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微型詩

鎖定
中國微型詩是從小詩分離出來而形成的一種獨立的詩體,它的內容是詩,形式是微型,即除題目外1-3行的詩。題目是微型詩的組成部分,也是微型詩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文名
中國微型詩
外文名
Chinese miniature poetry
相關刊物
《微型詩》、《中國微型詩》
相關詩集
《微型詩潮叢書》等

中國微型詩起始源流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泱泱大國,有三千多年的詩歌發展史。微型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下冒出來的,而是在人間萌生的,最早誕生的許多詩歌恰恰是微型詩,所以我們説微型詩古已有之。如古代的《候人歌》:“候人兮猗!”(一行詩);《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二行詩);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三行詩)。等等。只不過古代的微型詩是作為古詩的一部分出現的。
現代微型詩自五四以來,伴隨新文化運動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如冰心《春水》,宗白華《繫住》,郭沫若《新月》《白雲》。等等。只不過現代微型詩只是作為小詩的一個組成部分出現的。

中國微型詩當代微型詩

當代微型詩,自改革開放以來,伴隨思想解放運動,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高科技現代網絡傳媒的廣泛應用,以及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微型詩這一短小靈便的詩歌形式才被提到詩人們的議事日程上來,並得到長足的發展。
1996年重慶《微型詩》刊的誕生,把微型詩從小詩中分離出來,獨樹一幟,從此,廣大詩人有了一個集中發表、學習交流微型詩的園地。
2004年5月《網絡微型詩論壇》把微型詩推向網絡媒體集中進行創作和宣傳,擴大了微型詩的影響。
2004年11月20日《中國微型詩網站》的誕生和2005年1月1日《中國微型詩》(詩刊)的創刊,承先啓後,繼往開來,開闢了微型詩發展的新紀元。
從1996年至今13年來,微型詩愛者們在主辦微型詩刊物的同時,又不斷推出微型詩個人專集和微型詩選集,及對微型詩理論進行探索,對微型詩人作品進行評介,成績卓著,碩果累累,微型詩波瀾壯闊,一個個高潮疊起,並由中國大陸波及海外到走向了世界。
13年來,國內外有關微型詩、微型散文詩出版的刊物、專集、論著主要有:

中國微型詩出版刊物

《微型詩》刊共出版了70期(1996——2007);
《網絡微型詩》刊出版了幾期。
《中國微型詩》(詩刊)共出版13期(2005·1·1——2008·3·1);
《中國微型散文詩》(2008年1月1日創刊)。

中國微型詩出版詩集

《微型詩潮叢書》個人微型詩集30冊(1997——2002);
《華文微型詩叢》個人微型詩集4冊(2004);
《微型詩存》(一、二、三卷)(2001、2005、2007);
《微型詩500首點評》(穆仁主編、1999年8月重慶出版社出版);
新詩中國風》(李忠利著、2006年10月重慶出版社出版,其中第一輯為微型詩);
《微型詩精品百首》(郭密林主編、寒山石首席評論、2007年4月香港天馬出版);
《中國微型詩300首》(蒼山一畫編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中國微型詩叢書”:
《中國微型詩萃》(第一卷、華心主編2006年10月香港天馬出版);
個人微型詩集9冊(1998·10——2008·1):李長空著《迷亂的星空》、蔡培國著《啼血的春天》、伊凡著《微雕的詩語》、賈紹玉著《第六季燈籠果》、張明昭著《燈海尋夢》、劉昭福著《繁星閃爍》、厲凱騰著《凱騰微型詩選》、劉有權著《神女峯》、林文葵著《聆聽生命》;
《重慶兒童微型詩》(鄧芝蘭、逮建華主編2007·7);

中國微型詩出版論著

《微型詩話》(穆仁編著、2004年9月香港天馬出版);
《滴水藏海——當代微型詩探索與欣賞》(寒山石著、2006年6月中國圖書出版社出版);
《微型詩論探》(寒山石著,2009年12月現代出版社)
《中國現代詩體論》(呂進主編、2007年1月重慶出版社出版)該書第四章把微型詩作為一種獨立的詩體專章論述,約5萬字左右;
《中外詩歌研究》(錢志富著、2007年10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其中不少篇幅涉及微型詩人及微型詩的評介。)
13年來,國內外還公開出版有巫逖著《天倫樂雪梨》、寧明著《微型詩500首》、唐淑婷著《唐淑婷微型詩三百首》、楊玫著《夢遊白石灣》、寒山石著《短笛輕吹》等詩人的微型詩專集和詩集中的微型詩(微型散文詩)專輯;以及《詩刊》、《星星詩刊》、《愛詩者》、《琴與劍小詩》、《小詩原》、《湖南詩人》、《中國風》、《文錦》(原《精彩閲讀》)、台灣《葡萄園》、香港《圓桌》、《澳洲彩虹鸚》、新加坡《新風》《世紀風》、美國《新大陸》《長青藤》、加拿大《北美楓》等詩刊選載的微型詩;以及數百上千篇微型詩論點評。

