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鎖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 [19]  ),成立於1958年3月15日,位於北京西山腳下,是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直接領導下的軍事科學研究機關,是全軍軍事科學研究中心,是計劃協調全軍軍事科學研究工作的機構。軍事科學院的軍事科學研究工作是國家與軍隊軍事思想與理論重要的“智囊團”“思想庫”和“信息源”。 [1] 
軍事科學院長期以來一直進行着軍事基礎理論和國防建設、軍隊建設重大問題的研究;編修軍隊的條令、條例和其他有關的軍事法規;為中央軍委和總部機關提供戰略性建議和諮詢,提供軍事學術研究的相關信息;組織協調全軍的軍事學術研究工作,進行全軍的軍事科研管理工作。
截至2024年1月,軍事科學院擁有2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 [1-2]  [28] 
2017年7月19日,重新調整組建後,軍事科學院由軍事醫學研究院、國防工程研究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系統工程研究院、戰爭研究院、防化研究院、軍事法制研究院、國防科技創新研究院八大研究院、一個研究生院、兩個中心(評估論證中心、軍事科學信息中心)共同組成。 [27] 
中文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外文名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 [19] 
成立時間
1958年3月15日
機構地址
北京海淀廂紅旗東門外甲1號
主管部門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
簡    稱
軍事科學院
創辦人
葉劍英(首任院長兼政委) [1] 
學校類別
軍事科學研究機關
碩士點
28個(一級學科)
博士點
21個(一級學科)
所屬地區
中國北京
單位代碼
90101
院    長
楊學軍 [3] 
政    委
凌煥新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發展歷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創建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系統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軍事理論和毛澤東軍事思想,總結古今中外的戰爭經驗,尤其是人民解放軍的建軍和作戰經驗,以及編寫合成軍隊的條令條例,探索現代化條件下武裝力量建設和人民戰爭的規律,以適應國防現代化建設和未來反侵略戰爭的需要,產生了組建專門軍事科學研究機構的需求。
軍事科學院大門 軍事科學院大門
自1955年起,中央軍委領導多次召開會議,討論成立軍事科學研究的專門機構。 [1] 
1956年9月,葉劍英元帥向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提出建立軍事科學院的建議。
1956年12月3日,中央軍委正式發佈關於軍事科學院籌備委員會的決定,由葉劍英負責籌建工作。 [1] 
1957年4月22日,中央軍委決定以訓練總監部軍事科學條令部為基礎組建軍事科學院。7月,中央軍委確定軍事科學研究機關的編制,設軍事史、軍事學術、軍事技術3個學部和學術秘書處、辦公室、行政事務管理處、政治處、幹部處、翻譯處等部門,共316人。10月24日,國防部發布命令,正式命名軍事科學院全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科學條令部從訓練總監部分出,成為軍事科學院的組建基礎。 [1]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成立初期

院領導合影 院領導合影
1958年1月25日,國防部批准軍事科學院的組織規程,規定軍事科學院直接隸屬中央軍委和國防部領導。3月15日,軍事科學院正式成立,編制為大軍區級,直屬中央軍委領導,由葉劍英元帥擔任首任院長兼政治委員。為了加強軍事科學院的建設,黨中央、中央軍委選調了一批功勳卓著的高級將領擔任院領導,其中包括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授銜的粟裕王樹聲兩位大將,宋時輪王新亭楊至成彭紹輝鍾期光蕭華鄧華劉震等8位上將。 [1] 
1959年1月,根據中央軍委決定,由軍事科學院在北京主持召開全軍第一次科學研究工作會議,國防部長彭德懷、總參謀長黃克誠到會並作重要講話。此後分別於1961年、1991年、1996年、2001年、2006年、2011年召開了第二至第七次全軍軍事科學研究工作會議。
至1966年上半年,設有院辦公室政治部、院務部和戰爭理論、戰術、戰史、外國軍事等4個研究部,以及軍事技術直觀教研館,共有研究人員500餘人。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軍事科學院的建設遭到嚴重破壞,科研工作一度處於停頓狀態。
1969年11月,全院人員被裁減3/4,軍事技術直觀教研館被撤銷。
1972年10月,重新調整編制,設辦公室、政治部、戰理部、戰術部、戰史部、外軍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改革開放

