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

鎖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Spa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是一所繫統培養航天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是全軍“雙重”(重點院校、重點學科專業)院校、全軍首批國防科技創新特區工作站設站單位、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共建大學。 [1-2] 
學校前身是成立於1978年6月的國防科工委幹部學校,先後經歷七次更名,2017年7月,經中央軍委批准,以原裝備學院為基礎調整組建航天工程大學。 [3-4] 
截至2022年6月,學校有北京懷柔昌平沙河三個校區,設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一級學科學術學位碩士授權點、3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2個軍事碩士專業學位領域、24個本科專業;擁有200餘名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副研究員),230餘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2] 
中文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
外文名
Spa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簡    稱
航工大,SEU
創辦時間
1978年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學校類別
軍事類
學校特色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直屬高校
主管部門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
現任領導
政委:張啓超 [32] 
校長:張月輝
本科專業
24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個
碩士點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個
博士點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3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3個
校    訓
忠誠 嚴實 創新 卓越
校    歌
《航天工程大學之歌》 [9] 
地    址
北京市懷柔區八一路1號
院校代碼
90033
知名校友
楊利偉
費俊龍
聶海勝
翟志剛
劉伯明 展開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辦學歷史

1978年3月22日,中央軍委正式批准國防科委增建幹部學校;6月17日,中央軍委頒發命令,將學校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幹部學校”,標誌着學校正式建校; [8]  11月1日,為適應“兩彈一星”國防事業的迅猛發展,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幹部學校第一期正式開學。 [9] 
1986年,更名為國防科工委指揮技術學院。
1999年,定名為裝備指揮技術學院。
2011年9月1日,學院名稱由“裝備指揮技術學院”變更為“裝備學院”。 [3] 
2017年7月,經中央軍委批准,以原裝備學院為基礎調整組建航天工程大學。 [4] 
2018年,第一期“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班”開始試辦。 [9] 
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辦學條件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院系專業

