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遊擊縱隊

鎖定
中共浙南特委領導的地方武裝部隊,成立於1948年11月5日。龍躍任司令員兼政委(後由胡景城、邱清華任副政委),鄭丹甫任副司令員,胡景城任政中國治部主任,張金髮任參謀處主任(後由程美興人民解放年任參謀長)。縱隊所轄各部隊的作戰、教育、訓練及其他各項建設以及人員、武器、物資的調配等,均由縱隊司令員政委統一指揮和管理。但為了各縣黨政軍工作能密切配合,對帶有各縣地方性質的部隊,除接受縱隊司令員與政委的指揮和管理外,同樣接受各縣委的指導。浙南地區遊擊武裝終於由弱到強,由小到大,逐步發展成為一支主力武裝,它是解放浙南地區的中堅力量。 [1] 
中文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遊擊縱隊
簡    稱
浙南遊擊縱隊
成立時間
1948年11月5日
首任司令
龍躍

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遊擊縱隊部隊簡介

1935年3月,粟裕、劉英率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她的前身系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進入浙江,轉戰於浙江省的西南部地區,其中心區先是在浙西南,後移至閩浙邊沿與浙南地區。在極其艱苦和孤軍奮戰的情況下,堅持了長達三年之久的游擊戰爭。
抗戰爆發後,我黨和國民黨浙江省軍政當局達成和談協議後,紅軍挺進師改稱國民革命軍閩浙邊抗日遊擊總隊。1938年3月由粟裕率領開赴抗日前線皖南編入新四軍,其他一些同志和兩個班的武裝,跟隨劉英同志留在浙江堅持敵後鬥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浙南是老革命根據地之一,也是南方十四個遊擊根據地之一,在這裏活躍着一支由紅軍挺進師和當地的革命力量,播下的種子而成長起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遊擊縱隊。這支武裝隊伍依靠黨的領導,依靠廣大人民羣眾的支持,前仆後繼,頑強戰鬥,在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腹地,展開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游擊戰爭,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一次又一次殘酷的軍事“清剿”,不斷消滅了敵人,壯大了自己,從開始的幾十個人到幾百人的甌江南北各縣武裝,至解放大軍渡江與和平解放温州時,浙南遊擊縱隊包括各縣武裝,在很短的時間內猛增到近萬人。活動範圍遍及泰順、平陽、瑞安、青景麗、永嘉、青田、樂清、玉環和福建省的福鼎等縣的廣大農村以及仙居、黃岩、温嶺、臨海等縣的邊沿地區,游擊區人口達300萬人。經過英勇頑強的鬥爭,並在第二、第三野戰軍部隊突破長江天險後,迅即入浙作戰節節勝利的形勢下,終於贏得了解放浙南全境的勝利,在人民革命鬥爭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章。
綜觀浙南遊擊縱隊成長和戰鬥的歷程,大體上有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戰備轉變階段(1946年7月至1947年4月)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剛剛投降,國民黨軍就對浙南遊擊根據地發動進攻。中共浙南特委根據黨中央的方針和華中分局的指示,以及浙南的鬥爭環境,執行了隱蔽精幹的政策,進行和平與戰爭的兩手準備。
