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力學學會

鎖定
中國力學學會(The 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CSTAM)是在錢學森、周培源、錢偉長、郭永懷等力學家的共同倡導和組織下,成立於1957年2月,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由全中國力學科學技術工作者和相關單位自願結成並依法登記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的社會組織。 [2] 
截至2022年3月,中國力學學會擁有會員3萬餘人,下設23個專業委員會、7個工作委員會、3個工作組及IUTAM-China協調工作組。主辦學術期刊18種,其中英文刊物5種,中文刊物13種。 [2] 
中文名
中國力學學會
外文名
The 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簡    稱
CSTAM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登記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屬    性
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的社會組織
社團地址
北京市北四環西路15號
成立時間
1957年2月
性    質
社會團體
法定代表人
方岱寧
社會信用代碼
51100000500002600P [42] 
現任領導
理事長:鄭曉靜
秘書長:楊亞政

中國力學學會發展歷史

1957年2月,在錢學森、周培源錢偉長郭永懷等力學家的共同倡導和組織下,中國力學學會成立。 [2] 
1986年8月3至6日,中國力學學會第二、三屆理事擴大會議在呼和浩特舉行。 [3] 
1987年3月10至11日,中國力學學會第三屆理事會第二次常務理事會在北京召開。 [4] 
1988年10月10至16日,中國力學學會第三屆理事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卧佛寺召開。 [5] 
1991年6月4至7日,中國力學學會主持的全中國各地方中國力學學會秘書長工作會議在天津召開。 [6] 
1993年12月23至24日,1993年度中國力學學會全體常務理事會議在北京召開。 [7] 
2000年8月21至24日,中國力學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全體大會在北京召開。 [8] 
2006年10月27至30日,中國力學學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八屆理事會擴大會議在浙江湖州召開。 [9] 
2010年8月21日,中國力學學會與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舉行了合作協議簽字儀式; [45]  10月17至20日,中國力學學會2010年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八、九屆理事會擴大會議在大連棒棰島國賓館召開。 [10] 
2014年11月15日,中國力學學會2014年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九屆、第十屆理事會擴大會議在上海開幕。 [11] 
2017年8月14日,“中國力學大會-2017暨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60週年大會”在北京理工大學開幕。 [12] 
2019年10月13日,中國力學學會2019年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屆、第十一屆理事會擴大會議在北京召開。 [13] 
2020年8月8日,中國力學學會與皋蘭縣簽署合作協議。 [43] 
2021年4月1日,中國力學學會與卡西歐(中國)貿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44] 

中國力學學會組織體系

中國力學學會機構設置

  • 最高權力機構
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 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 選舉和罷免理事;
(三) 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 制定和修改會費標準;
(五) 決定終止事宜;
(六) 決定學會的任務和工作方針;
(七) 舉辦學術活動和表彰活動;
(八) 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會員代表大會須有2/3以上的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會員代表半數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會員代表大會每屆任期5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1年。 [14] 
  • 執行機構
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閉會期間領導學會開展日常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
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 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 選舉產生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聘任和解聘秘書長;
(三) 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四) 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情況;
(五) 決定會員的吸收和除名;
(六) 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的設立、變更和終止事項;
(七) 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 領導學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 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 制定學會活動計劃;
(十一) 決定名譽職務的設立及人選;
(十二) 制定、完善財務管理制度並監督其執行情況;
(十三) 按照規定經批准,決定獎勵該學科優秀科技工作者、優秀教師和學生,評選優秀學術論文、 優秀書刊及優秀科普作品,表彰學會工作積極分子;
(十四) 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理事會須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1次。情況特殊的,也可採取通訊形式召開。
學會設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人數不超過理事人數的1/3,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第十九條第一、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款的職權,對理事會負責。
常務理事會須有2/3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理事2/3以上通過方能生效。
常務理事會至少每半年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取通訊形式召開。 [14] 
  • 組織機構
截至2022年3月,中國力學學會下設23個專業委員會、7個工作委員會、3個工作組及IUTAM-China協調工作組。 [2] 
專業委員會
流體力學專業委員會
動力學與控制專業委員會
實驗力學專業委員會
岩土力學專業委員會
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
生物力學專業委員會
MTS材料試驗協作專業委員會
環境力學專業委員會
波紋管及管道力學專業委員會
等離子體科學與技術專業委員會
工程爆破專業委員會
理性力學和力學中的數學方法專業委員會
固體力學專業委員會
爆炸力學專業委員會
計算力學專業委員會
反應堆結構力學專業委員會
激波與激波管專業委員會
結構工程專業委員會
流-固耦合力學專業委員會
力學史與方法論專業委員會
英斯特朗材料試驗協作委員會(已撤銷)
流體控制工程專業委員會
流變學專業委員會
物理力學專業委員會
工作委員會
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
產學研工作委員會
教育工作委員會
力學名詞審定工作委員會
女科技工作者委員會
青年工作委員會
對外交流與合作工作委員會
――
――
工作組
微納米力學工作組
電子電磁器件力學工作組
軟物質力學工作組
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IUTAM)工作組
――
――
編輯部
《力學學報》編委會
《力學與實踐》編委會
《ACTA MECHANICA SINICA》編委會
《力學進展》編委會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編委會
《爆炸與衝擊》編委會
《固體力學學報》(英文版)編委會
《固體力學學報》編委會
《計算力學學報》編委會
《岩土工程學報》編委會
《工程力學》編委會
《實驗力學》編委會
《動力學與控制學報》編委會
《世界地震工程》編委會
《力學季刊》(原《上海力學》)編委會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編委會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編委會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編委會 [2] 

