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鎖定
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規定,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預備名單》是申報世界遺產先決條件,至少每10年修訂一次。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為已上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上的預備名單。 [1] 
2023年4月2日,國家文物局消息,《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更新工作正式啓動。 [61] 
中文名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預備名單
修訂時間
至少10年一次
首批遞交時間
1996年
第二批時間
2006年12月15日
最新遞交時間
2022年8月16日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名單簡述

1996年,中國首批《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
2006年12月15日,第二批《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由國家文物局公佈並報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其中包括文化遺產27項。最新一版的61項不同類型的遺產,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網站更新《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於2022年8月16日更新。 [58] 
名單構成
據介紹,列入名單的60個項目分佈於中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涵蓋了古建築、考古遺址、文化景觀、文化線路、歷史村鎮、農業遺產、工業遺產等多種文化遺產類型、自然遺產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進一步擴大了預備名單項目的分佈範圍和影響力,豐富了遺產價值和類型,充分體現了世界遺產的代表性平衡性可信性原則,為今後一段時期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2] 
2023年4月2日,國家文物局消息,《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更新工作正式啓動。國家文物局將更新發布《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完善預備名單動態管理機制、預備項目培育工作機制,建立近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項目梯隊。預備項目將向遺產類型較為稀缺以及跨省、跨國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適當傾斜,並統籌考慮申報項目在保護、管理、研究、展示、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基礎。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評定過程

2006年,國家文物局重設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含35個項目)。由於文化景觀、文化線路、工業遺產等新的遺產類型在世界遺產申報中日益受到重視,國家文物局決定儘快更新預備名單,按照世界遺產申報的要求,儘量吸納遺產價值突出、保護管理狀況良好的遺產項目,以充分發揮預備名單作為世界遺產申報項目儲備的重要作用。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重設工作,基本仿照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審世界遺產的程序。由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司對各地上報的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形成了待審項目後提交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進行評估。專家委員會選派具有相關專業背景、具有科學保護理念、熟悉世界遺產保護與管理的專家赴現場考察,並及時做出該考察項目價值、世界遺產標準、保護管理狀況等方面的評估報告,提交專家委員會會議討論。專家委員會會議對各位考察專家形成的評估報告進行討論,做出推薦決定,並指定專家作出項目推薦評估意見,提交國家文物局審議並向社會公佈。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評定標準

《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的評審標準也參照世界遺產的申報標準,每個項目不僅在所在地區,而且在全國、全世界範圍內都應具有突出的價值。其真實性、完整性,保護管理狀況要處於良好狀態。文物遭受的自然破壞,經歷的修繕等活動必須有確切的記錄。要有對遺產的規範管理,實施有力的保護措施等。 [3]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錄現狀

預備名單
文化遺產
文化景觀遺產
自然遺產
混合遺產
其中
跨國遺產
Tentative Lists
Cultural
Cultural Landscape
Natural
Mixed
Transboundary
62 [58] 
24
3
17
17
0
現版本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上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上有6項是已經列入世界遺產項目或者重複列入的預備項目故不在詳細表格里單獨列出:
1.1996年列入預備名單的桂林灕江風景區中的主體桂林葡萄峯林、桂林灕江峯叢已於2014年以中國喀斯特二期擴展項目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已無單獨申遺的必要 [4] 
2.2001年列入預備名單的麥積山風景名勝區已於2014年以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遺產點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已無單獨申遺的必要 [5] 
3.2001年列入預備名單的金佛山風景名勝區已於2014年以中國喀斯特二期擴展項目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已無單獨申遺的必要 [6] 
4.2008年列入預備名錄的絲綢之路項目包含陸地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陸地絲綢之路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已於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海上絲綢之路於2016年以單獨預備項目列入預備名單,所以此項目算重複項目不再單獨列出 [7] 
5.2008年列入預備名單的揚州瘦西湖和歷史城區中的瘦西湖已於2014年以大運河的遺產點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 [8] 
6.2015年列入預備名單的井岡山——北武夷山擴展項目已於2017年以鉛山武夷山擴展項目成功列入混合遺產中 [9] 
上述6項還在預備名單的項目在將來官網更新預備項目名單就有可能被清理出來或者類似揚州瘦西湖和歷史城區改名重組再重新列入也是有可能的,畢竟只是單獨瘦西湖一個主體遺產區及湖邊段做為緩衝區列入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中,歷史城區還是有單獨申遺的價值,在國家文物局的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上還保留有揚州瘦西湖及鹽商園林文化景觀這個預備項目所以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10]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錄確定申請世界遺產項目