1946年9月,華中分局指出,大規模內戰已經爆發,浙南應廣泛地開展羣眾性的游擊戰爭,配合解放軍主力作戰。其主要任務是:1、發動武裝鬥爭,擴大武裝部隊和活動地區,建立根據地;2、放手發動羣眾,反對國民黨壓榨、徵兵、徵糧、苛捐雜税、公差勞役,動員和組織各階層人民開展反對蔣介石 賣國、內戰,反對美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民主運動,並在發展武裝鬥爭和羣眾運動中發展黨;3、做好爭取青年知識分子和積極開展統一戰線的工作;4、向西向南發展與福建黨會合,向北發展與浙東黨取得聯繫。
浙南特委根據華中分局的指示,並於同年10月20日作出了關於加強以思想建設為核心的八大任務的決定,這是實行戰略轉變的一項重大決策。在黨內和武裝部隊中,廣泛地進行形勢教育和思想動員,使指戰員明確認識全面內戰已經爆發,不能有任何和平幻想,必須下決心打到底,樹立必勝信心。決定大量吸收和培養幹部,從這一年的冬季開始,從寧、滬、杭、温等城市吸收了大批進步學生來浙南根據地參加游擊戰爭,據不完全統計,解放戰爭時期,共吸收知識青年數百人。與此同時,在軍事上開始主動出擊,重點打擊反動社會基礎,消滅小股薄弱之敵,挫敗敵人對我根據地的進攻。在這10個月內,各縣武工隊在反“清剿”鬥爭中,共消滅敵人200餘名,繳獲輕機槍3挺,長短槍200餘支。
在這個階段,逐步完成從隱蔽精幹向武裝鬥爭的轉變工作,武裝部隊從原來的300多人發展到500多人,連同地方工作人員共達800多人,為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第二、廣泛出擊階段(1947年5月至1948年1 1月)
1947年夏,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戰局越來越有利於人民。5月17日,特委提出擴大革命武裝力量等五項任務,把武裝鬥爭和發動羣眾推向一個新的階段。10月,特委召開第八次擴大會議,明確提出:“組織與動員一切力量,發動武裝鬥爭,建立民主根據地,配合前線作戰,以爭取全國民主革命的勝利。”並決定籌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遊擊縱隊。
浙南武裝部隊,堅決貫徹特委第八次擴大會議精神,除繼續在根據地與來犯之敵周旋並伺機殲敵外,常派較強的部隊去外線作戰,掩護地方幹部開闢新區工作。各部隊與地方幹部、廣大羣眾密切結合,廣泛出擊,頻頻取勝。在這個階段中,據不完全統計,從1947年10月到1948年11月,殲滅浙江保安團3個營部、5個連、5個排和各縣地方反動武裝保安隊、自衞隊3箇中隊、18個分隊以及其它零星之敵共1200多人,獲重機槍一挺,輕機槍30挺,長短槍1090多支,電台3部。浙南黨和武裝部隊開展游擊戰爭以來,經過一年半時間的艱苦鬥爭、英勇作戰,使浙南的鬥爭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敵人的“清剿”被徹底粉碎了,從此再也無力發動較大的進攻,我遊擊部隊從戰略上奪得了戰爭的主動權,遊擊根據地有了很大的擴展,大部分農村已為我所控制。
第三、全面進攻階段(1948年12月至1949年6月)
1948年冬,遼瀋戰役勝利結束,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勝利展開,國民黨反動派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這時,我黨領導的浙南武裝,數量迅速擴大,戰鬥力不斷提高,並形成了主力部隊、縣區武裝和廣大民兵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系。游擊戰爭也由襲擊戰、伏擊戰逐步向運動戰發展,由進攻敵人的中小據點發展到攻克敵佔的縣城,最後奪得了解放浙南全境的光輝勝利。
