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

鎖定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Chinese Society of Inertial Technology,簡稱CSIT)成立於1986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在北京註冊登記正式成立的全國性一級學會,是中國慣性技術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和有關單位自願結合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1] 
據2023年6月學會官網數據,中國慣性技術學會有6個地方慣性技術學會,下設8個工作機構、7個分支機構,擁有個人會員4436名,團體會員157個,院士11人。 [11] 
中文名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
外文名
Chinese Society of Inertial Technology
簡    稱
CSIT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登記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屬    性
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社團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永定路52號
現任領導
理事長:包為民
秘書長:王巖
成立時間
1986年
性    質
社會團體
法定代表人
包為民
社會信用代碼
51100000500003718E [23]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發展歷史

1977年6月1日,陀螺儀與慣性導航情報網(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的前身)成立。
1981年12月18日,由原國防科委、國防工辦、國家機械委聯合組建了“慣性導航與慣性儀表技術專業組”。
1986年,在錢學森院士倡議下,由丁衡高、陸元九、汪順亭馮培德易生章燕申等發起,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委員會向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申請成立中國慣性技術學會。
1987年5月12日,中國慣性技術學會正式成立,並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1992年9月10日,加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 
2014年12月22日,中國慣性技術學會在北京召開了六屆六次常務理事會會議。 [3] 
2015年3月18日,中國慣性技術學會在北京召開了六屆八次常務理事會會議。 [4] 
2016年1月25日,中國慣性技術學會在北京召開了六屆九次常務理事會議。 [5] 
2017年2月21日,中國慣性技術學會在北京召開了六屆十二次常務理事會議。 [6] 
2018年12月12日,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 [7] 
2019年2月27日,中國慣性技術學會七屆二次常務理事會暨黨委會在北京召開。 [8] 
2020年7月10日,中國慣性技術學會在線上召開七屆四次常務理事會暨黨委會。 [9] 
2021年4月6日,中國慣性技術學會2021年第一次工作機構會議在十三所慣導測試中心召開。 [10]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組織體系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機構設置

  • 最高權力機構
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選舉、罷免理事和監事;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制定、修改會費標準;
(五)決定學會的工作方針和重大任務;
(六)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會員代表大會須有2/3以上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會員代表的半數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制定和修改章程,須經到會會員代表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以無記名方式進行表決。
會員代表大會每屆5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 或延期換屆的,須由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1年。 [11] 
  • 執行機構
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學會開展日常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責。
理事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和常務理事;
(三)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和除名;
(六)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的設立、變更與終止;
(七)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領導學會工作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理事會議須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1次會議;情況特殊時,可採用通訊方形式召開。
學會設立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人數不超過理事人數的1/3,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第十八條第一、三、五、六、七、八、九項的職權,對理事會負責。
常務理事會議須有2/3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常務理事會每半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時,可採取通訊形式召開。 [11] 
  • 組織機構
據2023年6月學會官網數據,中國慣性技術學會有6個地方慣性技術學會,下設8個工作機構、7個分支機構。 [1] 
工作機構
秘書長和副秘書長
學會辦公室
學術交流部
技術諮詢部
科學普及部
財務基金辦公室
《中國慣性技術學報》編輯部
《海陸空天慣性世界》科普雜誌社
―― [21] 
分支機構
系統與測量專業委員會
慣性儀表與元件專業委員會
光電技術專業委員會
材料與工藝專業委員會
測試專業委員會
天空海一體化導航與探測專業委員會 [22]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組織會員

據2023年6月學會官網數據,中國慣性技術學會擁有個人會員4436名,團體會員157個,院士11人。 [11] 
  • 會員分類
學會會員分為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
凡在學術上有較高成績,對中國友好,並願意與學會交流和合作的外籍專家、學者,經學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並報業務主管單位備案後可吸收為外籍會員。外籍會員可優惠獲得學會出版的學術刊物和有關資料,可應邀參加學會在中國國內主辦的學術會議並獲得相關的其他服務。該章程以下規定不含外籍會員。 [11] 
  • 入會條件
申請加入學會,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學會章程;
(二)有加入學會的意願;
(三)在學會的學科領域內具有一定的影響。 [11] 
  • 入會程序
會員入會程序:
(一)提交入會申請書;
(二)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
(三)由理事會或理事會授權的機構發給會員證。 [11] 
  • 會員的權利
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具有該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參加學會組織的學術交流、技術諮詢、科學普及、教育培訓等活動;
(三)優先和優惠獲得學會服務和有關資料;
(四)對學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五)受學會委託,組織開展有關活動;
(六)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11] 
  • 會員的義務
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學會章程,執行學會決議;
(二)維護學會合法權益;
(三)完成學會委託、交辦的工作;
(四)支持學會組織的活動;
(五)按規定繳納會費;
(六)學會章程規定的其它義務。 [11] 
  • 退會説明
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學會,並交回會員證。
會員如果1年不繳納會費或不接受學會交辦的任務,學會應向該會員提出警告。如仍不改正,則視為自動退會。再次申請入會需重新審批。不繳納會費者,不能成為學會理事和常務理事候選人。
會員如有嚴重違反學會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11]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業務資產

