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

鎖定
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簡稱紅六軍團,由湘贛革命根據地(湘贛蘇區)的地方武裝和湘鄂贛革命根據地(湘鄂贛蘇區)的部分地方武裝發展壯大組成,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重要革命武裝。
中文名
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
成立地點
江西省永新縣
組建日期
1933年6月中旬
部隊首長
蕭克、蔡會文
粉碎國民黨的第四次“圍剿”後,為了應對國民黨更大規模的軍事圍剿,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各方面軍、軍團及獨立軍等武裝力量進行整編。1933年6月中旬,奉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指示,湘贛蘇區主力紅軍和湘鄂贛蘇區主力紅軍一部在永新縣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直屬中革軍委領導。軍團組成初期,中革軍委將湘鄂贛蘇區的紅十六軍改編為紅十六師,打算將其調歸紅六軍團建制,但紅十六師未來湘贛蘇區,故沒有實現。軍團所轄部隊,實際是由湘贛蘇區紅八軍改編的紅十七師和由湘鄂贛蘇區紅五十二師改編的紅十八師第五十二團。當時未組建紅六軍團領導機構,暫由紅十七師首長統一指揮。紅十七師師長為蕭克,政治委員為蔡會文(兼),參謀長為李達,政治部主任為李樸。
紅六軍團成立後,即奉命配合紅一方面軍反對國民黨軍即將開始的第五次大規模“圍剿”作戰。紅六軍團從8月上旬開始,在永新、蓮花、寧岡和茶陵地區,與數倍於己的敵軍頻繁作戰,有力地打擊和牽制了敵人。1934年7月下旬,中革軍委電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向湖南省中部轉移,併成立了以任弼時為主席,蕭克、王震為委員的軍政委員會和軍團領導機構。8月7日,紅六軍團遂川縣出發西征。到達湖南省桂東縣城以南的寨前圩時,正式成立軍團領導機構,蕭克任軍團長,王震任政治委員,李達任參謀長,張子意任政治部主任。
10月24日,部隊到達貴州省印江縣的木黃,同湘鄂西紅軍第三軍(紅二軍團)會師。會師後,紅六軍團撤銷師的番號,部隊編為3個團共3300餘人,蕭克、王震仍分任軍團長、政治委員,譚家述任參謀長,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會師部隊在賀龍、任弼時、關嚮應統一指揮下行動。隨後參加開闢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在鬥爭中軍團得到恢復發展,擴編為第十六、十七、十八等3個師,共5000餘人。
1935年11月19日,紅六軍團與紅二軍團從湖南省桑植縣出發長征。1936年7月5日,在西康省(今屬四川省)組編成紅軍第二方面軍,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後關嚮應)任政治委員,肖克任副總指揮,關嚮應任副政治委員。9月初,到達甘肅省南部的哈達鋪。10月於甘肅靜寧以北的將台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11月,紅六軍團進行改編,取消師的番號,將部隊再次縮編為3個團。1937年8月,紅二方面軍與紅二十八、紅二十七軍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0師,紅六軍團部隊改編為第359旅第717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 [1-2] 
參考資料
  • 1.    《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編委會:《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版
  • 2.    李敏:《中央革命根據地詞典》,檔案出版社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