1948年,經閩浙贛省委批准,正式建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遊擊縱隊,龍躍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下轄3個支隊,一個獨立大隊、一個警衞大隊。各縣建立縣委警衞隊。為加速游擊戰爭的勝利進程,有力配合大軍渡江南下作戰,浙南遊擊隊在甌江南北兩條戰線發起強大攻勢,打出了一個更新的局面。在甌江以南戰線,以第一支隊為主力,各部隊全線出擊,連戰連捷,在泰順取得“攻城打援”的重大勝利,1949年2月17日深夜,第一支隊和浙南第二、第三縣隊等部攻打泰順縣城,一度佔領城區。22日,又全殲援敵浙江省保安第二旅二團三營等部。這次南山嶺頭伏擊戰中,我直接參戰的僅260餘人,敵人卻有300餘人,其裝備也比我們精良。但我軍卻以弱勝強,打敗敵軍,計俘敵第三營營長邵春江以下100餘人,斃敵45人,繳獲六O炮二門,重機槍一挺,輕機槍12挺,步槍116支,木殼槍4支,手槍3支,信號槍一支,六O炮彈9發,我軍犧牲一人。在南山嶺頭戰鬥中,逃脱的殘敵100餘人,於同日晚在泰順縣筱村鄉吳山村一帶被泰順民兵包圍,全部投降。參戰民兵和羣眾有3000餘人。泰東北區民兵繳獲無線電台一部,重機槍一挺,輕機槍9挺,步槍74支,木殼槍8支。六0炮2門;泰北區民兵繳獲輕機槍一挺,步槍3支,木殼槍1支。這次攻城打援戰鬥歷時6天,是浙南遊擊縱隊建立以來首次攻佔縣城並殲敵一個整營的大勝仗。縱隊司令部曾高度評價這次戰鬥,中共華東局和閩浙贛省委也來電嘉獎。這次戰鬥的重大勝利,逼使甌江以南的蔣軍主力收縮到温州城區和瑞安、平陽、文成三個縣城和少數據點之中;在甌江以北戰線,括蒼支隊(後改稱第三支隊)基本控制了括蒼山和雁蕩山脈,並於1949年4月7日渡海作戰,攻佔玉環縣城。永嘉和樂清境內的蔣軍已為數不多。
1949年三四月間,浙南地委(1948年11月,浙南特委改稱地委)召開第10次擴大會議,確定了全面解放浙南的方針、政策和軍事部署。地委和縱隊部在研究解放浙南的作戰計劃時,決定首先解放温州,然後四面開花,解放浙南全境。
由於浙南遊擊縱隊攻勢猛烈,大軍渡江南下又迫在眉睫,國民黨温州(五區)專員、第二00師師長葉芳,為尋找出路,遂於3月下旬,通過同我黨合作的民主人士,表示願意棄暗投明舉行起義。雙方即派出代表接觸,積極推進談判,於5月4日達成協議。6日,縱隊主力數千人,加上隨軍挺進的幹部、民兵,向温州開進,7日晨,宣告温州和平解放。這一振奮人心的喜訊,象一聲春雷,響徹浙南大地,廣大羣眾歡欣鼓舞,各縣殘敵土崩瓦解。我縱隊將士和廣大民兵一起,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速解放了浙南全境。
温州剛剛解放,交通警察第一總隊等部1200餘人,竄到永嘉縣藤橋區(今屬鹿城)被我圍殲,全軍覆沒;與此同時,李延年兵團數萬人潰逃到了浙南,沿途遭我各縣武裝和民兵阻擊,殲其千餘人,餘部向福建方向逃去。全殲交警第一總隊和攔擊李延年兵團的勝利,粉碎了敵人想佔領温州,控制海上通道的企圖,保衞了勝利果實和剛剛建立的人民政權。
在全面進攻階段,浙南遊擊縱隊取得了輝煌戰果:解放了温州(永嘉)、玉環、泰順、文成、瑞安、樂清、平陽、景寧、青田、温嶺、黃岩和福建省的福鼎、柘榮、壽寧等14座縣城,敵軍起義、投誠4200人,被殲7200餘人。
在解放戰爭時期,浙南遊擊縱隊經歷大大小小的戰鬥190餘次,殲敵1.5萬人,繳獲炮24門,輕重機槍458挺。我武裝力量發展到近萬人,其中縱隊主力51 16人,縣區武裝4899人,還有民兵9萬餘人。解放後,浙南遊擊縱隊奉命改編為浙江第五軍分區和浙江警備第一旅。浙南縱隊勝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1949年5月29日,中共浙江省委給浙南地委的指示中指出“浙南黨在龍躍同志的領導下,自主力紅軍北上抗日,十餘年堅持了南方敵後的艱苦鬥爭,保持了黨在南方的革命旗幟,保護了黨的組織與幹部,保持與發展了強大的遊擊武裝,組織武裝了廣大羣眾,有力配合北方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大軍渡江以後,機動出擊並爭取葉芳起義,先後解放温州等十餘座縣城,你們所獲得的這些偉大成就,是全黨最可寶貴的。華東局及省委對你們的工作非常滿意,並代表全黨向堅持浙南艱苦鬥爭的全體同志致以親切的慰問。”這一指示,表達了華東局和浙江省委對浙南黨組織和浙南遊擊縱隊的高度評價。 [2] 

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遊擊縱隊解放温州

為配合解放大軍挺進浙南,浙南地委於4月21日發出了《迎接解放軍渡江南進宣言》,號召浙南黨政軍民一致動員起來,開展全面鬥爭,堅決消滅國民黨軍殘部,徹底摧毀國民黨反動統治,解放全浙南。5月初,浙南地委、浙南遊擊縱隊第一、二、三支隊和警衞大隊相繼到達永嘉周岙集結,學習城市政策,進行攻城演習。
