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

鎖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隸屬中央軍委辦公廳保密和檔案局,負責保密和檔案工作。是中國中央級專門檔案館,軍事檔案收藏基地和利用中心。始創於1954年,1980年改為現名。 [1]  2004年,新館開館。
中文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區北窪西里51號
展館主題
中國中央級專門檔案館,軍事檔案收藏基地和利用中心 [1] 
竣工時間
1980年建於北京

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歷史沿革

195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個檔案業務管理機構——中央軍委辦公廳檔案處成立。1963年,中央軍委決定臨時在北京西山建立國防部機關檔案館。1965年3月,中央軍委辦公廳把收集到的近百萬份檔案臨時存放至國防部機關檔案館,形成了日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的雛形。1969年10月,全部檔案轉移至陝西省,從此形成了中央軍委辦公廳的後方檔案庫———“寶雞市後字323部隊4分隊”,在中央軍委辦公廳稱中央軍委辦公廳後方檔案科,在寶雞兵站稱寶雞兵站保管處第四科。1978年9月,全部檔案及人員自陝西省秦嶺遷至河南省某地,改由中央軍委辦公廳直管直控。
1979年6月至1980年7月,中央軍委辦公廳報請中央軍委批准,自全軍各大單位借調50位保密檔案幹部到中央軍委辦公廳後方檔案庫開展“整檔大會戰”,搶救出文革期間的100多萬份全軍革命歷史檔案。
1980年2月,中央軍委批准中央軍委辦公廳後方檔案庫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9月1日正式對外辦公。1984年7月轉隸為總參謀部辦公廳直屬單位。遵照“前館後庫”的要求,1988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自河南省洛寧縣遷至北京西山。1999年10月,經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批准,中央軍委決定興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新館。2004年,新館開館。
2006年10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舉行晉升一級館頒牌儀式。館長劉英大校從總參謀部辦公廳主任林建超少將手中接過了總參謀部頒發的“一級館”牌匾。
2016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該館原上級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辦公廳保密檔案局撤銷,該館轉隸新成立的中央軍委辦公廳保密和檔案局。 [3] 

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主要職能

主要負責保管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以來全部歷史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央軍委、總參謀部及所屬部局(不含成立檔案館的部局)、院校、部分野戰軍,以及撤銷單位檔案的徵集、檢查及接收工作;負責檔案的安全保管和加工整理;負責檔案的研究編輯出版工作;負責開發檔案信息資源,為軍委、總部首長和機關業務部門提供檔案服務等方面的工作。檔案館館藏眾多,檔案門類齊全,內容豐富。從1927年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革命歷史檔案主要有:紅軍歷次反“圍剿”和長征形成的檔案,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等抗日武裝形成的檔案,解放戰爭時期歷次戰役戰鬥的檔案及改編國民黨投誠起義部隊、接管解放城市的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檔案主要有:中央軍委、總參謀部關於軍隊建設、國防建設等重大決策、重要會議文件及中央軍委首長重要活動的檔案;領導人的珍貴手跡等;新時期部隊作戰、訓練、政治工作、後勤、科學、院校建設、民兵建設,以及支援地方、搶險救災和對外軍事援助、交往等檔案;部分印章、錦旗、勳章等實物檔案;軍隊戰史資料、中央黨政機關資料、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獻彙編和重要出版物等。館藏檔案反映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展武裝鬥爭、創造革命根據地、解放戰爭,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全過程,真實地記錄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光輝戰鬥的歷程和豐功偉績,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寶貴財富。檔案館採用現代化的樓宇自控系統,並開設軍事檔案珍品展區。全面加強信息化、正規化建設和服務創新,建立解放軍檔案館綜合信息管理服務利用中心,建立檔案目錄數據庫和全文數據庫,配備用於數據自動存儲、自動和容災備份的光纖存儲設備,安裝與檔案信息安全相適應的加密設備和軟件,實現檔案信息存儲數字化、管理自動化、利用網絡化的工作模式,為保存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歷史及檔案的提供利用作出積極貢獻,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事業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展出內容

