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

鎖定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成立於1962年,於2017年變更為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西南地質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正局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1] 
中文名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
別    名
西南地質科技創新中心 [1] 
別    名
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 [1] 
類    型
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建立時間
1962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業務領域

主要職責:(1)承擔基礎地質調查和科學研究工作。(2)承擔礦產資源調查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工作。(3)承擔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調查和科學研究工作。(4)承擔西南地質科技創新中心、青藏高原國際地學研究中心建設、運行和管理工作。(5)承擔西南地區地質調查規劃部署研究、與省級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業務對接和轄區地質調查項目管理工作。(6)承擔西南地區地質調查資料服務、信息產品研究和地質數據服務工作。(7)開展地質科學技術研究、科學普及和國際合作工作。(8)開展地質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服務和技術諮詢工作。 [1] 
業務領域主要涉及地球科學研究、礦產資源研究、盆地分析與油氣評價、區域地質調查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地礦資源檢測、地質勘查報告審查與評估、地下水資源調查與研究、環境地質調查與評價、地質災害防治與評價、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與勘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東南亞地區地質勘查。沉積地質與能源地質、青藏高原地質、礦產資源調查與評價為我中心的優勢領域。 [1] 
中心設有基礎地質室(青藏高原地質室)、礦產地質室、能源地質室、災害地質環境地質室、沉積地質室、境外地質室、勘查技術室、實驗測試室、地質信息室9個業務室。實驗測試室通過國家級計量認證,擁有掃描電鏡、電子探針、原子吸收儀、陰極發光顯微鏡、光譜儀、數字旋轉磁力儀等大型設備和巖礦分析測試等技術手段。沉積盆地與流體動力學研究開放實驗室為部級重點實驗室。公開出版的地學專業雜誌有《沉積與特提斯地質》(季刊)。 [1] 
擁有自然資源部頒發的6個地質勘查甲級資質: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遙感地質調查、地質實驗測試(巖礦鑑定巖礦測試)、水工環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 [1] 
長期以來,我中心與國內外的一些知名高等院校、地學機構、著名地質學家保持廣泛的聯繫。與30多個國家、地區的地學機構開展聯合研究、互訪、考察等多種方式的合作交流,其中包括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利哈伊大學、華盛頓大學斯坦福大學紐約州立大學、澳洲國立大學、澳洲地調局等保持長期的合作研究關係。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領導班子

名譽所長:劉寶珺 [2] 
主任、黨委副書記:李軍 [2] 
黨委書記、副主任:胡時友 [2] 
副主任:孫清元 [2] 
副主任:王兆國 [2]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技術隊伍與榮譽

現有在編在職職工379人 [6] 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 [6]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者26人(含離退休人員)、博士導師4名、碩士導師21名 [7] 有博士104人,碩士159人 [6] 正高級職稱77人(研究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副高級職稱(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高級會計師、高級經濟師等)161人 [6] 國家級領軍人才1人,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梯隊人才6人,國土資源部優秀青年科技人才1人,天府傑出科學家1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2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7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4人,中國地質調查局卓越人才1人、傑出人才2人、優秀人才7人,地調局高層次地質人才培養計劃1人,地調局傑出青年人才1人,地調局青年地質英才培養計劃3人。 [6] 
承擔500餘項國家攀登、攻關、部攻關、國際合作、地方等科研項目和區域地質調查任務,共獲得成果400餘項。在《Science》、《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Precambrian Research》、《Tectonophysics》、《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Economic Geology》、《ore geology reviews》《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等國際、國內刊物上發表論文1760餘篇。 [1] 
105次榮獲國家、部、省成果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第二參加單位),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第二參加單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二參加單位),多項省部級科技成果。 [1] 
潘桂棠,2011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排名第2) [9] 
丁 俊,2013年獲得第十三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3] 
潘桂棠,2015年獲得第十四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4] 
王立全,2019年獲得第十六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5] 
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2011年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8-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