院內建築 院內建築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軍事科學院逐步恢復和發展,全院工作人員達1000餘人,組織編制又作過多次調整,設有計劃指導部(後改稱計劃組織部)、政治部、院務部和戰略戰役戰術軍制軍事歷史、外國軍事、軍事百科等研究部和毛澤東軍事思想、軍隊政治工作、軍事運籌分析等研究所,以及軍事學術雜誌社、軍事科學出版社、軍事圖書館等單位。 [5] 
1986年、1999年,中央軍委以文件形式對軍事科學院的職能任務明確為:“軍事科學院是中央軍委直接領導下的軍事科學研究機關,是全軍軍事科學研究中心,是計劃協調全軍軍事科學研究工作的機構,是軍委、總部從軍事理論高度指導國防建設、軍隊建設的助手。” [5] 
1988年,開始招收軍事學碩士研究生
1994年,開始招收軍事學博士研究生 [2] 
2003年,中央軍委明確軍事科學院的職能任務為:“軍事科學院是中央軍委領導下的軍事科學研究機關,是全軍軍事科學研究中心,是計劃和協調全軍軍事科學研究工作的機構”。 [5] 
2011年,軍委明確賦予軍事科學院培養軍事學高級專門人才的職能,並正式將軍事科學院研究生教育納入軍隊院校教育體系。 [2] 
2012年後,軍事科學院編制設有科研指導部、政治部、院務部、軍事戰略研究部、作戰理論和條令研究部、軍隊建設研究部、軍事歷史和百科研究部、外國軍事研究部、軍隊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等單位。 [5] 
2012年,軍事科學院被確定為對外開放單位。 [1]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調整組建

授旗儀式 授旗儀式
2017年7月19日,新調整組建的軍事科學院成立大會在北京八一大樓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軍事科學院授軍旗、致訓詞,出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6] 
重新調整組建後,軍事科學院將由八大研究院、一個研究生院、兩個中心共同組成。 [7]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科研條件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部門

截至2017年7月,軍事科學院設有軍事戰略、作戰理論與條令、軍隊建設、軍事歷史與百科、外國軍事以及軍隊政治工作等領域的研究部門,負責中國軍事科學學會的日常工作; [1]  重新調整組建後,下設八大研究院、兩個中心。 [7] 
類別
名稱
八大研究院
軍事醫學研究院、國防工程研究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系統工程研究院、戰爭研究院、防化研究院、軍事法制研究院、國防科技創新研究院
兩個中心
評估論證中心、軍事科學信息中心 [8]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交流合作

2006年開始,由中國軍事科學學會主辦的“國際安全合作與亞太地區安全”論壇,即“香山論壇”每兩年在軍事科學院舉辦一次,成為中外防務專家學者交流的一個重要論壇,逐步升級為一個具有品牌效應的高端安全和防務論壇。 [1] 
截至2008年3月,軍事科學院同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層軍事科研機構建立了相對穩定的學術聯繫;邀請和接待了100多個外國學術團體來院進行雙向學術交流。 [9] 
軍事科學院大門 軍事科學院大門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科研成就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成果

截至2017年7月,軍事科學院在軍事科學基礎理論研究領域,軍事科學院先後編著了《戰略學》《戰役學綱要》《國家軍制學》等600多部學科基礎理論著作。
臂章 臂章
截至2017年7月,軍事科學院在軍事著作領域,軍事科學院出版了《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選》《周恩來軍事文選》等一大批國家、軍隊領導人和高級將領的軍事著作,系統總結了解放軍寶貴的戰爭經驗。同時,軍事科學院還編譯了《戰爭論》《軍隊大腦》等350多部外國軍事理論著作。 [1] 
截至2017年7月,軍事科學院在軍事歷史研究領域,軍事科學院組織編寫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國抗日戰爭史》《戰後世界局部戰爭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世界軍事革命史》等300多部軍事歷史著作,不但系統總結梳理了中國自己的軍事歷史,更以中國視角梳理了世界軍事歷史。
截至2017年7月,軍事科學院在軍事工具書領域,軍事科學院編纂了《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軍事百科全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軍用主題詞表》等130多部重要的軍事辭書和工具書。特別是軍事科學院相關研究機構每年編纂發佈的各類報告、年鑑成為相關領域研究人員的必備參考,如由世界軍事研究部編纂發佈的《世界軍事年鑑》、由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中心編纂發佈的《世界非戰爭軍事行動年鑑》、由國防政策研究中心編纂發佈的《戰略評估》。 [1] 
海灣戰爭以後,軍事科學院提出了“高技術戰爭”的新概念,對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特點規律與戰略戰役指導進行了研究,提出研究報告。
截至2008年3月,軍事科學院開展了馬恩列斯經典軍事理論、黨的三代領導核心軍事思想和胡錦濤關於新形勢下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研究,先後完成了《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選》《列寧斯大林軍事文選》《毛澤東軍事文集》《鄧小平軍事文集》《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研究》《國防和軍隊建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提要》等一系列具有權威性、系統性的研究成果。 [9] 
2013年11月,國防和軍隊改革納入國家全面深化改革上升為黨的意志和國家行為後,軍事科學院承擔了“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深入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等多項基礎課題研究。 [10]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學術期刊

