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改革新思維

鎖定
《中國改革新思維》是2013年4月1日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佐軍,該書回顧了那段改變中國命運的激盪改革三十年,前瞻未來三十年中國改革的前景和路徑。
中文名
中國改革新思維
作    者
李佐軍
出版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頁    數
344 頁
定    價
49.8 元
開    本
16(170*235)
ISBN
9787121197895
叢書名
智石·高層智囊系列

中國改革新思維內容簡介

吳敬璉親自擔綱《智石叢書》總顧問並作序!中國高層智囊前瞻力作!
吳敬璉 湯 敏 江 平 白重恩 保育鈞 陳全生
陳志武 胡祖六 李佐軍 任玉嶺 肖四如 衞祥雲
魏建國 張 平 張維迎 左小蕾
眾多名 家攜手打造!
熱點覆蓋:五位一體、改革路徑、深水區、摸着石頭過河、既得利益集團……
中共十八大描繪了中國未來的發展藍圖,也指出了走向未來的途徑。其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或加快轉型,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五位一體”的改革成為走向未來的主要途徑。那麼,中國如何推進轉型和全面改革?
當代中國,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漸進式改革歷程。預知中國改革的前路(到哪裏去),首先要看清中國改革的源流(從哪裏來)。
本書適合所有對中國改革感興趣的政府、企事業單位、個人閲讀學習。
中國在改革開放35年後,要摸着怎樣的石頭,安全渡過深水區,進而實現經濟總量世界第一。
● 亮點1:吳敬璉親傳弟子,為您講述如何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五位一體”改革
● 亮點2:副所長親自為您解析改革與環境、資源、發展、人本的關係
● 亮點3:經濟學博士直面新型工業化、重化工業、“三農”等改革中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
● 亮點4:國務院智囊研究員告訴你改革的終極目標如何做到“以人為本”

中國改革新思維名家推薦

我之所以研究工業化道路的問題,就是因為我的博士生李佐軍提出了一個“不是經濟過熱,而是進入了重化工業的階段”的觀點。如今這本《中國改革新思維》,同樣能為我們關注“中國改革何處去”提供參考和啓迪。
——吳敬璉 智石總顧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國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有一些改革,容易受既得利益羣體的阻撓和反對,改革很難邁步,因此,必須有自上而下的有力推動,才能使改革深入下去。重要的是推出必要的改革,而改革方案的出台,就像李佐軍的《中國改革新思維》一書所揭示的那樣,離不開新的改革思維。
——張卓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所原所長
本着經濟長久增長的考慮,推進一些根本性的改革舉措,特別是民有化改革。從長遠來説,除非進行民有化的改革,否則,想靠民間消費的增長來拉動內需、帶動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這種願望會很難實現。
——陳志武 智石專家、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
改革就是釋放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是支撐中國三十年多年快速發展的核心要素,但往往被忽視。我們一説經濟增長似乎都是政府的成就。政府需要做的是,創造條件讓企業家發揮作用,讓企業家能夠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組織各種要素來形成生產能力。
——張劍荊 《中國改革》雜誌高級顧問、中國經濟報告總編輯
中國經濟怎麼辦?靠打強心針,搞硬起飛,搞硬啓動,如果還是這樣,那肯定就會再來一次“硬着陸”。所以穩增長和抓改革兩者結合,我覺得是非常好的,可能會使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從蠻力式增長轉向精明式增長。
——胡釋之 鳳凰《財知道》特約經濟學家、人文經濟學會理事

中國改革新思維作者簡介

李佐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經濟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博士師從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研究員,碩士師從著名經濟學家、發展經濟學奠基人張培剛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涉及資源與環境政策、人本發展理論、宏觀經濟和中國走勢、新型工業化和重化工業、“三農”問題等。
著有《人本發展理論——解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思路》等5部專著,在《人民日報》等報刊雜誌上發表了數百篇文章,撰寫過50餘篇調研報告,主持或參與過80餘項國內外科研課題,先後多次獲取中國發展研究獎等獎勵。

