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

鎖定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聯合攝製,朱翌冉執導的人文歷史紀錄片。該片於2021年1月25日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
該片以歷史、民族、宗教、文化四個維度,用考古成果和視聽語言梳理新疆地區在中華文明大視野下的歷史脈絡 [1] 
中文名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
類    型
人文歷史
導    演
朱翌冉
編    劇
徐貴相
製片人
賀亞莉
集    數
8 集
在線播放平台
央視綜合頻道
首播日期
2021年1月25日
攝製單位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6張)
紀錄片《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採用編年體結構,跨越秦漢、魏晉、隋唐、蒙元、明清、民國和新中國等歷史時期,涵蓋了新疆地方史、民族發展史、宗教演變史、文明融合史四個主題,採訪了數十位歷史學者和考古專家。以歷史、民族、宗教、文化四個維度,用考古成果和視聽語言梳理新疆地區在中華文明大視野下的歷史脈絡 [1]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分集劇情

    第一集 中華疆土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結束了中原地區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創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漢朝承襲了秦的制度,漢武帝劉徹在思想學説上“獨尊儒術”,把“大一統”的內涵進一步擴大為“萬民歸心,家國一統”,在漢武帝的心中,“大一統”的目標直接指向了西域。


    第二集 家國天下

    17至18世紀,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東亞地區流行繪製以中國古代典籍為依據的《天下圖》。“天下”以華夏中原為中心,黃河環繞,向西翻過崑崙山便是西域。“西域三十六國”是漢代史籍對新疆地區早期各個城郭聚落的概稱,它們大小不一,或遊牧,或農耕,多則近十萬人,少則不足200人。


    第三集 血脈交融

    經過兩千多年的歷史演變與深度融合,新疆地區最終形成了以維吾爾族人口居多,多民族聚居分佈的格局。回望維吾爾族的歷史,他們曾在唐朝的幫助下掙脱突厥人的奴役,也曾在天災面前勇敢啓程尋找生存的希望,不斷與各民族血脈相融,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


    第四集 共同開拓

    新疆自古田野肥沃,水草豐美,物產甚多,各民族生存的智慧鐫刻在大地上,前行的勇氣迴盪在歷史中。兩千年間,包括漢族在內的諸多民族先後來到新疆地區,他們帶來了不同的生產技術、文化觀念以及風俗習慣,在交流融合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新疆地區共同的開拓者。


    第五集 多教並存

    中國的新疆歷來是多種宗教信仰並存的地區,自史前時代開始,原始宗教、薩滿教、祆教、佛教、伊斯蘭教等此消彼長。17至18世紀,藏傳佛教、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又相繼傳入。回望歷史,一教或兩教為主,多教並存是新疆地區宗教格局的特點,交融共存始終是新疆地區宗教關係的主流。


    第六集 互鑑通和

    古絲綢之路上,數千年間,各種宗教東來西往,它們在中國的新疆交匯融合。21世紀的新疆地區,許多獨特的生活習俗、建築遺存、經文典籍,都訴説着包括伊斯蘭教在內的新疆各種宗教,在中華文化的浸潤下,彼此互鑑,彼此融合,與所在社會不斷相適應的歷史。


    第七集 萬里同風

    古代新疆地區和中原地區在文化上同根同源、交流交融。黃河流域的彩陶文化通過河西走廊傳到東天山的哈密盆地;公元前60年,漢語成為西域官府文書通用語之一;中原地區的飲食習慣在1700多年前已風靡西域。新疆各民族文化從一開始就打上了中華文化的印記。


    第八集 華夏一體

    歷史上,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奼紫嫣紅、枝繁葉茂的文化氣象,成為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商代到秦漢的千餘年中,西域出好玉早已成為中原和西域共同的審美認知。在西域和中原內地的貿易往來中,玉石是最早、最持久的商品。絲綢對古代新疆地區意義非凡,艾德萊斯綢在吸收中原絲綢技藝後創造新技法,極具層次美感。


