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宗教思想通論

鎖定
《中國宗教思想通論》是詹石窗等創作的宗教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1年3月。
該書立足於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的歷史背景,將宗教學理論和宗教思想史有機結合起來,以史實支撐理論,以理論歸原杜會,從一般方法論、主要內容、現代價值等層面對中國宗教思想進行了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的探究。 [6] 
作品名稱
中國宗教思想通論
作    者
詹石窗等
類    別
宗教學著作
首版時間
2011年3月
字    數
630千字

中國宗教思想通論內容簡介

該書主要由緒論、上編、下編、結語四部分組成:緒論起着提綱挈領的作用,首先梳理了各種宗教定義,進而闡述了中國宗教的特點和中國宗教思想的範圍,並對宗教要素進行新的劃分,將它歸結為六要素,在此標準的基礎上,認為儒教亦為中國的一種宗教。緒論還綜述了中國宗教思想的研究狀況,提出了研究的基本方法,強調了中國宗教思想研究的重要意義。上編分為四章,主要從宇宙與生態、人生與倫理、心性與功夫、情感與體驗四個方面對中國宗教思想的發展做了基礎考察。下編亦四章,從系統與思維、範疇與規律、聯袂與互動、語言與符號四個方面對中國宗教思想的發展進行了縱深探索。結語則從社會變革和地理環境兩個方面來探討了中國宗教思想的轉型及發展路徑。 [1] 

中國宗教思想通論作品目錄

緒論
上編 中國宗教思想發展的基礎考察
第一章 宇宙與生態
第一節 道論的生態意藴和生態解釋
第二節 物與我:生態倫理的哲學基礎
第三節 中國宗教的生態實踐觀
第二章 人生與倫理
第一節 中國宗教的形神説、命運觀與人生觀
第二節 中國宗教的社會模式與規範倫理
第三節 自我超越:中國宗教的人格理想
第三章 心性與功夫
第一節 基礎的奠定:傳統心性論與功夫説的一體化
第二節 中國宗教心性論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中國宗教的道德功夫與形體健康思想
第四章 情感與體驗
第一節 中國宗教的情感論與自我控制修行
第二節 中國宗教的經驗認知與直覺觀照
第三節 中國宗教的心靈感應觀念及其修持方式
下編 中國宗教思想發展的縱深探索
第五章 系統與思維
第一節 中國宗教的主體與悟性思維
第二節 中國宗教的意象與類比思維
第三節 中國宗教的系統與和合思維
第六章 範疇與規律
第一節 移植化用:傳統思想範疇與外來思想範疇的借鑑吸納
第二節 超越存在:酒神精神與理性思維的相互激盪
第三節 倫理調節:神聖化與世俗化的起伏流遷
第七章 聯袂與互動
第一節 佛教、道教與儒教經學的思想互動
第二節 古代醫學、天文學對中國宗教思想發展的輻射
第三節 民間信仰與占卜命相術對中國宗教思想發展的作用
第八章 語言與符號
第一節 中國宗教語言的符號性
第二節 中國宗教藝術符號的思想象徵
第三節 中國宗教儀式的符號表徵
結語/主要參考文獻/後記 [3] 

