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之地方政治與封建制度

鎖定
《中國之地方政治與封建制度》是瞿秋白所著作品,出自於《瞿秋白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編者是陳鐵健。 [1] 
作品名稱
中國之地方政治與封建制度
作    者
瞿秋白
創作年代
近代
作品出處
瞿秋白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編    者
陳鐵健

中國之地方政治與封建制度作品原文

中國的經濟發展久停滯於宗法社會及半宗法社會的狀態,所以雖然號稱“中國”,其實是一個一個大大小小的“半自然經濟”的區域,生生的粘合起來罷了,——那裏是整個完全的中國?因此,每一經濟區域自然形成一政治的中心,——割據的局面藉此而造成。從外國資本制度的侵入以來,一方面,他利用中國社會此種渙散零落的經濟組織,假手於官僚軍閥,而確立其“勢力範圍”;同時別一方面,工商業亦因之作畸形的發展,漸漸破此幾十重障壁,以求大刀闊斧的運用其“歐洲式文明”。暫時的局勢如此,所以軍閥制度有所憑藉,——外國資本家及中國奸商的經濟力量,直接的或間接的都還可以在一區域內載得住所謂“地方政府”。然而,亦就因為如此,一面反激,一面開濬,中國的平民漸能養成其反抗力及組織力,尤其以無產階級化的勞動者為甚。
中國的經濟程度既如此,平民的經濟能力不能集中,政治實力自無結合,於是,非受專制君主之巡撫鎮守,就受變相的封建諸侯(軍閥)之督理宣慰,——雖有所謂“”,也是枉然。“統一,統一”,——初不過是一尊的皇帝制度的呼聲。等到軍閥勢均力敵,等到中國平民經濟力增長,——前者相互之間畸角勢成,畏於發難;後者逐漸開展,力求接觸,急需融匯,於是有今日要求“省憲”(或自治)與“統一”同時發作的現象。固然是政治經濟略進一步的朕兆,然而結果必僅得封建制度與資本制度妥協撮合的復影。現在的反動勢力,或以自力,或藉着外國帝國主義作後盾,還在極力把中國社會往後拉,——迴向封建制度,況且地方政權的本身(軍閥),依其天性,已經是畸形的封建制度的現象。中國自己的工商業之發展,卻在要求正軌的進步,要求自分而合,融匯全國經濟為一體。此處為篇幅所限,不能詳盡分析,但請中國平民,處此進退順逆兩潮流中,看清自己所處的地位,方能積極奮鬥。否則,軍閥借重帝國主義姑不待言;經濟不能獨立的中國資產階級也要借重帝國主義,甚至於政治能力薄弱的平民,也想借重帝國主義,這才是“有奶便是娘呢”!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1] 

中國之地方政治與封建制度作者簡介

瞿秋白,江蘇常州人,生於1899年。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以新聞記者身份訪問蘇聯。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回國。在中共四、五、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均當選為中央委員。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的緊要關頭,主持召開黨的“八七”會議,反對右傾妥協,提出進行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的主張。會後主持中央工作,犯過左傾盲動錯誤。1928年至1930年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共產國際主席團成員,1930年回國解決李立三冒險錯誤,並主持中央工作。在六屆四中全會上,遭受王明集團打擊,被解除中央領導職務。與魯迅共同領導左翼文化運動,留下500多萬字的著作和譯著。1935年2月,被國民黨逮捕,6月18日從容就義,時年36歲。

中國之地方政治與封建制度編者簡介

陳鐵健(1934年10月-2023年11月23日 [3]  ),祖籍浙江紹興,生於黑龍江安達,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58年吉林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1962—1965年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近代史研究所研究生,畢業後留所研究中國近現代史。著有《重評〈多餘的話〉》《瞿秋白傳》《〈多餘的話〉導讀》《蔣介石與中國文化》《綠竹水南集》《書香人多姿》《尋真無悔——陳鐵健八十文錄》,主編《中國新民主革命通史》(12卷)等篇。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