一層檔案珍品陳列室集中展示了我軍各歷史時期的珍貴檔案。一部《論持久戰》手稿,使人眼前似乎浮現出當年毛澤東在延安窯洞裏奮筆疾書的情景。館藏中存有20多件毛澤東著作印版、朱德的黨證等實物,記述着偉人的革命足跡。館藏的紅軍長征、百團大戰、渡江戰役、抗美援朝和我軍進行邊境自衞還擊戰檔案 ……每一份檔案都是血火硝煙的積澱,無不滲透着老一輩軍事家高超的指揮藝術,無不凝聚着我軍指戰員的大智大勇。
館內珍藏的3000多枚我軍各個歷史時期的獎章、紀念章和300多枚印章,嘉慶年間的房地契、民國時期的珍貴郵票……一件件實物見證着歷史,鐫刻着中國革命和我軍建設前進的歷史豐碑。
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珍藏的毛澤東主席親書行草“毛澤東”印章兩枚,橫書章一枚、豎書章一枚,均為長方形,黃梨木質地,印文為陽文,古香古色,獨具風采;印文字跡粗重雄渾,結構疏密變化,章法佈局合理,虛實安排巧妙,俊逸而不失凝重,瀟灑更見大氣。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親筆署名章兩枚,橫書章、豎書章各一枚,印體均為青銅質地,印文“鄧小平”為行書陽文,精雕細鏤,結構嚴謹,遒勁有力,氣勢深遠。
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珍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之關防”、“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關防”,是現代印信檔案中的珍品。其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之關防”,印體為木質,無鈕,印文為仿宋陽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關防”,印體亦為木質,邊闊無鈕,質地光潔,古樸無華,印文為鐵線篆字,朱文布白合理,筆畫纖細如絲,折轉方正,剛勁挺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之關防”、“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關聯”啓止時間明確。1947年3月24日,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總司令部正式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為中央軍委領導下的最高軍事指揮機關,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1954年10月,撤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一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之關防”、“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關防”遂停止使用。
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珍藏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關防”,啓用於1950年8月,止用於1958年10月。印體為青銅質地,柱狀球形印鈕,印文為宋體陽文;印體厚重碩大,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館藏印信檔案之最。
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珍藏的旅順口地區蘇軍軍事裝備接收委員會的一組印信:“中蘇聯合軍事委員會中國代表團”印、“旅順口地區蘇軍軍事裝備接收委員會印”、“旅順口地區蘇軍設備無償移交接收委員會印”,則記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旅順口軍事基地,歷經百年滄桑,回到祖國懷抱的偉大歷史瞬間。 [5] 

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作用價值

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解放軍檔案館開始探索用信息技術改進檔案管理。1984年,成功研製了《檔案管理自動化系統》;1991年完成了《利用攝影縮微技術拍攝字跡擴散檔案》研究課題;1995年開發研製了《多媒體檔案管理系統》,利用掃描儀進行紙質檔案數字化,實現了掃描影像和檔案目錄的自動掛接;1997年,開發研製了《軍隊公文檔案信息網絡系統》和《軍隊檔案館文獻信息管理網絡系統》;2001年引進全軍規模最大的掃描加工流水線,實現了快速掃描和影像文件的批量歸檔;2002年研製開發了《檔案掃描與光盤瀏覽系統》,並配發全軍檔案系統。
為加速館藏檔案的數字化,檔案館組織多方力量,建立掃描信息中心,初步建立了擁有300萬條目錄的數據庫,完成了200萬頁軍委全宗縮微膠片的數字轉化工作,在網上可運行的信息總量已達到500萬條(頁),初步建立了檔案信息全文數據庫。 [4] 

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機構設置

有綜合處、政治部、管理處、徵集整理處、保管利用處、檔案研究處、技術保障處和後方檔案庫。

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參觀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藍靛廠南路輔路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