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國防白皮書

鎖定
《中國國防白皮書》是1998年發佈的中國國防白皮書,作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書    名
中國國防白皮書
作    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 
ISBN
9787010211077
首次發佈時間
1998年
中國國防白皮書 中國國防白皮書
內容簡介
中國政府於1998年首次發佈中國國防白皮書,後又發佈2000、2002、2004、2006、2008、2010年中國國防白皮書,2013年發佈《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國防白皮書,2015年發佈《中國的軍事戰略》國防白皮書。前七部屬於綜合性白皮書,全面介紹中國國防安全領域的新情況、新發展;後兩部屬於專題性白皮書。綜合性白皮書和專題性白皮書有序結合,交替發佈。包括安全形勢、國防政策、國防和軍隊建設、武裝力量運用情況、軍事戰略方針等。歷部中國國防白皮書對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作出了明確判斷,對國際格局與世界秩序的總體認識,對世界軍事環境、國際安全形勢、亞太地區安全形勢、台灣海峽局勢等安全環境進行了深刻分析。
1998年白皮書指出,冷戰結束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持續發展,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依存和制約加深;維護世界和平的因素在增長;經濟安全的重要性日益上升。2000年白皮書指出,在國際和亞太地區安全形勢保持總體穩定的同時,世界和地區不穩定、不確定的消極因素存在並有新的發展。2002年白皮書指出,911事件後,大國關係協調與合作的一面上升;世界安全威脅呈現多元化、全球化的趨勢,各國在安全上的共同利益增多。2004年白皮書指出,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曲折中深入發展;軍事因素對國際格局和國家安全的影響上升;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問題交織,非傳統安全威脅日益嚴重;亞太地區安全形勢基本穩定,但其複雜因素也在增加;台灣海峽兩岸關係形勢嚴峻。2006年白皮書指出,國際形勢總體穩定,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因素相互交織,維護國家安全的難度加大;台灣當局實行激進“台獨”路線,加緊通過推動所謂“憲政改造”謀求“台灣法理獨立”;美國繼續向台灣出售先進軍事裝備,並與台灣加強軍事聯繫和往來;少數國家炒作“中國威脅論”,加強對中國的戰略防範與牽制;周邊複雜而敏感的歷史和現實問題仍未得到解決。上述問題對中國的安全環境及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構成了威脅。2008年白皮書指出,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軍事安全對國際關係的影響上升,亞太地區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中國的安全環境繼續有所改善。2010年白皮書指出,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社會信息化不可逆轉,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亞太地區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但國際戰略競爭和矛盾也在發展,國際軍事競爭依然激烈,亞太地區安全的複雜性、多變性趨於明顯;中國仍處在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安全環境總體有利。2013年發佈的白皮書指出,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國際力量對比朝着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方向發展,國際形勢保持總體和平穩定的基本態勢;亞太地區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和大國戰略博弈的重要舞台,美國調整亞太安全戰略,地區格局深刻調整。2015年發佈的白皮書指出,國際形勢深刻演變,國際力量對比、全球治理體系結構、亞太地緣戰略格局和國際經濟、科技、軍事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世界依然面臨現實和潛在的局部戰爭威脅;世界主要國家積極調整國家安全戰略和防務政策,加緊推進軍事轉型,重塑軍事力量體系。白皮書指出,中國始終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
1998年白皮書首次系統闡述了中國國防政策,從主權和安全、社會制度、對外政策和歷史文化傳統等方面揭示了中國防禦性國防政策的制定依據。2000年白皮書將國防政策的主要內容歸納為七個方面,並增加了台灣問題和核政策的相關內容。2002年白皮書全面闡述了制定國防政策的根本依據,即中國的國家利益,並從國防目標和任務的角度明確了國防政策的內容,系統闡述了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2004年白皮書明確提出,中國國防政策以國家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的發展戰略和安全戰略,闡述了維護國家安全的基本目標和任務,並首次在政府文告中系統論述了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主要內容。2006年白皮書明確提出,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國防政策的六項內容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保障國家發展利益;實現國防和軍隊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強以信息化為主要標誌的軍隊質量建設;貫徹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堅持自衞防禦的核戰略;營造有利於國家和平發展的安全環境。