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4軍

鎖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4軍的前身是華北軍區第4縱隊。該縱隊是由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軍區的老部隊。
中文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4軍
部隊前身
華北軍區第4縱隊
首任軍長
曾思玉
首任政委
王昭
列編時間
1949年2月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11月,晉察冀軍區部隊整編,所屬冀晉軍區部隊編成由陳正湘和趙爾陸指揮的兩個縱隊,分屬晉察冀軍區第1、第2野戰軍建制。1946年3月,兩縱隊分別改編為第10、第11旅,併合編為晉察冀軍區第4縱隊。陳正湘任司令員,胡耀邦任政治委員,唐子安任參謀長,李昌任政治部主任。6月,編入晉察冀野戰軍序列。6~9月,參加晉北戰役、大同集寧戰役和張家口保衞戰。11月,第11旅調歸察哈爾軍區建制,張家口衞戍司令部教導旅調歸第4縱隊,改稱第11旅。12月,第4縱隊歸晉察冀軍區指揮,參加易滿戰役。1947年1月,參加保南戰役。冀晉軍區獨立第2旅調歸第4縱隊建制,改稱第12旅。2~5月,第4縱隊參加保定以北地區作戰和正太戰役。6月,第4縱隊再次劃歸晉察冀野戰軍建制。曾思玉任司令員,王昭任政治委員。後參加清風店、石家莊、大清河北、察南等戰役。1948年3月,5月,晉察冀軍區與晉冀魯豫軍區合併為華北軍區後,第4縱隊歸華北軍區第2兵團建制。後轉戰冀東,並參加平津戰役。
1949年初,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華北軍區第4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4軍,隸屬第19兵團。曾思玉任軍長,王昭任政治委員,唐子安任參謀長,袁佩爵任政治部主任。第10、第11、第12旅依次改稱第190、第191、第192師。4月,參加會攻太原。6月,隨兵團調歸第一野戰軍建制,執行解放大西北的作戰任務。同月,唐子安任副軍長兼參謀長,傅崇碧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隴東追擊戰、蘭州戰役、寧夏戰役等。1951年2月,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4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1953年7月,64軍部及直屬部隊駐防鳳城縣內。1954年10月,從鳳城縣移防安東市山上街。1955年2月調大連。1970年軍部及190師調本溪。1998年第64軍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 [1] 
參考資料
  • 1.    張明金、趙功德:《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70個軍》,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