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古代體育

(郵票)

鎖定
《中國古代體育》是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為了展示中國古代的體育文化,促進全民健身運動,於1986年12月20日發行的 [7]  ,志號為T.113的特種郵票 [1] 
《中國古代體育》郵票全套4枚,描繪了中國古代的四項體育活動,分別是弓箭、圍棋、捶丸、蹴鞠 [2] 
中文名
中國古代體育
外文名
Sports of Ancient Chinese
郵票志號
T.113
發行時間
1986年12月20日 [7] 
郵票類型
特種郵票
全套枚數
4

中國古代體育發行背景

中國體育歷史悠久,但“體育”一詞,是清朝末年中國留日學生帶回的。自那時起,人們就把古人的一些強身健體、練兵習武以及某些養生娛樂活動,統稱為中國古代體育。如拉弓射箭是練武的手段;蹴鞠是漢唐的練兵項目,到宋朝才成為娛樂;捶丸和圍棋既是娛樂,也有佈陣練兵的軍事意義以及開發智力、健身養生之實際價值等等。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就出現了體育活動,各個朝代的體育活動均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時代特徵,成為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980年12月20日,為了展示中國古代的體育文化,促進全民健身運動,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了一套《中國古代體育》特種郵票 [1] 

中國古代體育制票參數

志號
T.113
印刷版別
影寫版
齒孔度數
(1)(4)11.5×11
(2)(3)11×11.5
設計者
周京新
印刷
北京郵票廠
全套枚數
4枚

圖序
圖名
面值
發行量
規格
全張枚數
4-1
《弓箭》
8分
744.65萬枚
30mm×40mm
50(10×5)
4-2
《圍棋》
8分
810.65萬枚
40mm×30mm
50(5×10)
4-3
《捶丸》
10分
627.15萬枚
40mm×30mm
50(5×10)
4-4
《蹴鞠》
50分
651.15萬枚
30mm×40mm
50(10×5) [3] 

中國古代體育票面圖案

4-1 4-1
4-2 4-2
4-3 4-3
4-4 4-4
《中國古代體育》郵票圖案模仿漢代淺浮雕式畫像石的拓片形式,表現中國古代的四項體育:弓箭、圍棋、捶丸、蹴鞠。
《弓箭》(4-1),郵票圖案塑造了古人舉弓射箭的瞬間形象。
《圍棋》(4-2),郵票圖案描繪了古人雙方對弈的瞬間場景。
《捶丸》(4-3),郵票圖案描繪了古代捶丸愛好者持杖擊球的精彩場面。
《蹴鞠》(4-4),郵票圖案描繪了兩個古代女子蹴鞠的精彩場面 [2] 

中國古代體育郵票賞析

《中國古代體育》郵票圖案借鑑了漢畫像石刻這種最能代表中國古代民族藝術風格的表現形式,具有古樸、拙重、生動的特點。每幅圖案均安排兩個人物,既不顯得空泛,又有競賽氣氛。人物造型採用誇張變形手法,強調大的動勢,而不計較細部失調。畫面的色彩使用丙烯顏色完成。主體部分單一的黑色,加上拓片形式產生的殘缺美,極顯悠遠和珍貴。黑色框線和棕色框邊,創造了個充滿古典氣息的環境,使畫面具有一種比較強烈的古意,突出了古代體育的主題。
《弓箭》(4-1)
郵票圖案中的人物造型進行了橫向誇張,身軀粗壯,雙腿短而有力,面目凝重,拉大了軀幹與頭部和四肢的對比,既給人一種力的健美感,又突出了弓箭手的堅韌和頑強。
《圍棋》(4-2)
郵票圖案中的人物寬服大袖,形態持重,顯示出了文戰鬥智的特點。其中左邊的人物扶袖提子,創造出了一種靜中藴動的藝術效果。
《捶丸》(4-3)
郵票圖案在表現古代捶丸運動場面時,人物造型採用橫向誇張手法,拉大了軀幹與頭部和四肢的對比,表現出了以軀幹為中心的人體動勢,古樸自然,富有裝飾意韻。球窩巧妙地用面值“10”分中的“0”所代替,既避免了內圖左下角的鬆散,又能激發人們的豐富聯想。
《蹴鞠》(4-4)
郵票圖案上的兩個正在進行蹴鞠運動的古代女子,水袖翩翩,蹴球若舞,彷彿表演已進入熱烈境界。人物造型向縱向誇張,富有濃郁的抒情意味 [4] 

中國古代體育收錄情況

書名
頁碼
參考資料
《新中國專題郵票藝術鑑賞 軍事、體育卷》
172-173
[1] 
85
[2] 
《新中國郵票圖鑑與交易行情 T字頭郵票》
72
[3] 
《中國集郵百科知識 新版》
862-863
[4] 

中國古代體育榮譽表彰

1986年,《中國古代體育》在日本《郵趣》雜誌評選世界郵票十傑時被評為第三名 [5] 
1987年5月28日,1986年最佳郵票評選發獎大會在北京政協禮堂舉行,《中國古代體育》被評為最佳郵票第7名,票數為14777張 [6] 
參考資料
  • 1.    謝宇主編,新中國專題郵票藝術鑑賞 軍事、體育卷,原子能出版社,2007.04,第172-173頁
  • 2.    戴其曉,焦貴平編著,中華集郵之最辭典,上海大學出版社,2008.05,第85頁
  • 3.    新中國郵票圖鑑與交易行情 T字頭郵票,學林出版社,第72頁
  • 4.    耿守忠,楊治梅編著,中國集郵百科知識 新版,華夏出版社,1998.01,第862-863頁
  • 5.    史炳清主編,郵票與南京,南京出版社,1997.12,第213頁
  • 6.    姚振亞,黃建霖主編,中國集郵年鑑 1987,中國集郵出版社,1988.07,第240-242頁
  • 7.    楊志麟.《中國當代設計全集 第3卷 平面類編 裝幀篇》:中國出版集團公司,2015年12月:第2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