中國力學學會組織會員

截至2022年3月,中國力學學會擁有會員3萬餘人。 [2] 
  • 會員種類
學會的會員種類:個人會員和單位會員。
個人會員包括榮譽會員、高級會員、普通會員、學生會員、外籍會員。 [14] 
  • 入會條件
申請加入學會的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學會的章程;
(二)有加入學會的意願;
(三)在學會的業務領域內具有一定的影響;
(四)從事力學及相關領域研究的、願意成為學會會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經學會常務理事會提名,可授予榮譽會員;
(五)具有正高級職稱的力學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並在其科技、教育、生產、出版或管理工作方面有突出貢獻,或對學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經申請,可成為高級會員;
(六)高等院校本科畢業或具備相當學術水平,從事力學工作3年以上,並在力學或相關學科的科技、教育、生產、出版或管理工作方面具有一定經驗者,經申請,可成為普通會員;
(七)高等院校本科三年級以上的學生,經申請,可成為學生會員;
(八)在力學領域有較高造詣,與中國友好,願意與學會聯繫、交流和合作的外籍科技工作者,經自己申請或經學會個人會員、分支機構推薦,經常務理事會批准並報業務主管單位備案後,可成為外籍會員;
(九)與學會專業範圍有關,願意參加學會有關活動,支持學會工作,具有一定數量科技隊伍的科研、教學、生產企事業單位和依法成立的社會團體,經申請,可成為單位會員。 [14] 
  • 入會程序
會員入會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會申請書;
(二)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
(三)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授權的機構發給會員證。 [14] 
  • 會員的權利
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學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參加學會的活動;
(三)獲得學會服務的優先權;
(四)對學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五)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14] 
  • 會員的義務
會員應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學會的章程,執行學會的決議;
(二)維護學會的合法權益;
(三)參加學會組織的活動;
(四)完成學會交辦的工作;
(五)按規定繳納會費;
(六)向學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14] 
  • 退會説明
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學會,並交回會員證。
會員如果1年不交納會費或不參加學會活動的,視為自動退會。
會員如有嚴重違反該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14] 

中國力學學會業務資產

  • 業務範圍
(一)組織該學科及相關學科開展各種形式的中國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受政府委託承辦或根據市場和學科發展需要舉辦非營利的科技展覽,促進民間科技合作;
(二) 推舉會員代表學會或專業委員會參加相關的國際學術組織及其活動;
(三) 依照有關規定,編輯、出版、發行力學科技書籍報刊及相關的音像製品;
(四) 開展力學科學技術的普及和繼續教育;
(五) 交流力學教育和培養力學人才的經驗,促進力學教育事業的發展,促進教學、科研與生產相結合;
(六) 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表彰、獎勵在科技活動中取得優秀成績的會員和力學科技工作者;
(七) 推廣力學研究成果,為力學工作者面向經濟建設提供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
(八) 對中國國家重要的科技政策、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問題及有關法律法規的制定進行科學論證,提出政策建議;
(九) 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承擔科技項目評估、科技成果鑑定、技術職務資格評審;
(十) 維護學會會員與學會活動有關的合法權益,反映會員的意見和呼聲,舉辦為會員服務的事業和活動。
業務範圍中屬於法律法規規章規定須經批准的事項,依法批准後開展。 [14] 
  • 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捐贈;
(三)政府資助;
(四)在核準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和提供服務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14] 

