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所有制改革30年

鎖定
《中國所有制改革30年》是2008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鄒東濤。
中文名
中國所有制改革30年
作    者
鄒東濤
出版時間
2008年12月1日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頁    數
510 頁
ISBN
9787509705070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中國所有制改革30年作者簡介

鄒東濤,陝西漢陰縣人,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世界生產力科學院院士,中組部直接聯繫的知識分子。先後就讀於西北大學物理系和經濟管理學院,兩次到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先後任:陝西省漢陰縣財政局幹部,陝西省安康地委黨校教員,西北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國家體改委經濟體制改革研究院副院長兼國有企業改革試點辦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兼中國社會科學院學位委員會秘書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總編輯,特聘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
長期致力於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發展研究。出版《經濟競爭論》、《十字路口上的中國》、《轉軌的中國》、《什麼粘住了西部騰飛的翅膀》、《中國經濟體制新》、《中國改革開放30年》等著作20餘部(含合著);主編教材《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世界貿易教程》等;主編《世界市場經濟模式叢書》、《中國改革攻堅叢書》、《中國改革開放20年叢書》等叢書150餘卷;發表學術論文近千篇。被媒體列為“進京三傑”之一,“西北風”主要成員之一。
歐陽日輝,湖南省寧遠縣人,國民經濟學博士,財政學博士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1996年獲湖南師範大學史學學士學位,1999年獲南開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2005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2007年11月完成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工作。1999年7月至2006年7月,在人民出版社工作,曾任該社教育出版中心副主任。曾參與國家和省部級課題近十項,目前主持國家教育部課題。致力於制度經濟學、宏觀調控,財政學,期貨市場研究。出版《宏觀調控中的中央與地方關係》(2008)、《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的制度分析》(2006)、《所有制改革攻堅 (2005,合著)》,擔任《中國改革開放30年》副主編,發表論文五十餘篇。

中國所有制改革30年內容簡介

《中國所有制改革30年(1978-2008)》以我國改革開放翔實的資料為依據,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全面、系統、深入地分析了所有制改革的進程、解決的主要矛盾、發展趨勢和基本經驗。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我國的所有制改革是一個難度很大的重大課題,一方面,傳統的社會主義理論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另一方面,沒有前人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鑑。 [1] 

