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和街道

(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轄街道)

鎖定
中和街道,隸屬重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地處重慶市東南邊陲、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中部,跨梅江河兩岸,東接官莊街道,西鄰清溪場街道,南與平凱街道接壤,北連烏楊街道;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6.7千米,總面積26.5平方千米。 [1]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設立中和鎮;2011年3月,由中和鎮改為中和街道。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中和街道常住人口為103387人。 [3]  截至2021年10月31日,中和街道轄12個社區, [2]  街道辦事處駐黃楊大道北段106號。 [1] 
中和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土雞為主。2011年,中和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2686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90691萬元。 [1] 
中文名
中和街道
行政區劃代碼
500241001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地理位置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中部
面    積
26.5 km²
下轄地區
12個社區
政府駐地
黃楊大道北段106號
電話區號
023
郵政編碼
40999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03387 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車牌代碼
渝H

中和街道建置沿革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設立中和鎮。
1958年9月,中和鎮改設中和公社。
1980年10月,中和公社改為中和鎮。
2011年3月,撤中和鎮,建中和街道。 [1] 

中和街道行政區劃

1997年,中和街道下轄東風路、建設路、勝利路、解放路、鳳翔路5個社區和七星、南門、中西、烏楊、天橋5個行政村。
2011年,中和街道下轄丹風、迎風、石蓮、朝陽、解放、建設、東風、七星、鳳凰、山腳、官湖、新齊12個社區;下設85個居民小組。 [1] 
截至2021年10月31日,中和街道轄12個社區:東風社區、解放社區、建設社區、朝陽社區、石蓮社區、鳳凰社區、丹鳳社區、迎鳳社區、七星社區、山腳社區、官湖社區、新齊社區, [2]  街道辦事處駐黃楊大道北段106號。 [1] 

中和街道地理環境

中和街道位置境域

中和街道地處重慶市東南邊陲、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中部,跨梅江河兩岸,東接官莊街道,西鄰清溪場街道,南與平凱街道接壤,北連烏楊街道;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6.7千米,總面積26.5平方千米。 [1] 

中和街道地形地貌

中和街道境內大部分地區為平壩,僅南部山腳、官湖、鳳凰3個社區境內有部分低山丘陵,其中平壩面積約佔85%,低山丘陵區佔15%;境內平均海拔為325米,境內最高峯山腳社位於晏家組,海拔815米;最低點位於建設社區,海拔280米。 [1] 

中和街道氣候

中和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温16.5℃,1月平均氣温5.3℃,極端最低氣温-8.5℃,7月平均氣温27.2℃,極端最高氣温39.6℃,無霜期289天,年平均降水量1334毫米。 [1] 

中和街道水文

中和街道境內屬梅江河水系,梅江河由南向東繞城而過,全長4.5千米。 [1] 

中和街道自然災害

中和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等;洪澇災害年均發生2.5次,主要發生在5—9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6年7月14日。 [1] 

中和街道人口

2011年,中和街道總人口84548人,城鎮化率85%;另有流動人口28355人。總人口中,男性43654人,佔51.63%;女性40894人,佔49.37%;14歲以下11702人,佔13.84%;15—64歲65871人,佔71.91%;65歲以上6975人,佔8.25%;以漢族為主,達45817人,佔54.19%;有土家、苗等12個少數民族。2011年,中和街道人口出生率8.2‰,人口死亡率4.0‰,人口自然增長率4.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190.5人。 [1] 
根據重慶市秀山縣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中和街道常住人口為103387人,佔全縣常住人口的20.84%。 [3] 
中和街道掠影

中和街道經濟

中和街道綜述

2011年,中和街道財政總收入16161萬元,比2010年增長6.0%;人均財政收入1912元,比2010年增長6.0%。2011年,中和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778元。 [1] 

中和街道農業

2011年,中和街道有耕地面積0.48萬畝,人均0.06畝;林地面積1.1萬畝,人均0.13畝;農業總產值達到2686萬元。中和街道糧食作物水稻為主。2011年,中和街道生產糧食1873.9噸,其中水稻770.2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1萬畝,產量126.1噸;蔬菜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1948.8噸。中和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土雞為主。2011年,中和街道生豬飼養量0.7萬頭,年末存欄0.5萬頭;土雞出欄20萬隻,年末存欄7萬隻。 [1] 

中和街道工業

2011年,中和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90691萬元,比2010年增長6.0%,工業增加值1.7億元。2011年,中和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實現工業增加值8.2億元,比2010年增長7.0%。 [1] 

中和街道商貿

2011年末,中和街道有商業網點4080個,職工12558人。2011年,中和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3.1億元,比2010年增長17.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4.4億元,比2010年增長15.7%。 [1] 

中和街道金融

2011年末,中和街道有5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 [1] 

中和街道社會事業

中和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中和街道有幼兒園(所)23所,在園幼兒3721人,專任教師348人;小學3所,在校生438人,專任教師4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4.50%,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中和街道教育經費達4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40萬元。 [1] 

中和街道文體事業

2011年末,中和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15個,會員700餘人。2011年末,中和街道有大型羣眾健身廣場一座,內有1個型膠籃球場,兩個羽毛球場,4個乒兵球枱;各社區均安裝了健身器材;中和街道學校有體育場2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1%。 [1] 

中和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中和街道有中心衞生院1所,社區衞生室12個,開設病牀49張,醫務人員56人。2011年,中和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0629人次,住院手術395台次,出院病人2786人次。2011年末,中和街道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數37663人。 [1] 

中和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中和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為1604户,人數4285人,支出1188.3萬元,月人均273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03户,人數937人,支出196.1萬元;解決救災救濟316户,發放資金17.6萬元;解決大病醫療救助328人,發放資金36.6萬元;落實優撫對象161人,發放資金90.3萬元;落實孤兒、五保46户,49人,發放資金21.8萬元;解決重點優撫對象醫療補助117人,發放資金9.8萬元;新建中心有敬老院一座,農村五保老人、城鎮三無人員共65位老人入住;住房困難户中,先後三次共254户獲得廉租保障住房。2011年,中和街道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0.4億元,比2010年增長3.8%,基金支出合計2.0億元,比2010年增長1.5%。2011年末,中和街道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21005人,比2010年末增加2005人,其中參保職工8200人,參保離退休人員4120人,分別比2010年末增加100人和120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3500人,比2010年末增加185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1200人,比2010年末增加52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200人,比2010年末增加1200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3500人,比2010年末增加115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6284人,比2010年末增加97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516人,比2010年末增加54人;參加失業保險4100人,比2010年末增加2178人,其中參加失業保險的農民工330人,比2010年末增加110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100人;參加工傷保險2000人,比2010年末增加500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1100人,比2010年末增加300人。 [1] 

中和街道交通

中和街道有319國道、326國道經過境內。

中和街道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中和街道因寓意縣運中庸和美,故稱“中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