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工農紅軍第15軍

鎖定
中國工農紅軍第15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紅15軍
中文名
中國工農紅軍第15軍
外文名
15th Corps of the CWPRA
軍    長
陳資平,蔡申熙,黃中嶽
政治委員
陳奇(鄂東南地區第15軍 ),左權(紅5軍團第15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有3個紅15軍。
1930年7月,中共徐海特委領導徐州、海州(今屬連雲港)和蚌埠地區的農民起義,成立紅軍第15軍,陳資平任軍長,轄第1、第2、第3師。不久,紅15軍在國民黨軍進攻下失敗。
1930年7~8月,紅8軍第4、第5縱隊由陳奇、黃剛率領,從湖北省陽新、大冶地區渡長江進入黃梅縣境,同當地遊擊武裝會合後,在蘄(春)黃(梅)廣(濟)地區開展游擊戰爭。至10月初,先後攻佔廣濟、英山、宿松等城鎮,在黃梅縣北部建立了根據地。10月16日,紅8軍第4、第5縱隊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改編為紅軍第15軍,蔡申熙任軍長,陳奇任政治委員,周吉可任政治部主任,轄第1、第3團,共1800餘人。12月,紅15軍經皖西、豫南轉到黃安(今紅安)、麻城兩縣邊界地區,參加鄂豫皖蘇區第一次反“圍剿”。1931年1月中旬,紅15軍與紅1軍在商城以南長竹園會合。隨後,開往麻城縣福田河,與紅1軍合編為紅軍第4軍。
1931年12月14日,寧都起義的國民黨軍第26路軍一部改編為紅軍第15軍,屬紅5軍團建制。黃中嶽任軍長,左權任政治委員,轄第43、第44師。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從紅1、紅3軍團抽調一批幹部到紅15軍,幫助建立中共組織和政治工作制度、民主制度。1932年2月,參加贛州戰役。3月12日,紅15軍劃歸紅1軍團建制,左權任軍長,朱瑞任政治委員(後樂少華)。4月,參加漳州戰役。這時,紅4軍第13師劃歸紅15軍,改稱第45師。6月,高自立任政治委員。7月,參加南雄水口戰役。不久,陳伯鈞任軍長(後李青雲),朱良才任政治委員。12月28日,紅15軍重歸紅5軍團建制,參加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作戰。1933年5月19日,紅15軍縮編為紅5軍團第13師第37團。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