所屬省
預備名錄列入時間
預備名錄列入標準
申請遺產點及其保護範圍
(公頃)
簡介
圖冊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羣(Badain Jaran Desert—Towers of Sand and Lakes [11] 
2019.01.30
ⅦⅧ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巴丹吉林高大沙山、海森楚魯、額日布蓋峽谷曼德拉山4個遺產區:
704300.6
緩衝區保護範圍:683600.81
巴丹吉林沙漠記錄了沙漠地區最好、最獨特的多種地貌特徵,包括世界上最密集的高大沙山,最高的固定沙丘,最大、最密集的丘間湖泊,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以及獨特的鳴沙等。較長的沙漠形成時間和豐富的沙源,為塑造多類型、大面積的各種沙丘提供了必要條件,尤其是高大沙山的發育規模全球罕見,其中必魯圖峯因其1611米的海拔高度,相對高度500多米,是世界沙漠之最,被譽為“沙漠珠穆朗瑪峯”。集中發育的沙漠湖泊,記錄了該地區古環境的變遷,也是研究沙漠生態系統的重要場所。 [12]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 [52] 
上海、山東、河北、遼寧
2017年2月
(x)
上海(1處)
崇明東灘候鳥棲息地(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山東(1處)
東營黃河口候鳥棲息地(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54] 
河北(5處)
滄州南大港候鳥棲息地(南大港濕地
灤南南堡嘴東候鳥棲息地
秦皇島七里海瀉湖候鳥棲息地
秦皇島北戴河大潮坪候鳥棲息地
秦皇島老龍頭石河南島候鳥棲息地
遼寧(4處)
盤錦遼河口候鳥棲息地(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連蛇島-老鐵山候鳥棲息地(大連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長海縣長山羣島候鳥棲息地(長山羣島
丹東鴨綠江口候鳥棲息地(鴨綠江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53] 
黃(渤)海沿岸是全球人口分佈最為密集、經濟迅速發展的區域之一,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EAAF,全球候鳥種類最多,受威脅鳥種也最多的遷徙路線)上的關鍵區域,堪稱C位。由於人口和經濟增長的壓力,黃(渤)海沿海曾經歷快速而大規模的灘塗圍墾,大片灘塗被轉變為了鹽池、水產養殖池、農田、休閒娛樂區和工業區。為保護這一區域多處關鍵的候鳥棲息地,維持EAAF上令人歎為觀止的生物多樣性,我國決定申報“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這一超大規模的系列自然遺產。2019年7月,江蘇鹽城的南部候鳥棲息地(YS-1)和北部候鳥棲息地(YS-2)作為第一期率先列入。
11個候鳥棲息地分佈圖 11個候鳥棲息地分佈圖
北京中軸線(含北海)(The Central Axis of Beijing (including Beihai) [55] 
2013.01.29
ⅠⅢⅣⅥ
已確定的中軸線申遺核心區總面積468.86公頃,建設控制與緩衝區面積4674.58公頃,總面積5143.44公頃。申遺面積涵蓋60%的北京老城面積。 [56] 
位於北京舊城核心且保存最完整的區域是“中軸線”。“北京中軸線”南起城南永定門,向北經過正陽門、天安門廣場、紫禁城、景山,最後至鐘樓、 鼓樓,全長約7.8公里,北京舊城的幾乎所有重要建築都依這條“中軸線”佈置和展開。被建築學家梁思成盛讚為“全世界最長、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 [57] 
西夏陵(Xixia Imperial Tombs) [63] 
2013.01.29
位於賀蘭山中段東麓,距銀川市城區(西夏都城興慶府)35公里。在方圓近50平方公里的陵區內現存9座帝陵、253座陪葬墓、一處大型西夏建築遺址和數十座磚瓦窯址,其規模與河南鞏縣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當。 [64] 
根據《西夏陵申遺文本》規劃,寧夏將西夏陵保護區分為申遺區和緩衝區,其中申遺區為申遺的核心區域,總面積37平方公里,緩衝區為申遺區周邊延伸區域,總面積20.6平方公里。 [63] 
西夏陵建年代大約為11世紀初至13世紀初。陵區位於寧夏銀川平原西北部,南起賀蘭山榆樹溝,北迄泉齊溝,東至西乾渠,西抵賀蘭山下,東西寬4.5公里,南北長10多公里,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目前發現有9座帝王陵、271座陪葬墓、1處大型建築遺址(北端建築遺址)和32處防洪工程遺址,以及多座磚瓦、石灰窯址,規模宏偉,佈局嚴整。可以看到,陵墓建造風格吸收自秦漢以來,唐宋皇陵之所長,又受佛教建築影響,構成中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 [65]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所屬省
預備名錄列入時間
預備名錄列入標準
申請遺產點及其保護範圍
(公頃)
簡介
圖冊
1.山陝古民居(Ancient Residences in Shanxi and Shaanxi Provinces [1] 
2008.3.28
ⅡⅢⅣⅤ
丁村古建築羣在山西省襄汾縣城南4公里汾河東岸,是典型的明清民宅建築羣。村內有明清民宅院落33座,房舍498 間,佔村莊大部分面積,基本是明清時期丁村的原有佈局。各院落建築佈列不同,造型雕刻亦異。多數建築上留有年款題記和匠師姓名,是研究中國北方村莊民宅佈局和建築形式的重要實例。
黨家村古建築羣,現存民居羣由村、堡組成,共計宅院120 餘座(其中祖祠12 座)、房屋近千間,宅 院均為四合院佈局。黨家村古建築羣,建築或構築物類型主要包括:塔(40 米高的7 級6 邊形文星塔)、碑、樓、 巷道、祠堂、宅院等,還有清末建造的寨牆和村中用於守望的看家樓1 座。建築藝術類包括大量精巧的木雕、磚雕、石雕及門額題詞等。該村是韓城地區保留較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傳統 村落。 [13] 
2.白鶴梁題刻(Baiheliang Ancient Hydrological Inscription
2008.03.28
ⅢⅣ
重慶市涪陵區
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城東北120公里處涪陵城西長江中的天然大石樑山,東距烏江與長江匯合處一公里。
石樑僅冬春季偶爾露出水面。相傳,唐代白石漁人和爾朱仙於梁山修煉,後同乘白鶴飛昇,白鶴梁因此得名。石樑中段水際,唐代刻有一對線雕鯉魚。凡石魚出水,其年即是豐年,遠近引以為奇觀,歷代遊客絡繹不絕。不少遊人留題紀勝。
白鶴梁題刻,在5000多平方米巖面上,現存題刻163幅,計1萬多字,還有石魚14尾,題刻人姓名全者500餘人。題刻中以宋代居多,次為元、明、清三代和近現代。 [14] 
3.中國明清城牆(City Wall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15] 
江蘇浙江安徽、陝西、湖北遼寧
2008.03.28
ⅢⅣ
南京城牆西安城牆荊州城牆襄陽城牆、臨海城牆、興城城牆壽縣城牆鳳陽城牆、開封城牆、正定城牆、張家口(宣化)城牆、長汀城牆、肇慶城牆、歙縣城牆 [62] 
明清城牆,中國古代城牆是城市規模的界定物與城市平面格局的規範者,是保護城市內部政治機構、城市居民、工商機構等安全的防禦體系,是城區與郊野的明確分界線。城牆上的城門是城區由道路軸線所構成的城市空間佈局的控制和引導力量。城牆是一個大容器,它包含了城市的空間、價值甚至所有的城市文明內涵。 聯合申報的“中國明清城牆”分佈在中國的南方與北方,它們分別代表了明清時期的都城、二級王城、府城或州城和衞所等城市體制,是一種帶有強烈的中國古典城市形態特點與具有內在邏輯架構關係的城市遺產體系。 [16] 
4.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潞簡王墓
Expansion Project of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King Lujian’s Tombs
