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南京雲錦博物館

鎖定
中國南京雲錦博物館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茶亭東街240號,是中國雲錦專業博物館、國家三級博物館,主要展示以南京雲錦為代表的中國民族織錦藝術,是“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中國南京雲錦博物館前身是創建於1984年的中國織錦工藝陳列館,是中國首家集知識、觀賞、娛樂為一體的織錦藝術博物館,由江蘇省南京雲錦工藝研究生產試驗中心主辦,目的是為促進中國傳統民族民間織錦的開發利用、技藝交流,接待國內外專業人士參觀訪問。
雲錦博物館展示着雲錦織造工藝、明清雲錦精品實物、中國古代絲織文物複製品以及中國少數民族織錦等,1500多年手工織造歷史的南京雲錦,以特殊的浮雕、鑲嵌技藝,表達出特殊的審美境界和文化藝術魅力,反映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內涵。
中文名
中國南京雲錦博物館
外文名
The Nanjing Yunjin Museum of China
類    別
雲錦專業博物館
開放時間
8:30-17:00 [1] 
地    點
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茶亭東街240號
竣工時間
1984年
票    價
免票

中國南京雲錦博物館歷史沿革

氣勢滂沱九龍圖 氣勢滂沱九龍圖
南梁殷雲《月令廣義·七月令》記載,手工織造的南京雲錦開始於東晉末年,經過宋、元時期的發展,至明、清時期,其生產規模與水平達到鼎盛。清康、嘉年間,南京雲錦生產達到高峯,全城有織機3萬多台,秦淮河一帶機户雲集,機杼聲徹夜不絕。 [1] 
隨着封建王朝的崩潰,作為皇家御用貢品的南京雲錦,逐漸衰落。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南京雲錦這一寶貴的民族科技文化極為重視。
1956年毛主席、周總理先後指示,要把雲錦工藝繼承下來,發揚光大。
1957年,經江蘇省政府批准建立了“南京雲錦研究所”,這是新中國第一家工藝美術類研究所,作為中國的雲錦專業研究機構,承擔着雲錦繼承和保護的歷史重任。南京雲錦研究所先後整理出版了大型彩色圖案集《南京雲錦》和黑白圖案集《南京雲錦》,恢復了失傳品種“雙面錦”、“凹凸錦”,開發出人民大會堂江蘇廳裝飾用錦“雨花錦”等。同時徵集購買了相當一批雲錦匹料、塊樣、實物資料,為雲錦的研究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54年成立的“雲錦研究工作組”是南京市雲錦研究所的前身,中國著名的工藝美術專家陳之佛教授擔任研究工作組組長。這是新中國建國初期最早的工藝美術研究機構之一。
1956年10月,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一定要南京的同志把雲錦工藝繼承下來,發揚光大。”
1957年,經江蘇省政府批准建立了“南京市雲錦研究所”,這也是新中國第一家工藝美術類研究所由南京市手工業局(市二輕局前身)領導,南京市文化局業務指導。從此,南京市雲錦研究所作為中國的雲錦專業研究機構,承擔着雲錦繼承和保護的歷史重任。
1973年,研究所擴充了近百人的年輕隊伍,建立了試驗工廠。
1982年,為了搶救開發中國各民族的民間織錦,國家輕工部撥專款決定在雲錦研究所基礎上建立“中國織錦工藝研究生產實驗中心”,成立了在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領導下的織錦專業委員會,研究所為主任委員單位和學會所在地,同時在所內籌建了中國織錦工藝陳列館,使研究所成為中國織錦行業中心。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部批准籌建的中國織錦工藝陳列館
1986年,在國家文物局的領導和支持下,研究所成為文物局古代絲綢文物複製研究試驗基地。
1994年,由國家旅遊局立項,在市旅遊局大力支持下,陳列館經過重新規劃、調整,擴大展出規模,以“中華織錦村”的嶄新面貌向社會正式開放。它通過生動活潑的展出形式,實景實物的巧妙結合,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以雲錦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民族織錦的發展歷史、工藝特點和藝術成就,同時還生動直觀地再現了中國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和鄉土人情,使中國各民族的織錦工藝得以完整的保護並以實物、實景的形式展現在世人的眼前。陳列館已被旅遊部門闢為江蘇省“江蘇民俗遊”中的活動項目之一,許多海外旅行團和南京市的旅行社也已把它列為新的文化旅遊景點。
2004年7月21日,南京市文化(文物)局以“寧文字(2004)113號”文批覆了雲錦研究所《關於成立“南京雲錦博物館”業務歸口的請示》,正式批准成立“南京雲錦博物館”。同年,在由南京市園林局與南京日報社聯手推出的“南京新55景”評選活動和由《金陵晚報》發起的“新金陵48景”評選活動中,南京雲錦博物館同時被收入“南京新55景”和“新金陵48景”的名錄之中。
2004年12月23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對外發布公告:授予“南京雲錦”原產地域產品稱號。自建館以來得到國家輕工業部、文化部、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委宣傳部、南京市文物(文化)局、南京市旅遊局以及各界專家學者的支持和指導,正式成立中國南京雲錦博物館。
2015年4月20日,南京雲錦博物館新展館完成裝修布展,向遊人免費開放。新展館布展設計突出傳統元素和現代展陳方式的融合,以大量珍貴展品和現場織錦演示、服裝動態表演,展示、介紹雲錦這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千年歷史、織造技藝、傳世珍品、現代精品和大師風采。 [2] 

