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故事

(石世侖編導紀錄片)

鎖定
二十世紀的中國風雲變幻,發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給中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前所未有的發展,《中國故事》從家庭這個社會的最基本的單元為切入點,以普通百姓生活為視角,對二十世紀做了一次全景式的回顧,以浪漫温馨、生動感人的筆觸,講述了整整一個世紀中發生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命運休慼相關的事情。
中文名
中國故事
總編導
石世侖
編    導
黃驥/張旭/高雋/李玉梅等
類    型
人物紀錄片

中國故事基本資料

總編導:石世侖
編導:黃驥/張旭/高雋/李玉梅/胡慧翼/葉琳
《中國故事》是一部系列人物紀錄片,該片以十位不同階層、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人物為主人公,展現他們在改革開放三十年背景下,為追尋夢想、實現價值而奮鬥拼搏的故事。全片共10集,每集50分鐘。十個人的故事,也許構不成一個時代,但可以折射歷史的風情。

中國故事人物介紹

  • 樊建川:國人到此,低頭致敬!
  • 郭鳳蓮:人不能和歷史賭氣。
  • 柳傳志:歷史給了我機會,這是千真萬確的,我改變了歷史,是遠遠談不上的。
  • 廖曉義:我就是這塊土壤裏邊的一粒種子,最後你得回到這塊土壤。
  • 康厚明:我們農民工付出的不只是汗水,更多的是辛酸。
  • 戴潔天:忍將心血埋深土,為待他年人問津。甘為蒼生受苦難,五十年後識斯人。
  • 張希永:命運曾經向他關上了一扇門,張希永為自己打開了一扇窗。
  • 張亞勤:我希望生活有一點不確定性,有一點挑戰,這樣才有樂趣。
  • 陳哲:他象一個孤獨的標杆一樣立在山谷中。
  • 龍安志:這種哲學認為世上永恆不變的就是不斷的變化。

中國故事分集劇情

    第1集

      戴潔天、陳堅父子倆是兩代温州人的代表,都領風氣之先,人生跌宕起伏,折射了30年中國的鉅變。1956年,戴潔天最早實驗“包產到户”,被打為“反革命”,勞動改造20年後得到平反,人生命運因改革開放發生轉折。為免受“反革命”父親的牽連,陳堅隨母親的姓氏。改革開放後,陳堅海外打拼,在葡萄牙逐漸把小生意做大,陳氏家族現已成為葡萄牙華商的代表。1998年陳氏家族企業最鼎盛時四姐弟分家,今年陳堅準備姐弟四人再攜手,併為父母結婚55週年舉行家族慶典。


    第2集

      他們的生活典型地反映了下崗職工在改革開放30年中自立自強、與命運抗爭的人生道路。1986年8月3日,瀋陽防爆器械廠正式宣告破產,張希勇和妻子胡柏君雙雙成為中國建國以來第一批下崗職工。從被迫下崗到1996年的主動要求下崗,夫妻倆自強不息、共渡難關,張希勇現已是東北小有名氣的個體演員。但在2008年6月,張希勇的演藝生活又欲波折,無戲可演、近乎下崗,他如何面對又一次生存考驗。


    第3集

      郭鳳蓮的故事濃縮了歷史人物在改革開放30年中大起大落的命運變化。60年代,郭鳳蓮和大寨村是“農業學大寨”的榜樣。改革開放後,她從公眾的視線中消失。直到1991年郭鳳蓮帶領大寨在商海中搏殺,重振大寨。今天的大寨,讓郭鳳蓮最為憂慮的是:大寨優厚的公共福利,卻讓大寨人失去了艱苦奮鬥的動力。


    第4集

      康厚明家族的打工經歷能夠真實地反映農民工階層在30年中的遭際和生存狀態。1979年,年僅16歲、初中畢業的康厚明開始走出家鄉,四處打工,而且乾的是農民工中最苦的建築工,他的打工經歷貫穿了改革開放30年。2008年,康厚明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現在,他正在準備2009年的人大議案:農民工的職業病防治。


    第5集

      他們的故事反映了少年大學生在30年中不同的人生追求和命運沉浮。1978年3月,在“科學的春天”倡導下,中國科技大學開辦“少年班”。年僅12歲的張亞勤成為首屆少年班的學生;31歲成為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最年輕的院士。2008年9月20日,中科大少年班隆重舉行成立30週年慶典。


    第6集

      陳哲見證了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文化藝術思潮的變化,1999年發起的旨在保護民族文化資源的“活化傳承 ”工程意義深遠。80-90年代,陳哲創作了《讓世界充滿愛》、《黃土高坡》、《同一首歌》等一系列歌曲,成為時代記憶;近十餘年來,他歷經挫折,為民族文化“活化傳承”工作四處奔走。2008年,陳哲將帶着雲南普米族、納西族、湖北土家族的原生態表演在北京、上海作一系列的展演。


