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基督教新教

鎖定
中國基督教新教,是中國基督教三大派別之一,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傳入中國。
中文名
中國基督教新教
傳入時間
清嘉慶十二年(1807)
歷史背景
基督教新教於19世紀初傳入中國,被習稱為“基督教”或“耶穌教”。清嘉慶十二年(1807)馬禮遜受英國倫敦會派遣抵廣州,成為第一個來中國的新教傳教士。因清政府禁教,未公開傳教, 以東印度公司職員身份活動。於十九年(1814)發展中國第一個新教教徒蔡高,後又發展梁發等人。梁發為新教第一個中國籍牧師,他所編寫的宣教小冊子《勸世良言》等,對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所訂教義產生一定影響。繼馬禮遜後,西方各國新教差會陸續派遣傳教士來中國,其中著名者如米憐、裨治文、衞三畏、伯駕、郭實臘等。他們在廣州設立診所,創辦學校,辦《中國叢報》,在南洋出版書刊,為在中國發展傳教事業作準備。1818年馬禮遜在馬六甲創辦英華書院,這是來中國的傳教士在南洋設立的第一所教會學校。在此期間,馬禮遜與米憐合作翻譯出版基督教新教第一本《聖經》漢譯本。道光十九年(1839)中國第一所西式學堂——馬禮遜學堂在澳門設立, 中國近代早期改良派容閎和中國近代第一位西醫黃寬都是該校學生。至鴉片戰爭前,在中國的新教傳教士僅20人,分屬4個差會,30餘年所發展教徒則不滿百人。 [1] 
參考資料
  • 1.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8月:第10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