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

鎖定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China Association for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of Cultural Heritage,縮寫為CACTCH)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由王書莊、陳滋德等十人發起,全國從事文物保護的科技人員自願結成,依法成立的全國性、學術性、專業性、公益性的科技團體,於1980年12月29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2] 
據2023年7月協會官網數據,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設有10個專業委員會;共有個人會員1640人,未設團體會員。 [2] 
中文名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
外文名
China Association for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of Cultural Heritage
簡    稱
CACTCH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登記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屬    性
全國性、學術性、專業性、公益性科技團體
社團地址
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故宮博物院內
成立時間
1980年12月29日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發展歷史

1980年12月29日,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在北京正式成立,茅以升任名譽理事長,王書莊先生為第一任理事長。 [2] 
2002年7月3日,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四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西安市召開。 [3] 
2007年9月4日,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 [4] 
2012年9月11日,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鎮江市召開。 [5] 
2018年3月8至10日,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6] 
2019年4月13日,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2019年度第一次常務理事會擴大會議。 [7] 
2020年7月3日,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以線上視頻會議形式召開了2020年第二次常務理事會; [8]  12月27日,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成立四十週年紀念座談會在北京召開。 [9] 
2021年6月29日,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2021年度第二次常務理事會(網絡會議)順利召開。 [10] 
2022年5月26日,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2022年度第一次常務理事會(網絡會議)順利召開。 [11] 
2023年5月22日,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2023年第二次常務理事會在河南鄭州順利召開。 [12]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2023年第二次常務理事會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2023年第二次常務理事會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組織體系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機構設置

  • 最高權力機構
該團體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選舉、罷免理事和監事;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制定、修改會費標準;
(五)決定章程規定的其他重大事項。
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須有2/3以上的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會員代表半數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每屆5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需由理事會作出決議,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提前或延期時間不得超過一年。 [13] 
  • 執行機構
理事會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該團體開展日常工作,對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負責。
理事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執行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罷免、常務理事、副理事長、理事長,聘任、解聘秘書長;
(三)籌備召開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的設立、變更和註銷;
(六)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七)領導該團體各機構開展工作;
(八)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九)負責會員的發展和除名;
(十)履行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
理事會須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該團體設立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第十八條(一)、(三)、(五)、(六)、(七)、(八)、(九)項的職權,對理事會負責。常務理事會人數不超過理事會人數的1/3。
常務理事會須有2/3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常務理事會每半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可採用通訊的形式召開。 [13] 
  • 組織機構
據2023年7月協會官網數據,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設有10個專業委員會。 [2]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 [14]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組織會員

據2023年7月協會官網數據,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共有個人會員1640人,未設團體會員。 [2] 
  • 會員分類
該團體的會員包括個人會員和單位會員,以個人會員為主。該團體不吸收境外會員。 [13] 
  • 入會條件
申請加入該團體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該團體的章程;
(二)有加入該團體的意願;
(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可申請成為個人會員:
1.具有相當助理研究員、講師、工程師、技師等以上技術職務或職稱及相當水平的文物科技工作者;
2.高等學校本科畢業或自學成材,從事該學科工作三年以上並有實際工作經驗和一定學術水平者;
3.獲得碩士學位以上的文物科技工作者;
4.熱心和積極支持、參與該會活動的其它學科科技工作者和有關部門的領導幹部。
(四)與該團體專業有關,具有一定數量的科技人員,願意參加該團體有關活動,積極支持該團體工作的企事業單位以及依法登記的學術性社會團體,可以申請成為單位會員。 [13] 
  • 入會程序
申請加入該團體的程序:
(一)提交書面入會申請;
(二)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
(三)由理事會或理事會授權的機構發給會員證。 [13] 
  • 會員的權利
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二)該團體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三)參加該團體的活動;
(四)獲得該團體服務的優先權和優惠權;
(五)對該團體工作的批評建議和監督權;
(六)該團體章程規定的其他權利。 [13] 
  • 會員的義務
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該團體章程,執行該團體決議;
(二)維護該團體合法權益;
(三)完成該團體交辦的工作;
(四)向該團體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五)依規定按時繳納會費;
(六)該團體章程規定的其他義務。 [13] 
  • 退會説明
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該團體,並交回會員證。會員如果一年不繳納會費或不參加該團體活動的,視為自動退會。
會員如有嚴重違反該團體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決定,予以除名。 [13]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業務資產