    第7集

      他投資3.5億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他對民族的承擔意識、責任感是30年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樊建川1979年報考軍校,有了建立自己的抗戰博物館的夢想。2003年,他投資建成建川抗日戰爭博物館,館藏國家一級文物14件。2008年樊建川建成了他的第11個博物館——“改革開放”博物館。“汶川”大地震後,2008年6月12日,建川博物館將開設“汶川地震紀念館”,並開始以此為主題在全國範圍內收集藏品。建川博物館“美軍援華紀念館”中收藏有一個抗戰時期,墜毀在四川汶川附近雪山上的,美軍“駝峯航線”運輸機起落架殘骸。汶川地震之後,整個飛機殘骸是否還在?樊建川能否實現他整體搬運下山的夢想?樊建川將計劃親自前往查看最新情況。


    第8集

      龍安志1981年來到中國,親身經歷了改革開放後中國由封閉到開放的轉變,並且深度參與了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的過程。他初到中國時,外國人只能使用外匯券,只有在友誼商店才能買到外國貨,但是那時卻已出現自由市場,他逛衚衕、學中文,成為地道的“中國通”。之後,他成為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法律顧問。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後,他在北京成立自己的公司,協助愛立信成功落地北京,接着是拜爾和柯達。後來,在北京買下三處四合院,分別開辦“新紅資”客棧和“新紅資”餐館,在懷柔修建四合院度假山莊。探索出自己的四合院經濟模式。1996年,針對西方的“中國崩潰論”,他寫了《中國第一》,成為中國經濟模式的推崇者。他利用“中國經驗”,向印度等中國周邊國家推行“中國經濟模式”。2002年,他關閉在北京的公司,到西部拍攝紀錄片,在西藏修建藏式旅館,開發手工製造飾品和藏藥,捐助修建公益小學,幫助白內障兒童復明。現在,他在西藏修建第二所藏式旅館,即將出版三本介紹西藏的圖書,繼續為亞洲國家推行中國的經濟模式。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第9集

      她創建了改革開放後最早的NGO環保組織“地球村”,誕生於改革開放的NGO組織將越來越多的影響我們的生活。1990年學了12年哲學的廖曉義,為完成論文《改造自然和適應自然》,明白了“關於工業文明能夠自行解決環境問題的假設,不過是人造的幻覺,而真像是實實在在發生的環境災難。”1998年,廖曉義在《志願放棄美國綠卡登記表》上簽字,在“理由”一欄寫下:留在中國搞環保。1998年美國總統克林頓訪華期間,廖曉義作為中國七位民間環保人士代表之一參加了總統的圓桌會議。2006年被第北京奧組委聘為環境顧問,同時發起“26度空調節能行動”2008年正在團結NGO環保組織參與“維護生態文明的災後重建”。2008年8月北京延慶軍都山上的“親近自然”基地將迎來第一批體驗者。


    第10集

      他的創業史與改革開放同步,他是中國企業家的傑出代表。20萬元創辦費、11名創業者,創辦於1984的聯想,2005年收購世界最大的計算機巨頭IBM的PC業務,今天已經是全球第三大電腦製造商。從1984年創立聯想,到2000年順利完成新老交替,再到今天的風險投資人,柳傳志成為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企業家的代表。2008年7月聯想學院開辦,柳傳志將在20個人中選擇投資人,他的商業智慧與人生智慧將在選擇中展現。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 [1-10] 

中國故事創作團隊

這是一支中國紀錄片的夢之隊。從《大國崛起》強國夢,到《復興之路》復興夢,再到《中國故事》發展夢,他們一路走來,風塵僕僕,自在逍遙。

中國故事主題曲

作詞:陳哲
作曲:關峽
演唱:韓磊
有一種平凡它鏗鏘
有一種魅力卻滄桑
繁華的季節在中國
每天升起的是太陽
有一種寬容叫堅強
有一種痛苦因善良
我的手放在你手上
有一種温暖叫共享
東方的地圖寫着格言
一把歲月回頭想
中國人要過好生活
好故事好在源遠長
有一種得失叫成長
有一種表情叫主張
讓血迴流到心臟
告訴世界不信任荒涼
有一種心胸叫寬廣
有一種道路叫健康
留一份警覺作備忘
讓心靈學習智慧成長
也許你明天依然忙
歲月回首誰漂亮
中國人要過好生活
好故事好在源遠長
東方的地圖寫着格言
一把歲月回頭想
中國人要過好生活
好故事好在源遠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