中國南京雲錦博物館陳列展覽

博物館正門 博物館正門
中國南京雲錦博物館展廳面積4300多平方米,展品包括近千件雲錦文物及相關實物。展館一層是雲錦銷售及服飾表演大廳;二層北面為雲錦大花樓木織機現場操作展示區,南面為古代絲綢文物複製精品和傳世雲錦匹料真品展示區;三層為中華織錦村,為中國少數民族織錦機具和實物展示區;四層為意匠設計、挑花結本等雲錦傳統技藝展演區。

中國南京雲錦博物館主要展廳

雲錦操作展廳
內部陳列 內部陳列
雲錦操作展廳內醒目置立着12台雲錦傳統木織機,又名“斜身式大花樓提花織機”,每台機長5.6米,寬1.4米,高4米,沿用明代絲織工藝技術,由兩名織手共同操作,其上1人坐在花樓架木上,負責拽花,將編着各種圖形紋樣花本線提起,下面1人負責織造,根據上面織工提起的花紋經線進行挖花盤織,妝金敷彩。12台織機同時操作,場面十分壯觀。
機上表演的織物既有現代雲錦高級產品,又有古代帝王的龍袍匹料,其品種稱為“妝花”,非常名貴,自明代以來,主要用於帝王后妃的御用服飾、宮廷圍幔墊榻的裝飾和朝廷對外國君主使臣的贈賞等。
由於工藝複雜,每天只能織出5~6釐米,故有“寸錦寸金”之説。古代南京的雲錦業十分發達,全城織機曾多達3萬多台,“城南城北,門東門西,處處設機杼,家家有機房”。
雲錦精品展廳
雲錦精品展廳薈萃了明清以來最有代表性的雲錦精品實物資料,以及雲錦研究所近年來精心複製的中國曆代珍貴絲織文物,雲錦研究所是國家文物局定點的“古代絲綢出土文物複製基地”,展品計200餘件。展出的雲錦風格各異,品種有別。既有氣魄雄渾的大龍大鳳,又有典雅纖麗的花卉果實,還有豐富多彩的“八寶”、“八吉”等傳統吉祥紋樣,富有濃郁的民族審美特色,雍容華貴、流金溢彩。
其中最為珍貴的一件展品是“孔雀羽織金妝花紗龍袍料”,它是根據定陵出土的明萬曆皇帝國朝盛典用冕服複製而成。複製這件稀世珍品前後耗時5年時間,用線12萬多根,不能有一線之差。整件袍料全長5丈3尺,在輕、薄、透空的絳紅真紗地上,鋪滿了四合如意雲暗紋,其上翻滾着17條姿態各異的龍和江牙海水、火珠雲紋圖案。龍紋用孔雀羽線、真金線及彩絨裝飾,金翠交輝,富麗堂皇。
在大型織成圖案的設計、選料的珍貴、工藝等方面,都代表了中國傳統絲織工藝的最高水平,被專家譽為“國寶”,並於1984年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盃珍品獎。”除此以外,還有許多佳品值得一觀,如:根據出土的西漢馬王堆漢墓珍貴原件複製成功的“素紗禪衣”、古代琉球王龍袍、戰國“田獵紋絛”、宋代“童子戲桃綾”、金代“太殿儀同三司事齊王袍”、明代鬥官補紗羅袍、清代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戰袍以及清代江寧蘇州織造府倖存下來的一批珍貴宮廷用料等,均堪稱中國織錦藝術寶庫中的精華。
民族織錦表演廳
民族織錦表演廳集中介紹了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民間織錦和當地的風俗民情,在少數民族地區,婦女善織繡,用以裝飾他們的居住環境、日用織品和民族服飾,由於文化風俗不同,各民族的織錦風格也千姿百態,各顯風采,或尚濃豔,或喜素雅,或粗獷遒勁,或明快秀美,無不充滿濃厚鮮明的鄉土情趣,反映出當地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為了真切再現這些純樸美好的織錦文化和生活水乳交融的關係,展廳裏分別建有傣族的竹樓、苗家的村寨、壯族的木屋、土家族的居宅和水車、西藏的經堂等實景環境,並配有各種生活用品、生產工具、民族服飾、豐富的織品以及各具特色的傳統織機,再加上少數民族婦女的現場操作表演,使參觀者身臨其境。 [1] 

