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

鎖定
原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家漢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事業單位,致力於為世界各國提供漢語言文化的教學資源和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海外漢語學習者的需求,為攜手發展多元文化,共同建設和諧世界做貢獻。順應全球方興未艾的漢語學習熱潮,創辦傳播中華文化相關機構的歷史重任落在了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身上。國家漢辦成立於1987年,是由國務院11個部門領導組成的日常辦事機構,設置在教育部內。國家漢辦致力於為世界各國提供漢語言文化的教學資源和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海外漢語學習者的需求,為攜手發展多元文化,共同建設和諧世界做貢獻。 [1] 
中文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
別    名
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
服    務
提供漢語言文化的教學資源和服務
目    的
為世界各國提供漢語言文化教學資源和服務
類    別
教育部正司局級直屬事業單位
機構類型
領導小組日常常設辦事機構
行政級別
正司局級
組織上級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簡要介紹

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簡稱“語言合作中心”;英文名稱Center for Language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簡稱CLEC),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是發展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專業公益教育機構,致力於為世界各國民眾學習中文、瞭解中國提供優質的服務,為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世界多元文化互學互鑑搭建友好協作的平台。
語言合作中心的主要職能是:為發展國際中文教育與促進中外語言交流合作提供服務,統籌建設國際中文教育資源體系,參與制定國際中文教育相關標準並組織實施;支持國際中文教師、教材、學科等建設和學術研究;組織實施國際中文教師考試、外國人中文水平系列考試,開展相關評估認定;運行漢語橋、新漢學、獎學金等國際中文教育相關品牌項目;組織開展中外語言交流合作等。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背景

為適應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需求,教育部設立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語言合作中心是發展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專業公益教育機構,致力於為世界各國民眾學習中文、瞭解中國提供服務,為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世界多元文化互學互鑑搭建友好協作的平台。語言合作中心具體負責統籌建設國際中文教育資源體系,參與制定國際中文教育相關標準並組織實施;支持國際中文教師、教材、學科等建設和學術研究;組織實施國際中文教師考試、外國人中文水平系列考試,開展相關評估認定;運行國際中文教育相關品牌項目;組織開展中外語言交流合作等。而於日前正式成立的“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全面負責運營孔子學院品牌。該基金會是由多家高校、企業等發起成立的民間公益組織,旨在通過支持世界範圍內的中文教育項目,促進人文交流,增進國際理解,為推動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鑑、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領導

馬箭飛: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趙國成: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
靜 煒: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
於天琪: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宋永波: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黨委副書記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歷史發展

2002年,中國開始醖釀在海外設立語言推廣機構。從2004年開始,在借鑑德國歌德學院、法國法語聯盟、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等機構推廣本民族語言經驗的基礎上,我國在海外設立的以教授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為宗旨的非營利性公益機構終於誕生。國務委員陳至立提議,以中國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孔子的名字將其命名為“孔子學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漢辦

2007年,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已在9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大學和中學合作,在當地設立300多所孔子學院和300多個孔子課堂。其中,亞洲31個國家和地區共設立了74所孔子學院和30個孔子課堂,而且這個數字每天都在增加。每所孔子學院,均由國家漢辦以15萬美元支持啓動,中外雙方每年再以一比一的比例配套支持。國家漢辦2010年獲中國政府撥款8億元人民幣,支持發展分佈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
中國國務院參事、國家漢辦主任許琳(56歲)日前在新加坡出席第二屆亞洲地區孔子學院聯席會議前接受了新加坡當地記者的採訪。在談到國家漢辦在世界設立孔子學院的數量目標時,她説:“法國政府的推廣法語機構——法語聯盟(Alliance Francaise),在世界設有1300個點。我的夢想是希望能在政府加大投資和企業家慷慨捐助下,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數量,能在未來10年趕上法語聯盟。”許琳指出,全世界人民學漢語的熱潮已成了再也擋不住的勢頭。5年前,美國只有200所學校教漢語,現在已是當時的10倍,達2000所。她每天會接到至少40通來自世界各大學的電郵,要求和國家漢辦合作設立孔子學院,或要求加派漢語教師,或資助擴充教學大樓等。這使她每天得工作10至15小時,以答覆來自不同時區國家的電郵。她笑着説:“我們白天時,我必須工作;他們白天時,我也得工作,有什麼辦法呢?漢辦就是要致力為各國提供漢語言文化的教育資源和服務,儘量滿足海外漢語學習者的要求。”許琳表示,因為供不應求,國家漢辦最大的困難是缺乏足夠數量的教師。她指出,派出去的每名漢語教師必須通曉當地語言,要滿足這個條件實在不容易。例如泰國,當地1200所中小學,有50萬名中小學生學漢語,漢辦在泰國也設了12所孔子學院,每年需要提供1000名懂泰語的漢語教師。她還透露,培養了6位諾貝爾獎教授的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是一所頂級大學。該校校長原以為設立了孔子學院,能有50名學生來讀就好,不料卻有2000多人報名,他們要求國家漢辦趕緊派教師去。可是懂西班牙語的教師很少,結果國家漢辦就趕緊派了70到80名年輕人去智利、阿根廷、秘魯、哥倫比亞、西班牙學西班牙語,僅學習了1年就去當地的孔子學院任教了。
參考資料