2008.03.28
ⅡⅢⅣⅥ
河南省 新鄉市
潞簡王墓坐落在河南省新鄉市鳳泉區北郊13公里處的鳳凰山(系太行山餘脈)南麓,依山據嶺,四周泉壑幽深。時人稱其為“頭枕鳳凰山、腳登老龍潭,左手揣着金燈寺,右手託着峙兒山”,景色十分秀麗宜人,是中國保存現狀最好、佔地面積最大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
5.鳳凰古城(Fenghuang Ancient City
2008.03.28
ⅠⅡⅢⅣ
湖南省 鳳凰縣
鳳凰古城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歷經300多年古貌猶存東門和北門古城樓尚在。城內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以及朝陽宮古城博物館楊家祠堂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建築。
鳳凰古城以回龍閣古街為中軸,連接無數的石板小巷,溝通全城。回龍閣古街是一條縱向隨勢成線、橫向交錯鋪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來便是熱鬧的集市。
[17] 
6.坎兒井(Karez Wells
2008.03.28
ⅠⅣ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地區
坎兒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記》中便有記載,時稱“井渠”,而新疆維吾爾語則稱之為“坎兒孜”。坎兒井是荒漠地區一特殊灌溉系統,普遍於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達1100多條,全長約5000公里。
7.苗族村寨
Miao Nationality Villages in Southeast Guizhou Province: The villages of Miao Nationality at the Foot of Leigong Mountain in Miao Ling Mountains
2008.03.28
ⅠⅣⅤⅥ
苗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原居於中國中部地區,因各方面的原因,其先民從肥沃的中國中部平原遷徙到貧瘠的中國西南山區,成為典型的山地民族。作為分散居住於山地的民族,苗族村寨具有與當地其他民族不同的選址特徵,提名遺產的苗族村寨集中分佈在中國西南的貴州省黔東南州的雷公山和月亮山區,這裏地處雲貴高原東部,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分水嶺。千百年來,苗族先民們在山地披荊斬棘,墾殖了連天的層層梯田,呵護了蒼蒼莽莽的大森林。他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並尊以敬畏之心,取之於斯,護之於斯,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山地文化,苗族先民們紮根深山密林,創建家園,逐漸形成以佔地面積最少、以吊腳民居為特色的數百個山地村落,散佈於雷公山麓的雷山、台江、劍河、榕江、從江等縣。 苗族村寨保持一種積極的社會作用,而且其自身演變過程仍在進行之中,是一種活態的文化遺產。 [18] 
8.南越國遺蹟(Site of Southern Yue State
2008.03.28
ⅡⅢ
南越國遺蹟(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墓和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南越國(公元前203-前111年)是西漢初年在中國南方建立的一個諸侯王國,它的建立,促進了嶺南地區從原始社會向封建社會跨越式的大發展。 南越王墓中出土1000多件套文物,品類多樣,其中發現的冬瓜籽標本,為已發現世界上最早的考古發現,對探討冬瓜起源意義重大。 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於2000年發掘,可確認為南越國都城防洪、排水設施的一部分。該水閘在建閘材料的選擇、鬆軟地基處理、總體佈置、泄流及閘室穩定處理等方面,都與現代的建閘標準和要求基本相符,反映了秦漢時期水閘建造在總體上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19] 
9.江南水鄉古鎮(The Ancient Waterfront Towns in the South of Yangtze River
江蘇、浙江、上海
2008.03.28
ⅡⅣⅤ
甪直古鎮(江蘇省蘇州市)、周莊古鎮(江蘇省崑山市)、黎裏古鎮(江蘇省蘇州市)、錦溪古鎮(江蘇省崑山市)、沙溪古鎮(江蘇省太倉市)、同裏古鎮(江蘇省蘇州市)、震澤古鎮(江蘇省蘇州市)、惠山古鎮(江蘇省無錫市)、烏鎮古鎮(浙江省桐鄉市)、西塘古鎮(浙江省嘉善縣)、新場古鎮(上海) [20] 
江南水鄉古鎮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是在江南地區經濟和文化鼎盛時期(公元13世紀-16世紀)發展而成的具有經濟、居住、生產等多種功能的城鎮。它是在相同的自然環境條件和同一文化背景下,通過密切的經濟活動所形成的一種介於鄉村和城市之間的人類聚居景觀,具有相仿的規劃方式、建築風格、社會職能和文化傳統。
10.青瓷窯遺址(Ancient Porcelain Kiln Site in China
浙江
2013.01.29
ⅡⅢⅣ
上林湖越窯(浙江省慈溪市)、大窯龍泉窯(浙江省龍泉市
浙江青瓷是中國古代制瓷手工業的傑出範例,是制瓷業的發源地之一,上林湖越窯代表了唐、五代時期(公元8~10世紀)中國青瓷製造的最高水平。上林湖越窯生產的青瓷不僅是中國陶瓷史上最具特色、最有影響、燒造經歷時間最長的瓷種,亦曾在9~11世紀對埃及與波斯地區、朝鮮半島的陶瓷製作產生過顯著影響。 大窯龍泉窯燒製青瓷開始於五代,北宋時期瓷業已相當繁榮,南宋至明代中期為鼎盛時期“沿河十里,瓷窯林立,煙火相望”成為全國最大的制瓷中心,當年有“瓷都”之稱。宋時以哥弟窯著稱,哥窯產品胎薄如紙,釉厚如玉,紫口鐵足被譽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大窯龍泉窯所制產品玲琅滿目,凡日用瓷、陳設藝術瓷、娛樂用瓷等一應俱全。自宋以來不僅供皇室御用和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而且遠銷亞、非、歐三大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龍泉窯遺址體現了公元10~13世紀中國青瓷的主流技術和獨特的藝術成就,代表了中國宋代以來青瓷製造的最高水平。龍泉青瓷是中國陶瓷史上傳播最為廣泛、最有影響、經歷時間最長的瓷種,對中國南方眾多地區以及東南亞、北非的陶瓷製作產生過顯著影響。
青瓷窯遺址 青瓷窯遺址
11.古蜀文明遺址
Archaeological Sites of the Ancient Shu State: Site at Jinsha and Joint Tombs of Boat- shaped Coffins in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Site of Sanxingdui in Guangh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29C.BC-5C.BC
2013.01.29
ⅠⅡⅢⅤ
金沙遺址古蜀船棺合葬墓(四川省成都市)、三星堆遺址(四川省廣漢市)
古蜀國遺址地處中國第一大河流長江的上游,座落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麓、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上。 歷史上不斷有人羣沿着河谷自北向南移動。這些交通線路儘管艱險,卻使得四川盆地與外界長期保持着聯繫。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有利於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多方向的交通路線,又不時給盆地內帶來新的技術和藝術信息,促進了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所有這些,造就了成都平原獨特的高度發達的古代文明。
12.侗族村寨(Dong Villages
湖南、廣西、貴州
2013.01.29