中國南京雲錦博物館館藏作品

南京雲錦博物館 南京雲錦博物館
從1970年代以來,雲錦研究所經過幾代科研人員不懈的努力,蒐集、保藏了可供展示的專業實物資料970件(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重要的歷史文物),雲錦圖稿資料2000餘份(包括過去官辦織造局留下的“漢府稿”),專業圖書資料58000餘冊(本)。
中華織錦村有四層計1500平方米用作展示陳列。一層是雲錦生產工藝展示大廳,有13台多品種雲錦大花樓木織機生產展示。二層是歷代絲綢文物複製精品和雲錦妝花各類花色品種的展示,時間跨度從戰國到明清至現代。既有宮廷的,也有民間的;既有匹料,又有衣冠等實物。三層是中華織錦村,展示中國少數民族的各種織錦機具和實物,以及民族服飾、生活用品等。四層為雲錦服飾及少數民族服飾展示大廳。
截至2010年,雲錦研究所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0多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8人,中級職稱的5人,初級職稱的43人,具有很強的開發能力和研究複製能力。

中國南京雲錦博物館展覽藏品

素紗禪衣
萬紫千紅,春意盎然 萬紫千紅,春意盎然
1972年,湖南長沙市郊馬王堆發掘了西漢初期的墓葬,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了約100餘種錦繡燦爛的古絲綢文物,它是中國考古發掘工作中非常罕見的發現。這批絢麗多彩的紡織品和衣物,正是“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的具體生動的佐證。
絨圈錦
根椐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文物複製。它是著名“素紗單衣”上的領袖鑲邊。該織物是中國已知最早的起絨圈錦,放大看好似毛巾,錦面上絨線呈圈形。這種絨圈錦已不多見,它為後世的漳絨、天鵝絨等絨織物的發展開創了先例。
金·齊王金子袍
齊王金字袍是金代太殿儀同三司事齊國王王袍的複製件,文物原件出土於黑龍江阿城地區金代“太殿儀同三司齊國王”墓中。王袍上的圖案風格獨特,有異於傳統紋樣。它究竟是文字、族徽、還是某種吉祥圖案,迄今尚無定論。
清·湖色地正“卍”字錦緞(傳世品)
湖色正“卍”字織金緞(清.原件)清代宮廷用料,原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織金緞”又名“庫金”,因織成後輸入宮廷的“緞匹庫”而得名。所謂“織金”,就是織料上的花紋全部由金線(或銀線,又稱為“庫銀”)織出。
明清兩代江寧官辦織局生產的“織金”,金線都是用真金製成。這件匹料為清代文物,雖巳年代久遠,仍閃耀着如新的光澤。紋樣中的“卍”字紋在中文裏稱為“萬”字,它取材於佛教傳統圖案,本含有長久、無限、綿綿不絕的意思。在這件織品中,由四個小“卍”字形構成一組圖案單元,每個單元貫通相連,渾然一體,產生一種勻齊嚴密、綿延不絕的視覺效果,整幅緞面給人以恬靜、和諧、雅緻的美感。
《紅樓夢》與南京雲錦
不乏以南京雲錦為服飾或實用物的。《紅樓夢》中的服飾琳琅滿目,這些服飾的原料,不離棉、皮毛、羽毛和絲綢等,其中絲綢品種(特別是雲錦)的豐富多彩,是曹雪芹童年富貴生活的留影,也給《紅樓夢》的服飾描寫烙上了世族大家印跡。《紅樓夢》中薈萃的絲綢品種最少也有十多種,其中主要有緞、錦、紗、綢、絹、綾、紈、縐、妝花等,而妝花則是雲錦中最為名貴的品種。

中國南京雲錦博物館社會評價

1998年,雲錦研究所被南京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6月,又被省政府命名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從而使南京雲錦這個具有獨特文化內涵和古代科技知識的民族文化遺產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