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和場鎮

鎖定
中和場鎮,隸屬於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地處縣城東北部,東與大英縣河邊場鎮接壤,南連盛池鄉,西鄰良安鎮,北接中江縣元興鄉。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2千米 [3]  ,總面積45平方千米。 [2] 
截至2020年6月,中和場鎮下轄2個社區、8個行政村 [1]  。截至2018年末,中和場鎮户籍人口24426人 [2]  。2011年,中和場鎮農業總產值2億元,工業總產值420萬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516萬元。 [3] 
中文名
中和場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
地理位置
縣城東北部
面    積
45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中和場
電話區號
028
郵政編碼
64150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車牌代碼
川M
人    口
24426人(2018年)

中和場鎮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建中河場,因地處兩河口、大碼口中段,故名。
清光緒年間,建場。
1949年,設中和鄉,屬中江縣。
1953年,劃歸樂至縣。
1958年,鄉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92年8月,改為中和場鎮。 [3] 
中和場鎮電子地 中和場鎮電子地

中和場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中和場鎮轄黃龍灣、白鶴、人民、三合、太平、石缸灣、獅子橋、紅星、高石梯、兩河、中和、賣柴埡、黃嶺、高山、江家灣、老河、印盒、魏家壩18個行政村。 [3] 
截至2020年6月,中和場鎮下轄2個社區、8個行政村 [1]  。人民政府駐中和場。 [3]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512022109001
121
中和場社區
512022109002
220
金鐘社區
512022109202
220
白鶴村
512022109203
220
人民村
512022109205
220
太平村
512022109207
220
獅子橋村
512022109209
122
高石梯村
512022109210
220
兩河村
512022109214
220
高山村
512022109217
220
印盒村

中和場鎮地理環境

中和場鎮位置境域

中和場鎮地處縣城東北部,東與大英縣河邊場鎮接壤,南連盛池鄉,西鄰良安鎮,北接中江縣元興鄉。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2千米 [3]  ,總面積45平方千米。 [2] 

中和場鎮地形地貌

中和場鎮境內為丘陵,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魏家壩村瓜瓢寨頂,海拔535.2米;最低點位於太平村芭蕉溝,海拔348.6米。 [3] 

中和場鎮氣候特徵

中和場鎮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暖乾燥,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温17℃,1月平均氣温6.3℃,極端最低氣温-3.1℃(1979年12月31日);7月平均氣温25.5℃,極端最高氣温40.4℃(2009年08月22日)。平均氣温年較差21℃。生長期年平均337天,無霜期年平均301天,最長347天,最短26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19.8小時。0℃以上持續期355天(一般為1月1日至12月20日)。年平均降水量875.1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1217.8毫米(2000年),極端年最少雨量595.5毫米(1990年)。 [3] 

中和場鎮自然資源

中和場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以頁岩為主,地質儲量1.1億立方米,可採儲量為0.5億立方米,主要分佈在鎮內各村組。農業耕地面積2.1萬畝。 [3] 

中和場鎮自然災害

中和場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風災、低温、霜凍、雷擊等。洪災平均10年1遇,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0年6月27日,受災面積1.2萬畝,經濟損失達142萬餘元。風災每年平均有發生,年平均農作物受損面積950畝。 [3] 

中和場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中和場鎮轄區總人口2500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73人,城鎮化率6.3%。另有流動人口6180人。總人口中,男性13051人,佔52.2%;女性11957人,佔47.8%。2011年,中和場鎮人口出生率8.5‰,人口死亡率9.3‰,人口自然增長率-0.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48人。 [3] 
截至2018年末,中和場鎮户籍人口24426人 [2] 

中和場鎮經濟

中和場鎮綜述

2011年,中和場鎮財政總收入0.3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2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48萬元,增值税4.2萬元,企業所得税8.1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500元,比上年增長12%。 [3] 
2018年,中和場鎮有工業企業4個。
2018年,中和場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21個。 [2] 

中和場鎮第一產業

2011年,中和場鎮農業總產值2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8%。
中和場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中和場鎮生產糧食1.2萬噸,其中小麥0.2萬噸,玉米0.5萬噸。
中和場鎮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2011年,中和場鎮油菜種植面積0.9萬畝,產量0.1萬噸。
中和場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中和場鎮生豬飼養量4.3萬頭,年末存欄2.1萬頭;羊飼養量4.5萬隻,年末存欄2.4萬隻;家禽年飼養量31萬羽。 [3] 

中和場鎮第二產業

中和場鎮工業以食品加工、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中和場鎮有工業企業2家,職工28人;工業總產值420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42萬元,比上年增長12%。 [3] 

中和場鎮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中和場鎮有商業網點258個,職工372人。2011年,中和場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516萬元,比上年增長17.3%;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300.2萬元。
截至2011年末,中和場鎮有郵政代辦所1處,報紙、期刊累計發行4.1萬份(冊),郵政業務總量260萬元,其中純收入80萬元。
截至2011年末,中和場鎮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768門,固定電話用户230户;移動電話用户310户;寬帶接入用户120户。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8萬元。
截至2011年末,中和場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6億元,比上年增長12%;各項貸款餘額0.3億元,比上年增長8.7%。 [3] 