ⅢⅣⅤ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綏寧縣、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縣、貴州省黎平縣榕江縣從江縣
近水而居是侗族村寨最主要的聚落模式,村民住宅沿河順坡分佈。鼓樓和祭祀女祖先“薩歲”的薩壇是侗族村寨最重要的基本要素。多層鼓樓是侗族村寨的標誌。一般建在寨子中心的平坦地帶或高亢之處,鼓樓前修築鼓樓坪,是全寨村民議事、節慶和其它公共活動場所。 典型的侗族傳統民居為杉木吊腳木樓。木構架穿鬥式瓦頂建築,樓房外圍,多設走廊欄杆,有些地區木樓房檐相接,廊道相通。 村寨邊緣往往豎立成排的木構架子——禾晾,用於晾曬穀子。村寨以外是水稻田,水中養魚,稻魚共生,達到完美的生態平衡,併為村民提供良好的平衡營養。 [21] 
13.靈渠(Lingqu Canal
廣西
2013.01.29
ⅠⅣⅥ
廣西壯族自治區
靈渠又名陡河或興安運河、湘桂運河,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是連接湘江灕江、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中原與嶺南地區的一條古代運河。它全長 36.4 公里,流經興安鎮嚴關鎮溶江鎮湘漓鎮,其主體工程包括渠首樞紐、南渠和北渠三部分。 兩幹餘年來,靈渠久運不衰,嶺南(今廣東廣西)與中原地區最主要的交通線路。 水工設施因地制宜、綜合運作,體現了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獨特風格和高超水平。 靈渠自古就兼有灌溉作用,它使所在的興安地區成為農業發達的區域。靈渠經過全面整修,較完整地保存了古代工程的面貌,儘管航運功能已經消失,灌溉效益也隨着社會發展而減弱,但與其相關的河道以及水利設施仍然得以保存,如今,靈渠成了集灌溉、防洪、城市供水和旅遊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水利工程和重要文化遺產。
14.三坊七巷(SanFangQiXiang
福建
2013.01.29
ⅢⅣ
福建省福州市
三坊七巷歷史片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是從唐代延續至今的城市住區,遺產範圍南起安泰河,北至楊橋路(原楊橋巷),東至八一七路(南大街),西抵西護城河 ( 今安泰河 )。 三坊七巷以南后街沿街商鋪為南北主軸線,西側有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三坊”,東側有楊橋巷(路)、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路) “七巷”,另有許多交錯曲折的小巷散佈其中, 共同組構成魚骨狀的街巷格局,現存歷史遺存分佈面積約為 40 公頃。
15.紅山文化遺址
Sites of Hongshan Culture: The Niuheliang Archaeological Site, the Hongshanhou Archaeological Site, and Weijiawopu Archaeological Site
遼寧、內蒙古
2013.01.29
ⅠⅢⅣ
牛河梁遺址(遼寧省朝陽市)、紅山後遺址、魏家窩鋪遺址(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
紅山文化因內蒙古赤峯市紅山後遺址的發掘而得名,是中國東北地區最著名的新時期時代考古學文化之一,其分佈在內蒙古東南部和遼寧西部地區,年代為距今6500-5000年。在正式發掘過的紅山文化聚落遺址中,紅山聚落和魏家窩鋪聚落最具代表性,對於傳承與弘揚中華五千年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牛河梁遺址屬於中國紅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年至5000年。該遺址位於中國遼寧省朝陽市下轄凌源市與建平縣交界處的一道山樑——牛河梁附近區域。在這些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以及陶器和石器。依據這些遺址分佈的地理位置,將其通稱為牛河梁遺址。 牛河梁遺址是一處以宗廟、積石冢與祭壇為核心的史前人類祭祀聖地遺蹟,是紅山文化的中心,代表中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的發展的最高水平,展現了中國文明起源多元化的過程,見證了東亞區域人類文明曙光的出現。
16.西夏陵(Western Xia Imperial Tombs






2013.01.29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西夏陵西夏王朝(1038-1227年)歷代帝王的陵墓羣,位於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郊約 35 公里的賀蘭山東麓,是西夏文明留存至今的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歷史文化遺存。 西夏陵約建於公元 11 ~ 13 世紀,陵區西傍賀蘭山、東臨銀川平原及黃河,地勢西高東低,環境開闊。陵區現存 9 座帝陵陵園、254 座陪葬墓、1 處大型建築羣遺址和十餘座磚瓦窯址,分佈範圍約 50 平方公里。各帝陵陵園沿賀蘭山東麓南北向次第佈列,陵區整體範圍呈南北狹長狀,規模宏偉。
17.遼代木構建築
Wooden Structures of Liao Dynasty—Wooden Pagoda of Yingxian County,Main Hall of Fengguo Monastery of Yixian County
山西、遼寧
2013.01.29
ⅠⅢⅣ
應縣木塔(山西應縣)、義縣奉國寺大雄殿(遼寧義縣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是一座遼代(公元916~1125)年的木結構樓閣式佛塔,位於山西省北部朔州市應縣城西北隅的佛宮寺內,因其木結構特點又名應縣木塔,總高67.31米。 奉國寺座落在具有 2200 多年曆史的義縣古城東北隅。 [22] 
18.中國海上絲綢之路(The Chinese Section of the Silk Roads
廣東、江蘇、浙江、福建
2016.02.22
ⅠⅡⅢⅣⅤⅥ
江蘇省南京市,浙江省寧波市,福建省莆田市、漳州市,廣東省廣州市、江門市、陽江市及高郵菱塘清真寺普哈丁墓園鄭和墓南越國宮署遺址等三十幾個申遺遺產點
“海上絲綢之路”始於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年間,興於公元8世紀的唐代中葉,盛於公元10至14世紀的宋、元時期,至17世紀的明代後期逐漸衰落。“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網絡分佈於中國跨海向東至朝鮮半島、日本,向南向西綿延至印度洋、阿拉伯海、地中海沿岸各國。自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7世紀的近兩千年中,亞、非、歐洲沿海各國家和民族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進行的政治交往、貿易往來、文化交流、宗教傳播、技術交流、民族遷徙、物產交流、等全方位的人類活動,對世界文明發展進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海上絲綢之路為人類文明和文化發展及共同繁榮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3] 
中國海上絲綢之路 中國海上絲綢之路
19.景德鎮御窯遺址(Imperial Kiln Sites of Jingdezhen
2017.9.5
ⅡⅢⅣ
江西省景德鎮市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的主體部分為御窯廠窯址,它是明清專為宮廷燒造和供奉瓷器的皇家瓷廠遺址,遺產範圍內分佈有燒製瓷器的作坊和窯爐遺址,其地下豐富的文化堆積存留着明清不同朝代的瓷器標本。 御窯廠精湛的制瓷工藝和產品在傳播中國瓷文化方面也對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的重要貢獻,大規模瓷器外銷促進了文化間交流與互動,闡釋了中國在大航海時代因瓷器生產對世界貿易做出的突出貢獻。因此,御窯廠遺址是體現景德鎮制瓷業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文化遺存。 [24]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文化景觀遺產預備名錄

