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四大書院

鎖定
中國“四大書院”有三種出處,一以應天府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該版本提出最早且流傳最廣。
二説指應天書院嶽麓書院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
三説指徂徠書院茅山書院石鼓書院嶽麓書院 [24] 
1998年4月29日,國家郵政局商丘睢陽區舉辦了“四大書院”郵票首發儀式,郵票所選書院為“應天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後多以該版本為準。 [1]  [3] 
中文名
中國四大書院
外文名
The Four Great Academies
著名學者
晏殊范仲淹司馬光朱熹范成大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省份
河南湖南江西

中國四大書院書院歷史

中國四大書院 中國四大書院
公元907年唐朝覆滅,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分裂時期,官學遭受破壞、庠序失教,開始出現一批私人創辦書院。“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中國古人講求詩禮傳家,無論哪朝哪代,都把讀書看作一等一的大事,於是在千百年的歷史流轉中,承載着文明和思想火花的“四大書院”也應運而生。 [3]  書院的興起受到了禪宗叢林的影響。首先,從功能上看,書院和寺院性質相似,均是以教育生徒為特徵,以傳道授“業”為目的,是具有自發性的教育組織。叢林為禪宗佛教徒潛心求道之所,而書院在理學家的精心經營下,也成為傳承儒家“道統”的場所。其次,書院的產生與晚唐五代士子讀書寺院之風具有直接關係。士子在幽靜偏遠之寺院靜心讀書已經形成傳統,這對書院選址很有啓發,宋代書院便多建於風景秀麗之名山。再次,許多書院是在寺院的舊址上擴建或新建的,如宋初嶽麓山寺廟林立,僧人智漩等“念唐末五季湖南偏僻,風化陵夷,習俗暴惡,思見儒者之道,乃割地建屋,以居士類”,嶽麓書院便肇始於此。因此之故,書院建築也多仿自叢林。 [23] 
1998年4月29日,國家郵政局商丘睢陽區舉辦了“四大書院”郵票首發儀式,郵票所選書院為應天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 [20] 

中國四大書院書院介紹

中國四大書院應天書院

應天書院 應天書院
應天書院又稱應天府書院、睢陽書院、南京書院、南都書院、南京國子監,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南湖畔。
五代後晉時期,宋州虞城(今河南省商丘虞城縣)通儒楊愨在歸德軍將軍趙直扶助下聚眾講學,創辦睢陽學舍。楊愨去世後,他的學生兼妹夫戚同文繼承師業,繼續辦學。戚同文病逝後,學校一度關閉。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州宋城縣(今河南商丘睢陽區)富豪曹誠,出資三百金扶持戚同文的孫子戚舜賓,造舍150間,聚書1500餘卷,廣招學生,將書院發展壯大,聘戚舜賓為主院,以曹誠為助教。 [4] 
北宋立國初期,急需人才,實行開科取士。當時睢陽學舍的學生參加科舉考試,登第者達五六十人之多。天下文人、士子慕戚同文之名不遠千里而至宋州求學者絡繹不絕,出現了“遠近學者皆歸之”的盛況,其中就有那位吟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睢陽學舍逐漸形成了一個學術文化交流與教育中心。隨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應天書院逐漸發展為北宋最具影響力的書院。“聚學為海,則九河我吞,百穀我尊;淬詞為鋒,則浮雲我決,良玉我切。”這是范仲淹在執掌應天書院時所作的《南京書院題名記》,足見當年應天書院的博雅學風和恢弘氣勢。 [5] 
應天書院 應天書院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二月二十四日,宋真宗正式賜額為“應天府書院”,是為州縣興學之始。 [6]  慶曆三年(1043年)十二月,詔賜應天府書院升格為“南京國子監”。 [7]  應天書院成為古代書院中唯一一個升級為國子監的書院。
應天書院以其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影響深遠、人才輩出而居北宋“四大書院”之首。 [8]  北宋初書院多設於山林勝地,唯應天書院設於繁華鬧市,人才輩出。《宋史》記載:“宋朝興學,始於商丘”。“天下庠序,視此而興”。“宋興,天下州府有學始此”。元代趙孟瞓更是在《義學記》中道:“宋初時天下有四大書院,應天書院為首。” [9]  1998年,國家郵電部在商丘舉辦了“四大書院”郵票首發儀式。 [3] 

