗力,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現為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大學博士生,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十屆理事會名譽理事。
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
呂宗力主編北京出版社1995-10950115.00精裝

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前言

我國曆史悠久, 在職官制度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所謂“職官”, 在古代是文武百官的通稱。 傳説我國從夏代開始, 就有了職官的設置。 至少從商代起, 就有了確切的有關職官的記載。 《左傳·成公九年》即以“職官”一詞稱官位。 《左傳 ·定公五年》“職官五正”, 即以“職官”泛指眾官。 大約產生於戰國時代的《周官》 (即《周禮》), 表述了“惟王建國, 辨方正位, 體國經野,設官分職”的一套宏大的職官體系。在一定意義上説, 它是我國古代官僚制度的第一次整理和總結。 此後, 歷代正史大都有“職官志”之類的專篇敍述職官狀況。 唐以來, 又有通典、 通考、 會要等大型政書, 多闢專章敍述職官制度。 此外, 前人還編纂過一些專著,斷代的如《漢官》、 《漢舊儀》、 《唐六典》、 《諸司職掌》等, 通述的如《職官分紀》、 《職源攝要》、 《歷代職官表》等。 它們為了解歷代政體的主幹——職掌制度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通過它們可以看到歷代國家機關的組織管理的結構形式, 職、 權、 責、 利的劃分及其整體運行機制。 其間引人注目的是, 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所形成的一整套設署分職、 督促監察、 任免升遷、 告老退休等制度, 曾有效地保證了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行; 其腐敗淫濫諸弊也曾給國家和社會帶來過深重的災難。 對此, 歷朝統治者和學者們多有總結。 其實踐形式之多、 議論之廣, 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 世界上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 從這個意義上説, 我國古代職官制度及其理論,對世界文化有巨大的貢獻。我們應當珍視這份遺產。
我國古代職官的置廢沿革、 職掌變易極為複雜。 不僅歷代有因有革, 一朝之中也常有變化。 一名多義、 一義多名、 名不符實、 有實無名的情況極為常見。 以上我們提到的那些職官的資料或著作,各有侷限,尤其難以作為便於查閲的工具書使用。對此, 讀者多感煩惱。 本世紀五十年代, 有關方面即想解決這個問題, 終因工作量和難度太大、 人力不足而作罷。 “文化革命”前後, 出版了《辭海》和《辭源》修訂本,其中收有一定數量的職官制度辭目, 暫時解決了這一饑荒。 八十年代後, 國內外又相繼出版了幾部簡明“職官辭典”,由於容量等關係,仍難以滿足需要。 鑑於此, 自1984年起, 我們即組織同仁, 着手編寫這部大辭典。我們的指導思想, 第一是力求做到收辭“全”。 但凡是中國古代所見中央和地方行政機構、職官、勳官、散官、 封爵及尊稱、 別稱、 俗稱、 簡稱、 合稱、 聯稱, 農民起義、 周邊少數民族政權所設職官, 官場用語、 俗語, 一律予以收錄。 因此, 在材料上努力博採, 除正史外, 並及政書、 實錄、碑銘、 簡牘、 封泥、 詞賦、 文集等。現收辭二萬餘條, 成為目前國內外最大的一部中國古代職官辭典。
我們力求做到的第二點是釋文準確、 完整。重點是寫好“通條”。 有些職官名稱,數代並見, 且忽置忽廢, 職司、 品秩等變化較大。 即使名家, 也難一一廓清。 為了保證釋文質量, 我們採取了有效的寫作程序, 即對某一辭目, 由學有專長的編撰者各自提供斷代素材, 集中之後按時序編排, 再交一人綜合寫成釋文, 然後請各提供素材者複審, 經討論後再定稿。 這樣,避免了不少通條釋文極易產生的缺漏或舛誤。我們還注意吸收前人和當代史學界的研究成果, 擇善而從。 有許多釋文, 經編撰者自己根據紛繁歧異的史料, 反覆推敲、 仔細研究後寫成, 實際上已是撰寫者的新成果。 惟其如此, 我們對一辭多義的義項的分立才有更準確的把握; 對機構及其職官的沿革演變的敍述, 才不至於繁複雜亂。
我們努力想做到的第三點是雅俗共賞, 儘可能適應多層次讀者的需要。 行文上儘量簡潔明瞭, 使一般中等文化程度的讀者也能領會。 內容上追求準確豐富, 即使專業工作者亦可備參考。 釋文以釋詞為主, 就詞論詞, 不採用百科全書式的寫法 [1] 
時經七載, 這部辭典終於擺在了讀者面前。 暑去寒來,春華秋實, 得失成敗,惟請讀者品評。 但願它能對大眾瞭解我國古代職官制度有所幫助!
最後, 我們謹向始終支持我們編就此書的北京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謝! 謹向曾經為本書的編寫和出版提供過種種幫助和支持的各位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謝!

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凡例

一、 本書收詞時限, 上起先秦, 下迄清亡。 內容包括歷代中央、 地方的官名、官署名(包括主要的別稱、 俗稱、 簡稱、 合稱等), 以及與官制有關的各項制度 (如選舉、 考核、 封爵、 俸祿、 服飾、 印信、 文書等)中的主要詞彙和常見的官場用語。對歷代農民政權和周邊各族政權的官名、 官署名亦擇要收錄。 共計收詞21659條。
二、 詞目來源以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為主, 並參考有關政書、 碑銘、 私家著作等。
三、 本書使用規範簡化字, 容易引起歧義的字保留原來的繁體或異體。
四、 詞目按第一字筆畫數和起筆筆形一丨 丿 丶乛順序排列, 首字相同的按第二字筆畫數和起筆筆形排列, 依此類推。
五、 一詞多義的用①②③分項敍述, 一義中再需分項的用(1)(2)(3)分述。需要參見、 互見的詞目均在釋文後註明。
六、 歷史紀年採用舊紀年, 夾註公元紀年。 公元前一律加“前”字, 公元1——99年一律加“後”字,100年以後不加。同一詞條或同一義項中重複出現同一年號時,只在第一次出現處夾註公元紀年。兩個年號並存時, 只用與該詞條有直接關係的年號。
七、 古地名在必要時夾註今地名。
八、 對一些不常見的詞目, 釋文中提供了資料來源, 以便於讀者查閲。
九、 為方便讀者, 卷末附有《歷代職官品位表》、 《歷代中央機構簡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