所屬省
預備名錄列入時間
預備名錄列入標準
申請遺產點及其保護範圍
(公頃)
簡介
圖冊
1.中國白酒老作坊(Sites for Liquor Making in China [25] 
河北、山西、四川、江西
2008.03.28
ⅢⅣⅥ
劉伶醉燒鍋遺址(河北省徐水縣)、李渡燒酒作坊遺址(江西省進賢縣)、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山西省汾陽市)、成都水井街酒坊(四川省成都市)、瀘州老窖作坊羣(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郎酒老作坊(四川省瀘州市)、劍南春酒坊及遺址(四川省綿竹市)、宜賓五糧液老作坊(四川省宜賓市)、紅樓夢糟房頭老作坊(四川省宜賓市)、射洪縣泰安作坊(四川省射洪縣)
中國白酒老作坊作為一種沿用的傳統手工業文化景觀,是中國源遠流長酒文化在生產領域的體現。中國生產白酒的老作坊遍佈全國,為數眾多,提名的遺產它們歷史悠久,傳承有序,具有獨特的生產工藝,代表了中國白酒史不同發展階段的成果,並具有重要行業影響力。中國白酒老作坊包括了白酒作坊遺址、作坊制酒生產車間、相關的附屬建築設施,以及作為緩衝區的歷史文化街區等方面。 中國白酒老作坊具有延續數百年的歷史,作坊佈局完整,多數作坊的傳統工藝延續至今,作坊建築和其附近的歷史街區風格協調。白酒老作坊是中國白酒釀造工藝的實物載體,是傳統生產和生活方式在現代的延續,是中國白酒作坊演變發展的最佳物證。提名的各具特色的白酒老作坊,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傳統與現代中架起溝通的橋樑。 [26] 
2.藏羌碉樓與村寨(Diaolou Buildings and Villages for Tibetan and Qiang Ethnic Groups
四川
2013.01.29
ⅠⅡⅢⅣⅤ
藏羌碉樓與村寨位於中國青藏高原東部高山峽谷地區,是分佈於橫斷山脈大渡河和岷江上游的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金川縣汶川縣理縣茂縣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丹巴縣道孚縣境內225座碉樓和15個村寨的集合。 藏羌碉樓與村寨所在地區海拔多在1500至5000米之間,自西向東分佈有大雪山、大渡河、邛崍山和岷江,數條平行的南北向峽谷為民族遷徙提供了通道,作為“藏彝走廊”的一部分,是中國西部民族交流的重要區域。羌人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商代(前1600至前1046年)甲骨文即有記載,並長期居住於本區域。藏族則於七世紀後遷入,並與本地族羣融合,形成不同於西藏的藏族支系,包括提名地內的嘉絨藏族和扎巴藏族。羌藏兩族在本地區交錯雜居,盛行包括天神和山神在內的民間信仰,以及苯教和藏傳佛教,生產方式均以種植業為主,畜牧業為輔,形成山地垂直氣候環境下的立體農業。最終形成由碉樓建築、碉房民居、農田牧場和高山峽谷組成的高原農業聚落文化景觀。 [27]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自然遺產預備名錄

所屬省
預備名錄列入時間
預備名錄列入標準
申請遺產點及其保護範圍
(公頃)
簡介
圖冊
1.東寨港自然保護區(Dongzhai Port Nature Reserve
1996.02.12
-
海南省文昌縣
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海南省東北部,位於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東寨港紅樹林是中國面積最大的一片沿海灘塗森林,綿延海岸線總長28公里,是中國最美的海南八大海岸線之一。因陸陷成海,形如漏斗,海岸線曲折多灣,瀉湖灘面緩平,紅樹林就分佈在整個海岸淺灘上。保護區內的紅樹林被譽為“海上森林公園”,且具有世界地質奇觀的“海底村莊”。
2.鄱陽湖自然保護區(Poyang Nature Reserve
江西
1996.02.12
-
江西省九江市
鄱陽湖保護區位於鄱陽湖的西北角,地跨新建永修星子3縣,管轄有沙湖、大汊湖、蚌湖、朱市湖、梅西湖、象湖、大湖池、常湖池、中湖池九個湖泊,總面積為224k㎡。 [28] 
3.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The Alligator Sinensis Nature Reserve
1996.02.12
-
安徽省宣城市
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安徽省宣城市的宣州區、郎溪縣、廣德縣、涇縣和蕪湖市的南陵縣境內,總面積為18565公頃。 [29] 
4.天坑地縫風景名勝區(Heaven Pit and Ground Seam Scenic Spot
重慶
2001.11.29
ⅦⅧⅨ
重慶市奉節縣
天坑地縫風景名勝區絕世奇觀天坑地縫風景名勝區位於長江三峽西首奉節縣南部山區。 北靠三峽風景區的瞿塘峽, 南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東連巫山龍骨坡古人類文化遺址。東西長37.5公里, 南北寬19.5公里,幅員面積340平方公里,轄天坑地縫、龍橋河、迷宮河、九盤河、茅草壩五大風景片區。最低海拔236.4米,最高海拔2084.2米。
5.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Wudalianchi Scenic Spots
2001.11.29
ⅧⅨ
黑龍江省黑河市
五大連池風景區由五大連池湖區:蓮花湖、燕山湖、白龍湖、鶴鳴湖、如意湖組成串珠狀的湖羣,以及周邊火山羣地質景觀、相關人文景觀、植被、水景等組成。植物618種,野生動物397種,與同緯度地區相比,動植物種類十分豐富,成為生態演變過程的主要見證,展示了大自然頑強的生命力,是世界上研究物種適應和生物羣落演化的最佳地區。 [30] 
6.中國阿爾泰(China Altay
新疆
2010.01.29
ⅦⅧⅨ
喀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為科學試驗區、緩衝區、核心區三個區域。本區地處阿爾泰山的西段山區,受第四紀冰川北冰洋氣候的影響,形成特殊的自然景觀和植被類型。區內森林、草原、草甸相間交錯呈垂直分佈,頂峯保存有完整的第四紀冰川,哈納斯湖碧波盪漾、神秘誘人。區內的森林植被基本處於原始狀態,其優勢樹種為西伯利亞勒特有種,是中國唯一的泰加林景觀。本區的物種資源也非常豐富,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物種的雪豹、盤羊、猞猁、紫貂、黑琴雞、松雞等。保護區自然生態系統保存完整,是中國唯一的歐洲---西伯利亞生物區系的代表,具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科研價值。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橫跨富藴、青河兩個縣境內的高山區域,總面積67.59萬公頃。主要保護髮源於阿爾泰山東南部的額爾齊斯河烏倫古河源頭生態系統。 [31] 
7.帕米爾喀喇崑崙(Karakorum-Pamir
新疆
2010.01.29
ⅧⅩ
塔什庫爾幹自然保護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吉克自治縣)、帕米爾高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陶縣
塔什庫爾幹自然保護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吉克自治縣境內,地處天山崑崙山、喀刺崑崙山、喜馬拉雅山和興都庫什山交匯而成的山結的東帕米爾高原上。帕米爾高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典型的高原濕地生態系統,冰川、天然草場及大面積濕地等生態景觀交錯分佈,保護區自然生態系統保存完好。150餘種植物,100餘種動物:獸類10餘種、鳥類100餘種,是不少珍禽的繁衍棲息地。2017年以來有效恢復植被1053.966公頃,呈現藍天碧水、郁郁青青的美麗景象。
8.塔克拉瑪干沙漠——胡楊林(Taklimakan Desert—Populus euphratica Forests
新疆
2010.01.29
ⅧⅨⅩ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
塔里木胡楊林,總面積100平方公里,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塔里木河中游、巴州輪台縣城南沙漠公路70公里處,是世界上最古老、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楊林保護區
