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

鎖定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是河北省邯鄲市2005年10月26日中國文聯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在邯鄲舉行命名頒牌儀式。漫步在邯鄲的街頭巷尾,隨處都能見到成語典故,邯鄲學步雕塑(學步橋)、胡服騎射鵰塑、荀子雕塑、羅敷雕塑、武靈叢台、七賢祠、回車巷、插箭嶺等等,無不讓你感到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 [2]  城的魅力。
中文名
中華成語典故之都(中國文聯授予)
別    名
成語之都
相關景點
邯鄲成語典故苑黃粱夢串城街
到達方式
邯鄲國際機場、京廣高鐵可到達
相關成語
完璧歸趙黃粱美夢毛遂自薦
成語數量
超過1584條成語典故 [3]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歷史由來

邯鄲成語——毛遂自薦 邯鄲成語——毛遂自薦
據介紹,八月,中國文聯和中國民協的專家評審組對邯鄲市申報“成語典故之都”工作進行考察。專家認為,從成語數量、歷史沿革、發生地和流傳程度上,邯鄲的成語典故在全國首屈一指,稱之為“成語典故之都”當之無愧。
成語典故文化是邯鄲十大文化脈系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胡服騎射”、“邯鄲學步”、“黃粱美夢”、“負荊請罪”等許多歷史典故膾炙人口,和邯鄲有密切關係的成語有一千五百多條,還有眾多的成語典故遺址景觀。為使成語典故文化發揚光大,邯鄲市將之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做了大量整理、保護、開發、利用、普及工作。
專家認為邯鄲是一座露天博物館,邯鄲的成語典故集中原與邊塞之風韻、藴文化與哲理之內涵,在華夏曆史文化長廊中獨樹一幟,堪稱國之瑰寶。作為一種凝練的高品位文化,邯鄲成語典故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應做好成語典故基礎性研究探討和歷史遺蹟的保護開發,進一步發揚光大這一特色文化。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相關景點

河北省邯鄲市回車巷 河北省邯鄲市回車巷
邯鄲成語典故苑:邯鄲成語典故苑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趙苑公園內,佔地6.8萬平方米。它建於1996年,是邯鄲市委、市政府為弘揚邯鄲歷史文化而建。具有豐富文化底藴和園林特色,1999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邯鄲道之回車巷:藺相如回車巷,位於邯鄲市叢台區串城街歷史文化街區,為戰國時趙邯鄲內城南門裏路西。戰國時趙上卿藺相如曾在此處為大將廉頗回車讓路。回車巷呈東西走向,巷寬2.3米,為古代一車之距,巷深約300餘米。回車巷在此處,歷史上的地方誌多有記述。據明·萬曆《邯鄲縣誌》載:該巷於明代萬曆十二年,邯鄲知縣肅察曾在巷牆上鑲有“藺相如回車巷”石刻。寬0.97米,高0.49米(1957年修民房時將石刻取下鑲在水泥座內,文革中被毀)。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重要載體

邯鄲道是古都邯鄲城的中心大道,是秦始皇荀子的故里,是邯鄲歷史的重要載體。
武靈閣、玉皇閣秦始皇誕生地紀念館朱家巷秦始皇故里)、荀子故里(荀子誕生地紀念館)、藺相如回車巷藺相如府廉頗將軍府古戰役紀念柱學步橋慈禧行宮邯山書院武靈叢台張國彥宗廟、王琴堂故居漢闕、司馬相如題詩枕、河北銀行舊址、騎兵雕像羣等人文景觀薈萃。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起源於成語