中國所有制改革30年目錄

緒言 所有制改革在爭論中推進和創新
導論 所有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珠穆朗瑪峯”與“馬裏亞納海溝”
一 永恆話題所有制爭論不休話創新
二 體制改革觸“雷區”改革實踐務實派
三 所有制是灰色的生產力之樹常青
第一章 公有制的理論與公有制的實踐
第一節 追根溯源:空想社會主義的烏托邦
一 所有制的起源與本質
二 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公有制理論和實踐
三 空想社會主義的侷限性和公有制的本質
第二節 再釋經典:偉大的理論與實踐的困境
一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有制理論
二 列寧和斯大林的公有制理論和蘇聯的實踐
三 毛澤東的公有制情結和實踐
第三節 山窮水盡:所有制問題成為發展的“緊箍咒”
一 理想與現實:傳統公有制理論在中國的實踐
二 願景與夢魘:烏托邦式的“人民公社”
三 他山之石:蘇聯和東歐國家所有制改革對中國的啓示
第二章 所有制改革的爭論與理論創新
第一節 破冰:突破“兩個凡是”的禁錮
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二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偉大的戰略轉移
三 “摸着石頭過河”:從“包產到户”到鼓勵私營經濟“入憲”
第二節 定調:擺脱姓“社”姓“資”的爭論
一 姓“社”姓“資”大爭論
二 鄧小平南方談話:發展才是硬道理
三 告別烏托邦:改革衝過所有制的險灘
第三節 解惑:衝破姓“公”姓“私”的藩籬
一 姓“公”姓“私”糾葛
二 中共十五大:“又一次思想解放”
三 國企“脱胎換骨”與所有制結構主體多元化
第四節 攻堅:所有制理論不斷創新
一 新世紀新階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二 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跨越
三 郎顧之爭與民企“原罪”
四 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
第三章 所有制結構調整與中國經濟發展
第一節 調整:所有制結構多元化與經濟績效
一 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大大增強
二 集體經濟成為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 非公有制經濟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四 各種所有制經濟呈現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第二節 提升:產權結構多元化與資源配置效率
一 所有制是資源配置手段或財產組織形式
二 我國的所有制結構和資源配置效率的變化
三 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與宏觀經濟穩定
四 所有制結構改革對我國企業績效的影響
五 案例:浙江舜宇集團的“分享股份”
第三節 總結:所有制改革的基本經驗
一 解放思想:所有制理論與時俱進
二 積極推行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
三 調整和優化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
四 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體制
五 保護私有財產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六 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第四章 現代產權理論與國有企業改革
第一節 產權改革:解決中國國有企業諸多問題的關鍵
一 人跟着利益走,利益跟着制度走
二 “三個和尚沒水喝”之謎與國有企業改革
三 產權:中國一切經濟問題的深層癥結所在
第二節 現代產權制度:解決國企所有制與產權問題
一 “產權清晰”與“管理科學”:孰重孰輕
二 區分國有資產的“靜態流失”和“動態流失”
三 科學界定對國有小企業的“一賣了之”
四 案例:TCL的產權改革之路
第三節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企振興的必由之路
一 僅有現代企業制度是不夠的
二 三論國有企業不應有行政級別
三 建立新型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四 國資預算:國企改革邁向成熟的標誌
第四節 提高國有企業的活力和市場競爭力
一 “抓大放小”必須超越“規模”視野
二 引入競爭機制推動壟斷行業改革
三 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四 從整體上搞活國民經濟
五 世紀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十大趨勢
第五章 所有制改革與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第一節 從僱工問題到民企“原罪”
一 僱工問題:個人和個人的爭論
二 傳統公有制的體制缺陷與私有制的制度優勢
三 卸下民企“原罪”的重負
第二節 中國私營企業主的三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一 保護私營企業主的合法收入
二 允許私營企業主“陽光下的剝削”
三 不能情緒化地反對或贊同私營企業主入黨
第三節 非公有制經濟的監管與服務
一 “大頭娃娃”事件與温州鞋業發展
二 建立“四位一體”的非公有制經濟監管體系
三 服務與監管並重:謹防監管走入誤區
第四節 非公有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理論創新與政策落實
一 非公有制經濟從“補充論”到“平等競爭、相互促進”
二 主體和主導:從“數量型”到“功能型”
三 穿透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玻璃門”
四 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十大趨勢
第六章 農村土地制度與集體所有制改革
第一節 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變遷
一 農村土地制度:從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
二 人民公社制度的經濟分析
三 農村土地制度的創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第二節 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一 貴州湄潭:“人口增減不調整耕地”
二 山東平度:“兩田制”
三 北京順義和江蘇蘇南:“規模經營”
四 中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資本化流轉
五 農村土地經營制度的多樣化
第三節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向何處去
一 土地問題是中國農村的關鍵問題
二 現行農村土地制度的產權分析
三 土地產權變革是解決土地問題的關鍵
四 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可能路徑
第四節 突破集體所有制經濟發展的制度性障礙
一 集體所有制經濟的形成及其性質
二 界定產權:建立集體企業產權制度
三 勇於創新:大膽探索集體所有制經濟的發展
第五節 “非驢非馬”的股份合作制與集體經濟發展
一 股份合作制:鄉鎮企業的制度創新
二 股份合作制的產權制度
三 股份合作制的現實困境和出路
四 案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與股份合作制相結合的探索
第七章 所有制改革不會導致中國私有化
第一節 所有制改革與私有財產保護
一 保護私有財產與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二 產權改革不會導致中國私有化
三 警惕權貴資本主義或裙帶資本主義
四 理性分析收入差距與貧富矛盾
第二節 推行股份制不等於私有化
一 “四兩撥千斤”:神奇的股份制
二 股份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一種模式
三 案例:“分享經濟”與“模擬股份制”
四 案例:湖北襄樊市的“動態股權制”
第三節 股份制: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一 衝破股份制認識上的誤區
二 股份制是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結合部和實現形式
三 企業股份制改造與產權制度改革
四 股份制與完善國有企業治理結構
五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開創中國經濟發展新局面
第八章 所有制理論和實踐與時俱進
第一節 繼續推進所有制理論創新
一 理論創新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要求
二 “三個有利於”原則和生產力標準是判斷所有制結構優劣的根本標準
三 努力尋找公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
第二節 確保所有制改革穩操勝券
一 堅定不移地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二 堅定不移地堅持所有制關係的調整
三 堅定不移地克服所有制改革“左”的和右的思想認識傾向
第三節 中國所有制改革向何處去
一 破除嚴重阻礙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所有制歧視”
二 明確中國所有制改革的目標模式
三 破解經濟學的“哥德巴赫猜想”
結語 解放思想是所有制改革的法寶
參考文獻
改革之難難於所有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