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傳世書法

(2020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中國傳世書法》是2020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尹維新。本書以朝代沿革為序,分為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代、清代、近代九個時期,每個時期收錄了*著名的傳世書法精品,可以幫助廣大書法愛好者追尋數千年來書法藝術的發展軌跡。
書    名
中國傳世書法
作    者
尹維新
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ISBN
9787511734761

中國傳世書法內容簡介

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特有現象,是中華民族高度文明的象徵,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藝術瑰寶。本書以朝代沿革為序,分為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代、清代、近代九個時期,每個時期收錄了*著名的傳世書法精品,可以幫助廣大書法愛好者追尋數千年來書法藝術的發展軌跡。為了使鑑賞者更全面地瞭解每幅書法的特點,特由專門研究書法的專家,對每幅書法的主題、內涵、意境、技法、佈局等進行詳細評鑑,使鑑賞者對書法家及其書法風格有一個全面的瞭解。本書特別適合書法愛好者、書法鑑藏者及廣大讀者收藏、賞閲。 [1] 

中國傳世書法圖書目錄

宰豐骨匕刻辭003
四祀其卣銘004
司母戊方鼎銘005
宰甫卣銘005
大盂鼎銘006
散氏盤銘006
毛公鼎銘007
中山鼎銘008
秦公簋銘008
侯馬盟書(部分)009
信陽楚簡010
包山楚簡010
石鼓文(部分)011
楚帛書012
壽字蟲鳥篆013
篆書014
琅琊台刻石015
武威儀禮漢簡016
居延漢簡(之一、二、三、四)017
乙瑛碑018
禮器碑019
甘谷漢簡020
史晨碑021
曹全碑022
張遷碑023
章草冊024
冠軍帖024
熹平石經025
孔羨碑026
宣示表027
薦季直表027
正始石經028
天發神讖碑029
急就章(部分)029
谷朗碑030
頓首州民帖031
月儀帖032
文書033
廣武將軍碑034
優婆塞戒經殘片(之一、二)034
平復帖035
省示帖036
廿四日帖037
瞻近帖·龍保帖039
寒切帖039
大道帖042
行穰帖042
都下帖043
遠宦帖043
集王羲之聖教序044
快雪時晴帖045
黃庭經045
十七帖046
樂毅帖048
何如帖·奉橘帖050
上虞帖050
中郎帖051
大事帖051
新月帖052
遠近帖053
鴨頭丸帖054
廿九日帖055
中秋帖056
送梨帖057
洛神賦十三行058
東山松帖058
地黃湯帖059
伯遠帖060
癤腫帖061
十八日帖062
寫經殘卷063
至節帖065
今年帖065
一日無申帖066
蕭憺碑067
華嚴經卷第廿九067
中嶽嵩高靈廟碑068
始平公造像記069
孫秋生造像記070
崔敬邕墓誌070
張猛龍碑071
西嶽華山神廟碑072
張黑女墓誌073
草書千字文074
龍藏寺碑075
董美人墓誌076
曹植廟碑077
青州舍利塔下銘077
九成宮碑078
皇甫君碑080
卜商帖081
夢奠帖082
張翰帖084
千字文085
摹蘭亭序帖087
豳州昭仁寺碑088
尉富娘墓誌089
孔子廟堂碑090
汝南公主墓誌092
五言蘭亭詩094
陸機文賦095
伊闕佛盒龕碑096
孟法師碑097
雁塔聖教序098
晉祠銘099
温泉銘101
善見律經卷102
王居士磚塔銘103
道因法師碑104
書譜105
古詩四帖106
郎官石記序108
肚痛帖109
孝經110
靈飛經111
麓山寺碑112
李思訓碑113
上陽台帖115
嵩陽觀記116
不空和尚碑117
竹山堂連句(之一~四)118
多寶塔感應碑120
東方畫贊碑121
爭坐位帖123
自書告身帖124
祭侄季明文稿125
顏勤禮碑125
裴將軍詩(忠羲堂帖)126
食魚帖127
苦筍帖128
論書帖129
自敍帖130
千字文殘卷132
玄秘塔碑133
神策軍碑134
蒙詔帖135
蘭亭詩136
張好好詩139
神仙起居刻本141
錢鏐錢俶牘合卷142
韭花帖142
書札(尺牘)143
宮城143
同年帖144
土母帖144
自書詩145
道服贊卷146
三札帖147
灼艾帖148
自書詩文稿148
自書詩卷149
紆問帖(詩札冊之一)150
入春帖(詩札冊之二)150
扈從帖(詩札冊之三)151
謝賜御書詩152
郊燔帖152
腳氣帖153
人來得書帖155
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賦156
寒食詩帖157
穎昌湖上蝶戀花詞158
松風閣詩159
諸上座帖160
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詩162
惟清道人帖163
花氣詩帖164
杜甫寄賀蘭銛詩164