  • 《中國軍事科學》
中國軍事科學》是軍事科學刊物,曾被評為社科雙高期刊,主管單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中國軍事科學雜誌編委會,由中國軍事科學學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主辦。主要有主題論壇、戰略、國防和軍隊建設、作戰與訓練、軍事歷史、外國軍事、學術爭鳴等欄目。 [11] 
  • 《國防》
《國防》(月刊)創刊於1984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主辦。主要欄目有:本刊特稿、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國防動員建設、國防動員研究、人民武裝建設、徵兵工作、學生軍訓、外軍瞭望、國防科普等。是擁有紙質期刊出版許可的正式刊物;《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誌社(以下簡稱電子雜誌社)為擁有互聯網出版許可和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的出版單位。 [12] 
  • 《外國軍事學術》
外國軍事學術》是由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國際軍事分會、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主辦的期刊,主要欄目有特稿戰略、國防和軍隊建設、聯合作戰、戰役戰術、特種部隊、武器裝備、戰爭法、教育訓練、後勤等。
院內風景 院內風景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人才培養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1月,軍事科學院擁有2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 [1-2]  [28] 
序號
學位類型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專業學位類別)
二級學科(專業學位領域)
培養層次
1
學術學位
理學
生物學 0710
071005 微生物學
博士
碩士
2
071007 遺傳學
3
071009 細胞生物學
4
0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5
0710Z1 生物信息學
6
0710Z2 生物安全
7
系統科學 0711
071101 系統理論
碩士
8
071102 系統分析與集成
9
工學
力學 0801
080102 固體力學
博士
碩士
10
080103 流體力學
11
080104 工程力學
12
電子科學與技術 0809
080901 物理電子學
碩士
13
080902 電路與系統
14
080904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15
信息與通信工程 0810
081001 通信與信息系統
碩士
16
081002 信號與信息處理
17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812
081201計算機系統結構
博士
碩士
18
081202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19
081203 計算機應用技術
20
土木工程 0814
081401岩土工程
博士
碩士
21
081402 結構工程
22
081404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23
081405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24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0825
082501 飛行器設計
碩士
25
082502 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
26
082504 人機與環境工程
27
兵器科學與技術 0826
082604 軍事化學與煙火技術
博士
碩士
28
0826Z1 軍用功能材料*
29
核科學與技術 0827
082703核技術及應用
博士
碩士
30
082704 輻射防護及環境保護
31
生物醫學工程 0831
083100 生物醫學工程
博士
碩士
32
農學
獸醫學 0906
090601 基礎獸醫學
博士
碩士
33
090602 預防獸醫學
34
醫學
基礎醫學 1001
100102免疫學
博士
碩士
35
100103 病原生物學
36
100104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37
100106 放射醫學
38
1001Z1 再生醫學
39
1001Z2 醫學蛋白質組學
40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1004
100401 流行病與衞生統計學
博士
碩士
41
100402 勞動衞生與環境衞生學
42
100403 營養與食品衞生學
43
100405 衞生毒理學
44
100406 軍事預防醫學
45
1004Z1 衞生防護防疫技術與裝備
46
1004Z2 軍事心理與認知科學
47
藥學 1007
100701藥物化學
博士
碩士
48
100702 藥劑學
49
100704 藥物分析學
50
100705 微生物與生化藥學
51
100706 藥理學
52
軍事學
軍事思想與軍事歷史 1101
博士
碩士
53
戰略學 1102
博士
碩士
54
聯合作戰學 1103
博士
碩士
55
軍隊指揮學 1105
博士
碩士
56
軍隊政治工作學 1106
博士
碩士
57
軍事後勤學 1107
博士
碩士
58
軍事裝備學 1108
博士
碩士
59
軍事管理學 1109
博士
碩士
60
軍事訓練學 1110
博士
碩士
61
軍事智能 1111
博士
碩士
62
管理學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1205
120501 圖書館學
碩士
63
120502 情報學
64
專業學位
工學
電子信息碩士 0854
專業
碩士
65
醫學
公共衞生碩士 1053
66
藥學碩士 1055
參考資料: [28]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教學建設