胡楊是公元三世紀殘餘的古老樹種,是一種因沙化後而轉化的植物,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據説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後一千年不朽,有活化石之稱。 [32] 
9.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Dunhuang Yardangs
2015.01.30
ⅦⅧ
甘肅省敦煌市
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距敦煌市區160千米,面積346.35km。雅丹地貌是氣候極端乾旱區的代表性地貌類型,是約十萬年以來風、水為主要營力侵蝕第四紀沉積物的結果。主要景觀為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大型壟崗狀、牆狀和塔柱狀等雅丹體,它們擬人似物,栩栩如生,成為了中國西部名副其實的“魔鬼城”,與浩瀚無垠的戈壁、沙漠景觀相輔相成
10.新疆雅丹地貌(Xinjiang Yardang)
新疆
2015.01.30
ⅦⅧ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地區
烏爾禾雅丹又稱魔鬼城。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的佳木河下游烏爾禾礦區,西南距克拉瑪依市100公里。有一處獨特的風蝕地貌,形狀怪異、當地人蒙古人將此城稱為“蘇魯木哈克”,維吾爾人稱為“沙依坦克爾西”,意為魔鬼城。其實,這裏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區域,“雅丹”是維吾爾語“陡壁的小丘”之意,是在乾旱、大風環境下形成的一種風蝕地貌類型。 [33] 
11.管涔山—蘆芽山(Guancen Mountain -- Luya Mountain
山西
2017.02.28
ⅦⅨ
山西省忻州市
管涔山處於寧武、岢嵐、五寨等縣的交界處,主峯蘆芽山,海拔2736米,為貫穿山西境內的主要河流——汾河的發源地。管涔山山勢險峻,是華北落葉松的原生地。這裏林深葉茂,溝壑縱橫,成為一處森林資源頗為豐富的林區。 [34] 
12.青海湖(Qinghai Lake
2017.02.28
ⅦⅨⅩ
青海湖的構造斷陷湖,湖盆邊緣多以斷裂與周圍山相接。距今20~200萬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個大淡水湖泊,與黃河水系相通,那時氣候温和多雨,湖水通過東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黃河,是一個外流湖。至13萬年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周圍山地強烈隆起,從上新世末,湖東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來注入黃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東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現了尕海、耳海,後又分離出海晏湖、沙島湖等子湖。 [35] 
13.長白山垂直植被景觀與火山景觀
Vertical Vegetation Landscape and Volcanic Landscape in Changbai Mountain
2017.02.28
ⅦⅧⅨⅩ
長白山地處吉林省東南部,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有很多世界罕有的野生植物資源。本文主要分析了長白山各垂直地帶主要植 物種類及分佈特點,以明確各種類、羣落之間的特徵和分佈規律。長白山火山是一座中國最大的第四紀層狀複式火山,是1000年前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噴發之一.至今保留着完好的火山地貌景觀,是研究火山活動機制、岩漿演化及火山災害等方面的重要基地
14.貴州三疊紀化石羣(Guizhou Triassic Fossil Sites
貴州
2019.01.30
貴州三疊紀化石羣”由4個提名地片區組成,分別是盤縣動物羣、興義動物羣—烏沙、興義動物羣—頂效和關嶺生物羣,以世界自然遺產標準(viii)上報至世界遺產中心。三疊紀大約距今2.5億年前,是古生代生物羣消亡、後現代生物羣開始形成的過渡時期。當時的貴州還是一片海洋。 [36] 
15.福建閩江河口濕地:海、陸生物地理過渡帶
Fujian Minjiang River Estuary: The ecotone between marine and terrestrial biogeographical regions) [59] 
福建
2022.08.16
福建省福州市
3.福建馬尾閩江喝口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4.福建長樂海蚌資源增殖省級自然保護區
閩江是福建省最大的獨立供水系統,也是東南沿海較大的獨立供水系統。閩江上游的大部分支流都源自武夷山。中游流經大面積的紅砂岩和花崗岩剝蝕區。這條河最終流入長樂區東北部的東海。閩江流域在自然美景、地質地貌、生物和生態過程,以及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這些都是國際公認的。武夷山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和福建泰寧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均位於閩江流域。此外,閩江河口在生物地理區劃中處於特殊地位。閩江河口的濕地和附近的離岸水域為全球各地的瀕危物種,特別是候鳥,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近千年來,在自然力量和人類活動的共同作用下,這裏的濕地和近岸地區仍然保持着豐富而獨特的生物多樣性,成為東亞農業區各種候鳥(其中列入IUCN極危等級鳥類5種,例:中華鳳頭燕鷗)西北太平洋近岸遷徙的各種大型海洋動物以及生活在沿海地區的漁業-農業傳統社區生存的基礎。閩江河口的濕地和海洋構成了一個特殊的地方,一條具有豐富突出普遍價值的大河流入太平洋,並且連接兩個陸地和兩個海洋生態區。更重要的是,它不僅能讓人們一睹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活躍的自然演化過程,還能讓人們探索如何與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共存,實現可持續發展。 [60]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預備名錄

所屬省
預備名錄列入時間
預備名錄列入標準
申請遺產點及其保護範圍
(公頃)
簡介
圖冊
1.大理蒼山洱海風景區(Dali Chanshan Mountain and Erhai Lake Scenic Spot
雲南
2001.11.29
-
大理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滇中高原西部與橫斷山脈南端交匯處,主峯點蒼山位於橫斷山脈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部,頂端保存着完整的典型冰融地貌。區內具有明顯的七大植物垂直帶譜,保存着從南亞熱帶到高山冰漠帶和各種植被類型,是世界高山植物區系最富有的地區。大理歷史悠久,是雲南最早的文化發祥地之一。據文獻記載,遠在四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這裏繁衍生息,蒼山馬龍峯、中和峯、海東鹿鵝山曾出土大批新石器時期的石刀、石斧、石墜、粗陶器。 [37] 
2.海壇風景名勝區(Haitan Scenic Spots
福建
2001.11.29
-
福建省 平潭縣
海壇風景名勝區位於中國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境內。平潭素有“千礁島縣”之稱,由126個島嶼、702座岩礁組成,陸地總面積392.92平方公里。主島海壇約324.13平方公里,為福建第一大島,全國第五大島。因地扼台灣海峽要衝,與台灣新竹港相距僅68海里,是祖國大陸距台灣最近處,成為中國東南海疆對台經貿和人文交往的重要窗口
3.華山(Hua Shan Scenic Area
陝西
2001.11.29
-
陝西省 華陰市