  • 業務範圍
(一)在慣性技術及相關領域內開展學術和技術交流;
(二)接受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委託,在以下方面組織、開展研究,提出諮詢意見:慣性技術發展戰略、發展政策及技術途徑,慣性技術及其產品的科研、生產、使用、維修等;慣性技術領域的重大關鍵技術研究、重大項目建設引進和重大科技成果的評審、評價和推廣應用;
(三)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或委託組織開展慣性技術領域科技評估、職業資格認定、技術標準研製及國家科技獎勵推薦;
(四)舉薦慣性技術領域的優秀科技人才,遴選推薦兩院院士、優秀科技工作者、光華工程科技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等候選人;
(五)依法依規開展慣性技術領域的國際交流與科技合作,發展同中國國外科技團體的友好交往;
(六)傳播慣性技術先進的科技和管理經驗,促進慣性技術自主創新;
(七)開展慣性技術教育和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促進慣性技術人才成長;
(八)開展技術諮詢和開發服務活動,推廣慣性技術在經濟建設的應用;
(九)密切聯繫慣性科技工作者,為慣性科技工作者服務,維護慣性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建設慣性科技工作者之家。
業務範圍中屬於法律法規規章規定須經批准的事項,依法經批准後開展。 [11] 
  • 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捐贈;
(三)政府和社會資助;
(四)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項目經費;
(五)在核準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和提供服務的收入;
(六)利息;
(七)其他合法收入。 [11]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建設成就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學術交流

2018年9月26日,“2018年中國定位導航與授時學術高峯論壇”在江西省九江市舉辦。論壇由中國慣性技術學會主辦,三院33所、中國航天第四專業信息網、中國宇航學會導航與控制專委會共同承辦,來自全中國28家科研院所和20所高校的專家、學者及工程技術人員共計150餘人參加了該次論壇。 [14] 
2020年10月15日,中國慣性技術學會2020年科技工作者研討會在河南南陽召開,學會多位副理事長、常務理事、院士專家及河南省科協、南陽市政府相關領導與會出席。該次研討會通過梳理慣性傳感器及系統技術的發展現狀、關鍵技術和發展方向,為未來的慣性技術科研工作指明瞭方向,將進一步推動中國慣性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 [13] 
2022年11月18日,由中國慣性技術學會主辦,北京航天控制儀器研究所承辦的第五屆精密光機電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線上召開。此次會議採用線上會議形式,利用zoom平台實現了與多國專家的實時連線,順利完成各項議程。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與全世界相關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們實現了分享與交流。 [12]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學術期刊

中國慣性技術學報》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慣性技術學會、天津航海儀器研究所主辦的全國性學術刊物,1989年創刊,為雙月刊。是EI檢索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國國內外數據庫收錄。刊登內容主要包括慣性系統、組合導航、慣性儀表、控制與動力學、測試方法與設備、可靠性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15] 
海陸空天慣性世界》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強科普工作的方針,積極向讀者宣傳介紹海、陸、空、天各領域的高新技術知識、軍事科技知識、武器裝備知識及其在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中廣泛應用的慣性技術知識。 [16] 
《中國慣性技術學報》 《中國慣性技術學報》
《海陸空天慣性世界》 《海陸空天慣性世界》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人才培養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獎項設置

  •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自2019年設立該獎項,獎勵慣性技術領域科學研究、技術創新、成果推廣和產業化應用方面貢獻卓越和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每年的獲獎項目可依託學會平台,擇優推薦至國防科學技術獎評價序列,多名院士和業內專家擔綱評委,行業認可度高。 [17]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科普教育

  • 科普講座
2022年6月16日下午,中國慣性技術學會常務理事付夢印院士,赴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走訪調研,併為中學生做科普講座《自主導航技術》。該次講座是學會科普進校園的重要活動。 [19] 
付夢印在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為中學生做科普講座 付夢印在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為中學生做科普講座
  • 科普活動
2015年7月27至30日,中國慣性技術學會在北京舉辦了以“神奇的指路魔杖”為主題的青少年科普夏令營暨科普聯展活動。該次活動主要是發揮了中國國內慣性技術研究院所,尤其是京津地區單位的優勢,利用其展廳建設成果,構成聯展廳,進行科普聯展。中國慣性技術學會京津地區、南京分會、洛陽分會和西安分會的近三十名師生參加了此次夏令營活動,營員涵蓋了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研究生和博士生。 [18]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文化傳統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形象標識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學會的徽章圖案由空間飛行器(飛機、運載火箭、衞星)、艦船、慣性儀表和學會的英文縮寫組成,主色為金黃色,底色分紅、藍兩種。
學會會徽 學會會徽
會徽可在辦公地點、活動場所、會議會場、網站懸掛或使用,可在學會信箋、稿紙、印刷出版物上印製,也可製作成徽章佩戴。 [11]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學會宗旨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國家科學技術工作“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團結、組織從事慣性技術及其相關學科的科技工作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創新,組織開展中國國內外學術交流、技術諮詢、繼續教育和科學普及活動,積極承接政府轉移的科技類社會化公共服務功能,促進慣性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促進慣性技術的普及與推廣,促進慣性技術人才的成長和提高,為慣性技術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服務、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科學決策服務。堅持民主辦會原則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反映慣性科技工作者的建議、意見和訴求,維護慣性技術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建設慣性技術科技工作者之家。 [11]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社團領導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現任領導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第七屆主要領導人
職務
名單
理事長
包為民
副理事長
馬衞華、王巍、王振華、劉付成、李立新、楊雨、尚俊雲、姜福灝、趙坤、袁利、雷宏傑
秘書長
王巖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歷任領導

屆次
職務
名單
第一屆
理事長
丁衡高
第二屆
理事長
丁衡高
第三屆
理事長
丁衡高
第四屆
理事長
丁衡高
第五屆
理事長
徐強
第六屆
理事長
包為民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