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

(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是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唐君毅。
作    者
唐君毅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年1月
頁    數
409 頁
定    價
45 元
ISBN
9787500451938
叢    書
唐君毅著作選

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傳統深厚,諸家義理豐富多項,而思想有流變,不是無端而來,知其來處方知其去處,即有溯本歸原的必要。本書縱線專就環繞一核心觀念而開展對中國哲學問題的討論,橫向則廣攝各家學説,分別其方面、種類與層次; 包括原理、原心、原名、原辯、原言與默、原辯與默、原致格物、原道、原太極、及原命等諸文,一皆可作為進入中國哲學義理世界之門户。由 再進,專就中國哲學核心觀念“性”而論,既成 ;蓋“命”不離於“性”,及就人之面對天地萬物,而能有其理想,生出中國哲學廣大之價值世界者,必因其“性”之義而起也。
本書之寫法獨特,唐先生言之為“即哲學史以言哲學”。唐先生反對無據而妄臆,蓋古人之言,不能僅執一端,否則必造成不可解的衝突;而應就其所當之義,分疏條列,使之各得其位。順是,唐先生把歷史上中國先哲言人性之種種理論次第展示、以尋求其本原之義,還曾普遍水恆之價值,以尋求皆一一融和於一廣大的義理世界之可能。本書就是以中國哲學各主要觀念作為線索,足見唐先生對哲學問題思考之圓熟。 [1] 

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圖書目錄

自序(寫作緣起、本篇大意與未及之義)
一緣起
二本篇大意,
三本篇及次篇所未及之義
第一章原理上:“理”之六義與名理
一導言
二先秦經籍中之理及文理
三魏晉玄學與名理
第二章原理下:空理、性理與事理
四佛學與空理
五宋明理學與性理
六王船山及清儒與事理
七結論
第三章原心上:孟子之性情心與墨家之知識心
一本文宗趣
二論孟子之性情心或德性心之本義
三墨家之知識心與儒墨思想之所由異
第四章原心下:莊子之靈台心荀子之統類心與大學中庸之德性工夫論
四莊子之對人心之反省與虛靈明覺心或靈台心
五荀子之統類心及其與孟莊荀之思想之所由異
六總論四家之言心,並説大學中庸之德性工夫論
第五章原名:荀子正名與先秦名學三宗
一導論
二荀子論所為有名人所緣以同異及制名樞要
三荀子正名之目標及三惑之所以產生
四墨者言名與以名亂名
五惠施及道家言名,與以實亂名
六公孫龍派之言名,與以名亂實
七名之固善及本文結論
第六章原辯:墨子小取篇論“辯”辨義
一緣起
二辨小取論“辯”之七事非“辯”之七法
三辨“或”與“假”
四辨“效”
五辨“闢”
六辨“侔”
七辨“援”
八辨“推”
九辨“辯”之七事
十言之多方殊類異故——或是而然,或是而不然
十一言之多方殊類異故——不是而然,一週一不周,一是而一非
十二小取篇之論辯之宗趣
第七章原言與默:中國先哲對言默之運用
一導言
二先秦儒墨道法四家對言默態度之不同
三漢人之以言益言,與王充之辨言虛,及魏晉清談中之言默相望以俱存
四佛家之科判與判教,與極言説之量以超言説,及禪宗之以言破言
五禪宗之傳心,與宋儒之道統及心同理同之義,與宋儒之本自得以正面立言之態度
六清代學者之重輾轉互證以訓詁,與以言釋言
七總述中國思想對言默之態度與儒墨道之三型
第八章原辯與默:墨莊孟荀之論辯
一墨家之論“辯”
二莊子齊物論之言“辯”與成心
三以明、兩行與道通為一
四言與無言
五葆光與物化
六孟子之論“辯”
七孟莊之相異與二家可有之契合
八荀子之論“辯”
九孟荀之辯與默
第九章原致知格物上:大學章句辨證及格物致知思想之發展
一導言
二朱子大學補傳之得失
三王陽明以大學之知為良知之説之得失
四重訂大學章句及朱子陽明釋物為事之誤
五附論朱王二家以外與本文所陳者相類似之格物説
第十章原致知格物下:大學章句辨證及格物致知思想之發展
一朱子論格物致知與大學之止至善
二王陽明之致良知與大學之知止及明明德
三德性之知、聞見之知,及以格物致知為致知識之知之説
四朱王之融通及德性之知或良知與知識之知之融通
結論——知識之知與德性之知之四種關係
第十一章原道上:老子言道之六義
一序言
二道之第一義——有通貫異理之用之道
三道之第二義——形上道體
四道之第三義——道相之道
五道之第四義——同德之道
六道之第五義——修德之道及其他生活之道
七為事物及心境人格狀態之道
第十二章原道下:老子言道之六義貫釋
一如何會通此六義之道之討論
二道體之存在之直覺的印證及要終以原始之道體觀
三辨道相之對照物而呈於人心,當次於道體
四道之生物及物之有得於道,以成其德
五道之為自然律義及物之無常與道之常
六道為生活之道義及自然律與生活律
七道為心境及人格狀態等之狀辭義及“不道”一名所自立
八老子論道之思想之外限
第十三章原太極上:朱陸太極之辯與北宋理學中太極理氣思想之發展
一導言
二太極圖説之歷史性問題
三太極一名之古訓問題
四周子言太極之不同於漢晉諸儒織所在
五太極圖説之太極與通書之誠道及周子所謂無極一名之詁釋
六張橫渠之依太和神兩一以言太極義
七邵康節之合陰陽之象之和以言太極,及其道為太極,心為太極之説
八二程即人道以言天道即性理以言天理與氣之生生不息義
第十四章原太極中:天地之根原問題,與太極一名之諸義,及朱子太極理氣論之哲學涵義
一對天地萬物根原問題之諸説與太極一名之諸義
二統體之理之所以必須建立之理由與實現原則
三生生之理與形式之理之不同,及氣與西哲所謂質料之不同
四朱子之理不離氣義之説明
五朱子之太極動靜義之説明
六朱子理氣為二而不相離亦不相雜義之説明
七朱子之理先氣後及理生氣義
第十五章原太極下:朱子太極理氣論之疑難與陸王之言太極及即心言太極之説
一後儒對朱子之太極論之疑難與對太極之異釋
二理不離氣之二義及後儒之説與朱子之説是否可並存之討論
三朱子之言心與氣之靈
四心之昭明靈覺與生生之理之自覺
五生物成物之事中之本心之呈現
六象山之言心與理及己分內事與宇宙內事之合一
七朱子之心猶陰陽義及心有動靜,與性無動靜非陰陽義
八綜論心理氣三者之相依
九象山之皇極及陽明之言心之動靜皆涵心即太極與本文結論
……
第十六章原命上:先秦天命思想之發展
第十七章原命中:秦漢魏晉天命思想之發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