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

鎖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始建於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6年12月7日,中央軍委成立後方勤務部,葉季壯任部長兼政治委員。其後,隨着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和戰爭的需要而發展變化。至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過部長的有:範樹德楊至成葉季壯楊立三。新中國成立前夕,朱德總司令指出:現代的戰爭,離開後勤工作是不能取得勝利的,要進一步加強後勤工作,要有計劃、有系統地組織大規模的後勤體系,要逐步做到統一集中。
總後勤部是負責組織領導全軍後勤工作的領導機關。設有財務、軍需、衞生、軍事交通、油料物資、基建營房等部門。 [3] 
2016年1月10日,按照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將總部制改為多部門制,總後勤部改編為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 [1] 
中文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
別    名
總後勤部
狀    態
已取消 [4]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發展歷史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就設立了後勤機構。開始是沿用北伐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的編制,編設軍需處(或經理處)、軍醫處、軍械處、留守處。
1930年春,中共中央決定合併軍事部和軍事委員會,成立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8月下設經理衞生部。
1931年1月15日,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在中央蘇區成立,下設經理部,範樹德任部長。同年11月,紅軍最高領導機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成立,經理部改為總經理部;成立軍醫處(後稱總軍醫處,賀誠任處長)、後方辦事處。
1932年3月,中革軍委設總兵站部,負責紅軍的後勤運輸工作,楊至成任站長。6月,總經理部改稱總供給部,楊至成任部長兼政治委員;總兵站部改稱總兵站運輸部(又稱總兵站部),楊立三任部長兼政治委員。
1935年11月3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命令,成立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設供給部,葉季壯任部長;衞生部,黃克誠任部長;兵站部,楊立三任部長。
1936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會合後,12月組成新的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國工農紅軍總部改稱中國人民抗日紅軍總部,下設後方勤務部,葉季壯任部長,轄總供給部、總兵站部、總衞生部。另設前敵指揮部,設立供給部、衞生部。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初期,中央軍委設後方勤務部,下轄供給部、衞生部、兵站部等。
1939年7月,中革軍委成立後方勤務部,葉季壯任部長兼政治委員,下轄供給部、衞生部、兵站部等。
1942年,八路軍設後方勤務部,下轄供給部、野戰衞生部、軍工部。
1945年8月,新的中共中央軍委成立,設總後方勤務部,楊立三任部長,下轄供給部和總衞生部,主要負責軍委直屬機關、部隊的後勤保障。解放戰爭時期,在八路軍後方勤務部的基礎上,組成中央軍委後方勤務部。下轄軍需供給、兵工機械、兵站運輸3個參謀組。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49年11月,中共中央軍委總後勤部改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後方勤務部,楊立三任部長(1952年10月黃克誠任部長),下轄財務、軍需、軍械、衞生、運輸和營房等部門。
1951年10月1日,中央軍委決定總後方勤務部軍械部改隸軍委炮兵建制,稱軍委軍械部。
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後方勤務部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方勤務部,並增設了司令部。
1957~1958年,將1954年後陸續形成的八總部體制進行調整,恢復三總部體制,總財務部縮編為總後方勤務部財務部;1957年7月,總軍械部縮編為總參謀部軍械部,1959年3月劃歸總後方勤務部建制。
196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方勤務部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下設司令部、政治部和財務、軍需物資油料、衞生、軍事交通運輸、基建營房等業務部,並代管中國人民解放軍審計署,轄有後勤部隊、分隊。
20世紀90年代以來,總後勤部在領導全軍進行軍事鬥爭準備中,為保障“打得贏”、實現保障有力,紮紮實實落實各項戰備工作。
進入21世紀,總後勤部堅決落實中央軍委全面建設現代後勤的指示,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為指導,為建設保障打贏現代化戰爭的後勤,服務部隊現代化建設的後勤、向信息化轉型的後勤,實現一體化後勤保障,進行大膽探索和改革,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2016年1月,按照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將總部制改為多部門制,總後勤部改編為軍委後勤保障部。 [1]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主要職責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一般設有若干業務部門,並轄有一定數量的後勤保障部隊,具有全軍後勤組織指揮和勤務保障兩大職能。
主要職責是:擬製後勤工作方針、政策、法規和全軍後勤建設規劃,制定後勤規章和後勤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監督執行;擬製總後勤部機關及直屬單位的組織編制,對全軍後勤機關和後勤部隊、分隊的組織編制提出建議;組織全軍後勤戰備和後勤動員工作,組織實施戰略後勤支援;承辦軍費的申請、分配,負責總預算、總決算的編制;組織領導全軍財務、軍需物資油料、衞生、交通運輸、基建營房工作;組織領導全軍審計監督的日常工作;組織領導全軍後勤教育訓練、科研和裝備管理工作;負責全軍職工的歸口管理工作;領導和管理總後勤部直屬單位。 [1]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取得成就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在建立、健全全軍後勤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加強後勤建設方面,在保障全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指揮和管理全軍後勤工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在遂行解放沿海島嶼、剿匪反特、抗美援朝、歷次自衞反擊作戰和搶險救災、支援國家經濟建設中,勝利地完成了後勤保障任務。隨着軍隊現代化建設和現代戰爭對後方與後勤保障的依賴性不斷增大,總後勤部對加強全軍後勤建設和戰備建設,提高全軍後勤管理水平和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做好反侵略戰爭中的後勤保障,負有越來越繁重的任務。這對總後勤部自身的組織、業務建設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歷任領導