參考資料 [3]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幕後製作

該片的製作歷時三年 [4]  ,50餘位專家學者全程參與制作,主創團隊採訪了中國數十位歷史學者和考古專家,並在英國、法國、德國等地採訪了多位研究中國新疆歷史的國際學者。攝製組在全新疆地區及陝西、甘肅、河北、北京等地探訪取景,先後拍攝200餘件相關文物、文獻,實地拍攝90餘個遺址和歷史建築。此外,攝製組還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和新理念,通過微距攝影、探針攝影、航拍攝影、紅外攝影等多種方式,向觀眾呈現新疆大地的草原、山川和水系 [2]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主創團隊

出品人
慎海雄
總顧問
田文
總監製
孫玉勝
監製
吳晟煒
總策劃
李欣雁
總撰稿
徐貴相
執行撰稿
朱翌冉
責編
崔建平、張玉潔
製片人
賀亞莉
總導演
執行總導演
陳映錡
解説
孫悦斌
總攝影
陳肯
攝影組
黃小東、石宜民、惲強、劉夙培、房偉
總剪輯
楊玲、張惠鵬
作曲
劉穎
校對
魏武然
音樂錄音
秦川
後期視頻監製
黃建新
參考資料 [10]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幕後花絮

  • 片中藏於國家圖書館的《清乾隆內府輿圖》、新疆尉犁縣2019年考古發現的千餘件唐代安西都護府軍鎮遺物、新疆吐魯番吐峪溝唐代佛教壁畫均系首次在電視屏幕上亮相 [2] 
  • 為了拍攝到古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精絕國故址的真實景象,攝製組深入到塔克拉瑪干沙漠無人區的尼雅遺址。此外,攝製組還沿着古“絲綢之路”沿線,拍攝了唐代後就逐漸廢棄的大海道地區 [2]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
獲獎者
結果
2021年7月14日
2021年第一季度優秀國產紀錄片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
獲獎
參考資料 [7]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發行信息

前期宣傳
2021年1月25日,該片在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 [2] 
播出信息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2021年1月25日
央視綜合頻道
央視頻
央視網
2021年1月26日
芒果TV
參考資料 [1]  [8-9]  [11]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作品評價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利用大量文物文獻和考古成果,全景展示了包括新疆地區歷史、民族、文化、宗教在內的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歷史篇章。該片深刻闡明瞭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員、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新疆歷來是多種宗教並存地區等一系列重大觀點,充分體現了“新疆若干歷史問題研究座談會”精神,是貫徹落實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的重要成果(新疆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李元斌評) [5]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以豐富的史實、震撼的畫面、氣勢磅礴的敍事,貫穿古今,在中華文明大視野下,勾勒出幾千年來新疆地區恢宏的歷史畫卷,充分展現了國家話語的力量、真實客觀的力量和影像敍事的力量。該片將多種敍事的表現形式集為一體,既遵循着歷史長河的流變演進,又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束縛,將宏大的歷史敍事與細微的生活場景自然融為一體,將政治原則、客觀史實、通俗趣味結合起來,用震撼人心的影像敍事力量,啓發觀眾更加深入思考新疆歷史的若干問題,使觀眾可以更加深刻地領會到習近平總書記所説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新疆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孟楠評) [4]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高度注重影像的藝術性呈現,格調大氣、製作考究、畫面精美,使觀眾能夠在審美的愉悦中拓展眼界、增長知識、感悟思想。該片運用了實地拍攝、寫意鏡頭、情景再現、電腦動畫、微縮景觀等多種表現方式,以實景呈現為主,集紀實美學、戲劇美學和技術美學為一體,有着很強的視聽衝擊力。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文物、遺存均為靜態,攝製組大量運用了延時攝影濃縮時間造成光影的變幻流動,使靜態之物在視覺上也能具有動態性和述説感。這些匠心獨運的細節,從藝術層面強化了影像文本所承載的觀點和史料的感染力(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研究員、高級編輯唐俊評)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