華山山脈是深成侵入岩體的花崗岩渾然巨石,頂部是粗粒(粒徑5毫米)斑狀花崗岩;中部是中粒(粒徑2—5毫米)花崗河長巖及片麻狀花崗岩。據地質科學工作者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定,華山花崗岩形成期距今約12100萬年左右,華山山脈地區的地殼發生活動,在受擠壓、褶皺和破裂的過程中,岩漿開始沿着裂縫向表層地殼上升侵入,在3—6千米深處冷卻,凝結成巖。
4.楠溪江風景名勝區(Nanxi River
浙江
2001.11.29
-
浙江省 永嘉縣
楠溪江風景名勝區主要景觀在永嘉縣巖頭鎮境內,幷包括沙頭鎮和渠口鄉境內的沿江灘林、奇峯、古村等。大楠溪渡頭流至太平巖長約39公里的溪流水域,彎曲多姿,灘潭相濟,及兩岸的灘林、寬闊的沙灘,還有其流域規劃奇特的古村落古建築羣。
5.西藏雅礱(Yalong, Tibet
西藏
2001.11.29
-
西藏自治區 山南地區
雅礱文化是西藏山南市十二縣特別是沿江縣(統稱雅礱大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雅礱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是西藏文化的上源。從一首歌謠中可窺見雅礱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地方莫早於雅礱/農田莫早於澤當,藏王莫早於聶赤贊普/房屋莫早於雍布拉康。確實如此,在美麗富饒的雅礱河谷,有許許多多西藏古文化聖地。在瓊結縣邦嗄村的新石器遺址,其時代可推算到一兩萬年之前。 [38] 
6.雁蕩山(Yandang Mountain
浙江
2001.11.29
-
浙江省温州市
雁蕩山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中國“東南第一山”主體位於浙江省温州市東北部海濱,小部在台州市温嶺南境。雁蕩山形成於1億2000萬年以前,是環太平洋大陸邊緣火山帶中一座日至紀流紋質破火地。《載敬堂集》載:“雁蕩山以甌江自然斷裂,分北雁蕩山南雁蕩山。其開山鑿勝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歷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謝靈運沈括徐霞客張大千郭沫若陳志歲等都留下了詩篇和墨跡。
7.長江三峽風景區(Yangtze Gorges Scenic Spot
重慶、湖北
2001.11.29
-
重慶市、湖北省
長江三峽風景區以其險峻的地形、綺麗的風光、磅礴的氣勢和眾多的名勝古蹟稱著於世,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是中國的旅遊熱點。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東迄湖北省宜昌市南津關,跨奉節、巫山巴東秭歸、宜昌五縣市,全長約200公里。 [39] 
8.泰山擴展項目:“五嶽”(The Four Sacred Mountains as an Extension of Mt. Taishan
湖南、陝西、河南、山西
2008.04.07
ⅠⅡⅢⅣⅥⅦⅧ
南嶽衡山(湖南省衡陽市)西嶽華山(陝西省華陰市)中嶽嵩山(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北嶽恆山(山西省大同市
中國五嶽,中國漢文化中五大名山的總稱,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敬、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五嶽分別是中嶽嵩山(海拔1491.71米,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東嶽泰山(海拔1545米,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西嶽華山(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南嶽衡山(海拔1300.2米,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北嶽恆山(海拔2016.1米,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 [40] 
五嶽 五嶽
9.蜀道(ShuDao
四川
2015.01.30
ⅡⅢⅣⅥⅦⅩ
蜀道:金牛道廣元段是溝通川陝兩個地區的地方性的混合(陸地為主,兼有水道)網狀道路體系。自戰國時期(以官道開鑿時間計算)至民國年間縱貫2000餘年歷史,承擔着川陝兩地間社會、經濟、政治、軍事、宗教等文化的溝通與融合,是典型的文化線路遺存。 蜀道是國家層級的道路系統,依據其地理位置不同,以漢中為界,可分為南段和北段。北段以西安、寶雞等城市為起點,翻越秦嶺到達漢中地區;南段從漢中開始,再向南翻越大巴山、米倉山,經過廣元、巴中、南充、達州、綿陽、德陽等地市,最終到達重慶、成都等地,沿線歷史遺存眾多。北段主要包括四條道路: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南段則主要有三條道路:金牛道米倉道、天寶荔枝道。這“北四南三”七條道路走向均為南北向,是川陝間交通的主要線路。另外,蜀道還包括一些其他的道路,主要道路間也存有橫向聯繫的支線。除陸路之外,蜀道體系還包括部分水道。各道路本身曾因地理環境、社會環境變化等原因產生一些擺動或分叉。如今蜀道已經失去了官方驛道的功能,但仍有部分區段被當地居民繼續使用,另外現代新建的幾條交通主線都沿用了蜀道的骨架。 [41] 
10.天柱山(Tianzhushan
安徽
2015.01.30
ⅡⅢⅤⅥⅦⅧ
安徽省安慶市
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西部的天柱山,又名潛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簡稱“”由此而來)、萬歲山、萬山等。為大別山山脈東延的一個組成部分(或稱餘脈)。一般指潛山市境內以其主峯天柱峯為中心的山地,有時也指其主峯。據1980年航空測定,主峯海拔為1488.4米,規劃保護區面積為333平方公里,風景區面積為82.46平方公里,中心位置(天柱峯)
11.土林-古格風景名勝區(Tulin-Guge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s
西藏
2015.01.30
ⅡⅢⅤⅥⅦⅧ
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
土林-古格風景名勝區中的古格王國遺址佔地約18萬平方米,房屋建築和洞窟密佈全山,古格王朝與土林 形成了一座龐大的建築羣。遺址的外圍建有城牆,四角設有碉樓,整個遺址建在一土山上,建築分為上、中、下三層,依次為王宮、寺廟和民居。
扎達土林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扎達縣境內,這種地貌在地質學上叫河湖相,成因於百萬年前的地質變遷。 [42] 
12.呼倫貝尓景觀及古代少數民族發祥地(Hulun Buir Landscape & Birthplace of Ancient Minority
內蒙古
2017.02.28
ⅢⅦⅨⅩ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呼倫貝爾市以森林、濕地、草原三種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為資源,以額爾古納北部林區、汗馬自然保護、額爾古納自然保護區、額爾古納濕地自然保護區和額爾古納濕地公園、呼倫湖自然保護區、輝河自然保護區和紅花爾基樟子松林自然保護區等為遺產地組成呼倫貝尓景觀及古代少數民族發祥地。 [43] 
13.神山聖湖風景名勝區(Scenic and historic area of Sacred Mountains and Lakes
西藏
2017.02.28
ⅢⅤⅥ ⅦⅧⅩ
西藏自治區 阿里地區普蘭縣
神山聖湖風景名勝區位於阿里地區普蘭縣。景區擁有著名的“神山”岡仁波齊山和“聖湖”瑪旁雍錯,在藏傳佛教和印度教中,岡仁波齊山和瑪旁雍錯均為神山聖湖之首,享有崇高的地位,國內外朝山轉湖之眾甚多。風景區內雪峯雄起林立,湖水清澈甘洌、寺院莊重神秘、人文氣息濃郁。 [44] 
14.太行山(Taihang Mountain
河北、山西、河南
2017.02.28
ⅢⅦⅧⅩ
分為四片遺產區:太行山(河北省)、黃崖洞風景名勝區( 山西省 )、王屋山風景名勝區、雲台山風景名勝區(河南省)
太行山是中國東部的一條重要地理界線。東部的華北平原是落葉闊葉林地帶,西側的黃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帶和乾草原地帶,兩側的植被、土壤垂直帶特徵也存在明顯差異。 [45] 
