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印公路

鎖定
中印公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美兩國合作修建的自印度利多經緬甸至中國昆明的國際軍用戰略公路。曾命名為“史迪威公路”。其中,印度利多經緬甸密支那至中國雲南邊境畹町的路段,稱為“利多公路”。
中文名
中印公路
曾命名
史迪威公路
全    長
1730千米
起    始
印度利多至中國昆明

中印公路修建緣由

史迪威公路的歷史照片 史迪威公路的歷史照片
日軍襲擊珍珠港以後,加緊入侵東南亞。至1942年5月,已佔領緬甸大部分地區和雲南西部,切斷了中國與同盟國之間最後的陸上交通線――滇緬公路。同盟國運往中國的作戰物資,只能經喜馬拉雅山空運,受到極大限制,因此決定儘快修建中印公路,粉碎日軍對中國陸路的戰略封鎖。美國總統F.D.羅斯福認為,中印公路工程的重要性僅次於北非戰局

中印公路基本介紹

修建中的中印公路 修建中的中印公路
中印公路全長1730千米。其中利多至畹町段長770千米,路線經過印度東北部和緬甸北部的亞熱帶山嶽叢林地區,由美軍工程兵部隊配屬中國軍隊兩個獨立工兵團,並在當地民工協助下構築。昆明至畹町段長960千米,路線基本上循沿原來的滇緬公路,由中國戰時運輸管理局滇緬公路工務局組織改建和搶修,美軍派出工程兵築路機械部隊配合。
通車後的中印公路 通車後的中印公路
從1942年11月於利多動工起,至1945年1月全線通車,歷時2年零3個月。築路工程浩大,作業條件艱苦,環境惡劣,施工中經常受日軍航空兵、炮兵的轟擊。

中印公路作用

中印公路建成以後,同盟國與中國之間恢復了陸上交通聯繫,盟軍的軍援物資可從印度利多經緬甸沿陸路直抵昆明,粉碎了日軍的封鎖計劃。至日本投降前,中印公路共承運援華抗戰物資5萬餘噸,為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發揮了積極作用。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