中國四大書院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50張)
嶽麓書院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南嶽七十二峯最末一峯的嶽麓山腳。
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這裏創建嶽麓書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山長周式,賜“嶽麓書院”額。 [10] 
兩宋之交,嶽麓書院遭戰火洗劫被毀。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撫使知潭州劉珙重建嶽麓書院。他還延聘著名理學家張栻主教嶽麓,更加強了嶽麓書院在南宋教育和學術上的地位;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來訪,與張栻論學,開書院會講之先河,由此形成以“朱張之學”為正宗的學術傳統。元承宋制,書院辦學繼續發展,規制日趨完備。1275年元兵攻破長沙,嶽麓書院被付之一炬。嶽麓書院幾百名學生參與戰鬥,城破後大多自殺殉國。 [10] 
元統治者統一全國後,推動書院的恢復和發展,潭州學正劉必大主持重建嶽麓書院,僅廢10餘年的嶽麓書院又開始恢復生機。延祐元年(1314年),郡別駕劉安仁再次主持大修。元末至正十八年(1368年),嶽麓書院毀於戰火。宣德七年(1432年),由民間集資促成嶽麓書院最早的一次修復。成化五年(1469年),長沙知府錢澎再次興復書院,但不久又廢。弘治七年(1494年),長沙府通判陳鋼終於使嶽麓書院基本恢復舊貌。崇禎十六年(1643年),張獻忠部隊進攻長沙,與明朝官軍進行激戰,書院在混戰中被毀。 [10] 
康熙七年(1668年),巡撫周召南下令重建嶽麓書院,基本恢復了原有規模。康熙十三年(1674年),吳三桂發動三藩叛亂,攻克長沙,剛剛修好了才4年的嶽麓書院即興即毀。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巡撫丁思孔又重建嶽麓,置膏火田數百畝,並兩具疏章,請求御書匾額。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春,康熙帝御書“學達性天”匾額。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帝又賜御書“道南正脈”於嶽麓,嶽麓書院在全國的重要地位再次獲得肯定。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天國軍進攻長沙,嶽麓書院受到戰火毀壞,史稱“書院毀半”,隨後院長丁善慶率諸生捐資又逐次修復。同治七年(1868年),巡撫劉昆主持進行了一次大規模修建。清末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後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 [10]  [11]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
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1938年4月,日本戰機轟炸湖南大學校園,嶽麓書院部分建築被毀。1941年4月,日機再次轟炸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御書樓半學齋、靜一齋等處均中彈倒塌,文廟大成殿及孔子像被炸燬。抗日戰爭勝利後,嶽麓書院部分建築被修復。1981年,嶽麓書院開始大規模修復工程,1986年10月,在歷經5年大修後,嶽麓書院正式對外開放參觀 [10]  1988年,嶽麓書院(清代)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13]  今嶽麓書院內設有博物館,藏品豐富。

中國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峯南麓。
南唐升元四年(940年),洛陽李渤擔任江州刺史,在此建成“廬山學館”,因此處四山環合,俯視似洞,李渤又在養了一頭鹿,得名“白鹿洞”,以本道為洞主,執掌教授。南宋理學家朱熹出任知南康軍(今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時,重建書院,親自講學,確定了書院的辦學規條和宗旨,並奏請朝廷賜額及御書,名聲大振,成為宋末至清初數百年江西重要文化搖籃。
白鹿洞書院與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河南商丘應天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合稱為“中國四大書院”。後又與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江西鉛山鵝湖書院、江西南昌的豫章書院,合稱為“江西四大書院”。
南宋理學家朱熹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又稱《白鹿洞書院教規》影響後世幾百年,其辦學的模式為後世效仿,傳至海外。
宋太宗皇帝太平興國二年(978年),知江州周述言:廬山白鹿洞,學徒常數千百人,乞賜《九經》肄習。詔國子監給本,仍傳送之。 [2] 
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禮部郎中孫琛為了振興白鹿洞書院事業,苦心經營,原故址上修建了十間房屋,並定名為:“白鹿洞之書堂”。
白鹿洞書院(江西九江廬山)
白鹿洞書院(江西九江廬山)(19張)
南宋淳熙六年,朱熹任南康知軍,到白鹿洞書院察看遺址,奏請孝宗批准賜“白鹿書院”額及御書,籌款建屋、徵集圖書、聘請名師、廣集生徒、親任洞主、親自講學,興復白鹿洞書院,自任洞主。還制定了“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等五條教規,此即有名的《白鹿洞書院揭示》。 [14] 
元代末年,白鹿洞書院被毀於戰火。
清朝時期,康熙賜給白鹿洞書院匾額及古書後,南康知府周燦向皇帝請建了兩座兩層建築。 [15] 
宣統二年(1910年),白鹿洞書院改為高等林業學堂。
新中國成立以後,白鹿洞書院經過多次維修整理。
1988年,白鹿洞書院(清代)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6] 