2008年白皮書闡述了中國實施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戰略,包括:推進國防和軍隊信息化,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走跨越式發展道路。白皮書指出,中國實行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這一戰略立足於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遏制危機和戰爭,提高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的能力,堅持和發展人民戰爭的戰略思想。2010年白皮書指出,中國的發展道路、根本任務、對外政策和歷史文化傳統,決定了中國必然實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中國國防的目標和任務主要有四項內容: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白皮書強調,海峽兩岸應在一箇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2013年發佈的白皮書指出,中國武裝力量多樣化運用的基本政策和原則包括: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保障國家和平發展;立足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拓展和深化軍事鬥爭準備;樹立綜合安全觀念,有效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深化安全合作,履行國際義務;嚴格依法行動,嚴守政策紀律。2015年國防白皮書指出,實行新形勢下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優化軍事戰略佈局;根據中國地緣戰略環境,面臨安全威脅和軍隊戰略任務,構建全局統籌、分區負責、相互策應、互為一體的戰略部署和軍事佈勢;應對太空、網絡空間等新安全領域威脅。白皮書對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作了全面闡述。
1998年白皮書介紹了中國武裝力量的構成和任務。2000年白皮書介紹了中國軍隊的思想政治建設、軍事訓練、後勤建設、武器裝備等方面內容。2002年白皮書從國防法制、國防動員、國防教育、國防費、國防科技工業、邊防海防、人民防空、參加和支援西部大開發等方面介紹了國防建設情況,從軍事訓練、政治工作、後勤保障、武器裝備、幹部培養等方面介紹了軍隊建設情況。2004年白皮書將國防和軍隊建設內容分成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產、兵役制度、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國防科技工業、軍隊與人民等方面予以説明。2006年白皮書從國防領導管理體制、人民解放軍、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邊防海防、國防科技工業等方面介紹了國防和軍隊建設情況。2008年白皮書以較大篇幅闡述了中國武裝力量的構成。指出:陸軍是人民解放軍的基礎,是主要在陸地遂行作戰任務的軍種,由步兵、裝甲兵、炮兵、防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電子對抗兵和各種專業勤務部隊組成。陸軍領導機關職能由四總部代行,七大軍區直接領導所屬陸軍部隊,陸軍機動作戰部隊包括18個集團軍和部分獨立合成作戰師。海軍是人民解放軍的戰略軍種,是海上作戰行動的主要力量,主要由潛艇部隊、水面艦艇部隊、航空兵、陸戰隊、岸防部隊等兵種組成,下轄北海、東海、南海3個艦隊。空軍是人民解放軍的戰略軍種,是空中作戰行動的主要力量,主要由航空兵、地面防空兵、空降兵等兵種組成,下轄7個軍區空軍和1個空降軍。第二炮兵是中央軍委直接掌握使用的戰略部隊,是中國實施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主要由核導彈部隊、常規導彈部隊組成。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是中國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屬於國務院編制序列,由國務院、中央軍委雙重領導,由內衞部隊和警種部隊組成。2010年白皮書在延續了以往白皮書基本內容的同時,指出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由過去單一軍種發展成為諸軍兵種合成、具有一定現代化水平並開始向信息化邁進的強大軍隊。白皮書還專章介紹了武裝力量的運用和軍事法制建設問題。2013年發佈的白皮書立足綜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理念,全面介紹中國武裝力量多樣化運用的實踐和貢獻;首次正式公開了人民解放軍陸軍18個集團軍的番號,陸軍機動作戰部隊和海軍、空軍的人數,在提高軍事透明度方面邁出新的步伐。關於國防經費,前七部白皮書均作了客觀説明。2002年白皮書對1995~2001年國防費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的情況作了介紹,對國防費增長原因專門作了具體説明。2004年白皮書對適當增加國防費的依據作了闡釋,同時提到了兩個基本事實:①中國年度國防費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和國家財政支出的比例基本持平。②中國國防費的絕對額長期低於一些西方大國,佔國內生產總值和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也相對較低。2006年白皮書指出:2004~2005年中國年度國防費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和國家財政支出的比例有所下降;中國國防費總額、軍人人均數額與其他一些國家特別是大國相比仍處於較低水平。
