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

鎖定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主要研究了中國財富規模、財富分配、財富效率以及資產負債表下的債務風險等四方面內容。
2018年12月26日,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在北京發佈《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該書認為,中國政府部門擁有大量淨資產,可以使中國有底氣應對風險。 [1] 
書    名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
作    者
李揚等 [2]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 
出版時間
2018年12月26日
ISBN
9787520336512 [2]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發佈背景

長期以來,中國以GDP來衡量一國的實力,但社會淨財富是衡量一國綜合國力的更好指標,其涵蓋範圍更廣,且存量財富是增量產出的基礎。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主要內容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社會淨財富共計437.5萬億元,其中非金融資產424.5萬億元,對外淨資產12.9萬億元。中國社會淨財富水平,相當於美國同期財富水平的70.7%,位居世界第二。同期,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為74.4萬億元,相當於美國同期水平的57.2%,亦位居全球第二。
在財富分配方面,2016年,中國社會淨財富的73%歸居民所有,剩餘27%由政府持有。專著指出,政府部門佔有大量社會淨財富,是中國與發達經濟體的顯著差異。2016年,英美政府淨資產均為負,而日德政府淨資產佔社會淨財富比重均不足5%。中國獨特的財富持有結構,既反映了現階段政府主導經濟發展的特點,也體現了公有制為主體的制度性特徵。 [1]  [4]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內容解讀

2016年,中國社會淨財富為63.0萬億美元,美國是89.2萬億美元,中國是美國的70.7%。
專著認為,從風險維度看,政府部門擁有大量淨資產是國家能力的重要體現:它使得中國能夠有底氣地應對風險。但是,從效率維度看,政府直接擁有和配置大量資產,也致經濟的整體效率下降。長遠來看,中國需要盤活和重置政府存量資產,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殭屍國企的退出,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
專著對中國的債務風險進行了評估,專著認為,結合中國的國民淨財富數據,在應對債務風險問題上,中國有足夠的信心。2000年至2016年,中國政府負債從2萬億上升至27萬億,規模擴大至原來的13倍,同時政府資產也同步增長,從11萬億元上升至146萬億元,規模擴大至原來的12.8倍。這樣,中國政府所擁有的淨財富就從9萬億元上升到119萬億元,規模亦擴大至原來的12.7倍。近120萬億的政府部門淨財富,構成應對債務風險的雄厚基礎。
專著指出,儘管龐大的淨財富是抵禦債務風險的基礎,也需要考慮未直接計入的各類隱性債務、政府資產的流動性、資產價格的順週期性等因素對政府淨財富的衝擊。
鑑於以上,專著得出結論,擁有規模較大的政府資產淨值,並不能保證中國高枕無憂,面對可能到來的“驚濤駭浪”,必須做好預案,長遠看,不斷優化存量財富配置,才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這方面,中國尚有大量改革任務需要完成。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