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

鎖定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簡稱十八屆五中全會),於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出席該次會議的有中央委員199人,候補中央委員156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黨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層同志和專家學者也列席了會議。
會議研究了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
中文名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
主    持
中央政治局
時    間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
簡    稱
十八屆五中全會
地    點
中國北京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會議背景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鬥目標來制定。當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發展既面臨大有作為的重大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相互疊加的嚴峻挑戰。我們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在改革開放以來打下的堅實基礎上,堅定信心,鋭意進取,奮發有為,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推動“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十三五”時期,中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着力點的集中體現。要認真總結經驗、深入分析問題,把發展理念梳理好、講清楚,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好道、領好航。 [1]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會議時間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2]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會議公報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會議要點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習近平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説明。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劉曉凱、陳志榮金振吉為中央委員會委員。
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令計劃周本順楊棟樑朱明國王敏陳川平仇和楊衞澤潘逸陽餘遠輝嚴重違紀問題的審查報告,確認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給予令計劃、周本順、楊棟樑、朱明國、王敏、陳川平、仇和、楊衞澤、潘逸陽、餘遠輝開除黨籍的處分。
全會認為,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鬥目標來制定。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於實踐、善於創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全會強調,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遵循以下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
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二〇二〇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户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脱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拓展發展新空間,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培育壯大若干重點經濟區,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
全會提出,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全會提出,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全會提出,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提高教育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
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
全會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就是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把《建議》確定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實處。 [4-5]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會議解讀

關鍵詞1——全面小康
全會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專家解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宏偉目標,是“中國夢”的具體體現,“十三五”是百年大業最關鍵的衝刺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表示,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關鍵。全面小康不僅要追求發展的速度,更要強調發展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同時,這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小康,要讓包括貧困人口在內的更廣大的人民羣眾,都能感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這是國家治理理念現代化的重大推進。
關鍵詞2——經濟速度
全會提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專家解讀:未來5年將有什麼樣的“中國速度”?有經濟學家測算,要實現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十三五”時期,我國年均經濟增速需要達到6.5%。作為發展中國家,適當經濟增速是中國實現全面小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撐,與此同時,如何將GDP在內的若干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統籌考量,考驗政府的智慧。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中國正面臨經濟增長動力轉換期,必須進一步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十三五”期間還會面臨較大的穩增長壓力,仍需要依靠改革釋放紅利、破除困難。
關鍵詞3——創新發展
全會提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
專家解讀:自2013年以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動自主創新、創業的政策,全民參與創新、創業的意願空前高漲。天使投資人徐小平認為,屬於中國的創新、創業“黃金時期”已經來到。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寧家駿等專家認為,“十三五”期間,以互聯網+、通信、高鐵、航天等高端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將步入從量變到質變、從產業規劃到發揮市場力量推動的嶄新階段。
關鍵詞4——協調發展
全會提出: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
專家解讀: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王小廣表示,過去發展的不協調造成了區域、城鄉和羣體之間的差距,形成了各種社會矛盾。未來要更加註重經濟社會各方面發展的整體推進,尤其是統籌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經濟與文化等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從而真正推動中國向軟硬實力兼具的大國邁進。
關鍵詞5——綠色發展
全會提出: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專家解讀: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相對薄弱的領域。十八大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有賴於清潔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的轉變,分步驟、有計劃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十分必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軍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綠色發展是經濟新常態下的必然選擇,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長遠未來。
關鍵詞6——開放發展
全會提出: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專家解讀: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説,新形勢下,中國需要更開放的視野,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和國際限制,刺激生產要素跨空間的流動和配置,形成全方位的主動對外開放格局。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任李揚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是順應世界經濟發展新趨勢作出的重大決策,藉助對外開放平台,與沿線國家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同時,還應着重統籌自由貿易區內外發展,重塑國內市場經濟體系和全球合理經濟體系,推進國際多領域互利共贏。
關鍵詞7——共享發展
全會提出: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專家解讀:公報提出的實施精準扶貧、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等內容,抓住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要害,對能否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至關重要。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表示,實現脱貧攻堅等目標,不僅需要切實可行的目標和任務設計,更要在財税、金融、民生保障等領域打好“組合拳”,建立相互協調長效機制,激發社會各界“人人蔘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能動性。
關鍵詞8——二孩政策
全會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
專家解讀: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認為,在我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勞動力減少的背景下,這一政策積極調整既順應了羣眾對生育二孩的普遍需求,也有助於優化人口結構。
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表示,這一政策並非對以往計劃生育政策的否定,而是在新的經濟社會發展節點的政策新選擇。全面放開後,預計每年新增出生人口不會超過600萬人,並不會對當前人口形勢產生太大沖擊。
關鍵詞9——加強黨建
全會提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各級黨委必須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體制機制,加強黨的各級組織建設。
專家解讀: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表示,此次公報中不是就發展説發展,而是大篇幅涉及黨的建設,將中國發展與黨的領導緊密結合,明確了共產黨在國家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在落實四個全面的新佈局下,中國發展好壞與領導核心直接相關,因此,加強黨的建設以及明確新時期治黨管黨的基本思路和辦法,為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
關鍵詞10——反腐鬥爭
全會提出: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鞏固反腐敗鬥爭成果,健全改進作風長效機制,着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
專家解讀:“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國家走向民族復興的關鍵節點,更需要過硬的幹部作風保駕護航。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嚴管就是厚愛。在未來5年,加大反腐力度、完善制度體系將是黨的重要任務。隨着新的紀律處分條例和廉潔自律準則等出台,對於黨員幹部權力的監管將更有針對性,反腐將走向精準化,有利於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府。 [6-7]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歷屆回顧

屆數
主要內容
十一屆五中全會
1980年2月23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五中全會的大部分議程是關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以適應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這部分議程包括:(一)討論和通過關於召開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二)增選中央政治局常委;討論和通過關於成立中央書記處的決議;(三)討論和通過《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四)討論《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改草案)。
十二屆五中全會
1985年9月24日於北京舉行。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的需要,並按照進一步實現中央領導機構成員新老交替的原則,這次全會對中央政治局常委提出的、中央政治局反覆醖釀的候選人名單,進行充分的認真的討論,對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的成員,進行了局部的調整。
十三屆五中全會
1989年11月6日至9日在北京召開。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決定》。強調無論是治理整頓期間還是治理整頓任務完成之後,都必須始終堅持長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經濟的方針,這是總結我國40年的經濟建設得出的最重要的經驗教訓。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堅持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牢固樹立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指導思想,堅決防止片面追求過高的發展速度,始終把不斷提高經濟效益放到經濟工作的首要位置上來。
十四屆五中全會
1995年9月25日至2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今後15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我們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條件,繼續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進一步發展和壯大自己,把一個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充滿生機和希望的中國帶入二十一世紀。這是鞏固、發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果,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社會長治久安的根本大計。
十五屆五中全會
2000年10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強調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今後五到十年,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是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時期,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時期。
十六屆五中全會
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強調要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十一五”時期,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
十七屆五中全會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十二五”規劃的主基調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入手,在健全市場配置資源機制、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鄉二元體制、創新公共服務體制等方面,提出重大改革任務。全會提出,要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
參考資料來源: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