中國宗教思想通論作品思想

一、重視探討人的問題
該書以論述中國宗教思想為基礎,在論述的過程中處處體現着人文關懷,即通過宗教思想史的發展脈絡並結合當代具體情況來闡發個體何以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這一重要命題。該書以人為落腳點的這種關懷並非人類中心主義,而是人與自然界的和諧,正如該書所説“自然界的和諧與道德人文的挺立,是交感的、同時促進的”。即一種以“誠”為起點,實現“盡人之性”,最後達到“天地參矣”的統一,因此,如該書所言“天地人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在這一過程中,由於人是行為主體,從而表現出更多的主動性,而就存在本身而言,如該書所言人與自然則是平等的。人與自然屬於一體之兩面,密切關聯、缺一不可。接着該書又從人生論、道德論、心性論、體驗論,以及下編的思維、符號等多層面考察中國宗教思想發展的特徵與形式,而在每一個論述中,都把“人”置於一個重要的位置,將“人”的問題貫穿這些論述的始終,最後又從“身國共治”的角度將中國宗教思想與具體現實相結合,使“人”的觀念貫穿全書。從該書的闡述中,可見對於“主體性”和“內在道德性”的強調,即對於“人”這一主體的重視,亦是中國宗教思想的一個重要特質。該書在論述中較好地體現了這一特質,並使之成為了該書的一個重要特點。
二、具有創新性
該書打破了按照學科分別敍述的模式,而是以範疇、概念為紐帶,進而考察中國宗教思想的發端、形成與發展,建構了一個論述中國宗教思想的基本理論框架。例如該書以“道”“五行”“理”“陰陽”等概念為切入點,從歷史和現實兩個維度對中國宗教思想的發展做了深刻的分析,將中國宗教放到現代哲學視野中去,以西方後現代哲學與現代中國哲學作為分析詮釋的參照系,從“語言”“符號”“思維”等方面對中國宗教思想進行更加系統的探索與闡述。該書另一個明顯的創新之處在於嘗試着對宗教要素進行了一種新的劃分,將它歸結為六要素,即宗教神聖、宗教信徒、宗教意識、宗教實踐、宗教組織和宗教器物。此六要素和以往的劃分相比,範圍更加明確,定義更加清晰,例如,之前有將“道德規範”“信仰和觀念”作為界定的要素,然而這樣的表述範圍過於寬泛,因為道德、觀念包括很多方面,而該書將之規定為“宗教實踐”“宗教意識”,則更加契合於宗教的現實情況,並以“宗教”對“實踐”和“意識”進行限定,使得範圍更加的明確。該書還進一步將這六要素濃縮為三個層次,即宗教行為前提、宗教行為和宗教行為結果,再通過中西對比,更好地展現出了中國宗教及其思想的特質和意義。同時,該書所體現的知識創新又與現實密切聯繫,在論述過程中,該書重視引導個體進行正確的行為選擇以及樹立合理的宗教觀、價值觀。
三、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鮮明
該書運用“語言鏡象法”和心理分析相結合、邏輯與歷史相統一、中西古今對比等方法,對中國儒釋道和民間宗教的思想發展做了清晰的梳理,使得讀者對中國宗教思想有更直觀的瞭解。該書在闡述中國宗教思想發展史的同時,本身也會成為一段歷史,於是讀者在該書中,便能夠看到一羣學者辛勤耕耘的情景,瞭解這個時代學者的思維方式、這個階段的學術氛圍,甚至是這一時期社會的意識形態等內容。這對於整個學術發展的延續以及更好地認識這個階段人們的思想狀況有着重要的價值。該書的現實意義則體現在它的論述內容以及論述過程中所折射出來的人文關懷對於讀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該書特別強調了生態倫理,對人這一行為主體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要求。該書使這些思想系統地進入讀者的視野,影響着讀者對於宗教、生態和周邊事物的認識,利於讀者形成一種具有宗教情懷的對於物我關係的認識,從而能夠選擇一種更加理智的行為方式,進行實踐活動。又如,當代社會經濟發展日益迅速,人們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在科技不斷提高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將自己商品化,傳統的道德被日漸淡忘,人們正走在道德與功利的十字路口上。該書在闡述中國宗教思想的同時,較好地定位了傳統思想對於當下世人的重要性,該書對於儒教“仁義禮智信”的強調,對道家“無為”“虛靜”的推崇,對佛教“空”“心”的重視,都明晰地告知人們應該選擇一種正確、合理的價值觀,這對於人們放慢步伐、反躬自省有較大的幫助。 [1] 

中國宗教思想通論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5年12月,該書獲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2] 

中國宗教思想通論出版信息

《中國宗教思想通論》首次出版於2011年3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18年由韓國Alma出版社正式印行韓文版。 [5]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中國宗教思想通論》
2011年3月
人民出版社
978-7-01-009685-8 [4] 

中國宗教思想通論作者簡介

詹石窗,道教文化研究專家、宗教學專家,四川大學教授、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委員會主席、老子研究院院長、《宗教學研究》主編、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國家宗教事務局宗教工作專家庫特聘專家、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華夏老子學研究聯合會副會長及中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等。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