2008年白皮書指出:2006~2007年,中國年度國防費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和國家財政收入支出的比重大體相當;中國國防費總額、軍人人均數額仍低於世界一些主要大國的水平。2010年白皮書指出,2008~2009年,中國年度國防費分別為4178.76億元和4951.1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5%和18.5%。中國年度國防費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相對穩定,佔國家財政支出比重略有下降。2013年發佈的白皮書指出,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堅持以國家核心安全需求為導向,着眼維護和平、遏制危機和打贏戰爭,保衞邊防、海防、空防安全,加強戰備工作和實戰化演習演練,隨時應對和堅決制止一切危害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的挑釁行為,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中國武裝力量服從服務於國家改革發展大局,積極參加國家建設和搶險救災,依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努力保障海洋權益和海外利益等國家發展利益;中國武裝力量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致力於同各國加強軍事合作,參與地區和國際安全事務,在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國際災難救援和人道主義援助、維護國際海上通道安全等國際政治和安全領域發揮積極作用。白皮書還對建立軍事互信、軍控與裁軍的政策與實踐等進行了闡釋。白皮書強調,中國堅持以增強政治互信為基礎,以促進共同安全為目標,遵循平等協商、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安全關切、不針對第三方、不威脅和損害他國安全穩定等原則,推動建立包括戰略磋商與對話、邊境建立信任措施、海上安全對話與合作、地區安全合作在內的平等、互利、有效的軍事互信機制。白皮書反覆重申,中國重視並積極參與國際軍控、裁軍和防擴散努力,主張充分發揮聯合國及其他相關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作用,鞏固和加強現有多邊軍控、裁軍和防擴散體系,尊重和照顧各國正當合理安全關切,維護全球戰略平衡和穩定;並系統闡發了中國在核裁軍、防擴散、禁止化學生物武器、防止外空軍備競賽、常規武器軍控、軍費透明和常規武器轉讓登記等領域的努力和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央軍委確立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並根據國家安全形勢發展變化對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的內容進行了多次調整。1993年,制定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以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為軍事鬥爭準備基點。2004年,充實完善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把軍事鬥爭準備基點進一步調整為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根據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適應新的歷史時期形勢任務要求,堅持實行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與時俱進加強軍事戰略指導,進一步拓寬戰略視野、更新戰略思維、前移指導重心,整體運籌備戰與止戰、維權與維穩、威懾與實戰、戰爭行動與和平時期軍事力量運用,注重深遠經略,塑造有利態勢,綜合管控危機,堅決遏制和打贏戰爭。實行新形勢下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調整軍事鬥爭準備基點。根據戰爭形態演變和國家安全形勢,將軍事鬥爭準備基點放在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上,突出海上軍事鬥爭和軍事鬥爭準備,有效控制重大危機,妥善應對連鎖反應,堅決捍衞國家領土主權、統一和安全。實行新形勢下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堅持以下原則:服從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軍事鬥爭準備,預防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營造有利於國家和平發展的戰略態勢,堅持防禦性國防政策,堅持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領域鬥爭密切配合,積極應對國家可能面臨的綜合安全威脅;保持維權維穩平衡,統籌維權和維穩兩個大局,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周邊安全穩定;努力爭取軍事鬥爭戰略主動,積極運籌謀劃各方向各領域軍事鬥爭,抓住機遇加快推進軍隊建設、改革和發展;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發揮聯合作戰整體效能,集中優勢力量,綜合運用戰法手段;立足應對最複雜最困難情況,堅持底線思維,紮實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確保妥善應對、措置裕如;充分發揮人民軍隊特有的政治優勢,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重視戰鬥精神培育,嚴格部隊組織紀律性,純潔鞏固部隊,密切軍政軍民關係,鼓舞軍心士氣;發揮人民戰爭的整體威力,堅持把人民戰爭作為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拓展人民戰爭的內容和方式方法,推動戰爭動員以人力動員為主向以科技動員為主轉變;積極拓展軍事安全合作空間,深化與大國、周邊、發展中國家的軍事關係,促進建立地區安全和合作架構。中國國防白皮書在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間的相互信任、增信釋疑等方面發揮了積極而有益的作用,提高了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透明度,成為外界瞭解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渠道和展示中國軍隊形象的重要窗口。白皮書的定期發佈,也有益於中國各族人民國防知識的普及和國防意識的培養。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