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印鈔造幣博物館

鎖定
中國印鈔造幣博物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甲143號,在造幣廠一幢大樓的底層,隸屬於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是以收藏、展示中國印鈔造幣工藝技術為主題,融印鈔、造幣、高級防偽紙製造等專業於一體的行業性博物館。
中文名
中國印鈔造幣博物館
地理位置
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甲143號凱旋大廈
類    別
行業性博物館
投用時間
2002年
門票價格
免費
館藏精品
古代澆鑄模具、紀念幣

中國印鈔造幣博物館歷史沿革

中國印鈔造幣博物館即設在總公司一樓的東西兩側,東廳為人民幣印製廳,西廳為工藝技術廳,總面積1500平方米。中國印鈔造幣博物館隸屬於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是以展示、宣傳中國印鈔造幣工藝技術和人民幣發展為主題,融印鈔、造幣等專業於一體,弘揚貨幣文化與印製精神的行業性博物館。 [1] 

中國印鈔造幣博物館建築佈局

造幣博物館將分成4個主題館:造幣史館、造幣工藝館、模具館以及新中國硬幣館。

中國印鈔造幣博物館展出內容

博物館內收藏有近萬件珍貴的藏品與歷史文物,展示着中國印鈔造幣工藝技術和人民幣發展的演變歷程及其光輝成就。館藏有歷史上各個時期的錢幣。硬幣制作的工藝,以及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製作的各種紀念幣,重點展示工藝流程,目的是為了破除長久以來造幣業給人留下的神秘印象。 歷史上,東方國家一般採用澆鑄方法來製作硬幣,稱東方貨幣;西方國家多采用打製的方法生產硬幣,稱西方貨幣。
博物館內陳列了從古至今的鈔幣,記載了中國從古至今錢幣的歷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中國金屬鑄幣起源於殷商,發展於西周,統一於秦朝,綿延3000多年,素以歷史悠久、形制多樣、種類繁多、製作精良等特點著稱於世。中國最早的紙幣“交子”誕生於公元10世紀的北宋時期,比歐洲早600多年。公元13世紀,元代建立了世界上最早、頗具影響的紙幣印刷和流通制度。清朝末年,中國開始引進西方機器製造錢幣。新中國成立後,印鈔造幣事業發展突飛猛進,開發研製出了眾多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和新產品,形成了融優秀傳統技藝與當代最新科技成果於一體的現代化印鈔造幣工藝技術。貨幣是國家的名片。一枚枚錢幣的鑄造,一張張鈔票的印刷,體現着國家的實力和形象,凝聚着上至中央領導、下至普通員工的無數心血和辛勤勞動,激勵着我們倍加愛護人民幣、珍惜人民幣。 [2] 
博物館可以看到古代各種澆鑄模具。

中國印鈔造幣博物館文化活動

為紀念中國印鈔造幣博物館正式開館,該館發行了一套紀念銅章。
該紀念章由上海造幣廠鑄造,高級工藝美術師方茂森和青年工藝美術師趙檣、徐雲飛設計並雕刻,黃銅材質,直徑80,限鑄2000套。
其正面以中國印鈔造幣博物館建築表現,以攝影的仰視角度表現出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造型嚴謹。作者在刻畫其整體設計上,以動與靜,寫實與誇張的對比手法表現。
正面中間門縫飄出一張迎接新世紀紀念鈔在設計中以動靜對比的手法表現。背面以一張革命根據地紙鈔及數枚硬幣飄向館內,以及其誇張的藝術張力表現出歷史不再重現。中國印鈔造幣博物館以真實歷史原貌形象給人以一種震撼和凝重的感覺,這也是再人們眼前的是歷史留下的痕跡。
工藝上採用以凹凸浮雕相結合的鑄行工藝,該章的設計和工藝上都突破了一般錢幣上很少同時運用凹凸手法。把凹凸技法的恰當結合運用,也使畫面能更好地表現出了其錢幣虛實對比的質感,古典的風格,厚重的石質感,其線條的清晰明快,更豐富了該章的雕塑質感的韻味,中國印鈔造幣博物館紀念銅章在局部設計上創意新穎,以三張迎接新世紀紀念鈔和反面的三張革命根據地紙鈔以重疊連接的形式設計表現,這是錢幣設計中貫通創意的一種絕妙新思路,更是引發大家在欣賞時會發出異口同聲的讚歎。通過正反圖案以西方古典的建築與我國古建築中厚重的大門的對比,更體映現其印鈔造幣歷史的面貌特色。 [3] 

中國印鈔造幣博物館參觀信息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甲143號凱旋大廈
中國印鈔造幣博物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