温州是浙南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當時温州駐軍有國民黨200師2個團約1400人,加上國民黨温州區保安司令部獨立團等軍警機關及其他零星部隊,城內共約2000人。200師師長葉芳原兼任温州專員,深受當時國民黨省政府主席陳儀的器重。陳儀被蔣介石逮捕後,葉芳失去靠山,而新任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主席周嶽對葉芳不信任,免去了他的專員職務。為此,葉芳曾到上海找胡公冕商議出路問題。浙南地委得知葉芳的處境和動向後,認為在解放大軍壓境的情況下,爭取葉芳起義是有可能的,於是派黨員進一步瞭解葉芳情況。同時,温州城區黨組織也開展了對葉芳所屬部隊卓有成效的策反工作。當時葉芳在共產黨的政策和北平傅作義將軍等榜樣的感召下,也想與浙南黨組織建立聯繫,並派親信向浙南黨組織試探。經過安排,從3月下旬到4月下旬,浙南地委派人與葉芳親信先後接觸了3次,向他分析革命形勢,闡明共產黨對起義部隊的政策,以打消葉芳的顧慮。同時浙南地委還答應了葉芳的一些要求。5月1日至4日,雙方舉行了兩次談判,就起義部隊的處理辦法、部隊防區、陣地的交接、戰犯名單、人事安排及浙南部隊進城紀律、時間與路線等達成了具體協議。
為保證葉芳起義成功,浙南地委對温州外圍也作了嚴密的軍事部署:為防止國民黨浙保四團由文成大嶨沿飛雲江東下配合平陽城內的國民黨軍作最後的掙扎,決定由鄭海嘯率領浙南第十區隊一部和大隊民兵,扼守飛雲江中游的嶨口至營前一段水陸要道,配合浙南第三縣隊和民兵,堵擊浙保四團;為防止瑞(安)平(陽)國民黨軍支援温州,決定浙南第一縣隊和民兵攻下陶山,並迅速轉向南區,截斷瑞(安)平(陽)水陸交通線,監視平陽城內國民黨軍的行動;瑞安北區的民兵扼守金堡山和沙門山以東的永(嘉)瑞(安)邊界,以便温州解放後浙南地委機關和縱隊部由温溪進駐桐溪;為控制甌江上游,決定第二支隊1個大隊到温溪一帶嚴密警戒。5月6日,葉芳宣佈起義,命令所屬部隊集中駐守,嚴守紀律,保護物資,維持秩序。同日,浙南遊擊縱隊温州前線指揮部成立,鄭丹甫任司令員兼政委,邱清華、餘龍貴、劉正發、周王振任副司令員,曾紹文任副政委,鄭梅欣任參謀長,鄭伯永任政治部主任,同時還成立温州軍事管制委員會,鄭丹甫任主任。當天晚上,浙南遊擊縱隊一、二、三支隊和獨立大隊向温州進發。7日,温州宣告和平解放。温州解放後,葉芳擔任浙南遊擊縱隊第二副司令員,原國民黨保安獨立團改編為第七支隊,支隊長朱哲光,政委鄭梅欣,下轄3個大隊:原葉芳所屬部隊被改編為第八支隊。温州的解放,使浙南地方武裝控制了浙南的出海通道,一方面為解放大軍進軍浙南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也粉碎了國民黨潰兵從温州撤逃的企圖。
在温州解放的影響下,5月8日,國民黨浙保六團800人在平陽水頭街起義。浙保二旅旅部及浙保五團於5月11日派人到桐溪向浙南遊擊縱隊司令部要求起義。浙南遊擊縱隊要求他們放下武器,聽候處理,但其又不甘心投降,於當晚從海上逃走,後又在台州起義。葉芳和浙保部分部隊的起義,表明國民黨在浙南的統治基本崩潰。 [3] 
參考資料
  • 1.    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浙江歷史 1921-1949 第1卷: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531
  • 2.    中共瑞安市委黨史研究室.程美興紀念文集:中共黨史出版社,2013:239-245
  • 3.    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浙江歷史 1921-1949 第1卷: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57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