中國力學學會建設成就

中國力學學會賽事活動

  • 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
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託,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力學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中國力學學會和周培源基金會共同主辦。分為個人賽和團體賽,其中團體賽分為“理論設計與操作”和“基礎力學實驗”兩部分。個人賽由《力學與實踐》編委會承辦。“理論設計與操作”團體賽由《力學與實踐》編委會承辦,“基礎力學實驗”團體賽由中國力學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承辦。中國力學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各省(市)、自治區力學學會和2所指定高校協辦。協辦高校每屆輪換。 [15] 

中國力學學會學術交流

2023年5月20至21日,第四屆全國智能流體力學研討會暨第二屆智能流體力學產業聯合體大會在杭州召開。該次會議由中國力學學會、中國空氣動力學會、《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編委會、西湖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聯合主辦,由上海中船編印社有限公司、中國力學學會流體力學專委會、中國空氣動力學會智能空氣動力學專業組、噴水推進重點實驗室、智能流體力學產業聯合體、西湖大學工學院和西湖大學未來產業中心承辦。 [18] 
2023年10月30至11月3日,由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合會主辦,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力學學會以及江蘇省力學學會承辦的IUTAM-先進材料和結構中的多物理場耦合力學問題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17] 
2023年11月6至7日,以“創新自主引領”為主題的第二十二屆全國複合材料學術會議暨諸暨市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論壇在浙江省諸暨市召開。會議由中國宇航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複合材料學會、中國航空學會聯合主辦,由中共諸暨市委、諸暨市人民政府、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先進功能複合材料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科技委材料工藝技術專業組共同承辦。 [16] 

中國力學學會學術期刊

截至2022年3月,中國力學學會擁有主辦學術期刊18種,其中英文刊物5種,中文刊物13種。 [2] 
力學學報》由首任主編錢學森等創刊於1957年,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和中國力學學會主辦。是力學學科的綜合性學術刊物,獲得首屆國家期刊獎、第二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共和國期刊60年》(力學學科唯一入選)、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獎、中國科協top50、全國科技百強期刊、數字影響力100強等多項榮譽。報道方向包括在理論和應用力學所有領域裏,在理論、方法和實驗方面的研究進展。 [19] 
工程力學》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力學學會主辦。1984年創刊,月刊。主要報導力學在工程及結構中的應用,刊登力學在科研、設計、施工、教學和生產方面具有學術水平、創造性和實用價值的論文,包括力學在土木建築、水工港工、公路鐵路、橋樑隧道、航海造船、航空航天、礦山冶金、機械化工、國防軍工、防災減災、能源環保等工程中的應用且具有一定學術水平的研究成果。 [20] 
力學進展》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和中國力學學會聯合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重點刊登力學領域的高水平綜述性文章,特別關注力學學科與應用的雙向驅動。 [21] 
力學與實踐》創刊於1979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力學學會與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是力學學科發行量大、讀者面廣的學術刊物。刊登力學及其交叉學科的進展;報道力學應用的成果和力學教育的進展;介紹古今中外力學家及其成就、力學史、學術活動、力學趣話、新書評介等。 [22] 
《Acta Mechanica Sinica》(《力學學報(英文)》)於1985年創刊,雙月刊,是力學學科綜合性、國際化的英文學術期刊,是中國力學領域國際期刊,被SCI、EI等42家中國國內外數據庫所收錄,並與國際出版機構Springer-Verlag合作在全球範圍內發行。期刊在全球發行,在歐洲、美洲等世界各地都有讀者羣。 [23]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力學快報(英文)》)於2011年創刊,雙月刊,是國際化的快報類英文期刊,旨在快速、精煉地報道理論和應用力學及相關學科的重要的原創性成果,包括航空航天、能源、材料、生物醫學、機械工程、海洋工程、土木與水利工程等領域,鼓勵交叉學科的研究;注重前沿性和時效性,注重力學和工程的結合。 [23] 
《力學學報》 《力學學報》
《工程力學》 《工程力學》
《力學進展》 《力學進展》
《力學與實踐》 《力學與實踐》
《力學學報(英文)》 《力學學報(英文)》
《力學快報(英文)》 《力學快報(英文)》
(注:該詞條僅列出部分期刊簡介,其它詳見 [24] 

中國力學學會榮譽表彰

2021年12月,中國力學學會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稱號。 [1] 