中國微型詩概念

微型詩是從小詩分離出來而形成的一種獨立的詩體,它的內容是詩,形式是微型,即除題目外1——3行的詩。題目是微型詩的組成部分,也是微型詩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微型詩的形式是豐富多彩的,作者可以根據自己表達和審美需要而採用1——3行的各種形式。三行詩總字數一般不超過50字為宜,況且微型詩是小詩的一個子集,為此,可以把一部分4行以上的小詩濃縮精煉成1——3行的微型詩。
如果非寫成4行以上的小詩不可,那就叫小詩好了,發表的天地還廣闊得多呢!
應該指出,排成三行以內的文字不一定是詩,也不一定是微型詩。

中國微型詩散文詩概念

微型散文詩的內容是詩,形式特點是“微”和“散”,即除題目外1——3行(或1——3個自然段)、100字內為宜的詩。微型散文詩比微型詩更寬鬆自由多了。“形散神不散”應該是微型散文詩的一個重要特徵。如果寫的散文詩超過100字怎麼辦?超過一點就超過一點吧。只要是優秀的散文詩總有發表的天地和留存的價值。我們倡導微型散文詩1——3行(或1——3個自然段)、100字內為宜,正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和不懈的追求,為什麼不可以把散文詩也寫得更加精短凝練一些呢?當然,我們從來也不反對你把散文詩寫上四段以上、幾十行、幾百數千字,只要寫得精彩,我們照樣會耐心地讀下去。

中國微型詩利弊

任何事物至少是一分為二的。微型詩和微型散文詩也不例外。它們以短小精煉見長,也許這正是它們的短處。有人説,微型詩(微型散文詩)難以表達波瀾壯闊的氣勢,難以抒發作者紛繁複雜的情緒,這也是有道理的。那麼你可以依據抒情達意的需要寫成小詩、短詩、長詩、甚至史詩。內容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沒有人限制你的選擇形式的自由,只不過想要發表的時候,應該選擇刊物的對象,可以説每個刊物都有它相對的“遊戲規則”,只不過寬嚴要求不同罷了。

中國微型詩標準問題

有人問什麼是詩?好説。凡是具有詩的內容和形式特徵的語言文字就是詩。
有人問詩是什麼?就像問我美是什麼或禪是什麼一樣,難説。我也只能説“詩是難的”,或者用魯迅先生關於靈魂有無的話説,詩是“説不清”的。如果説清了,我們可以用現代科技製造出一個“機器詩人”,詩歌就會像泉水般噴湧、火山般爆發出來,還需要詩人寫詩麼?詩歌是創作,不是造作,更不是炒作。
新詩的標準及中學生該讀什麼詩的問題,北京《詩刊》討論過,四川《星星詩刊》也討論過,詩人詩評家也只能各抒己見,求同存異罷了。
相對來説,詩歌作為一種文學的獨特樣式,其內容和形式自有其主要特徵。但詩歌的主要特徵又不是詩歌的惟一特徵,比如詩、書、畫相通相契就是一例。“詩言志”也好,“詩緣情”也罷,總是通過分句、分行、分段的有一定節奏或韻律的語言形式來表現詩人感悟的情志美,首先感動了詩人自己,才有可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古今優秀詩歌,情濃、志遠、優美基本上可以概括了。
詩無達詁。新詩的本質及其標準從來就沒有一個共同的標準,只有多數人,或少數人,或幾個人相同的標準。歷史有歷史的標準,現實有現實的標準,將來有將來的標準。正因為學無止境,詩無止境,古人才説“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語不驚人死不休。”現代真正的詩人才愛詩如命,愛詩如病,為詩而生,為詩而死。

中國微型詩質量問題

詩歌的數量和質量是一個相對的辯證統一。沒有大量的作品,怎會有少量的佳作?沒有少量的佳作,怎會有極少的精品呢?而佳作和精品也是比較而言的,不是一層不變的,也是不斷認識的。這裏,我看至少也有三、四個標準。作者有作者的標準,編者有編者的標準,讀者有讀者有標準,還有一個用時間來檢驗的誰也説不準的標準。大浪淘沙,留存下來流傳下去的才是詩歌閃亮的金子。所以,只有不斷創作,才能不斷提高創作水平和鑑賞水平,也才能創作出更多的優秀作品。
微型詩好寫,但寫好難,寫精難,寫絕難。難在出奇思,出妙想,出新意。詩人一生寫了那麼多的詩歌,如果有幾首或幾句精彩絕妙的微型詩,詩心足矣,也可以百世流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