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式民主

(詞語釋義)

鎖定
“中國式民主”,即在中國大地上成長起來的一種民主,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新型民主模式。
“中國式民主”,就是適合於中國國情的新型的民主模式,是世界民主模式多樣性的生動體現。
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中國式民主”,具有強烈的自立內生性。人民需要民主,社會需要民主,政黨需要民主,國家需要民主。 [1] 
“中國式民主”,是在中國大地上成長起來的一種民主,是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新型民主模式。中國式民主”,就是適合於中國國情的新型的民主模式,是世界民主模式多樣性的生動體現。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中國式民主”,具有強烈的自立內生性。 [1] 
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大之後,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洞察世界潮流、把握人類發展規律,以擔當、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固本開新的智慧,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式民主”日益展現出獨特的優勢和魅力。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中國人民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偉大實踐的決心和信心,從未像今天這樣執著堅定。 [2] 
中文名
中國式民主
本質核心
人民當家作主
民主品質
能幹事、幹好事、幹成事
本質特質
在於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式民主產生背景

在實踐特色中產生
在民主政治上,中國進行了許多有意義的創新,比如對西方協商民主的創造性轉換與運用,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縱向民主”,民主與集中有機結合而形成的“民主集中制”,富有政治參與和政治輸入意藴的“羣眾路線”等,在中國現實中頗富治理績效的制度形式。 [3] 
在理論思辨中確立
中國式民主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中國式民主沒有背離人類政治文明的康莊大道,因而具有普遍性;但同時它又是植根於中國的具體國情,因而具有特殊性。
中國式民主是學習與反思的統一。中國作為一個後發國家,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能成為學習對象的,只能是成功的發達國家。民主的精義在於使國家實現良好的治理,人民過上美好的生活。 [3] 
確立邏輯
民主是個開放的體系,民主政治是一國一模式。民主沒有原版,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文化和經濟社會條件來發展民主政治。任何一個國家都能夠而且應當根據本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條件發展形成一套具有本國特色的民主政治。中國式民主確立的邏輯即淵源於此。 [3] 

中國式民主本質核心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和核心。 [4] 

中國式民主民主真諦

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 [4] 

中國式民主民主品質

“中國式民主”品質:能幹事、幹好事、幹成事。
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 [4] 

中國式民主本質特徵

“中國式民主”的本質特徵:在於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式民主”需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歸根到底,是因為黨具有領導“中國式民主”的自覺性。 [1] 

中國式民主民主優勢

1、中國式民主是人民民主,是紮根於人民羣眾生活之中的民主
中國式民主是生活化的民主,包含兩層含義。
首先,民主在基層得到了廣泛而深入的發展。基層羣眾自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國基層民主的主要形式,是人民在農村、城市社區和企業實現當家作主權利的制度保障。
其次,民主在各個層面的工作領域都得到了比較切實的落實。在各級領導幹部的選任過程中,民主測評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5] 
2、中國式民主提倡的協商民主,是與社會各界廣泛協商基礎上的民主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推動這一制度不斷髮展完善。它植根於中國獨特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傳統的土壤之中,是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及全國人民共同的正確歷史選擇。 [5] 

中國式民主社會反應

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來自一線的工人、農民代表佔總數的13.4%,比十一屆提高5個百分點。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中共委員佔39.9%,非中共委員佔60.1%,56個民族都有全國政協委員。基層代表委員明顯增加,廣泛的代表性進一步凸顯,人民的意志得到更好地體現。
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不是一句口號、一句空話,而是真正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 [2] 
中國之治、中國式民主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得到最廣大中國人民的衷心擁護。此前美國公司發佈的信任度調查顯示,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達95%,而美國只有48%,高下立判。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