中國改革新思維目錄

前言// XIX
上篇激盪改革三十年
第一章中國改革的新總結:得失相間// 003
一、中國改革的起因// 004
二、激盪改革三十年// 006
三、中國三十年改革的成就// 009
四、中國三十年改革的問題// 011
五、中國改革的成本// 013
六、中國漸進改革的得與失// 016
七、中國改革使全球受益// 019
八、中國三十年改革的經驗// 021
第二章中國改革的新啓示:相機改革// 027
一、中國改革的八大啓示// 028
二、改革是區域發展的奧秘// 031
三、中國高速發展歸因於三十年持續制度改革// 034
四、改革是富強的唯一“通行證” // 036
五、改革是“第一生產力” // 039
六、解放思想是改革的第一推動力// 041
七、中國的“相機改革” // 043
第三章中國改革的新評説:撥雲見日// 047
一、中國三十年改革的理論評説// 048
二、中國三十年改革的理論解釋// 050
三、解析改革的“中國之謎” // 053
四、關係“國計民生”不是政府壟斷經營的理由// 055
五、正視產權改革的侷限性// 058
六、正確看待“市場化改革” // 060
七、“市場化改革”為什麼遭質疑// 063
八、不宜全盤否定“教育產業化” // 065
九、科學評價“醫療市場化”改革思路// 068
十、“中國人勤勞卻不富有”的新解釋// 071
十一、經濟學家的改革思想為何捱罵// 073
十二、“窮人經濟學”是最高深的改革經濟學// 076
中篇改革涉入深水區
第四章中國改革的新形勢:涉入深水// 081
一、中國的未來繫於改革// 082
二、中國改革處於三岔路口// 084
三、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 // 087
四、“扭曲體制”已成改革的難點// 089
五、中國改革之路還很長// 092
六、創新改革思路應對新的形勢// 094
七、科學發展離不開改革// 097
八、新一輪改革更加需要魄力// 099
第五章中國改革的新誤區:警惕歧途// 103
一、警惕“改革疲勞症” // 104
二、警惕計劃經濟思想的回潮// 106
三、警惕“不公平市場化”改革// 108
四、警惕“權貴市場經濟” // 111
五、警惕滑向“壞的市場經濟” // 113
六、警惕“過渡性改革經驗”路徑依賴// 116
七、應對危機難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118
下篇人本改革新思維
第六章中國改革的新思路:人本改革// 125
一、必須走出一條新的改革之路// 126
二、深化改革要有新的戰略思路// 128
三、改革呼喚新理論——人本改革理論// 131
四、邁向“中國特色人本社會主義” // 133
五、改出一個“人本市場經濟” // 136
六、“人本改革”是最好的改革// 138
七、實施“人本改革”新策略// 141
八、樹立“科學改革觀”勢在必行// 144
九、樹立“科學開放觀” // 146
十、轉變“改革推進方式”任重道遠// 149
第七章中國改革的新任務:全面改革// 153
一、以改革應對國際經濟危機是較優的選擇// 154
二、以改革應對經濟增速下降帶來的挑戰// 159
三、推進全面改革的主體內容// 168
四、維護產權改革的公正性// 172
五、推進“公正市場化”改革// 176
六、並非所有的市場經濟都能順利實現現代化// 178
七、將建設“現代法治市場經濟”作為改革的新方向// 182
八、爭取“現代法治市場經濟”好的改革前景// 186
九、全面推進中國四大轉型// 191
十、通過改革推進新型城鎮化// 196
十一、如何通過改革擺脱既得利益集團的羈絆// 207
第八章中國改革的新舉措:科學改革// 219
一、推進“第三次思想解放” // 220
二、儘快建立“改革保障體系” // 222
三、發揮政府在改革中的正面作用// 225
四、發揮經濟學家在改革中的作用// 228
五、正確認識“中產階級”在改革中的作用// 231
六、“教育產業化”向何處去// 234
七、以市場化阻擊能源短缺// 236
八、出租車行業必須打破壟斷// 239
九、競爭性行業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和重點// 241
十、解決“民工荒”的出路在於解決“權利荒” // 254
十一、縮小收入差距必須從縮小權利差距入手// 256
十二、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是建立城鄉統一制度// 258
十三、中國邁向未來的九大對策// 266
附錄// 275
對話一:中國經濟新思維// 276
對話二:黑與綠的博弈論// 292
參考文獻// 305
後記// 309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