苕溪詩卷165
蜀素帖166
秋暑憩多景樓詩帖168
拜中嶽命詩帖168
珊瑚帖169
砂步詩帖170
虹縣詩171
論草書帖171
動止持福帖172
大年帖173
雜書卷173
瘦金書千字文174
草書千字文174
閏中秋月詩帖176
穠芳詩176
前出師表177
後赤壁賦卷178
賜岳飛書178
洛神賦卷180
千字文180
桐江帖181
自書詩帖182
中流一壺帖183
柴溝帖184
城南唱和詩187
大桂帖188
七月六日帖188
壽父帖189
神龍詩帖190
幽竹枯槎圖卷題辭191
七絕詩碑191
文向帖192
大字杜甫詩卷193
台慈帖194
佛遺教經195
汪氏報本庵記卷195
自書詩卷196
上宏齋帖198
謝昌元座右辭卷199
洛神賦卷200
小楷書洛神賦冊201
趵突泉詩202
煙江疊嶂圖詩卷203
玄妙觀重修三門記204
道德經卷204
絕交書206
千字文205
七絕詩208
透光古鏡歌209
杜甫魏將軍歌卷209
杜工部行次昭陵詩卷210
王安石雜詩卷210
秋興詩212
秋懷詩213
韓愈進學解卷214
急就章215
五言律詩215
秋深帖216
一奄首坐詩帖217
雅譚帖217
劉垓神道碑銘219
白雲法師帖219
題畫詩帖220
心經卷221
送柑詩帖222
鄣南八詠詩卷223
上京宮詞223
李白詩帖225
梓人傳卷225
述筆法卷226
城南唱和詩卷227
宮學國史二箴卷229
方寸樓記卷230
淡室詩232
靜寄軒詩文233
自書詩帖234
愛厚帖235
苕之水詩卷236
士行帖237
王詵煙江疊嶂圖跋238
春興詩八首239
進學解卷240
急就章卷241
大軍帖242
風入松詞243
題仕女圖詩244
敬覆帖244
四箴245
千字文卷246
題洪崖山房圖247
自書詩卷249
雪意歌250
自書詩251
夜行詩252
蝶戀花詞253
趙雍沙苑牧馬圖跋254
聲光帖255
自書詩256
七言絕句257
緝熙帖258
匏研記260
次韻東園玩菊詩260
甘露寺詩262
雜詩263
七言律詩264
自書詩265
貧交行詞265
暑氣帖266
詩札(之一、二)267
飯苓賦268
關公廟碑269
聯句詩270
自書詞271
西苑詩272
書蓮社十八賢圖記273
遊虎丘詩帖275
七律壽詩275
五言詩276
四言詩277
芣苢詩278
瑞麥賦279
白陽山詩281
古詩十九首卷281
自書詩283
詩卷284
李白詩卷285
遊包山集285
七言律詩286
七言律詩287
自書詩287
自書詩288
奉別帖288
自書稿289
北巖寺詩290
論書法卷292
七律詩293
岑參七言絕句294
餞汪元啓先生詩294
樂毅論295
岳陽樓記295
晁文公語296
書杜律297
薛文清語298
七言詩句299
五言律詩300
月下獨酌301
詩翰冊301
七言律詩302
湛園花逕詩302
五言律詩303
自書詩304
喜雨詩305
自書詩305
自書詩306
杜牧詩306
自書詩307
五言絕句307
手札308
思台州詩309
王維詩卷311
自作五律312
臨古法帖312
七律四屏條313
孟浩然詩卷314
詠夾竹桃之一315
草堂詩316
七律詩317
臨古法帖318
登飛來峯之作318
靈寶謠319
劍南詩320
白居易放歌行321
秦淮舟泛詩322
春草閣詩三章322
弇州山人詩323
錄禹王碑文324
歐陽修畫綿堂記324
記雨歌325
柳條邊望月詩326
夏日泛舟詩327
自作七絕328
十三銀鑿落歌卷329
五言聯330
絕句四章331
廣陵旅舍之作332
節臨西嶽華山廟碑語333
語摘333
送汪瞻侯歸姑蘇詩334
臨董香光書335
豳風七月詩336
自書詩337
麥色詩338
臨米芾詩帖339
論書語一則340
元人絕句340
董其昌語341
遊江東詩冊342
心經冊342
斜街行344
論絳帖卷345
七言絕句346
七言聯347
七言詩348
滄海日長聯349
五言詩軸350
唐詩集句350
七言聯351
五言聯352
臨古法帖一則353
節臨張遷碑353
五言聯354
坡老語355
七言聯356
五言詩357
夏承碑四條屏357
五言聯358
論畫語359
魯峻碑卷360
論書360
七言聯361
七言聯362
節錄史游急就篇363
語摘364
家太常孟子題辭四屏條364
七言聯365
孟浩然詩366
六言詩366
五言聯367
臨石鼓文368
七律369
七言詩370
五言聯370

中國傳世書法作者簡介

尹維新,男,1952年4月1日出生,湖北鄂州市人,1952年4月1日出生於湖北鄂州,早年畢業於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並留校,現為華中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幾十年如一日,淡泊名利,潛心於中國畫中“冰竹畫”的藝術探究並創作。其作品曾於1998、1999、2000年連續三次應邀赴台灣台北舉辦個人畫展;2005年在北京舉辦“尹維新中國畫(冰竹畫系列)作品觀摩展及座談”;2006年應邀赴美國Augustana?College(澳古斯坦納大學)講演並舉辦冰竹作品展。均獲得成功,深受海內外藝術界同仁和藝術評論家們的普遍認同和好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