  • 業務範圍
該團體圍繞文物科技研究和文物保護事業的發展,開展以下業務範圍內工作:
(一)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加強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學科之間的聯繫,以促進文物科技工作者之間的聯繫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
(二)開展國際文物科技的學術交流活動,增進同中國國外文物機構和學者的友好聯繫。
(三)總結傳統文物保護、修復經驗,引進吸收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建立中國特色的文物保護技術理念、原則與方法。
(四)宣傳文物保護的意義,普及文物科技知識,推廣文物科技成果。
(五)按照有關規定,編輯、出版文物科技書刊。
(六)接受主管部門委託,承擔文物科技業務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七)提供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
(八)對文物科技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向文物管理部門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和呼聲,發揮諮詢作用。
(九)根據文物科技工作的需要,開展繼續教育,幫助科技工作者補充新的知識,提高會員業務水平,發現並推薦人才,依照有關規定經批准,表彰獎勵在科技活動中取得優秀成績的會員和科技工作者。
(十)保障會員進行科技活動的正常權利,開展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的各種活動。 [13] 
  • 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捐贈;
(三)政府和社會資助;
(四)在核準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13]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建設成就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會議交流

2019年6月13至14日,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聯合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中國文物學會修復專業委員會在上海舉辦2019文物保護與修復國際學術會議,旨在進一步推進文物事業的發展和促進文物保護與修復人才培養教育工作,加強中國國內外高校和行業單位各方交流,共同探討學術發展。 [15] 
2019年12月6日,由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主辦,天津森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館藏文物小微環境調控及儲藏技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辦。來自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第一歷史檔案館、首都博物館、北京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北京自然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院等20餘家博物館、考古所、圖書館、檔案館、科研院所以及行業專家、企業相關負責人共60餘人參加了會議。 [16] 
2021年8月28日,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在浙江杭州組織召開了 “考古現場紡織品(絲、毛)文物免疫檢測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科技成果鑑定會。該成果來源於“絲綢之路紡織纖維的精細鑑別及技術交流”(文物保護優青計劃,2015294)、“考古發掘現場遺存鑑別與保護關鍵技術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3BAK08B08)、“古遺址中蠶絲蛋白微痕跡免疫檢測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51603188)等科研項目,由中國絲綢博物館、浙江理工大學、敦煌研究院共同完成。 [18] 
2023年3月30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故宮博物院、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中國紫禁城學會、樂山市政府、四川省文物局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文化遺產保護青年學者論壇”在樂山召開。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國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副司長周君生,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王毅,樂山市委書記馬波出席活動並致辭,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趙國英主持開幕式。 [17] 
獲獎學者與全體參會專家合影 獲獎學者與全體參會專家合影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榮譽表彰

2022年,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的“萬年永寶——中國館藏文物保護成果展”,榮獲第十九屆(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優勝獎。 [1]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人才培養

  • 黨史學習教育
2021年6月29日,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會,全體常務理事黨員參加會議。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黨委書記、理事長王時偉同志擔任主講人,傳達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內容和精神,並帶領大家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19]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文化傳統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形象標識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的會徽中央為日晝,是文物保護的意思,上方為協會的英文名稱,下方為協會的英文簡稱。 [2] 
協會會徽 協會會徽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協會宗旨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團結和組織全國文物科技工作者,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認真履行為文物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促進文物科技的繁榮和發展,促進文物科技的普及和推廣,促進文物科技人才的成長和提高,反映文物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建議,維護文物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科學文化氛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羣團發展道路,不斷增強政治性、先進性和羣眾性,建設開放型、樞紐型、平台型文物科技組織,真正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團結聯繫文物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提供文物科技類公共服務產品的社會組織,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文物科技工作者更加緊密地團結凝聚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13]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社團領導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理事長
王旭東
副理事長
韋荃、杜曉帆、李黎、歐陽勁松、周暘、趙西晨、鐵付德、郭宏、郭青林、黃繼忠、常青
秘書長
-
副秘書長
[26]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歷任領導

屆次
任期
職務
名單
第一屆理事會
1994年10月選舉產生
理事長
王書莊 [20] 
第二屆理事會
1986年10月選舉產生
理事長
王書莊 [21] 
第三屆理事會
1994年10月選舉產生
理事長
於倬雲 [22] 
第四屆理事會
2002年07月03日--2007年09月04日
理事長
陸壽麟 [23] 
第五屆理事會
2007年09月04日--2012年09月10日
理事長
李化元 [24] 
第六屆理事會
2012年09月11日--2018年03月08日
理事長
李化元 [2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