智者千慮 捨本逐末 攻難守易
猶豫不決 一狐之腋 三人成虎
頂天立地 前倨後卑 管窺錐指
以卵擊石 賞罰分明 瓜田李下
路不拾遺 鹿死誰手 市道之交
難至節見 步履蹣跚 坐懷不亂
補天浴日 河伯娶婦 退避三舍
言猶在耳 董狐之筆 天奪之魄
欺世盜名 一日千里 中飽私囊
天經地義 以人為鏡 按兵不動
爭先恐後 坐享其成 剖腹藏珠
羽毛未豐 徙宅忘妻 始終不渝
邯鄲成語 邯鄲成語
載舟覆舟 無功受祿 犯顏直諫
因勢利導 食不甘味 唱籌量沙
樂極生悲 居心叵測 安然無恙
志在四方 一葉障目 舉措失當
徐市求仙 綱舉目張 取而代之
聲名狼藉 死有餘辜 人人自危
左提右挈 無出其右 身無可擊
袖藏金椎 箭在弦上 巧奪天工
山雞舞鏡 未可厚非 疾風勁草
烏合之眾 推心置腹 狗尾續貂
生靈塗炭 怙惡不悛 堅壁清野
白雲親舍 不學無術 孤注一擲
成語石——位於學步橋北 成語石——位於學步橋北
拒諫飾非 罰不當罪 葉公好龍
傷弓之鳥 步履蹣跚 路不拾遺
管窺錐指 一狐之腋 利令智昏
紙上談兵 曠日持久 破釜沉舟
智者千慮 猶豫不決 前倨後卑
瓜田李下 難至節見 竊符救趙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成語統計