15.黃果樹風景名勝區(Huangguoshu Scenic Area
貴州
2019.01.30
ⅤⅦⅧ
分為3片遺產區:黃果樹風景區、格圖河風景區、屯堡風景區貴州省 安順市
黃果樹景區提名地包括黃果樹片區、格凸河片區以及屯堡片區。黃果樹景區包含500米垂直高差範圍內成因不一、大小不等、風格各異的九級梯狀的密集瀑布羣的絕妙現象。宏偉巨大的瀑布、梯級瀑布羣、洞穴羣和天生橋相結合的地貌在世界範圍內都較為罕見;黃果樹風景名勝區還是中國布依族、苗族文化和喀斯特地區文化發展的典範,是人類與喀斯特自然環境互動的代表,體現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之美。 [46] 
黃果樹風景名勝區 黃果樹風景名勝區
16.海南熱帶雨林與黎族傳統聚落 [51] 
(Hainan Tropical Rainforest and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 of Li Ethnic Group)
海南
2022.01.19
Ⅲ Ⅴ Ⅹ
海南省 海南中南部
分為5片遺產區:霸王嶺五指山鸚哥嶺尖峯嶺、大田國家自然保護區
海南熱帶雨林和黎族傳統聚落,位於海南島中南部,是海南島眾多全球瀕危和特有物種的保護區,也是黎族世代生活、建立人與自然和諧關係、適應當地特殊自然條件的主要場所。
海南熱帶雨林與黎族傳統聚落 海南熱帶雨林與黎族傳統聚落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申遺成功項目

從1987年至2019年,《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所列遺產中已有33處文化遺產,6處文化景觀遺產,14處自然遺產和4處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為:
【文化遺產(33處)】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北京省,1987.12 文化遺產)
2.長城(中國,1987.12 文化遺產)
3.敦煌莫高窟(甘肅省,1987.12 文化遺產)
4.明清皇宮北京故宮(北京市),1987.12 ;瀋陽故宮(遼寧省),2004.7 文化遺產)
5.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陝西省,1987.12 文化遺產)
6.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河北省,1994.12 文化遺產)
7.曲阜孔府孔廟孔林(山東省,1994.12 文化遺產)
8.武當山古建築羣(湖北省,1994.12 文化遺產)
9.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西藏自治區,1994.12 文化遺產)
10.麗江古城(雲南省,1997.12 文化遺產)
11.平遙古城(山西省,1997.12 文化遺產)
12.蘇州古典園林(江蘇省,1997.12 文化遺產)
13.頤和園(北京市,1998.11 文化遺產)
14.天壇(北京市,1998.11 文化遺產)
15.大足石刻(重慶市,1999.12 文化遺產)
16.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省)、清東陵(河北省)、清西陵(河北省),2000.11 ;明孝陵(江蘇省)、十三陵(北京市),2003.7 ;盛京三陵(遼寧省),2004.7 文化遺產)
17.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安徽省,2000.11 文化遺產)
18.龍門石窟(河南省,2000.11 文化遺產)
19.都江堰-青城山(四川省,2000.11 文化遺產)
20.雲岡石窟(山西省,2001.12 文化遺產)
21.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吉林省、遼寧省,2004.07.01 文化遺產)
22.澳門歷史城區(澳門特別行政區,2005.07.15 文化遺產)
23.安陽殷墟(河南省,2006.07.13 文化遺產)
24.開平碉樓與古村落(廣東省,2007.06.28 文化遺產)
25.福建土樓(福建省,2008.07.07 世界文化遺產)
26.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羣(河南省,2010.08.02 文化遺產)
27.元上都遺址(內蒙古自治區,2012.06.29 文化遺產)
28.中國大運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蘇省,浙江省,2014.06.22 文化遺產)
29.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網路(河南省,陝西省,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14.06.24 文化遺產)跨國遺產聯合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申報 兩國分別有8處遺產點和3處遺產點在其國境內 中國境內包含22處遺產點。
30.土司遺址(湖南省、湖北省、貴州省,2015.07.04 文化遺產)
31.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福建省,2017.07.08 文化遺產)
32. 良渚古城遺址 (浙江省,2019.07.06 文化遺產 )
33.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福建省,2021.07.25 文化遺產)
【文化景觀遺產(6處)】
1.廬山(江西省,九江市,1996.12.06 文化景觀)
2.五台山(山西省,忻州市,2009.06.26 文化景觀)
3.杭州西湖文化遺產(浙江省,杭州市,2011.06.24 文化景觀)
4.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13.06.22 文化景觀)
5.花山岩畫文化景觀(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2016.07.15 文化景觀)
6.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雲南省,普洱市,2023.09.17 文化景觀)
【自然遺產(14處)】 [47] 
1.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湖南省,1992.12.20 自然遺產)
2.九寨溝風景名勝區(四川省,1992.12.20 自然遺產)
3.黃龍風景名勝區(四川省,1992.12.20 自然遺產)
4.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雲南省,2003.07.03 自然遺產)
5.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四川省,2006.07.13 自然遺產)
6.中國南方喀斯特(雲南省、貴州省、重慶市 2007.6.28 廣西壯族自治區 2014.06.22 自然遺產)
7.三清山國家公園(江西省 2008.07.07 自然遺產)
8.中國丹霞(貴州省、廣東省、福建省、湖南省、浙江省、江西省 2010.08.02 自然遺產)
9.澄江化石遺址(雲南省 2012.06.29 自然遺產)
10.新疆天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013.06.22 自然遺產)
11.神農架自然保護區(湖北省 2016.7.17 自然遺產)
12.可可西里 (青海省 2017.07.07 自然遺產)
13.梵淨山(貴州省 2018.07.02 自然遺產) [48] 
14.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 (江蘇省 2019.07.05 自然遺產) [49]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處)】 [47] 
1.泰山(山東省 1987.12 雙重遺產)
2.黃山(安徽省 1990.12 雙重遺產)
3.峨眉山-樂山大佛(四川省 1996.12 雙重遺產)
4.武夷山(福建省 1999.12 江西省 武夷山遺產項目邊界調整增加北武夷山段江西省鉛山縣 [50]  2017.7 雙重遺產)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