中國力學學會人才培養

中國力學學會獎項設置

  • 中國力學學會力學獎
為進一步發揮力學科技工作者的聰明才智與科技創造性,促進力學學科發展,更好地服務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中國力學學會設立“中國力學學會力學獎”(包括成就獎、科學技術獎和人才獎),以表彰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推廣、科學普及、力學教育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力學科技工作者。“中國力學學會力學獎”屬於社會力量設獎。獎項的推薦、評審和授予貫徹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方針;堅持公平、公正的評審原則,實行公開授獎制度,不受任何組織或個人的干涉。 [25] 
  • 周培源力學獎
為獎勵中國力學工作者的學術成就,加速力學科學的發展,促進中國現代化的建設,周培源基金會設立“周培源力學獎”。該獎旨在獎勵中國國內、外力學研究工作中作出創造性成果或運用力學現有理論、方法解決重大關鍵問題等方面的中國力學工作者,尤以中、青年為主。 [26] 
  • 周培源青年力學獎
為了激發中國青年力學工作者的創造性,加速力學科學的發展,促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周培源基金會與中國力學學會共同設立“周培源青年力學獎”。該獎旨在獎勵在中國國內力學研究工作中作出創造性成果或運用力學現有理論、方法解決重大關鍵問題等方面的中國力學工作者,男性候選人年齡不超過40週歲,女性候選人年齡不超過45週歲,以評選當年1月1日(含)計算。周培源青年力學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2~3人,由基金會頒發榮譽證書及獎金。 [27] 
  • 錢學森力學獎
“錢學森力學獎”是由中國力學學會於2014年開設的,每4年評選一次,每次授獎1人,旨在弘揚錢學森的學術理念、創新精神和教育思想,獎勵在工程科學領域有重大貢獻的中國力學工作者。 [28] 

中國力學學會培訓工作

2022年5月28日,中國力學學會舉辦線上科普工作培訓會。該次培訓會邀請了科普大V吳寶俊博士進行科普實戰經驗分享,從“如何作一場精彩有趣的科普報告”“如何寫一篇精彩有趣的科普文章”“如何創作一個精彩有趣的科普視頻”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交流。 [29] 

中國力學學會科普活動

2022年9月15日,中國力學學會與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共同主辦2022“聚力同行”全國科普日活動,該次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全國科普基地、蘭州大學力學學科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北京大學工學院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大學周培源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聯合承辦,中國力學學會副秘書長、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柯燎亮教授主持。 [30] 

中國力學學會文化傳統

中國力學學會形象標識

中國力學學會會徽由學會的英文簡稱CSTAM和中文力字組成,CSTAM與力字合併為一個“中”字,代表學會的主要工作為力學。 [2] 
學會會徽 學會會徽

中國力學學會學會宗旨

學會的宗旨是團結和組織全中國力學科技工作者,提倡辯證唯物主義,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充分發揚民主,開展學術上的自由討論,弘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尚,積極倡導“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精神,促進力學學科的發展和繁榮,促進力學科技的普及和推廣,促進力學科技人才的成長和提高,促進力學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為加速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出貢獻。 [14] 

中國力學學會社團領導

中國力學學會現任領導

中國力學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
職務
名單
理事長
鄭曉靜(中國科學院院士)
副理事長
陳十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戴蘭宏、馮西橋、郭旭、何國威(中國科學院院士)、曲紹興、魏悦廣(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紹普
秘書長
楊亞政
副秘書長
湯亞南、陳玉麗、黃河激、柯燎亮、李羣仰、楊越;張攀峯 [31] 

中國力學學會歷任領導

屆次與時間
職務
名單
第一屆理事會(1957年2月1日至1982年5月1日)
理事長
第二屆理事會(1982年5月1日至1986年7月31日)
理事長
第三屆理事會(1986年7月31日至1990年8月31日)
理事長
第四屆理事會(1990年8月31日至1994年8月1日)
理事長
王仁 [35] 
第五屆理事會(1994年8月1日至1998年11月1日)
理事長
第六屆理事會(1998年11月1日至2002年11月1日)
理事長
第七屆理事會(2002年11月1日至2006年11月1日)
理事長
第八屆理事會(2006年11月1日至2010年11月1日)
理事長
第九屆理事會(2010年11月1日至2014年11月1日)
理事長
第十屆理事會(2014年11月1日至2019年10月13日)
理事長
楊衞 [4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