邯鄲成語 邯鄲成語 [1]
負荊請罪價值連城圍魏救趙竊符救趙邯鄲學步頂天立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奉公守法、曠日持久完璧歸趙盛氣凌人貧賤之交、利令智昏、不遺餘力、紙上談兵、毛遂自薦、奇貨可居、一字千金、南轅北轍、鷸蚌相爭、驚弓之鳥、捨本逐末、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不翼而飛、狗尾續貂、瓜田李下、鹿死誰手、黃粱美夢、路不拾遺等等,都發生在河北省邯鄲市。據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
(一)邯鄲學步
這個故事説的是戰國時代,燕國壽陵有個少年到趙國都城邯鄲去,看到邯鄲人走路的姿態很美,就跟着學起來,結果不但沒有學好,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只好爬着回到家鄉。後來這個故事演化為成語——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
這是一個流傳的很廣的故事。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去邯鄲,同事們見到我都開玩笑説,看你又不會走路了,是不是又去邯鄲了呀?看來這已經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了。流傳的廣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夠忽視這個故事在今天的啓示意義。如今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們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傾向嚴重,忽視了自身的特點,結果學得不倫不類。
在邯鄲市區中心地帶有一座學步橋,傳説燕國少年就是在這裏學邯鄲人走路的。現存的石橋建於明代,已不再通車,圍繞石橋修建成了一個市民休閒娛樂廣場,把學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後代,廣場還刻立了許多碑文,講述着邯鄲的歷史,還有一個不規則雕塑上面刻了與邯鄲有關的成語條目,寓教於樂,很有意思。
邯鄲成語 邯鄲成語
(二)負荊請罪
在邯鄲老市區距離火車站不遠的街道里,有一處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車巷,這裏就是藺相如迴避廉頗的窄巷。如今這裏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築,巷子也名存實亡,古風盡失,但是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這是一個曾經入選中學課本的故事。戰國時,趙國文官藺相如出使秦國禦敵有策,使得價值連城的和氏美玉完璧歸趙,又赴澠池會舌戰秦王,維護國體尊嚴,被封為上卿,位於大將廉頗之上。屢立戰功的老將廉頗心中不服,揚言如見到藺相如就要羞辱他。一次兩人乘坐馬車相遇與窄巷之中,藺相如顧全大局,讓自己的馬車退出窄巷避讓廉頗,致使廉頗深受感動,於是廉頗便光着上身,身背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從此兩人結為生死之交,趙國將相和睦,國勢大振。這個故事也很快演變成成語,表示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真心實意地接受對方懲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了錯誤勇於承認,勇於接受處罰,就能夠獲得他人的原諒,徵得別人的尊敬。這是個應用得非常廣泛的成語。
回車巷一帶是邯鄲的老城區,那裏有很多老房子,有幾處深宅大院,是民國時期邯鄲市政府機構的院落,今天住在那裏的都是普通百姓。房子雖然老舊了,民風依然俠義猶存。那一日我揹着相機在老街閒逛,一位工人模樣的中年人自告奮勇地領着到處轉,在他的帶領下,我看到了邯鄲古城牆遺蹟,民國邯鄲政府的税務局和機械局的大院,還有一座簡易的土地廟。老街上的人們閒適自在,放學的學生們嬉笑打鬧,沒有呼嘯的汽車,偶爾響起一聲小販的叫賣聲,深處其中恍如隔世。不過拆遷改造的推土機的轟鳴聲已經隱約地聽到了,不知道這份寧靜還能守護多久。
一枕黃粱 一枕黃粱
(三)黃粱美夢
這個故事跟戰國沒什麼關係,但是故事發生在邯鄲。説古時候有個姓盧的書生進京趕考,路過邯鄲投宿店家,窮困潦倒,失意落魄,獨自慨嘆,恰遇呂洞賓也路過此地,見此情形打算開導開導他,就給了他一個瓷枕頭,盧生枕着枕頭入睡後開始做夢,夢到自己娶了一個出身富庶人家的美若天仙的女子為妻,又進京考中了進士,繼而到處建功立業,當了宰相,後被妒賢嫉能的奸人陷害險受牢獄之災,後來轉危為安,子孫滿堂,終老而死。夢到了死,盧生就驚醒了,一看店主做的黃米飯還沒熟呢。
這個故事最早出自唐代沈既濟的傳奇小説《枕中記》,後來湯顯祖和蒲松齡都對這個故事進行過演繹,故事中呂仙后來被演繹成呂洞賓。人們利用這個成語比喻不可能實現的虛幻夢想。但依我看,作者原意是打算通過一個夢描述人的一生所可能經歷的榮華富貴和坎坷曲折,表達人生如夢的消極厭世的觀點,故事的結尾説盧生夢醒之後對人生大徹大悟,跟隨呂洞賓雲遊佈道去了。
後人在盧生做夢的小店修建了呂仙祠,現存最早遺蹟是門前照壁上的明代石刻,據説石刻“蓬萊仙境”這四個大字是呂洞賓手書,蒼勁灑脱,有一股子仙風道骨之氣。其他殿堂如鍾離殿、呂祖殿、盧生殿都是重修的。
在呂仙祠的東跨院,有一個以夢為題材的博物館,把古籍、傳説中比較著名的“夢”,如莊子夢蝶、紅樓夢、南柯一夢等等,用繪畫和説明形式展出,生動有趣,彷彿進入了夢的世界,尤其是用中國畫技法繪製的繪畫很有水準,如果用展出的內容出版一本連環畫,一定受歡迎。
梅開二度 梅開二度
(四)胡服騎射
“胡服騎射”這個故事我認為它算不得成語,充其量只能是個典故。這個典故告誡人們不要固步自封,而要學習別人的長處,勇於改革。對處在社會變革當中的我們,還是具有比較重要的警示作用的。
趙武靈王是趙國的一位奮發有為的國君,在與周邊胡人的軍事摩擦中,他發現胡人的短衣長褲、騎馬作戰非常靈活,於是主張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為此,他力排眾議,帶頭穿胡服,學騎馬,練射箭,親自訓練士兵,使趙國軍事力量日益強大,得以擊退胡人,消滅中山,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邯鄲市西的插箭嶺相傳是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訓練士卒的場所,邯鄲市區的叢台公園中的武靈叢台則是趙武靈王檢閲軍隊是使用的。如今叢台已經成為邯鄲市的地標建築,許多商品都以叢台命名。
滏流東漸紫氣西來”的叢台,除了檢閲練兵之外,還是王侯休息娛樂的地方,頗負盛名,歷史上屢建屢廢,主體建築是清朝同治年間留下來的。歷史上許多大文豪,如李白、杜甫、郭沫若等,帝王如乾隆等都曾慕名登台,是一處文化古蹟。如今,這裏建成了叢台公園,成了普通百姓休息娛樂的場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