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

鎖定
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是由民政部登記的社會團體,1991年5月8日成立。 [1] 
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簡稱“中國新聞技聯”)是全國性、專業性的一級社會團體,是由人民日報社、新華通訊社和原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三家主要新聞單位牽頭於1991年成立的。它聯合、組織全國新聞傳媒單位(報社、電台、電視台、通訊社、網絡媒體等)及其他與媒體技術相關的單位,為推動我國新聞傳媒事業的技術發展與技術進步服務。“中國新聞技聯”是發展我國新聞事業的一支重要社會力量,已成立20多年。會員涵蓋各省市自治區廣播電視系統和報業系統、通訊社、技術企業、網絡媒體、研究機構、大專院校以及港澳地區,各類會員達300餘家。 [2] 
“中國新聞技聯”的業務主管單位為國家科學技術部,社團管理登記機關為國家民政部,委託管理單位是新華通訊社。是第七屆理事會,理事長由新華社技術局局長羅毅同志擔任。 [2] 
中文名
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
簡    稱
中國新聞技聯 [2] 
主管單位
國家科學技術部 [2] 
登記單位
民政部
社團地址
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51100000500000322G
成立登記日期
1991-05-08
登記證號
4504
社會組織類型
社會團體

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組織簡介

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簡稱“中國新聞技聯”)是全國性、專業性的一級社會團體,是由人民日報社、新華通訊社和原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三家主要新聞單位牽頭於1991年成立的。它聯合、組織全國新聞傳媒單位(報社、電台、電視台、通訊社、網絡媒體等)及其他與媒體技術相關的單位,為推動我國新聞傳媒事業的技術發展與技術進步服務。“中國新聞技聯”是發展我國新聞事業的一支重要社會力量,已成立20多年。會員涵蓋各省市自治區廣播電視系統和報業系統、通訊社、技術企業、網絡媒體、研究機構、大專院校以及港澳地區,各類會員達300餘家。
“中國新聞技聯”的業務主管單位為國家科學技術部,社團管理登記機關為國家民政部,委託管理單位是新華通訊社。是第七屆理事會,理事長由新華社技術局局長羅毅同志擔任。
“中國新聞技聯”的宗旨是以會員為本,為會員服務,為促進新聞信息化服務。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堅持科學發展觀,致力推動我國傳媒科技進步;堅持民主、團結、務實、協作的精神,發揮會員單位相互之間、傳媒技術應用單位與研發單位之間、會員單位與政府機關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為我國新聞事業的現代化做出貢獻。
近年來,“中國新聞技聯”充分發揮自己會員的技術優勢、知識優勢和專家優勢,組織了形式多樣的技術交流、學術年會和高峯論壇等活動,積極推介的一些新技術在多次重大報道中發揮了作用,並積極宣傳新聞標準,組織編寫了培訓教材,舉辦標準應用技術培訓班,推進媒體行業對標準的實際應用。通過主管的“中國傳媒科技”雜誌更多地介紹媒體同行業的技術建設新動向和新技術應用經驗。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和國家科技部發布的《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為獎勵在推動新聞科學技術進步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充分調動新聞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我國新聞科技事業的發展,經國家科技部批准,“中國新聞技聯”自2004年起設立了面向全國新聞傳媒行業的科學技術獎——“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每兩年分別評選一次《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和《王選新聞科學技術人才獎》。同時,“中國新聞技聯”每年組織業內專家評選優秀新聞科技學術論文,並頒發證書。越來越多的媒體單位把獲得“王選獎”和學術優秀論文作為職稱評定中的一個條件,有利於技術人員的職務評定和晉升。
“中國新聞技聯”每年舉辦學術年會、優秀論文評選、技術培訓、專題論壇等活動使會員對國內外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有及時的瞭解,可以開闊視野,以利於技術人員學習新技術和系統管理經驗,提高本單位新聞信息技術應用和服務的水平,提高技術維護和運行安全保障能力。 [2] 

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發展歷史

1991年5月8日,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經民政部登記成立。 [1] 
2023年4月13日,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AIGC應用研究中心(廣西實驗室)成立,是國內首個全國性媒體類AIGC研究機構。 [5] 

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現任領導

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理事長:羅毅。 [7] 
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副理事長、秘書長:楊真。 [6] 

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舉辦活動

一場傳媒技術年會將在成都掀起“頭腦風暴”。11月20日,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第七屆二次理事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2020年《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將正式開幕。
本次大會以“守正創新,智創未來”為主題,由“中國新聞技聯”主辦,封面傳媒、中國傳媒科技雜誌社承辦,來自全國各地報業、通訊社、廣電、網絡媒體和廣電總局、廣電總枱相關部門的高層領導、技術主管以及高科技企業代表將齊聚成都,探討傳媒科技的機遇與挑戰。
據悉,“中國新聞技聯”是全國性、專業性的一級社會團體,是由新華通訊社、人民日報社和國家廣電總局三家主要新聞單位牽頭於1991年成立的。協會為促進新聞信息化建設服務,加強媒體技術交流和學術研討,在推介新理念、新技術、新經驗,推動我國傳媒科技進步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新聞媒體認真踐行黨中央重要指示,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加強疫情監測、病毒溯源等工作。2020 年9月,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中強調,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大全媒體人才培養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加快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
中國新聞技聯副理事長秘書長楊真表示,本次會議的舉辦,給媒體技術工作者提供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宣傳鼓舞激發技術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新時代新媒體的技術支撐提供了學術交流的平台。
此外,在本次會議期間還將為2020年《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獲獎人物頒獎。據瞭解,“王選獎”是經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批准設立的、新聞界跨媒體的科技獎項,從2004年已舉辦16年。“王選獎”的項目獎和人才獎分別每兩年評審一次,對激勵我國廣大新聞科技工作者,推動傳媒科技創新和發展,服務於新聞報道和傳媒的戰略轉型,起到了積極的鼓勵和導向作用。 [3] 
2022年11月11日消息,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第七屆四次代表大會、2022年學術年會暨“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將於2022年11月15至18日在貴陽市召開。大會以“新時代·新智媒·新融合”為主題,圍繞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主題為主線,充分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傳媒技術領域的創新成果。 [4] 
2023年11月9日,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2023年學術年會暨“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在海口市成功舉辦。2023年“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項目獎共評選出293項,301篇論文獲得新聞科技優秀論文獎。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