中國四大書院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極峯,面對雙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陽而得名嵩陽書院。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時,此處始有建築,名叫嵩陽寺。唐代改為嵩陽道觀。唐朝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李治遊嵩山時,閉為行宮,名曰“奉天宮”。
五代後周,始改建為書院。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改為“太室書院”,賜印本《九經》。 [5] 景祐二年(1035年),賜名嵩陽書院。
先後在嵩陽書院講學的有范仲淹司馬光程顥程頤楊時範純仁等很多名儒。宋代理學的“洛學”創始人程顥程頤兄弟都曾在嵩陽書院講學,此後,嵩陽書院成為宋代理學的發源地之一。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第九卷至二十一卷就是在嵩陽書院完成的。 [14] 
北宋末年,嵩陽書院因戰亂被廢。
清康熙年間重建。
2010年8月1日,嵩陽書院作為“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羣”的子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7] 

中國四大書院版本出處

◎應天、嶽麓、白鹿、嵩陽
呂祖謙 呂祖謙
朱熹張栻並稱南宋“東南三賢”的理學家呂祖謙在《白鹿洞書院記》中最早提出,河南應天書院、湖南嶽麓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當屬“天下四大書院”,這是四大書院的最早出處。
南宋另一位著名學者王應麟撰《玉海》附和呂祖謙的説法。宋末著名學者馬端臨撰寫的《文獻通考·職官考》中,也採用了呂祖謙的説法。 [1] 
◎應天、嶽麓、白鹿、石鼓
宋末學者馬端臨撰寫的《文獻通考·學校考》中,作了改動,列石鼓書院而去嵩陽書院。以應天書院、嶽麓書院、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為“天下四書院”。 [1] 
◎徂徠、嶽麓、金山、石鼓
南宋學者范成大在其《驂鸞錄·衡山記》一書中,把山東徂徠書院、江蘇金山書院(又稱茅山書院)、湖南石鼓書院和嶽麓書院並稱為“天下四書院”。 [1]  徂徠和金山創辦時間較晚,地位以及影響力也不如上述其它書院。徂徠書院的創辦人孫復石介都求學、畢業於應天書院,《驂鸞錄·衡山記》中卻沒有應天書院。此説法僅為一家之言。 [19] 

中國四大書院創建序表

書院名單
創辦人
創辦人籍貫
創辦時間
湖南衡陽
唐朝元和(820年)
河南商丘
後晉(936年)
李渤
河南洛陽
南唐升元四年(940年)
後周(955年)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
茅山書院
北宋天聖二年(1024年)
徂徠書院
山東泰安
北宋元寶元年(1038年)

中國四大書院朝廷賜額

●應天書院
應天書院郵票 應天書院郵票 [20]
五代後晉時(936年),宋州虞城縣(今河南商丘)通儒楊愨在歸德軍將軍趙直扶助下在宋州宋城縣創辦睢陽學舍,聚眾講學。楊愨去世後,他的學生兼妹夫戚同文繼承師業,繼續辦學。戚同文病逝後,學校曾一度關閉。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應天府宋城縣(今河南商丘)富豪曹誠,在戚同文舊學之地出資三百萬金,造舍150間,聚書1500餘卷,廣招學生,並於次年聘戚同文之孫戚舜賓為主院,以曹誠為助教,重新建立了書院。“博延眾生,講習甚盛”,願以學舍入官,真宗皇帝大為嘉嘆,“面可其奏”,下詔表彰,端明殿學士盛度“文其記”,前參知政事陳堯佐“題其榜”,賜名“應天府書院”,應天書院改為府學,官府撥學田十頃,充作學校經費。 [21]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郵票 嶽麓書院郵票 [20]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首度創建書院,以待四方學者。李允則來為州,請於朝,乞以書藏。方是時,山長周式以行義著。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召見便殿,拜國子學主簿,使歸教授。宋真宗詔賜書院“嶽麓書院”額,增賜中秘書。 [22] 
石鼓書院
唐朝元和(806年 - 820年)年間,衡州秀才李寬在合江亭旁建房,取名為“尋真觀”(李寬中秀才書院),在此悉心讀書,為石鼓書院之雛型。
宋代太平興國2年(978),宋太宗趙光義賜“石鼓書院”匾額。
北宋宋景祜二年(1035年),朝廷賜“石鼓書院”敕額。 [18] 
●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在歷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場所,但時間最長最有名氣的是作為儒教聖地。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名為嵩陽寺,為佛教活動場所,僧待多達數百人。
隋大業年間(605—618年),更名為嵩陽觀,為道教活動場所。
唐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李治嵩山時,閉為行宮,名曰“奉天宮”。
嵩陽書院郵票 嵩陽書院郵票 [20]
五代後周時(951-960年),登封嵩山創辦“太乙書院”。
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改“太乙書院”為“太室書院”,賜印本《九經》。 [5] 
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宋仁宗改“太乙書院”為“嵩陽書院”,並賜額。
●白鹿洞書院
五代南唐升元四年(940年),李渤在白鹿洞建學館,以本道為洞主,掌其教授。
宋太宗皇帝太平興國二年(978年),知江州周述言:廬山白鹿洞,學徒常數千百人,乞賜《九經》肄習。詔國子監給本,仍傳送之。 [2] 
白鹿書院郵票 白鹿書院郵票 [20]
南宋時,朱熹奏請朝廷賜“白鹿書院”額及御書。