截至2008年3月,軍事科學院培養碩士研究生16批次、博士研究生10批次,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等14所院校簽署了聯合辦學協議,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建立了全軍第一個研究生軍事訓練基地。 [13]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獎項設置

軍事科學院於2006年設立以第一任院長兼政治委員葉劍英元帥姓名命名的“葉劍英軍事科研獎”,以及面向青年科研人員的“軍事科研優秀青年人才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據悉,這兩個獎項設立以來,已有12位資深研究員榮獲“葉劍英軍事科研獎”,22位青年研究員榮獲“軍事科研優秀青年人才獎”,有力推動了科研人才隊伍建設和軍事科學繁榮發展 [14]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機構領導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院長
政治委員
凌煥新 [23] 
副院長
副政治委員
黨委常委、副院長
梅宏 [17]  [21] 
政治工作部主任
黨委常委
管理保障部部長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歷任領導

歷任院長
歷任政治委員
葉劍英(1957.11-1972.10)
葉劍英(兼,1957.11-1972.10)
宋時輪(1972.11-1985.11)
粟裕(第一,1972.11-1983.01)
鄭文翰(1985.11-1990.04)
王樹聲(第二,1972.11-1974.01)
蔣順學(1990.04-1992.10)
王新亭(1972.11-1975.08)
趙南起(1992.10-1995.07)
廖漢生(1973.12-1975.02)
徐惠滋(1995.07-1997.11)
劉志堅(第二,1975.03-08)
劉精鬆(1997.11-1998.12)
肖華(第二,1975.08-1977.04)
王祖訓(1998.12-2001.07)
袁昇平(第二,1978.12-1980.01)
葛振峯(2001.07-2002.10)
梁必業(1982.12-1985.11)
張定發(2002.10-2003.06)
王誠漢(1985.11-1990.04)
鄭申俠(2003.07-2007.09)
楊永斌(1990.04-1992.10)
劉成軍(2007.09-2014.11)
張序三(1992.10-1993.12)
高津(2014.12-2016.01)
張工(1993.12-2000.06)
蔡英挺(2016.02-2017.01)
温宗仁(2000.06-2005.12)
鄭和(2017.01-2017.06) [18] 
劉源(2005.12-2010.12)
楊學軍(2017.7-) [3] 
孫思敬(2010.12-2014.12) [5] 
---
許耀元(2014.12-2017.7)
---
方向(2017.7-2021) [3] 
---
白呂(2021-2023) [4] 
---
凌煥新 [23]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所獲榮譽

時間
獲獎對象
榮譽
頒獎方
2022年3月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某中心
全國三八紅旗手集體 [20] 
全國婦聯
2024年1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的網絡信息系統科研創新團隊
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 [25-26]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文化傳統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形象標識

  • 院徽
院徽 院徽
  • 紀念徽章
建院週年紀念徽章。 [15] 
建院50週年徽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領導題詞

1978年3月15日,在軍事科學院建院20週年之際,鄧小平同志親臨視察,並題詞:“繼承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發展我國軍事科學。”
1990年5月22日,江澤民同志為軍事科學院題詞“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發展無產階級軍事科學,為國防建設和未來反侵略戰爭服務。”
1991年1月,江澤民同志為中國軍事科學學會成立題詞“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軍事科學而奮鬥。” [5]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精神文化

  • 軍科精神
堅定信念,心繫軍科,求實創新,安貧樂道,團結和諧 [15]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文化活動

2023年9月6日下午,軍事科學院第三屆“紅山杯”籃球比賽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 [2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