中和場鎮交通運輸

2011年,中和場鎮境內有鄉鎮級公路橫穿而過,境內長12千米。通村水泥路總長22.9千米。截至2011年末,中和場鎮鎮區有客運站1個,日發客運汽車26班次,日均客運量390餘人次。 [3] 

中和場鎮社會事業

中和場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中和場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8個;各類文化專業户15個;各類圖書室19個,藏書9.5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20人。
1991年8月,境內建成中和場鎮有線電視台,後改稱中和鎮廣播電視站。截至2011年末,中和場鎮有線電視用户0.6萬户,入户率75.3%。 [3] 

中和場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中和場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460人,專任教師9人;小學2所,在校生1200人,專任教師6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560人,專任教師4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中和場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800.5萬元,比上年增長3%。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8%,比上年增長8%。 [3] 

中和場鎮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中和場鎮有醫療衞生機構1個;病牀61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4張,固定資產總值13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40人,其中執業醫師16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中和場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53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7%。 [3] 

中和場鎮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中和場鎮有體育場2個,看台設座椅70張。11%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7.3%。 [3] 

中和場鎮社會保障

2011年,中和場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69户,人數90人,支出17.5萬元,比上年增長4.5%,月人均162.4元,比上年增長6.8%;城市醫療救助2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71人次,共支出7.9萬元,比上年增長4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711户,人數1124人,支出90.6萬元,比上年增長21.8%,月人均67.2元,比上年增長22.2%。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7人,撫卹事業費支出68.4萬元,比上年增長8.6%。社會福利費491.6萬元,比上年增長74.5%;敬老院1家,牀位50張,收養農村五保44人。社區服務設施6個,其中社區服務站1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8萬元,使141人(次)困難羣眾受益。年末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0.52萬人,參保率20.8%。 [3] 

中和場鎮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中和場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年供水1.2萬立方米;排水管道2500米。
截至2011年末,中和場鎮鎮區綠化面積0.2公頃。 [3] 

中和場鎮歷史文化

老君觀
老君觀位於縣中和場鎮中和村、石缸村和兩河村之間的老君山上,海拔549.9米,侏羅系蓬萊鎮組紫褐色砂岩和泥岩互層,面積約有14000平方米。山體呈北東走向,山以觀名。觀內塑有老君,故名老君觀。據《中江縣鄉土志》和《中江縣宗教志》記載:“老君觀原名老廟子,後改今名。始建於西漢元間,重建於宋紹聖二年(1095年)”。相傳,宋哲宗趙煦曾到過此廟朝拜,觀保存聖架,至今完好。廟大,塑像多,時間久遠,成為潼川府三大觀之首。
老君觀歷史悠久,歷經唐、宋、元、明、清各代,觀堂建築宏偉,佈局雅緻,原有三重堂,第一殿武聖殿,第二殿老君殿,第三殿玉皇殿。觀有田土120餘畝,租給4户佃農耕種;草山幾個大坡,賣柴草可供10餘人的全年生活費用。住觀道人多,香火旺,每年娘娘聖會,演川劇,唱大戲,連續數日,小商販雲集,香客絡繹不絕,尤為熱鬧。到了清末和民國時期,觀才由和尚主持,並塑多尊佛和菩薩塑像,觀成為佛和道的寺觀。共塑佛菩薩和神像821尊。
老君觀現有殿堂5殿,第一殿武聖殿,第二殿老君殿,第三殿玉皇殿,第四殿唐皇殿,第五殿財神殿,建築面積896平方米。塑有關羽、關平、周倉、老君、玉皇、財神、唐皇李世民、三官、觀音、文殊、普賢、十八羅漢、雷公、電母、眼光、地母、燃燈、藥王等菩薩和神像62尊,其中木刻5尊,泥塑15尊,玉佛1尊,餘為石刻。生活區建築面積768平方米,建有戲樓1座,廚房、道士、居士住房、客房23間,齋堂等生活設施齊備。觀內有池塘1口,面積34平方米。觀內外植樹4000餘株,風景幽靜,環境優美。
老君觀現有冠巾道士5人,住持為田誠宗,皈依居士600餘人,道教信眾萬餘人。每月農曆初一、十五為月課會。除此之外,尚有正月上九會,二月、六月、九月觀音會,三月娘娘會,五月單刀會,七月中元會,十月血盆會,十二月元滿會。其中最為隆重的是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的娘娘會,有上萬人蔘加活動,不僅有本縣人蔘加,還有外縣、外省人(雲南、重慶、陝西、貴州)參加活動。
中和場鎮
參考資料
  • 1.    2020年統計用區劃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3-06]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520
  • 3.    李立國,黃明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四川省卷(四)[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10月第一版:4561—4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