截至2022年6月,學校開設24個本科專業。 [2] 
本科專業設置
雷達工程
航天裝備工程
指揮信息系統工程
運籌與任務規劃
預警探測
作戰環境工程
測控工程
參考資料: [2]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2年6月,學校擁有200餘名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副研究員),230餘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先後有40餘人獲何梁何利獎、中國航天基金獎、中國科協“求是獎”,50餘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 
類別
名稱
國家級教學名師
洪延姬
全國優秀教師
孫華燕
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
張雅聲
軍隊科技領軍人才
洪延姬
軍隊學科拔尖人才
孫華燕
軍隊青年科技英才
胡敏、豐松江、任元
全軍“愛軍精武”標兵
孫華燕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孫華燕
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
任元 [28-31]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2年6月,學校設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2個軍事碩士專業學位領域。 [2] 
類別
名稱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信息與通信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軍隊指揮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系統科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光學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網絡空間安全、軍隊指揮學、軍隊政治工作學、軍事裝備學、軍事訓練學
碩士專業學位領域
軍隊政治工作、軍事裝備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電子信息、機械、工程管理 [10]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2年6月,學校建設有多門全軍軍事職業教育優質微課。 [19]  [24] 
全軍軍事職業教育優質微課
《北斗衞星導航系統有源體制》等 [19] 
備註:名單不全
  • 教學成果
截至2022年6月,學校先後獲國家級和軍隊級教學成果獎50餘項。 [2] 
教學成果獎(部分)
項目名稱
獲獎人
軍隊教學成果一等獎
洪延姬、胡敏
全軍政治理論優秀成果一等獎
劉邦春
軍隊教學成果二等獎
趙海燕
軍隊院校士官職業技術教育教學能力競賽二等獎
胡長德
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三等獎
趙海燕
全國教育教學信息化大獎賽視頻公開課一等獎
胡長德
全軍士官職業技術教育信息化教學大賽一等獎
趙海燕
參考資料: [7]  [19]  [21-23]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學術研究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6月,學校建有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軍隊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防科技創新特區創新工作站,建有航天模擬訓練中心、宇航科技創新中心、深空探測組網天線陣列、新技術試驗衞星測運控與綜合應用大平台、航天測控站、國家核高基集成技術攻關基地等一批重點專業實驗室。 [2] 
類別
名稱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激光推進及其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複雜電子系統仿真重點實驗室
國防科技創新特區創新工作站
國防科技創新特區空間信息技術創新工作站 [7]  [25]  [27]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6月,學校先後承擔千餘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重點航天裝備型號研製等任務,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獲國家級、軍隊級科技成果獎460餘項,申報知識產權500餘項。 [2] 
類別
名稱
中國專利優秀獎
一種磁懸浮控制敏感陀螺 [20] 
出版專著
《軍人心理訓練新論》 [21] 
學術論文(部分)
題目
作者
來源
發表時間
面向不等差錯保護的低誤碼平台LT編碼算法
宋鑫、倪淑燕、張喆、廖育榮、雷拓峯
2022年6月21日
基於先驗知識的多功能雷達智能干擾決策方法
朱霸坤、朱衞綱、李偉、楊瑩、高天昊
2022年4月6日
低温等離子體降解偏二甲肼廢水的實驗研究
黃龍呈、葉繼飛、王殿愷、鄭永贊
2022年1月20日
基於RLS的二次加權相關時延估計算法
徐菁、倪淑燕、廖育榮
2021年12月20日
基於TLE的Starlink星座第一階段部署情況分析
薛文、胡敏、阮永井、雲朝明、孫天宇
2021年12月14日
靜止軌道通信衞星資源調度模型與算法研究
劉文文、熊偉、韓馳、駱驍
2021年9月14日
基於北斗衞星導航系統非組合精密單點定位算法的精密授時精度研究
史增凱、馬祥泰、錢昭勇、胡彥逢、董緒榮
2021年9月7日
渦旋光束製備及其在慣性測量領域的研究進展
王琛、任元、吳昊、邱松、劉通、劉政良
2021年2月24日
參考資料: [11-18]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學術資源

  • 學術期刊
《裝備學院學報》為總裝備部裝備學院主管的綜合性軍事學術期刊,主要報道軍事裝備學領域創新性研究成果,反映中國國內外軍事裝備、軍事航天及軍事信息學科的前沿和最新進展;設有裝備指揮與裝備管理、軍事航天與航天工程、電子信息裝備與信息工程、裝備試驗與裝備運用、基礎理論與方法等欄目;該刊被《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英國科學文摘(INSPEC)》《波蘭哥白尼索引(IC)》《烏利希期刊指南》《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電子科技文摘》《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等數據庫收錄;該刊在2004年被評定為軍事學核心期刊,2006年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6、2008、2010年連續三次榮獲國家教育部"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2010年獲教育部"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獎。 [6]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文化傳統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形象標識

  • 校徽
校徽採用同心圓設計,外圓寫有學院中文名稱和英文名稱,內圓中間上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軍徽下方是由火箭抽象而成的圖案,下部為書本,代表院校。 [4] 
校徽 校徽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忠誠 嚴實 創新 卓越 [4] 
  • 校歌
《航天工程大學之歌》
仰望星空,放飛蔚藍夢想
太陽風舞動,我們的翅膀
忠誠鑄品格,嚴實敢擔當
創新匯聚能量
卓越向上
光榮啊,航天驕子
自豪吧,強國棟樑
征服宇宙的道路,我們繼承開創
放眼未來,立下報國志向
銀河浪激盪,我們的胸膛
新時代在召喚,新徵程啓航
戰略支撐力量,熱血擔當
光榮啊,航天驕子
自豪吧,強國棟樑
征服宇宙的道路,我們繼承開創 [26]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校長
政治委員
參考資料: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