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孝文化十講

鎖定
《中國孝文化十講》是2011年12月鳳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剛。
中文名
中國孝文化十講
作    者
許剛
出版社
鳳凰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年12月
頁    數
266 頁
定    價
48 元
ISBN
9787550610385

目錄

中國孝文化十講內容簡介

儒家學説興起於史稱“春秋亂世”的時代,關注的核心是如何改變世道與人心,是經世致用的學問。
孔子痛恨弒篡不絕、征伐迭起的世道,哀憐冷漠無情、唯利是圖的人心,希冀社會走向“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從亂世走向治世,關鍵之點是樹立人類普遍的仁愛之心,而孝是“仁之端”,是成就仁者的發端與起點。
孝,原本是子女對父母的自然親情,盡人皆有,程度不同而已。孔子認為,孝可以善人心、睦宗族、美風俗,理應提倡與強化。孝親之情具有普世性,故提倡這一善端,最容易為人接受,坐收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孔子將孝行與人倫道德密切聯繫,將“孝之為行”提高到“孝之為德”的層面來提倡,使之成為萬民取齊的道德準則,要求人們將自發的善行上升為自覺的德行。在孔子刪訂的《詩經》裏,孝成為人們反覆歌頌的美德。為了推行普遍的孝行,儒家建立了切於民生日用的孝行規範,供大眾學習與踐履,對於整體提振全民的道德水平,成效顯著,影響深遠。 [1] 
[2] 

中國孝文化十講目錄

第一講 孝、孝道、孝文化
第二講 先秦時期的孝文化
第三講 儒家四子的孝道學説
——孔子、曾子、孟子、荀子(上)
第四講 儒家四子的孝道學説
——-孔子、曾子、孟子、荀子(下)
第五講 《孝經》概論
第六講 秦漢時期的孝文化
第七講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孝文化
第八講 隋唐時期的孝文化
第九講 宋元時期的孝文化
第十講 明清時期的孝文化
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