總後勤部歷任部長:楊立三、黃克誠、洪學智、邱會作、張宗遜、張震、洪學智、趙南起、傅全有、王克、廖錫龍、趙克石。
歷任政治委員:黃克誠(兼)、餘秋裏、李聚奎、張池明、郭林祥、王平、洪學智(兼)、劉安元、周克玉、周坤仁、張文台、孫大發、劉源。 [2] 
時間
姓名
1949年11月
楊立三任部長
1950年5月
賀誠、張令彬(原總後勤部軍需部部長)任副部長
1950年11月
宋裕和任副部長
1951年10月
黃克誠兼任總後方勤務部部長

楊立三改任第一副部長
1953年10月
周純全任副部長兼副政治委員
1954年1月
楊立三任部長
1954年2月
洪學智任總後勤部副部長
1954年10月
黃克誠任部長兼政治委員

邱會作任副部長兼副政治委員
1954年11月
楊立三任財務部部長
1955年5月
李耀任副政治委員
1957年1月
洪學智任總後勤部部長

餘秋裏任政治委員

唐天際、饒正錫張賢約任副部長

李雪三任副政治委員
1958年3月
李聚奎任政治委員
1959年10月
邱會作任部長
1959年12月
彭嘉慶任副政治委員
1960年12月
周玉成任副部長
1962年10月
湯平、張池明、韓振紀任副部長
1964年3月
張天雲任副部長
1968年9月
邱會作任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部長
1969年9月
陳龐、王希克伊文、封永順、張明遠、嚴俊、丁先國任副部長

戴金川任副政治委員
1970年12月
邱創成任副部長
1972年11月
盧南樵任副政治委員
1973年6月
張宗遜任部長
1973年7月
郭林祥、張池明任政治委員

徐斌、張汝光、詹海英、孫洪珍、欒學文任副部長,康立澤任副政治委員
1973年10月
白相國任副部長
1975年5月
賀誠任副部長
1975年8月
饒正錫、張震、張元培李元任副部長,李耀、李雪三、曹思明、李真、白相國任副政治委員
1977年12月
王平任政治委員

饒正錫、張賢約、賀彪範子瑜任副部長

李耀任副政治委員
1980年5月
胥光義任副部長
1980年12月
王政柱任副部長,陳瑛任副政治委員
1982年12月
白相國、張祥任副部長
1985年3月
趙南起任副部長兼副政治委員

劉明璞、張彬宗順留任副部長
1987年11月
趙南起任部長

劉安元任政治委員
1990年4月
周克玉任政治委員

李九龍任副部長

許勝任副政治委員
1992年10月
傅全有(原蘭州軍區司令員)任總後勤部部長
1992年11月
王太嵐任副部長
1993年12月
蘇書巖、周友良任副部長
1994年12月
左建昌、沈濱義任副部長

楊德清任副政治委員
1995年7月
周坤仁任政治委員
1995年9月
王克(原瀋陽軍區司令員)任總後勤部部長
1996年7月
温光春任副部長
1999年5月
董宜勝任副政委
1999年12月
孫志強任副部長
2001年12月
王謙任副部長
2002年11月
廖錫龍任總勤部部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