中國四大書院名師名徒

書院名單
著名執教
著名學生名單
參考資料
  • 1.    《文獻通考●卷六十三 職官考十七》:“宋初有四書院:廬山白鹿洞,嵩陽書院,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未建州學也。”
  • 2.    《文獻通考●卷四十六 學校考七》:又賜石鼓書院敕額。   書院唐元和間衡州李寬所建,國初賜額。
  • 3.    中國中央電視台百集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書院》第八集:北宋的四大書院
  • 4.    《文獻通考●卷六十三 職官考十七》:嵩陽書院(至道二年,賜額及印本《九經》)
  • 5.    院落尚存學風不再 四大書院的痛與憂【4】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6-07-12]
  • 6.    宋 呂中 撰 《宋大事記講義卷七 真宗皇帝 建學》載:“祥符二年二月,賜應天府書院額。 州郡置學始此。”
  • 7.    《續資治通鑑長編》 卷一百四十五 慶曆三年 十二月(癸未,1043):“戊午,以南京府學為國子監。”
  • 8.    應天書院  .商丘市睢陽區政府網[引用日期2016-07-12]
  • 9.    趙孟瞓《義學記》:“宋初時天下有四大書院,應天書院為首。”
  • 10.    《文獻通考●卷四十六 學校考七》:宋太宗皇帝太平興國二年,知江州周述言:廬山白鹿洞,學徒常數千百人,乞賜《九經》肄習。詔國子監給本,仍傳送之。   先時南唐升元中,白鹿洞建學館,以本道為洞主,掌其教授。
  • 11.    四大書院  .網易[引用日期2019-09-01]
  • 12.    湖南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第一批~第七批)  .湖南省文物局 [引用日期2016-07-13]
  • 13.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鳳凰國學[引用日期2019-09-01]
  • 14.    “四大書院”究竟是指哪四個?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6-07-12]
  • 15.    白鹿洞書院開大儒講會制度先河 朱熹陸九淵講學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6-07-12]
  • 16.    白鹿洞書院介紹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6-07-12]
  • 17.    嵩陽書院:中國四大書院之一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6-07-12]
  • 18.    《文獻通考●卷四十六 學校考七》:八年,賜潭州嶽麓書院額。始,開寶中郡守朱洞,首度基創宇,以待四方學者。李允則來為州,請於朝,乞以書藏。方是時,山長周式以行義著,八年,召見便殿,拜國子學主簿,使歸教授。詔賜書院名,增賜中秘書。
  • 19.    《宋史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楊愨,宋州虞城人。力學勤志,不求聞達。楊愨教授生徒,日過其學舍,因授《禮記》,隨即成誦,日諷一卷,愨異而留之。不終歲畢誦《五經》,愨即妻以女弟。自是彌益勤勵讀書,累年不解帶。時晉末喪亂,絕意祿仕,且思見混一,遂以"同文"為名字。愨嘗勉之仕,同文曰:"長者不仕,同文亦不仕。"愨依將軍趙直家,遇疾不起,以家事託同文,即為葬三世數喪。直復厚加禮待,為築室聚徒,請益之人不遠千里而至。登第者五六十人,宗度、許驤、陳象輿、高象先、郭成範、王礪、滕涉皆踐台閣。
  • 20.    郵票上的古代書院  .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 [引用日期2016-07-13]
  • 21.    執教應天開啓宋學思潮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6-07-12]
  • 22.    《文獻通考●卷四十六 學校考七》: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應天府民曹誠,即楚邱戚同文舊居,造舍百五十間,聚書數千卷,博延生徒,講習甚盛。府奏其事,詔賜額曰應天府書院,命奉禮郎戚舜賓主之,仍令本府幕職官提舉,以誠為府助教。
  • 23.    禪宗叢林制度影響書院教育-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21-04-04]
  • 24.    范成大《驂鸞錄·衡山記》:“始諸郡未命教時,天下有書院四:徂徠、金山、石鼓、嶽麓”。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